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

上陽宮甘露殿中,兩具薄殮素棺橫陳殿內,殿堂內外甲士林立,雍王扶劍立於殿中,皇帝李旦的家眷們伏於左棺悲哭不已。

收殮廬陵王的右側棺槨一側唯有一人,便是此前收監於皇城的廬陵王庶長子李重福,一身素縞的李重福雖見父親橫屍當面,臉上卻並無多少悲慼之色,只是滿臉的憂懼,不斷打量殿中這些從未見過的宗親們。

“當夜北衙譁變,臣力弱難阻,無奈奉從聖駕出玄武門……夜行之際,於北邙山南陡遇廬陵大王一行……彼此殊封激勵,將士亂鬥一場……亂軍勢不能支,東向敗走,但卻異變又生,亂部之中韋嗣立反戈殺害廬陵大王,北衙軍卒成勢追擊,亂軍殺散,十不餘一……李多祚等仍欲挾君外逃,士卒貪功不從,于山道鬧殺一場,袁恕己、李多祚身死當場,臣趁亂欲奉聖人歸宮,聖人恥於有負家國、手足相殘,披髮覆面、拔劍自刎……”

滿眼血絲、形容憔悴的潁川王李承況跪在殿中,語調沙啞、斷斷續續的講述着當夜所發生的事情:“臣自知罪深,唯二尊遺骸不可拋擲荒野,倉促收殮,匿於北邙……當時城內仍然鬧亂不定,不敢貿然回城……得悉雍王殿下歸國定亂,纔敢扶柩行出……”

“除你部之外,北邙亂鬥雙方,還有幾人走脫?”

聽完李承況的陳述,李潼又凝聲發問道。

“廬陵大王所部雜亂,臣不知有誰,並不知幾人走脫……北衙之衆,則有沙吒忠義不知所蹤……”

聽到李承況的回答,李潼眉頭隱隱一皺。他還沒來得及說什麼,殿中兩個少年、皇帝李旦的兩個兒子李成義並李隆基已經暴起撲向李承況,滿懷悲憤的扭打撕咬起來。

李潼並沒有心情喝止殿中的打鬥,只是緩步行到兩處棺槨側方垂眼望去,心情同樣複雜到了極點。

皇帝李旦平躺在薄棺中,死灰的臉龐經過簡單的清理,沒有太多的血污,散亂的頭髮也略作收攏,五官都皺在了一起,可以想見哪怕至死心情都沉重糾結。撕裂的喉管處已經沒有了血水滲出,身上的衣袍並沒有明顯的破損。

至於廬陵王,死狀則要更加的恐怖猙獰,已經全無神采的眼球微凸於眼眶外,嘴巴半張着似乎仍有遺言未訴,胸腹間一道猙獰的刀傷直貫身軀,雖有素縞裹纏,但仍不斷的有膿血滲出。

當李潼行至廬陵王停棺處時,跪在一側的李重福緊張得將頭顱深埋於兩臂之間,肩背更是肉眼可見的顫抖着。

看到這個素昧平生的堂弟,李潼心中倒沒有多少親情可言,但也隱有憐惜。他彎腰伸手拍了拍李重福的後備,剛要安慰幾句,李重福卻如觸電一般顫抖着滾到一側,一臉驚厥的神情嘶吼道:“求殿下不要殺我……叛亂全是阿耶所謀,福奴全不知曉……”

聽到李重福的吼叫聲,李潼愣了一愣,片刻後嘴角顫了顫,指着這已經驚恐至極的少年輕聲道:“殿內都是血親,無人會害你。宗家遭此大禍,生者更應珍惜!”

說話間,他又擡手示意楊思勖等宦者上前將李成義與李隆基拉開。兩個悲憤的少年臉色都有幾分扭曲,而遭受他們扭打的李承況已經滿頭滿臉的傷痕血水。

“殺了這狗賊!殺了他……爲我阿耶報仇!雍王你敢阻我,就是同謀!我兄弟雖然無力,但阿兄還在外掌軍……”

李成義仍然不肯罷休,掙扎着想要擺脫宦者的拉扯,望向堂兄的眼神中更是充滿了惱恨。

李隆基卻膝行上前,抱着李潼的腳踝悲哭道:“家國遭此橫劫,聖人竟爲奸賊所害……可憐家門無一力壯,懇請堂兄能因恩義報此血仇,我兄弟幾人必銘記大恩!”

“臣罪大該死,不敢貪生……但、但臣死是小,當日亂情如何、不容混淆!偷生至今,正爲此事……但得真相大白天下,臣死不足惜……”

李承況於殿中連連叩拜,悲聲說道。

李潼當然也明白,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善後、讓內外臣民能夠接受這樣一個結果。略作沉吟後,他便讓人將李承況引下去並嚴密看守起來,同時又吩咐繼續搜索參與北邙山一戰的逃卒倖存者們。

同時,宮人們也取來了各種明器並文物,將兩人重新進行收殮。

李潼自知接下來每一分、每一秒都極爲關鍵,別人或可放縱情緒,但他卻不能。情況稍作了解後,他便又直赴內殿,去探望一下皇太后並商討善後事宜。

當李潼來到內殿時,他姑姑太平公主正於室內獨坐垂淚,見他行入後,太平公主泣聲稍作收斂,眼神中隱有懼意,只是顫聲道:“事情原委瞭解清楚了?”

“只是李承況一面之辭,仍然深查。”

太平公主神情間的微小異變,李潼自是收在眼底,但也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問道:“祖母她怎麼樣了?”

太平公主還未及答話,內室中已經傳來武則天略顯沙啞的聲音:“你祖母無事,慎之入內來罷。”

李潼聞言後便舉步行入,轉過屏風便見到他奶奶側偎榻中,臉上並沒有太濃厚的悲慼,但卻顯得疲憊蒼老。

武則天微陷的眼窩中,兩眸如有利光吞吐只是緊緊盯住李潼,口中則低聲道:“慎之,你告訴我,兩人之死與你有無關聯?”

李潼自知這樣的猜疑必然免不了,聞言後只是神情坦然的搖了搖頭,繼而嘴角泛起一絲苦澀笑容:“若拋開人情,我倒盼此事真與我有關,不至於如此措手不及。但確是沒有,否則我何必倉促傳檄移聖人尊號?”

聽到這一回答,武則天也長嘆一聲,望向李潼的眼神中又露出幾分暖色:“那你現在可有了什麼計略?”

“一團亂麻,只能迎難而上。”

李潼聽到這話只是搖了搖頭,並不掩飾他眼下也是心緒紊亂,乏甚定計。

這樣一個結果實在是太意外了,就連他都有些接受不了,更不要說內外羣衆。神都秩序剛剛有所恢復,實在很難再承受如此駭人聽聞的訊息衝擊,一個處理不當,人心崩壞只是頃刻之間。

武則天凝望着眉頭深皺的孫子,驀地嘆息一聲,神情也罕見的流露出一些羞慚之色:“你祖母對不住你,這些本不該當由你承受。但如今……天意綿密,一因一果,一孽一報,老婦殘喘至今,才知天命可畏,遠非一身兇悍能逆。”

“祖母毋須如此頹言,人道所以傳延不斷,只因薪火相傳。羽翼既豐,禍福概由自覓,豈能苦怨舊巢!曏者唯請活我,而今有我有情。兩位叔父失於慎守,我不能救,然唐家社稷絕不會因此而折!”

聽到武則天這麼說,李潼也不免感慨二子之死給他奶奶的打擊之大,甚至就連神都革命後大權被奪、身遭軟禁,他都沒見他奶奶作此軟弱頹態。

“你祖母已經年老無力,除了一點自怨,已經難再作志氣伸張。”

武則天示意李潼入前,將他的手握在兩手手心之間,繼續說道:“知你要強,但事已至此,強伸必有自傷,不如稍作退步之想,回關中罷……”

李潼聽到這話,神情微微一僵,心裡又是暗歎一聲。皇帝與廬陵王雙雙斃命,必然會令神都與整個天下的形勢更加詭譎莫測,面對這樣的一個情形,退回關中休養補血也不失爲一個良策。

在來見他奶奶之前,李潼心裡也曾生出這樣的想法,但很快就被他否定了。退回關中雖然能鞏固基本盤,保存實力,但也無異於承認他無力控制整個天下大勢,屆時不說各方有無野心家蜂擁而起,單單東北契丹的叛亂就會爆發的更加猛烈。

須知劫持皇帝外逃的北衙軍衆,袁恕己乃是河北世族的代表,李多祚乃是靺鞨酋長,沙吒忠義則是百濟遺族。一旦朝廷中樞放棄河洛天中,這些人背後所代表的勢力可能就會與契丹的叛亂攪在一起,使得整個河北地區都再無寧日。

“勢未至於求活之窮途,唐家創業以來,內外權比懸殊。一旦退讓公器,振興更加艱難。請祖母助我一臂,扛鼎天中,重設章軌,再宣恩威!”

聽到李潼這麼說,武則天本來略有黯淡的眼神再次變得明亮起來,拍着他手背沉聲道:“我孫有此壯氣,是宗家之福!就讓天下人看一看,家國雖然遭此重創,但有我祖孫,邪祟難生!你且普召羣臣歸朝,明日入此迎我回宮,明堂上我祖孫再邀天命!”

李潼聞言後便正色點頭,想要渡過眼前這一難關,他也的確需要他奶奶的幫助。

從二聖臨朝到坤極天下,包括之後的武周革命,他奶奶這半生積累的政治聲望,遠不是他短短几年之內就能超越的。

譬如眼下,他雖然快速的在神都城中建起了一套新的秩序,看起來強權威重,但這恰恰也說明了他對舊秩序的掌控不夠,不能確保朝士羣體對他的忠誠與服從,所以才拒絕談話,建立一套自己的班底。

然而他這個小班底,應對神都的亂局還可以,若整個天下都因皇帝與廬陵王之死而動盪起來,則就不夠成熟有力。只有將他奶奶的政治聲望與他的強權實力結合起來,才能去迎接更大的考驗!

0378 坐皇帝,立皇孫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229 心似雙絲網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319 巽郎才壯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193 太平托子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046 京華遊仙窟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262 謀殺河東王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152 潛龍怒音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035 嬌花藏毒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008 聖母神皇0274 只待神都制命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095 東宮舊人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070 頌聖臺閣體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048 內教坊諸事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088 貌類乃父0355 大河漕幫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63 加官加封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292 留財不留人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034 狄公滿腹荊棘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010 悲慘的一家人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100 不望獨活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092 仇人相見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006 人盡敵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39 羅網常設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141 劫掠金吾衛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
0378 坐皇帝,立皇孫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229 心似雙絲網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319 巽郎才壯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193 太平托子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046 京華遊仙窟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262 謀殺河東王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152 潛龍怒音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035 嬌花藏毒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008 聖母神皇0274 只待神都制命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095 東宮舊人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070 頌聖臺閣體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048 內教坊諸事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088 貌類乃父0355 大河漕幫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63 加官加封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292 留財不留人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034 狄公滿腹荊棘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010 悲慘的一家人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100 不望獨活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092 仇人相見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006 人盡敵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39 羅網常設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141 劫掠金吾衛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