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

李隆基兄弟幾人也在車上掀起了車簾,圍觀了這一場鬧劇,心中自然不無好奇。

李成義視線在人羣中掃了一眼,擡手指了指一個看起來有些面善的人,將之招到面前來詢問道:“那個王阿忠是什麼樣人、做了什麼惡事?竟然如此招人怨恨、他那故主又是什麼大人物,怎麼呼喊出來,羣衆都不敢再動手毆打?”

聽到李成義這問題,那人先是故弄玄虛的長嘆一聲,然後才指着那王阿忠離去的方向說道:“說起這個王阿忠,也實在是讓人怨憎又同情。他這一番身世啊、真是……唉,這人往年也是一個體麪人物,曾是聖人潛邸舊員,同今朝劉相公等一期進了王邸,結果卻在聖人得志之前辜負背棄……”

這人一番賣弄,語調混亂,但也算是講明白了那個王阿忠的身世。原來這人名王仁皎,算得上是當今聖人的鞏固元從,結果卻不知因爲犯了什麼大錯遭到聖人的驅逐,自然也就錯過了伴隨聖人、雞犬升天的機會。往年與其資歷相當的劉幽求等俱封爵拜相,唯他仍落寞於人間。

至於衆人對他的怨恨,其實也談不上,頂多是覺得這個人周身晦氣,明明大好的機緣擺在面前、結果卻沒有抓住,讓人既覺得惋惜,又覺得可笑。尋常望見,若是心情不錯,或還打趣取笑幾句,但若是心情不佳,則就不免要如眼下這般遷怒其人晦氣連累到自己。

聽完這人的講述後,李成義等兄弟幾人也不免感慨不已,甚至有幾分物傷其類的感受。如今的他們,處境雖然不如那王阿忠悽慘,但也有些類似。如果他們阿耶不死,大權不曾旁落,他們兄弟也不至於遭此人間冷落。

且不說李成義與李隆範不無同情的小聲議論,李隆基在聽完返回車中後便皺眉沉吟起來。過了一會兒之後,他擡手喚來車旁一名宦者親信,小聲吩咐道:“你去跟上那個王阿忠,避開閒雜耳目,將他引到人煙稀少處稍作等候。”

宦者聞言後便點頭應是,小心翼翼的往人羣外圍移動過去,很快便脫離了人羣,向夜幕中行去。

楊家疏散賓客的進程還在繼續着,李隆基心中有事,便不想再逗留於此,擡手吩咐楊家僕員們開闢出一條行道,以供他們兄弟先行一步。

很快車駕便轉出了坊門,在坊外大街拐角的樹蔭下,李隆基又吩咐車駕暫且停下來,從車內摸出一襲不起眼的布袍罩住他那華衫,然後吩咐兄弟們:“你們只當伴我一同歸邸,我有些事務,明日再歸。”

“三郎你要去哪?注意安全……”

李成義見狀下意識問了一句,但見李隆基並沒有要回答的意思,於是便又叮囑了一番。

他們幾個少王眼下雖然頗受冷遇,但終究也曾是皇子之尊,京中對他們或是不乏耳目監察,但也不會細緻到全無漏洞。而且從洛陽到乾陵服喪這幾年時間裡,身邊仍有近百忠僕不離不棄的追隨,並不會事到緊要無人可用。

車駕在樹蔭下短留片刻,李隆基下車後便與幾名僕員貼靠着大樹站立起來,等到自家車駕離開之後又過了好一會兒,才從樹蔭下行出,折轉回剛剛行出的坊門。

這會兒坊門內外因爲楊家賓客散場的緣故而雜亂得很,也沒有什麼人留意到這一行,所以李隆基很順利的便又潛回了坊中。

入坊之後,一行人轉揀偏僻處遊走,很快便在楊氏府邸街後曲巷中發現了等候在此的僕員。

“郎君,那人已經被引到坊內一處酒鋪……”

聽到宦者稟告,李隆基便點點頭,擡手一擺說道:“頭前引路。”

一行人在曲巷間又折轉前行,從東曲一直走到北曲,旋即便聞到一股酒肉混雜的氣息,擡眼望去,便見到一座前後兩座跨院的酒鋪。

大唐立國之處,對於坊市的管理還是極爲嚴格的,各種買賣經營不得混雜於民坊之中。但坊民們日常用度需求難免,也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出入兩市,起先是有坊戶專門代買物料,漸漸的就發展成了坊中的鋪業。

朝廷開始時還管一管,但這限制也是越來越寬,特別到了近年,索性完全放開了這方面的管制。只要這些坊間鋪業並不大肆破壞行情規定、售賣禁貨,便也任由存在。

坊中這座酒鋪生意很是不錯,外間廳堂裡坐了七八桌的客人,多數都是坊中的住戶。宵禁所禁止的只是坊外行走,至於坊中,哪怕通宵達旦的鬧樂,也都不會過問。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宦者早就將事情安排妥當,一行人不在外堂就坐,在鋪員的引領下直往內院行去。剛剛轉過一道影壁,便聽到一間廡舍中傳來拍案咒罵聲:“怎麼還不取酒來?莫非擔心老子沒錢?”

李隆基聽到這話後便皺了皺眉頭,但轉念想到其人際遇之跌宕便也略有釋懷,換了任何人受到這種打擊,只怕都難以承受,有一些言行上的放縱也是在所難免。於是他便也收拾一下心情,直往屋內行去。

王仁皎本是一臉不耐煩的坐在屋子裡,擡眼見到這一行人走入,視線一轉便落在了李隆基的身上,凝望片刻後忙不迭翻身而起,入前先作叉手、片刻後更雙膝一軟拜在席前,同時口中不無驚詫惶恐道:“浪人無狀,竟不知是大王屈尊召見……”

“王君認得我?”

李隆基見王仁皎一眼便瞧出了自己的身份,不免有些好奇的笑語道。

聽到這話後,王仁皎嘴角先是泛起一絲苦笑,然後又垂首嘆息道:“小民舊未受人間嫌棄之前,也曾蒙恩出入禁苑幾遭,大王儀容英姿也是深刻於心,雖然已經是遠超當年,但也略有端倪可追。”

李隆基聞言後也嘆息一聲,轉又說道:“既然於此處相見,應知彼此俱不從容。今日召見王君,並無別樣懷抱,只是失意之人相見而生親近。”

“大王尊貴麟種,豈是卑濁小民可以同情比較……”

王仁皎這會兒收起了那一副失意放縱的姿態,只是垂首恭聲的迴應,一直等到李隆基落座席中,自己才又小心翼翼挪至一處空席外,等到李隆基擺手示意,這才坐了下來。

“此間場合雖然並不莊重,但也是我設席請客,怎麼不先將酒食奉進,累我客人拍案催討?”

坐定之後,李隆基便望着先行佈置的宦者不悅說道。

而王仁皎聽到這話後又連忙說道:“是小民卑劣無狀,並非僕員失禮。”

李隆基又訓斥僕員幾句,然後吩咐僕員儘快將酒食送進來,等待的間隙,他饒有興致的打量着王仁皎。眼前這人看起來的確是落魄得很,鬚髮不加修理、臉頰上還殘留着剛纔在楊氏府前被人毆打後留下的烏青,但在這一份狼狽之外,還是能看得出相貌堂堂的幾分底色,並沒有完全被生活的苦難催磨得沒了形態。

這樣打量一會兒之後,李隆基突然長嘆一聲,開口說道:“人言當今世道諸般是好,我卻不以爲然。若世道果真良善得無可挑剔,何至於讓足下這樣的良才懶散落魄?”

王仁皎聽到這話後,臉上卻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神情變化,只是有些悵惘道:“大王此夜既然召見,想是方纔在楊郎將家門前也曾見小民那番厭態、或是也曾細問身世曲折,但俗人所知,仍是微淺。小民淪落此境,確是罪有應得。如今周身上下,實在沒有一點良纔可稱。雖然不知大王因何折節來見,但名王垂青、亦有經歷。若言不能動人心事,大王也不必再費心思擬無聊的言辭。”

聽到王仁皎這麼說,李隆基不免有些羞惱,只覺得這傢伙已經落魄到如今這一步、但心底裡似乎還有一些看不起自己。

他正值年少氣盛,心中感到不爽,自然也不作按捺,於是便冷笑道:“想要勾動王君心事,那可讓人爲難了。往年那麼大的際遇,王君尚且不急爭於人前,大有古賢者淡泊之風。小王宗家後進,事外的閒人,憑什麼敢豪言能超越前行者?”

王仁皎聽到這一番嘲諷,一時間也是有些失語,垂首片刻後才又自嘲一笑,並嘆息道:“是小民狂妄浪蕩了,曾承日月之光的照耀,方今故眷不復,竟然還斗膽覺得星光只是尋常……今日能得大王禮下招待,也的確是感激不已。”

“今日見你,王君也不必多想,我只是有些好奇,究竟何種事機的耽誤,能讓王君你折戟於已經行至半途的青雲之路?”

小小的抒發了一下心中的不滿,李隆基才又充滿好奇的說道。剛在在楊家門前那人所言雖然不少,但也沒有說到王仁皎遭到聖人厭棄驅逐的真正原因。而只有搞清楚了這一點,他接下來才能對症下藥的進行交談。

這時候,酒菜也都陸續送了上來。王仁皎擡手將酒水倒在了杯中,燈光下細望片刻,然後才又擡頭說道:“若大王只憑這村釀濁湯,實在不足以讓小民回想細說那慘痛故事。”

李隆基聽到這話,眸中又閃過一絲惱色,然後又說道:“瓊漿佳釀,邸中自有。但我亡父蔭留不多,自不可能逢人濫給。王君如果想分飲,還是要讓我見到你的不尋常處。”

0269 西京此夜驚魂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114 友誼的河0307 南望老人星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368 薛郎鐵頭0079 神宮巍峨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說幾句話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363 新的班底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002 又一個才人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295 無妄之災0051 《逍遙王》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105 人間滋味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075 將軍跋扈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150 俱入彀中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110 託事獻命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61 佳人再贈香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105 人間滋味0389 鄭女文茵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284 禍水東引0265 順水推舟0046 京華遊仙窟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099 宰相危矣0446 白刃不相饒0290 懼親如仇0137 好生是天德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
0269 西京此夜驚魂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114 友誼的河0307 南望老人星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368 薛郎鐵頭0079 神宮巍峨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說幾句話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363 新的班底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002 又一個才人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295 無妄之災0051 《逍遙王》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105 人間滋味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075 將軍跋扈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150 俱入彀中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110 託事獻命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61 佳人再贈香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105 人間滋味0389 鄭女文茵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284 禍水東引0265 順水推舟0046 京華遊仙窟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099 宰相危矣0446 白刃不相饒0290 懼親如仇0137 好生是天德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