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 嬌花藏毒

“太后要在禁中修築慈烏臺?”

聽到這個消息後,李潼是有幾分懵逼。他終究不是在這個時代土生土長起來的人,對於深具時代特色的政治手段還是有些想象力不足。

當他寫出《慈烏詩》的時候,倒是想到有一天或許會被武則天用來粉飾自家母子情深,但是對這種動輒搞土建追思的做派卻仍感猝不及防。如果真要懷念他爸爸,折現不行嗎?一首慈烏詩不夠,他可以再抄啊!

“是,神皇陛下已經詔令薛師督造明堂之餘,在東宮重光門左起築慈烏臺。臺成之日,還要請三位大王共臨臺閣,吊憶先王。”

前來傳達這個消息的,是武則天身邊寵信的戶婢韋團兒。此刻她坐在中廳,甚至太妃房氏都避在次席,三王並年幼的縣主更是垂手站在廳中。

這種被人捧高、特別是貴如宗王都謹立於前的待遇,讓她心情大好,笑眯眯轉述神皇口諭,明亮的眼眸則頻頻打量着立在最左側的永安王。除了好奇宮中流傳永安王的奇異之外,心中也在暗暗評價三王儀容氣度。

她雖然出身只是卑賤戶婢,但因得到神皇寵愛,長隨左右,也多見都邑權貴世家子弟。永安王儀容俊美,甚至令她都覺眼前一亮,哪怕將記憶中所見諸世家俊彥一番比較,能夠超過的也實在寥寥無幾。

在韋團兒看來,薛師懷義和尚雖然神皇陛下的幕客,也稱得上姿容俊美,但總透出一股難於形容的油滑卑賤,實在稱不上是第一流的人物。

永安王玉質皎然,貴氣充沛,更兼身上還有一種傳言通玄及幽、神遊兩界的神秘感,雖然限於年齡閱歷,還沒有釀出醇厚迷人的魅力,但也已經足夠吸引人的關注。

但這也讓韋團兒更覺得惋惜,如果換一個身世,永安王的儀容風度不知會令洛下多少閨中女兒情思悵結、芳心暗許。如今身份貴則貴矣,卻是午後清露,佛偈優曇,使人傷感於美好的事物總是太脆弱。

至於永安王的兩位兄長,單純相貌雖然不及永安王那樣出衆,也都是中上之選,但氣質上還是有着不小的差別。

嗣雍王李守禮顯得有些毛躁,頻頻因房間內外動靜而左右張望,給人以輕佻之感。而樂安王李光順,則又過於沉悶了些,入室之後下意識便往邊角靠立,以至於半邊身軀都隱在垂帷下,透出一股拘謹。

看到三王不同形態氣度,韋團兒偶發奇想,永安王看起來倒是比雍王更適合作爲嗣王人選。郡王與嗣王雖然名義上相差彷彿,但實際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不過這想法也只是在腦海中一閃,且不說韋團兒自知根本就沒資格影響皇宗家事,即便是有,又哪敢在這種問題上隨意置喙。

房間中幾人,則因韋團兒帶來的這個消息反應各不相同。

太妃房氏已經忍不住淚水漣漣,要知道先王至死都還揹負着一個謀逆的罪名。太后懷念兒子而興築慈烏臺,很大程度會沖淡先王身後污名。勉強列席的良媛張氏,也頻頻舉帕拭淚,應該是有着幾分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欣慰。

李光順眉目之間也喜色隱露,更忍不住頻頻目視李潼。他自然也知慈烏詩乃李潼所獻,能夠給自家際遇帶來這麼大的轉變,心中對這個三弟的佩服更甚幾分。

李守禮的反應則根本不得究竟,最近這段時間他學書學禮,欠於往常的活潑,日常都是懵逼狀態,一時間也意識不到這件事能給他家際遇帶來的改善。

小妹李幼娘少見外人,只是小心翼翼偷眼打量與娘娘並席而坐的美婢,看到對方美豔的相貌、華麗的衣飾,更流露出幾分羨慕。李潼看在眼中,倒覺幾分心酸,他家好歹也是宗王人家,但母女用度樸素簡單,反而比不上一個禁宮寵婢。

其實韋團兒來訪本身,較之所帶來的消息還要讓李潼感到吃驚。武則天吩咐身邊近人前來傳訊,而非像往常那樣由上官婉兒轉告,莫非他這奶奶真的是打算要緩和與他們一家的關係?

但很快李潼便暗歎一聲,覺得還是不宜樂觀。武則天絕非崇尚母慈子孝、家庭和睦的尋常婦人,特別在當下武周革命的關鍵時期,所謀所動必然還是圍繞這個大的政治目標,所謂親情只是一個粉飾手段。

特別在聽到這座慈烏臺將會修築在東宮範圍,李潼不免更生感慨,此際大概最難受的就是他那個至今還未謀面的四叔李旦了吧,這眼藥上的真是戳人心肺。

一個女人賢惠與否,對家庭關係影響實在太深。經此之後,他們一家與李旦一家大概是不好和氣相處。就算他們兄弟沒有什麼分奪恩澤的想法,難保李旦對他們會否坦蕩待之。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兩家眼下都是女皇羽翼之下的小雞仔兒,彼此之間也根本沒有必要產生什麼矛盾糾紛。但這件事會給時局人心帶來怎樣導向,還是未可樂觀。

事情眼下只是一個開端,餘波如何暫不必多想。無論如何,慈烏臺若能修築起來,對他們一家而言可謂是一個不錯的政治資本,李潼也樂見其成。而且經此之後,他們一家人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重歸時局之內,受到的關注更多,以往的平淡與寂寞怕是不復。

對此李潼也沒有過多忐忑,能夠躋身時局之內去衝浪、去冒險,本來就是他所希望的。想要有所得,自然要有所付出,而在武周代唐這種時刻,危險無從避免。

雖然眼下的他仍以保命爲最大奮鬥目標,但若仍是幽居深宮,即便是活下來,無非籠中雀鳥、行屍走肉,也不是李潼所渴望的那種人生。

傳達完這個消息後,韋團兒便起身告辭。雖然雍王一家待她態度不錯,讓她很享受,但久在神皇身畔,即便不聰明,也明白有的事太敏感,不宜涉入太多。

只是在臨行之際,她腦海中又突然泛起一個念頭,望着李潼微笑道:“可否請大王贈步稍送?”

李潼聽到這話,心絃頓時繃緊,滿是狐疑,這女人要做什麼?

房氏這會兒心情正是激動,倒沒察覺到什麼不妥,聽到韋團兒的話,便吩咐李潼相送。

李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上前,與韋團兒前後行出,往仁智院外走去。

從時禮而言,他這個郡王哪怕再不怎麼值錢,對區區一個戶婢也不必屈尊遠送。至於上官婉兒,本身便是有品級在身的內命婦,是他爺爺高宗皇帝遺留的嬪御,往來迎送並不逾禮。

但女主當國哪有那麼多道理好講,武家幾個活寶哪怕位居宰輔,還不是要喜孜孜給他們幹姑父薛懷義牽馬。他這個親孫子連奶奶的面都見不到,可見也只是面子親戚,更沒有必要去得罪武則天親近之人。

行走間,韋團兒落後李潼半個身位,如此更方便打量這個年輕的宗王行止氣度。她一時間也想不通爲何要讓永安王送她,只是偶有所念便說出來了,本身便不是上官婉兒那種謹小慎微的性格,行事風格自然也大不相同。

李潼行走間微微側身,視線餘光也在打量韋團兒,自然注意到對方對他的觀察,心中警惕更深。

來到這個世界幾個月,雖然人際關係很單調,但前前後後也見過百十人,其中更包括上官婉兒這個才名頗盛的女文青。但若憑心而論,韋團兒真是他所見最美豔的女人,甚至隱隱還要壓過上官婉兒一頭。

或者說這兩者是不同的風格,上官婉兒是清麗溫婉,交談接觸起來很舒服。韋團兒則是一種讓人不能否認的美豔,美得近乎庸俗,俗到極致便是妖冶,使人意亂情迷,不由生出一種親近褻玩的衝動。

兩人的作風也大不相同,上官婉兒便絕對不會提出什麼冒失的要求,且往來仁智院無非二三隨行,主要意圖應該還是避嫌。

韋團兒則似乎很享受受人逢迎的感覺,隨行者七八衆,前有兩名宦者持杖導行,後則宮婢緊隨。

這女人髮結驚鵠髻,雖然沒有簪釵繁複的搭配,玳瑁的梳櫛尾端淺露,鑲嵌的珠玉在陽光照耀下使得烏髮生輝。翠綠色底的襦裙奪人眼球,大紅團錦的半臂、彩絲串珠的披帛,御苑秋凋的美景彷彿被截出於時光之外而披此一身,牡丹花形小頭絲履彷彿踏花而行。

這種濃豔的搭配不易駕馭,豐富鮮明的色彩會將人本身映襯得黯淡無光。但是穿戴在韋團兒身上卻給人一種相得益彰的賞心悅目,凹凸有致、苗條修長的身姿,豔麗的五官哪怕乏甚表情,嘴角眉梢都透出一股挑逗。

對方剛剛來到仁智院的時候,在還未介紹之前,看這架勢李潼甚至還誤以爲莫非太平公主來訪?畢竟就算是他前身的少年李守義,也沒有見過這幾個女人。

一番觀察品評,李潼也只是單純的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且不說眼下的他根本就沒有心情沉迷女色,即便是有,也深知這個女人是嬌花藏毒,實在不可親暱。

人總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表裡純粹,但這往往只是奢望,最起碼在韋團兒的身上應是如此,自己或許是個例外。

這個女人如果只是簡單的傻白甜,倒也算得上是男人恩物,但是主觀能動性實在太強,李潼自問消受不起,小身板實在經不起折騰。

哪怕是犯了送女的毒點情節,他也要對這女人敬而遠之,要把這個女人留給四叔李旦,也算是他做侄子的一點孝心。

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263 娘子隨戲0046 京華遊仙窟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217 西京可守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17 尚方少監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176 倒黴的獨孤氏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456 誰沐代王恩威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022 萬古愁難銷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295 無妄之災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93 被甲登殿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01 大唐宗王0446 白刃不相饒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156 武氏羣英會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028 禁宮異兆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037 春官武承嗣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043 進學內文學館0100 不望獨活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003 前途堪憂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077 永昌元年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242 蜀女有才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006 人盡敵國0218 銀青光祿大夫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211 不宜輕沾俠名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30 百騎軍士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
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263 娘子隨戲0046 京華遊仙窟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217 西京可守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17 尚方少監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176 倒黴的獨孤氏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456 誰沐代王恩威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022 萬古愁難銷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295 無妄之災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93 被甲登殿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01 大唐宗王0446 白刃不相饒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156 武氏羣英會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028 禁宮異兆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037 春官武承嗣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043 進學內文學館0100 不望獨活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003 前途堪憂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077 永昌元年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242 蜀女有才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006 人盡敵國0218 銀青光祿大夫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211 不宜輕沾俠名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030 百騎軍士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