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 羅網常設

原來日前尚寢處一名司燈典直病故,禁中尚宮局擬選繼任者,徐氏自相好司正處得知她也被選入備選的名單中來。

徐氏一邊講起此事,一邊偷眼打量永安王神色,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唯恐會被永安王誤以爲自己是要藉此擺脫仁智院。

李潼聽完之後,先是鬆一口氣,然後才又笑語道:“這是好事啊,我要恭喜掌直了。”

徐氏見狀同樣鬆一口氣,但也沒有完全放鬆下來,只是訕笑道:“只是備錄待選,能否成事還在兩可。”

頓了一頓之後她又說道:“其實能否入選,妾也並不過分熱衷。院中太妃並不銜舊生怨,大王等寬宏有禮。院外則疾風驟雨,轉踵禍福,讓人不能安心度日……”

徐氏這一番話,倒也並非純粹爲了邀好,確是有感而發。之前越王父子謀逆,針對李唐宗室的肅清至今還未結束,甚至已經蔓延到了皇宮大內之中。近來便偶有刑司人員直入禁中,將一些內官宮人抓捕投入麗景門附近的內獄,而後便生死不知。

此前徐氏嫌棄仁智院枯寂,可現在看來,反倒成了禁中爲數不多的事外之境。而且由於神皇追思故太子李賢而議作慈烏臺,也讓人對雍王一家前途再報樂觀。在這樣的形勢下,徐氏這個仁智院掌直的職位反而讓人頗爲羨慕。

除了大勢影響之餘,徐氏也與永安王達成一種默契,她對院事不管不問,換來是永安王默許她在用度方面稍作剋扣。雖然不敢再像此前那樣恣意,但幾個月下來,所得也是頗爲豐厚。

任事於仁智院雖有千般好,但有一樁不美,那就是品秩不夠高。禁中規定,七品以上內官每隔一段時間都可以獲准與家人短聚相會,這是卑品宮人們不能享受的待遇。

“妾性躁癡劣,不能結好夫主人家,因是棄逐洛中獨居,無奈之下再歸禁中,本也算是了無牽掛,但在夫家尚有骨肉寄養,久別牽掛……”

聽到徐氏這一番頗具自知之明的自我評價,李潼倒是不免一樂。這婦人眼下在他面前不敢放肆,那是因爲有關乎生死的把柄被他捏在手裡,但其人此前那種潑辣囂張,也實在令李潼印象深刻。

“能得高用,總是一樁好事,是否能成,都該奮力爭取。”

李潼又說道,雖然幾個月來相處也算融洽,但他也不至於就將徐氏困在仁智院裡。而且未來他家也不能長久拘在一處院舍之中,現在徐氏借了修築慈烏臺的契機影響而有機會走出去,李潼也是樂見其成。

更作樂觀之想,他所握住徐氏的把柄,並不會因爲對方離開便失去效果。如果徐氏還留在仁智院,無非得個起居順心,但若對方能夠成爲司燈典直,活動的範圍、接觸的事務都得以擴大開,這也意味着他的耳目將更加靈活。

這麼想着,李潼便又說道:“謀職可有什麼困難?”

徐氏見永安王非但沒有因此不悅,反而還有意幫她一把,心中十分感激,離席下拜道:“大王能寬宏釋我,妾已經感激不盡,豈敢再作他求……”

“相逢總是一場緣分,此前我說,能同舟渡厄者、絕不背棄,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此事我若不知也就罷了,但眼下我也樂見掌直能成事,若是不成,則是讓我沒了體面,說一說。”

人的心理,真是很奇怪。最開始與雍王一家接觸,徐氏是懷有一種小人得志的幸災樂禍,後因太妃之事被貶,對這一家人更是心存怨恨。之後被永安王震懾敲打,雖不敢再放肆,但是心中也未嘗沒有邪念叢生。

可是幾個月相安無事下來,此際再聽到永安王對她前途頗爲關心,徐氏已經忍不住感激涕零,以頭杵地頻頻謝恩:“大王仁恩,澤及庶下,高風厚德,必享大福……”

其實想要讓徐氏篤定授職也很簡單,只要敬奉足夠錢數即可。畢竟宮闈之內本就隱私諸多,遠不及外朝之莊重規矩。甚至如果捨不得錢帛,依照雍王一家目下的態勢,李潼只要願意開口爲徐氏發聲一句,也多半不會遭到拒絕。

當然,李潼是不可能爲了區區一個典掌宮職便去刷臉,而且這對徐氏而言也未必是好事,這會給其人打上一個鮮明的標籤。最近這一場肅清宗室的風波,便不乏宮官因與李唐宗屬有着或深或淺的聯繫而遭殃。

徐氏這幾個月在仁智院撈得足夠多,打理一個典直是綽綽有餘。她唯一感到爲難的,還是擔心永安王不樂意她的離開,現在既然永安王樂見其成,這件事便成了七八分。

“也請大王放心,新任掌直到來之前、或是不合大王心意,妾絕對不會放手離開。日後即便不能晨昏問安,但也一定旬月入拜。另院中尚有幾名契兒,大王若是覺得乖巧可用,俱在庭前侍奉。”

徐氏也明白永安王願意放行,絕不只是單純爲她前程着想,所以也識趣表態絕不會因爲自己的離開便切斷這一層聯繫。

特別近來圍繞仁智院發生種種,更讓她深刻意識到彼此身份的巨大鴻溝,她一介罪身之所以能夠重新獲得尚宮關注,也正是受惠於此。對於這些真正尊貴之人而言,她們這些宮官榮辱起伏真是隻在轉念之間,也正因此,她不願斷了與永安王這一層聯繫。

聽到諸多感恩戴德的話語源源不斷從徐氏口中道出,李潼頗有幾分哭笑不得。旁人玩歷史那都是賢臣名將的挑選收服,到了他這裡,卻僅僅只是一名下級女官,還費了不少手腳。

不過有得用總比沒有要好,而且小人物也未必就沒有大用處,像是他四叔家的李小三,幾次政變中身邊都有宮役伶人追隨。說到底,憑他們家目下這種破落樣子,也沒有什麼上得了檯面的人物肯於豁出命去跟他們幹。

這一件事講完,李潼與徐氏算是達成更深默契,許多此前不便去做的事情都可以着手去做。略作沉吟後,李潼便又說道:“梁園雖好,非久戀之家。見掌直得往從容之處,我也是由衷羨慕。祖眷雖深,但人終需自立。可我久居禁中,於世事多有茫然。是了,相處數月,我還不知掌直家事如何。”

徐氏聽到這裡,自然也明白了永安王的意思,想是靜極思動,要謀求脫困禁中了。

若是此前,這樣的話題徐氏自然能避則避,不願與雍王一家糾纏太深。可是現在她也算是間接受惠,體會到依傍大樹的好處,權衡片刻便說道:“妾之家事,多有不堪。本是洛下鄉里人家,營東都際入選掖庭。後放免歸家,鄉中吏家訪婚成親。後鄉縣登望,夫主序內授爲縣尉,因卑賤見厭,逐居外坊……”

李潼還是第一次聽到徐氏詳細自述家事,倒也聽出一些其人身世之悽楚。出身良家,入爲宮役,地位已經大大下降,後來放免歸家嫁給鄉里豪戶,這也算是否極泰來。

唐代的縣細分可以分爲十等,最高級的名爲赤縣,如長安、萬年、洛陽等這一類京都所在的縣治。在下又有次赤、畿縣、次畿、望縣、緊縣、上、中、中下、下縣。

徐氏夫家舊爲上縣鄉吏,本也是庶民之家,但當縣治升爲望縣並遞選爲望縣縣尉之後,類似徐氏這種宮役經歷便成了一個污點,不爲夫家所喜。

但是唐代婚令嚴格,一家主母也不能說廢就廢,索性驅逐出去,眼不見爲淨,雖然保留夫妻關係,但實際上已經不算是一家人。

如此一來,便也難怪徐氏要在洛陽私通相好,之後更是重新回到大內擔任女官。

畢竟宮禁女官再大,說破天也只是奴婢,類似上官婉兒那種完成階級躍遷的,實在少之又少,一旦返回禁中,可謂終生無望,但也畢竟能得一個安穩所在。

聽到徐氏自述,李潼頗感失望,他是希望能夠藉由徐氏的家世背景而延伸到宮外,其夫家作爲望縣縣尉,已經流外入品,必然是擁有一些社會影響。

可是現在看來,想要藉助徐氏夫家的力量爲自己在宮外早作鋪墊的打算有些不現實。

看到永安王臉上明顯流露出的失望,徐氏心中也是一悲,但很快便收拾情緒,轉又說道:“妾之相知者蘇郎,雖是外州入畿,但也久居洛中,人事熟稔,凡有託付,忠厚可靠。若能有幸得列大王門下,必定感激涕零,勤懇差遣。”

李潼聽到這裡,思緒又轉動起來。眼下他雖然還不知自己何時才能離開禁中,重獲自由,但提前準備也是很有必要的,起碼經營一定的產業,不必在離宮之後全無所入,仍要仰仗禁中供給過活。

就算不能仰仗謀生,佈置一些產業用以接觸三教九流人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唐代對權貴經商並不支持,甚至貞觀年間還有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的規定,就是爲了防止權貴恃權亂市。但凡事都有變通,誰也不會老實到毫不逾越。

對於徐氏所推薦的那個蘇某,李潼沒有見過,所以還有保留,但也不妨礙稍作試用。

於是他便吩咐徐氏在下次傳遞物件的時候,稍作資本讓那個蘇某在洛陽市中開設一家尋常邸店,專門給外地來客特別是各地舉子提供住宿,盈利還在其次,主要還是先散開人脈,結好一批潛力股。

即便是撈不到張說、賀知章那樣的盛唐大能,羅網常設,小魚小蝦撈到一些也是賺的,結一份薄緣等待時機的引動,不至於離宮之後便茫然無措。

當然,他也叮囑徐氏切記不可將他的身份外泄。徐氏自然也清楚當中利害,徐娘老矣,歷經人事之後早已經不是懵懂思春年華,不會被情思迷得什麼話都往外涌。

她也明白這一層聯繫一旦被披露出來,自己也將厄運難逃,況且她跟永安王一樣被困禁中,再濃的情思也要立足現實去判斷而有所保留。而經此之後,她算是與雍王一家徹底的捆在了一起。

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211 不宜輕沾俠名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229 心似雙絲網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84 具位庸臣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368 薛郎鐵頭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248 太平積忿0025 不如降黃巢0016 大唐潑婦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291 獻業求命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227 名馬梨花落0117 權門惡事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290 懼親如仇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238 洗劫武攸宜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112 神都水深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002 又一個才人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456 誰沐代王恩威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327 南省氣象0289 竇七入彀0093 被甲登殿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113 荒園生妖異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230 過平康款轡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238 洗劫武攸宜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009 聖心取捨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177 大王才思敏捷0101 出閣河東王0439 踏破白馬寺0188 愛上一匹野馬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
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211 不宜輕沾俠名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229 心似雙絲網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84 具位庸臣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368 薛郎鐵頭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248 太平積忿0025 不如降黃巢0016 大唐潑婦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291 獻業求命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227 名馬梨花落0117 權門惡事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290 懼親如仇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238 洗劫武攸宜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112 神都水深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002 又一個才人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456 誰沐代王恩威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327 南省氣象0289 竇七入彀0093 被甲登殿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113 荒園生妖異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230 過平康款轡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238 洗劫武攸宜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009 聖心取捨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177 大王才思敏捷0101 出閣河東王0439 踏破白馬寺0188 愛上一匹野馬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