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風水寶地

梳理完眼下的軍火庫存現狀,沈樹人心中也有了努力方向。

第二天一早,沈樹人就離開了大冶縣城,親自騎馬帶着衛隊,前往城北的鐵山視察。

大冶知縣劉民生,當然也要鞍前馬後地伺候着,一路上謹小慎微,就差扶沈樹人上馬下馬了。

之前因爲推廣新作物、統計種子放貸的事兒,劉民生開始時表現不太好,着實被敲打了一番,很是提心吊膽。不過沈樹人也不會不教而誅,就給他個機會改過。

最近這段時間,劉民生處理日常民政便用心了很多,這次沈樹人回來查賬,一切都很井井有條,就留他繼續好好幹。

鐵山距離縣城大約二十幾裡,騎馬緩跑一個時辰也就到了。

沈樹人抵達的時候,鐵山負責開礦、冶煉、鍛鑄的官員小吏、工匠負責人,統統都已在那兒迎候。

沈樹人還一眼看到個熟人——就是上次搞種子貸時,當面指出他錯誤的那位宋明德。

當時,沈樹人原本也只是試探,看看誰實事求是。

宋明德一番“玉米不適合和早稻等春季作物套種,浪費生長期。更適合在北方跟冬小麥等冬季作物套種”的理論,讓沈樹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就記住了他。

這一個多月勸農搞圩田修水利用下來,發現這人確實是個可造之材,很有理工科思維,還實事求是。

沈樹人也就破格幫他運作了一個八品小官在身上,輔助運營鐵山的開採。

宋明德只有秀才功名,連舉人都考不中,能給八品官已經是非常破格花了大人情的,他自然也對沈道臺感恩戴德,做事愈發賣力。

都是熟人,沈樹人也不客套了,直接擺出上位者的架勢,一邊在鐵山各處隨便走走,一邊有一搭沒一搭聽取籠統的彙報梗概。

他之前對明末的冶金工業水平也是完全不瞭解,所以什麼都得問,不光僅限於這大冶鐵山,還得問問行業現狀、全國其他同行的狀態。

好在宋明德也是讀書人管鐵礦,眼界比那些工匠出身的要開闊很多,基本上也都能說上個大概。

只聽他先從全局侃侃而談:“這大冶鐵山,以出產赤鐵礦砂爲主,自三國東吳時開採,已歷千四百年。大凡鐵礦,都是越早發現、開採的,就越易於冶煉。大冶鐵山能在三國時就廣爲利用,爲東吳提供軍械,可見礦石質地優良……” шшш ▲TTKΛN ▲c○

沈樹人在一旁聽着,聽到這兒有些不明白的,他也不客氣,直接出言打斷:“哦?冶鐵一行,自古有這種說法麼?越早發現的鐵礦越好?這是什麼道理?”

宋明德很有把握的微笑答道:“是下官恰纔說得不夠精確,只是越早能被開採的,肯定越容易冶煉、雜質較少。很早就發現、卻煉不出鐵的,纔是劣礦。

這鍊鋼之法,先秦西漢以百鍊鋼,東漢至魏晉六朝漸漸改炒鋼法,隋唐改灌鋼法,宋及我朝又在灌鋼法基礎上繼續改良。

可見先秦時那些能在百鍊法基礎上就煉出鋼來的礦,是最容易除雜的。一直到漢末,南方開發不足,荊楚之地少開鐵礦。

東吳與東晉六朝丟了中原,只能以一隅之地維持朝廷軍械,這才被逼開了這大冶鐵山。由此逆推,可以揣摩這大冶的鐵礦質地,應該是不利於百鍊法煉製,卻能被炒鋼法所用。

而如今用灌鋼法都七八百年了,大凡隋唐之前就有發現、但隋唐之後才能開採的鐵礦,都是必須灌鋼法出現後才滿足技術的,質地也就比這唐朝之前就能煉的差些。”

宋明德這番話,其實也有些牽強附會、強行總結,屬於他的個人經驗。

但總的思路還是有一定借鑑價值的,也讓沈樹人充分認清了自己手中握着一張何等有價值的資源牌——

一言以蔽之,這裡的鐵礦質量好,一千四百年前的技術就能煉出鋼來,現在的技術當然更穩了。

從這番話裡,也聽得出這宋明德是真心喜歡讀雜書,居然還能頭頭是道把古代歷史書、雜書裡關於科技史的部分摘出來理解,還自行盤點總結,着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沈樹人聽了,都有些詫異了,不由問道:“你剛纔所言,雖不能說全對,但也算是頗有見解,應該下了不少揣摩工夫吧。你怎麼會懂這麼多雜學的,倒讓本官想到了本朝近年來名作《天工開物》上的很多論述……”

宋明德聽沈樹人提到《天工開物》時,表情先是凝重了一下,隨後又有些竊喜,最後卻是尷尬,不得不強行忍住,口中還語無倫次地隨口謙虛:

“《天工開物》如何當得名作之稱,實在慚愧……沈道臺您的《日知史鑑》和《流賊論》纔是天下名著,滿朝文官誰敢不拜讀?那是陛下欽點要讀的。”

沈樹人臉色一板:“《天工開物》當不當得名著,哪有你說話的份?嗯?難道……”

沈樹人說着,忽然想起一些蛛絲馬跡:這宋明德也姓宋,祖上也是江西人,從南昌府遷來湖廣協辦鐵礦的……

沈樹人反應也快,立刻跟上一句:“莫非你認識宋應星?哦我是說宋長庚,還是跟他有親戚故舊?”

沈樹人下意識就脫口而出宋應星三字,隨後才意識到直接稱呼前輩的名很不禮貌,思索一下才改口叫宋長庚。

沒辦法,宋應星這名字知名度高得多,後世科學史相關書籍上都有,人不經過大腦下意識肯定會先報這個名字。

宋明德聽沈樹人口氣中對宋應星還挺尊重,也有些感激,連忙換了個嚴肅的表情,拱了拱手:

“不敢當,長庚公乃是下官族叔,我們都是南昌府奉新縣人士。沒想到道臺大人還對族叔如此推崇,族叔若是知道,定然欣慰。”

明朝的南昌府,比後世的南昌市要大不少。

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南昌再加上九江、宜春西北部的幾個縣。奉新縣就位於西北角加進去的那一片山區,屬於後世的宜春市。

¤ тt kān¤ ¢o 那地方已經比較靠近湖北、江西交界,也都是山區,有很多人都跑到武昌府謀生,在明末人口流動就不少。

奉新縣宋家,在理工科方面也算家學淵源,跑到大冶幫朝廷開鐵礦謀差事,再正常不過。

沈樹人聽說他有個族叔就是宋應星,當下也是暗暗吃了一驚。

好在沈樹人有城府,也見慣了大風大浪了,穿越過來兩年半,什麼大人物沒見過,倒也不至於喜於形色。

他只是略帶欣賞地追問:“宋公可是前輩實幹之才,如今國是日非,正需以實幹之學匡扶天下,不知他眼下在何處爲官?”

宋明德一看有戲,也樂於幫叔叔說好話,連忙澄清:

“族叔已年近六旬,原本在贛南歷任數縣,都只做到教喻之職,後來又到福建汀州當過推官。去年年底,他以自己年事已高爲由,不耐福建暑熱、不服水土,已辭官歸家了。”

宋應星今年準確年齡應該是五十七歲,說年近六旬也不算錯。

他只有舉人功名,所以做做縣裡的教喻、推官就是極限了,也沒法升太高。他這次辭官後,要到崇禎十六年時,才被朝廷主動請出來授官,但實際並未能到任——

歷史上兩年之後,李自成張獻忠已經把南直隸的江北各府都打爛了,當地官員也大多被殺或是從賊。

朝廷爲了面子,病篤亂投醫隨便封官,讓宋應星去當“亳州知府”,但實際上亳州已經在淪陷區,根本不可能上任。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爲何最後崇禎十六年、十七年那一年多的時間裡,大明的官職貶值特別快。原本只能做八品小官的人,回家三年後,居然直接能當五品虛職知府。

基本上所有隻要肯繼續忠於大明的臣子,只要不是京官,在崇禎最後一年多裡,都能多少升一點級。

不過,現在才崇禎十四年,官職顯然還沒開始大貶值。沈樹人聽說宋應星原本也都是八品小官不屑於做,他自然能拿出籌碼吸引這些大賢。

沈樹人也不跟宋明德客套,直接開價讓他幫忙牽線:“令叔只爲一推官,實在是屈才了。你不過一秀才,本官都能用你爲八品、協理鐵山。

令叔能寫出《天工開物》,隨便找個工部虞衡清吏司在地方上的軍器、窯冶科管事,還不是綽綽有餘?他本就是有過官身的人,本官提攜他也好操作,先搞個從七品,有了成績再升也容易。”

明朝工部有四大清吏司,虞衡司主官是五品的“郎中”,下面又有幾個科,軍器、窯冶兩科的主官是“主事”,正六品。

因爲中央分管軍工、冶金的官員也只有正六品,到了地方上,管理一個省的軍工、冶金,最多也就只有正七品。

所以,不是沈樹人吝嗇,而是他目前只能先拿個從七品的位置給宋應星過渡一下,纔好服衆。如果是正七品的話,還得經過方孔炤點頭舉薦,手續也麻煩一些,還是做出成績後再去託關係比較好。

宋應星原本在贛南當教喻,那都是八品小官,到福建汀州當推官時,勉強到過從七品,這次沈樹人找他只能算是跟他辭官前的級別平調。

但到武昌做官和去贛南閩北山區做官,情況也是大不一樣的,武昌畢竟離家近,生活條件也好,不擔心熱帶病水土不服。

最關鍵的是,這種工作可以發揮個人興趣愛好。

宋明德聽了道臺大人開出的條件,也立刻意識到這是非常有誠意的,對叔父應該很有吸引力,當下就表示願意幫着牽線。

沈樹人還很豁達地補充說:只要宋應星肯來,具體將來負責哪方面的工作,可以隨便他選擇,也不會讓他真開鐵礦的。想搞機械、農具、槍炮、火藥……什麼都行,只要有興趣,他都可以提供工作環境、實驗經費。

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61章 初戰告捷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16章 忠奸難辨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52章 奇葩說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
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61章 初戰告捷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16章 忠奸難辨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52章 奇葩說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