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

崇禎修改了當初爲鳳陽祖陵被毀而下的罪己詔,也開出了新的賞格。

這個舉措,讓在京城的新科進士們,都覺得大爲振奮,似乎吃到了一個“即將有人能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的大瓜。

民間百姓、乃至各路流賊,反應也差不多激動,紛紛開始八卦“張獻忠還能活多久”。

據說,後來當這個消息昭告各省,傳到陝、豫邊界的商洛山區時,連如今還躲在商洛山區收集人馬打游擊的李自成,都眼紅不已,甚至生出了一個念頭:

“靠!張獻忠的人頭憑什麼這麼值錢?那咱要是把他剁了,是不是也能封侯拜將、洗清前罪了?”

千萬別覺得李自成這麼想很奇怪,歷史上李自成這人對於攻城略地其實也談不上多少遠見,也沒有想過好好建設根據地,都是打到哪算哪。

最後打出山西、在寧武關攻破周遇吉之前,李自成都還在求崇禎給冊封洗白,

完全就是一副“我已經佔了一個省,你崇禎認不認我割據吧。不認我就再打一個省,展示肌**你認,再不認再打一個省”,最後遇上崇禎是個寧死不屈的,硬生生打到了京城。

(注:這一點上沒有黑崇禎的意思,崇禎有很多錯誤,但誓死不降是對的。大明主權領土完整不容屈服)

任何人的野心都是逐步膨脹的,剛起步的時候都是想先賺一個小目標,或者當個徵西將軍就夠了。

當然,如今的李自成,意淫歸意淫,還不至於立刻就動手。他也是有城府的,知道觀望形勢。

想看看皇帝的新盟誓公佈之後,天下人有沒有真的對張獻忠羣起而攻。如果張獻忠日子確實不好過了,李自成也不是不能下山摘桃子搶人頭。如果張獻忠還沒到絕境,那就先讓別人上。

除了李自成之外,其他如羅汝才和均州各營、革左五營,暫時也都還是這麼想的,都想等官軍先動手,看看風向。

結果一圈鬧騰下來,最積極最激動的,反而是那些新晉官員和進士們。這些人沒有官場經驗,覺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輕敵之心溢於言表。

……

京城這邊,三月初十,也是殿試揭榜後一週。

三百名新進士的官職委任工作,總算完成了一小半。前六十名的一甲、二甲人員,除了極個別情況特殊的以外,其他都被排了缺——

而沈樹人這個二甲吊車尾,還“得罪”了皇帝,顯然屬於“情況特殊”的範疇。

剩下二百四十人的三甲同進士,量太大,吏部也沒那麼多缺,暫時只排了一個開頭。

考前緊張讀書的同年們,趁着等職缺的空閒,也都在京城各處秦樓楚館瀟灑,每日聚飲文會,聽曲狎女支。

這種環境下,衆人閒聊的話題,自然三句離不了前程。

每天不是聽說這個同年進了翰林當編修,便是說那個同年外放地方、到了南方富庶之地,還有個別被放到了河南、湖廣、安廬,那些被流賊殺了不少官員、出缺嚴重的地方。

如果是往年,聽說同年被分配到流賊肆虐地區,其他人多半會覺得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但今年情況卻截然不同,那些被分去張獻忠肆虐地區的官員,很多都頗爲自信,覺得是個撈功勞的好機會。

跟沈樹人難兄難弟的方以智,就被分配回了原籍、到南直隸桐城當縣令,守土抗賊,很快就得上任。

這種情況在太平年月是很難想象的,明代雖沒有嚴格執行“官員異地任用”,但一般都會盡量錯開。

如今也是賊情太嚴重,皇帝和吏部覺得本鄉本土的官員更容易保衛家鄉、不太可能賣了父老鄉親跟流賊合作,纔不得已原籍授官。

這天,正是給方以智踐行的日子,沈樹人選了京城最有名的青樓擺了幾桌,還有十幾個近日來剛剛混熟的二甲進士,也都來喝酒聽曲。

殿試揭榜之後,前兩甲進士們也自然而然根據政見傾向,分成了三羣各自比較玩得來的小團體。

最大的一羣,以魏藻德、高爾儼等及第者爲首,佔了一半多,足有三四十個。都是那天御前策問時,主張道德綁架唱高調的。

其次兩羣,各自只有十來個,各佔兩成左右。一派就是沈樹人這樣主張勸諫皇帝務實、別圖虛名的。還有一派則是和稀泥,沒什麼主張的。

務實派裡,又以沈樹人、方以智和傳臚葛世振爲首,其他七八個則是跟班的。

葛世振不太喜歡談道德教化,做事風格樸素,喜歡定量算計,考慮成本,是個務實之才。他原本該中榜眼的,現在因爲蝴蝶效應降到傳臚,名次依然足以贏得這羣人的尊敬。

沈樹人名次墊底,卻依然受人尊敬、被人推戴,則是因爲他敢於犯顏直諫。明朝文官對於捱了皇帝廷杖的同僚都有種崇拜,沈樹人倒是沒挨廷杖,但效果差不多。

這羣人裡,剩下還有泉州蔡肱明,漢中馬鳴騄,安慶顏渾,臨沂孫一脈、宋鳴珂,湖州姚序之、武昌任弘震。

雖然沈樹人穿越前讀的史書不可能寫太細,這些人他原本多半也不認識。

但事實上,這批官員歷史上反而比較有氣節。

這些人裡,蔡肱明本該戰死於將來張獻忠攻四川之役;馬鳴騄跟隨史可法守城,死於揚州十日多鐸之手;

顏渾、孫一脈、宋鳴珂、姚序之、任弘震,或外放地方官,或在南京六部做事。歷史上至少也能做到明亡後拒絕出仕、或憂憤而死、或絕食而死。

其中最慘的應該是宋鳴珂,他在多鐸南下時,就死於登萊守城戰。但他留下了一些仇清的文學作品,多年後被清朝的呂留良引用修改,在雍正年間引發了文字獄。

清朝皇帝把呂留良劈棺戮屍後還不解恨,就把呂留良引用過的前朝文人也挖出來。宋鳴珂當時都死了八十多年了,肉身腐爛完沒法戮屍,清帝就下令改爲挫骨揚灰。

相比之下,魏藻德那一派如今聲勢烜赫,未來卻是出了一甲三漢奸,還有好多都是主動降清求官的。

當然,那些唱高調的人也不可能都是漢奸,也有個別確實是真心信仰道德潔癖的。

如永州陳純德,就是這一屆進士裡道德潔癖口號喊得最響的,因此被任命爲御史言官留京,專門負責噴人。

但他做人確實硬氣,歷史上李自成攻破北京時,他聽說崇禎上吊自盡後,也跟着上吊殉國,算是對得起皇帝了。

可惜陳純德這樣的人,在道德楷模派裡最多隻佔一兩成,剩下全是空喊口號的僞君子。

……

沈樹人縱然不知道太多歷史細節,但他看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一個人有沒有骨氣,從日常行事作風中,多少能看出一二。

對這批志同道合的同年,他肯定會仗義疏財、結交籠絡,將來到了地方上,也好多些朋友幫襯。

今日給的踐行酒席上,蔡肱明、馬鳴騄、孫一脈、宋鳴珂這四個同樣被外放地方的,便紛紛給方以智敬酒道賀,祝他能被分配到與張獻忠系流賊交戰的前沿。

“方賢弟,你年少高中,還能去桐城跟藺養成廝殺,將來定然前途無量,不是咱這些老朽能比的。

陛下如此寬宏,說不定你到了桐城,藺養成劉希堯就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給朝廷天兵帶路、反戈去殺張獻忠呢。”

這四人被外放的地方,要麼是四川,要麼是山東,都不如方以智那麼靠近戰區。

他們剛踏入仕途還有些狂熱,都覺得張獻忠很快就要完蛋了,誰上都能有功勞。

其中孫一脈、宋鳴珂都四十好幾歲了,鬍子都有些花白,會試考了四五次才中,卻也跟年輕人一樣沒有政治經驗,態度比較輕敵。

方以智跟沈樹人接觸比較多,而且他老家在前線,也知道流賊的戰鬥力,並不敢輕敵,喝完酒之後,他也只是審慎地迴應:

“諸位年兄過譽了。張獻忠反反覆覆,爲禍多年,豈是陛下一紙盟誓便能收拾的。我輩此去,尚且任重道遠。大家一起共勉,爲國盡力便是。”

方以智這種略顯潑冷水的話,讓其他幾人稍稍有些不痛快,還以爲方以智是謙虛到近乎虛僞。

被分到揚州做縣令的馬鳴騄聞言,便拉着一旁的沈樹人,讓他說句公道話:

“沈賢弟,咱明人不說暗話,這兒都是自己人,我知道陛下的太廟盟誓,其實就是你給出的主意。你倒是說說,張獻忠多久能授首?

以你的才幹,陛下雖然黜你爲二甲末位,但絕對是會外放地方重用的。你會試之前便是正七品了,這次外放必然比方賢弟更受重用。你就不想也撈個與張獻忠交戰的差事?”

沈樹人也沒料到話題歪到他這兒了,只是淡泊地搖搖頭:“吏部至今沒有給我任命,可能有些變數吧,誰讓我是二甲末位呢。

至於張獻忠,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我敢篤定,如今覺得此賊不日將平的,多半是普通百姓、朝中新官,或是流賊中其他派系的頭目。

但朝中老臣宿將,多半不會這麼樂觀——只有他們才知道朝臣對陛下的旨意,有多麼推諉搪塞。殺張獻忠能封侯不假,可誰去當出頭鳥呢?

以我觀之,除了楊閣老沒辦法,身兼統籌之責,不得不用命,其餘人,不知有多少想避開硬骨頭,專挑軟肉吃呢。幾個月一過,風頭退去,說不定又是老方一貼。”

沈樹人的語氣冷冰冰地,也聽得其他同年頗爲沮喪。

確實,要論對官場風氣的理解,這些剛考中的人,確實遠不如沈樹人這種已經當了半年多官的。

殺敵的賞賜再高,以明朝現在的頹廢,也沒人想做先輸出的人,都等着最後補刀那一下呢。

酒局的氣氛頓時有些沉悶下來。

就在衆人想要另找一些好消息安慰時,勾欄門口忽然進來一個客人,問了老鴇找到地方,直奔沈樹人等人聚會的花廳。

衆人定睛一看,這人倒也是今科的二甲同年,九江黃雲師。此人之前比較沉默,崇禎御前問對的時候也不太發言,算是中間派。

這黃雲師走到沈樹人面前,拱手告訴他一個消息:“沈賢弟,吏部今日把最後一批二甲待授職的人也分配好了,你我都在這一批裡。

我是來給你報個信,你被暫時調到翰林院修撰,跟一甲及第的人一起,你負責史鑑。我也不知爲何最後會如此安排。不過吏部透了點消息,說是你這個修撰應該做不久,很快還會被外放,讓你耐心點。”

旁邊衆人聽了,不由很是驚訝,有爲沈樹人高興的,也有爲他不值的。

爲他不值,是因爲如今圈子已經形成,他們這批人都覺得魏藻德高爾儼是趨炎附勢之徒,不想跟那些人爲伍。沈樹人就算去了,估計也會被排擠。

爲沈樹人高興的,則是覺得翰林修撰畢竟是一甲及第纔有的待遇,沈樹人這時破格享受高規格了。

只有沈樹人自己清楚,當下面對紛紛擾擾的同年友人或恭喜、或不值,他都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大家不必擔心,也不必祝賀,我知道是怎麼回事。吏部既然說了我這修撰做不久,應該就是陛下要等各地漕運改革結果回報呢。

我這次來京,本就是押運送到山海關和寧遠的軍糧,順路趕考。如今運河、渤海早已徹底解凍,三四月間正是去年冬季徵糧北運的旺季。陛下這是留我在京觀察,要看漕運改革的功過省費,才最終決定我的外放官職呢。”

聽他這麼說,馬鳴騄、宋鳴珂等人紛紛祝賀他:“原來如此,那就祝賢弟順利過關,到時候直接得一個能在圍堵張獻忠之事上大展拳腳的實缺。”

“就是就是,縱然那些老朽文武明着保身,相信賢弟這種忠義之士,只要有機會,肯定會全力以赴。賢弟也正好給天下忠君之士做個榜樣!”

面對這些恭維,沈樹人也是微微苦笑,這些人還是把對付張獻忠想得那麼容易,果然還沒經歷過官場和戰場的毒打呀。

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98章 虛實相濟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94章 一波又起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80章 塔山血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98章 江陰圍城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80章 塔山血
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98章 虛實相濟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94章 一波又起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94章 一波又起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80章 塔山血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98章 江陰圍城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80章 塔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