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

李自成聽信了宋獻策對於官軍進軍路線和糧道的分析後,也覺得河南平原雖然廣闊,可能夠定向運糧的河道畢竟只有那麼幾條。

官軍要推進到開封府,無論如何糧道都是繞不開郾城的,所以在郾城集結絕大部分主力,絕對是應該的。

想明白這一點後,後續的安排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自成這種草莽出身,本就很有執行力,於是當晚就讓宋獻策把給左良玉的回信寫好了。

第二天一早又召見了郝效忠,恩威並施敲打了幾句,然後讓自己麾下一個還算機靈的心腹,跟着郝效忠回去,確保把回信親自送到左良玉手上,再觀察一下左良玉的反應,其中細節自不必提。

從開封到南陽,快馬趕路至少也要兩整天,何況李自成的使者還不用非常急,所以整整五天之後,九月二十四這天,李自成派去送回信的心腹,纔回到開封。

這五天裡,李自成也沒閒着,已經在按照宋獻策的建議,逐步開拔部隊南下,以每天兩三萬人的速度,往郾城前線集結部隊。這天已經是最後一批需要調動的人馬了,連李自成本人都即將上路。

然而,那個送信的心腹回來後,卻帶來了一個讓李自成警覺的壞消息。

那心腹大致是這般說的:“大王,宋軍師的信,咱有親自交給左良玉,左良玉看了之後,也非常感激大王願意與他和平相處,還設宴款待了小人。

不過,就在咱要離開南陽時,發現了一個事兒——那沈狗官,也有派人去聯絡左良玉,也送了一封信。那使者貌似還是一個在江南挺有名聲的讀書人,咱特地偷偷問了名字,好像叫顧炎武。

我得知之後,又折回去質問左良玉,左良玉看起來有點尷尬,但賭咒發誓說他跟沈狗官有仇,絕對不會跟沈狗官合作的。最後似乎是怕咱不信,他還把信原原本本拿給我看了。

小人怕有詐,想問左良玉要信、拿回來給大王過目。左良玉卻說,‘誰知道你會不會拿着這封信,再去給朝廷,陷害於我。咱跟闖王的兩不相犯,不能留下證據’,於是只許讓人抄錄了一份沒有沈狗官印信的,讓小人帶回來——所抄信件在此,請大王過目。”

李自成一聽,眉頭一皺,立刻接過抄的“沈樹人給左良玉的信”,瀏覽起來,然後又揮揮手示意使者退下,並讓人找宋獻策。

對於使者轉述的左良玉的保密操作,李自成倒是沒太懷疑。因爲左良玉和他聯絡,確實是需要保密的,信箋上連印信都沒有蓋,筆跡也不是左良玉本人的,全靠郝效忠這個人證證明其真實性。

這樣信使一走,就不會留下物證。就算原件被偷去或者拿去別處用於告發,也能說是有人僞造陷害——

而李自成給左良玉的回信,左良玉看完後肯定也是直接燒了,壓根兒不會留,真跡或抄寫倒是無所謂了。

雙方看似精誠合作,其實誰不是八百個心眼子防着對方呢。這都是應該的,談不上沒誠意。

不過,李自成不在乎左良玉的保密措施,不代表他同樣會不在乎書信的內容。

宋獻策來了之後,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封“沈樹人通過顧炎武送給左良玉的信的抄錄件”,立刻就覺得有些不對勁。

宋獻策斟酌着說:“大王,我覺得這封信有些古怪,但又說不出明證來,不敢妄下定論。”

李自成神色轉爲警覺:“但說無妨!咱寧枉勿縱!”

宋獻策這才說道:“這封信上,沈樹人勸說左良玉捐棄前嫌、繼續同心爲崇禎效力的理由,總覺得有點跳脫。

前面說沈樹人對劉國能等降將尚且一視同仁、絕不跟其他文官一般冒進,不珍惜士卒性命,不把武人當人。

按說後面就該以此展開,招攬左良玉、說左良玉只要捐棄前嫌就能有長遠富貴。可是信中這方面卻戛然而止,後面只籠統說‘跟着闖王不會有長遠富貴’。

還有好幾處,語言文筆辭藻高下相差甚巨。學生懷疑……是不是沈樹人的原信裡,說的道理還要透徹明瞭,但肯定有對比侮辱大王之處。

所以大王您的使者索要沈賊書信時,左良玉怕惹怒了大王,就讓人臨時改寫抄錄了一封、刪掉了那些對大王您不敬的言語?”

宋獻策指指點點,對着信上好幾處言辭轉折生硬的地方,言之鑿鑿,李自成雖然沒文化,可經他一點撥,也意識到了問題。

這一點,其實也不能怪左良玉疏忽大意,實在是事出倉促,左良玉想僞造也沒法僞造得太精妙——主要是左良玉手下的文人幕僚,全加起來,文采辭藻也不能跟顧炎武相比。

顧炎武代筆的那封沈樹人密信,雖然只是離間計的一顆棋子,但顧炎武也是賣力好好寫的,使出了渾身解數,所以言論頗有幾分殺傷力,真被李自成看見的話,絕對是會懷疑其對左良玉的拉攏效果的。

左良玉不得不刪改,可手下人文采又太垃圾,這就讓宋獻策看出了脫節刪節、文風不統一。實在是水平相差太大了。

但問題是,崇禎十五年秋,天下能找出幾個文采能跟顧炎武相提並論的文豪?就算有,以左良玉這種藩鎮的名聲,怎麼可能吸引得到這種級別的文人,留下破綻也就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這點小動作,原本問題說大也不大,可架不住李自成也是個多疑之人,琢磨了一會兒之後,他還是覺得不能完全信任左良玉,便憤怒拍板道:

“果然不能輕信左賊!這廝騙我各自撤去裕州、葉縣的兵馬,怕不是想配合沈樹人偷襲吧?就憑他跟沈樹人書信往來、刪改欺瞞,就該讓他付出點代價!

傳我將令,把原本打算調去郾城的最後兩波人馬,移防到葉縣!左良玉這邊,也不可不防!”

宋獻策覺得有點分散兵力,忍不住委婉勸道:“會不會過於謹慎了?縱然左賊有私心,可葉縣在我軍之手,桐柏山險隘不是左良玉能輕易翻越的,此前這點兵力已經夠守住了。

而且葉縣地勢險要,人口稀少,無水路可通大船,糧草轉運困難,不像郾城直接靠着討虜渠和汝水。在葉縣駐紮兵力多、駐紮久了,就算靠吃人解決軍糧,都沒那麼多當地百姓可吃。”

李自成一擡手,示意宋獻策住口:“小心無大錯!再說了,這樣也好趁機看看左良玉真心。孤就算增兵葉縣,也會偷偷地去。甚至可以讓左良玉再讓那個郝效忠監督。

咱就玩戲文裡董卓李世民那招,而且反過來玩,‘夜裡偷偷帶兵進城,白天大張旗鼓出城’,告訴左良玉咱把葉縣的兵力大半撤走了。

要是左良玉也信守諾言,把對面裕州的兵力撤去大半,咱就相安無事。要是有個風吹草動,或者真的葉縣駐軍軍糧不濟,對面又有機可乘,咱就撕毀盟約,偷襲南陽就糧於左良玉!

孤可是聽說,南陽原本是楊嗣昌出擊的根據,還是有一些存糧的,河南周邊都被戰亂禍害得沒糧食了,劫了左良玉老巢的餘糧,也能貼補一二。”

宋獻策聽大王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背棄盟約誓言如喝水放屁一般輕鬆,他當然也不好再勸。

……

這事兒終究因爲李自成的多疑,撕開了一道裂痕。

此後幾日,李自成也如約多分了四五萬兵力去葉縣,而葉縣那邊原本該抽調來郾城的人馬,也因此完全沒有抽調。

一來一回,此消彼長之下,李自成的三十八萬大軍,原計劃該在郾城周邊駐紮二十萬,葉縣最多三五萬,開封周邊留十萬,剩下少量零星的四處散佈劫掠補充糧草。

現在卻變成了在郾城駐紮不足十五萬,葉縣那邊也達到了七八萬,還有更多的預備隊留在沿途後方,可以隱蔽起來隨時機動增援,具體一時難以贅述。

一言以蔽之,沈樹人僅僅靠一封信、再加上讓李自成的心腹看到顧炎武的存在,就把李自成給調動了,也讓李自成部署到郾城正面的兵力,抽調削弱了至少三成,去提防並不存在的威脅。

而左良玉也被沈樹人調動了,他原本明明不想爲沈樹人分攤壓力的。可是跟李自成拉扯出裂痕、並且讓李自成知道了“南陽城裡有楊嗣昌死前爲剿賊大軍囤積下的相當一批存糧”後,左良玉也不得不自保,

他其實也在裕州玩“假裝沒在前線留很多兵力,但實際上只是偏偏李自成的查驗使者,玩白天公然撤軍夜裡偷偷再回來”的把戲,雙方都只能被猜疑鏈僵着。

而三方的戰略目標,也在這一番拉扯中,越發的明確了——

流賊就在等沈樹人強攻郾城,或者如果沈樹人敢繞過郾城直接去開封,就斷沈樹人糧道。

而沈樹人卻可以利用“流賊移動到郾城後,因爲兵力集中,越發難把大部分人馬撒出去殺人搶劫找糧食,難以持久”,等李自成露出破綻,或者不得不分兵,到時候沈樹人再動手。

這裡面的關鍵,就成了各種各樣的心理戰,

比如沈樹人要如何讓李自成相信“我比你更能耗,我糧食比你多,我也不怕崇禎逼我決戰”,

而李自成又要如何讓沈樹人相信“我不相信你比我更能耗,我不相信你能頂住豬領導崇禎的逼迫出戰”。

這種心理戰當然是不能急的,所以兩軍在郾城、上蔡之間相持後,最初四五天,沈樹人什麼都沒幹,只是做好情報偵查工作,雙方也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衝突,都是斥候戰。

而這種小規模的斥候戰,往往也都是官軍取勝——因爲小規模騎兵對抗,官軍的裝備優勢太明顯了。

朱文禎麾下的精銳騎兵,在全員轉輪噴子手槍的加持下,絕對可以把數倍的敵軍斥候轟殺成渣。相比之下,流賊那邊的人數規模優勢,在斥候戰中卻根本無從發揮。

不是李自成的斥候騎兵,和沈樹人的斥候騎兵遭遇,然後被屠戮大半。

就是李自成派出殺人搶糧食的小股部隊,遭遇了襲擊,然後連人帶搶到的糧食統統丟了。

要不就是李自成吃虧後,想派出機動部隊迂迴滲透繞後,截斷沈樹人在上蔡部隊的糧道,但依然被沈樹人擊潰——

主要是沈樹人在上蔡和汝陽都有分兵嚴密把守,而上蔡和汝陽之間的距離又不遠,可以迂迴穿插的空間很小,李自成的斷糧部隊一滲透進來,立刻就會被發現,然後被援軍圍毆。

吃了幾次虧後,李自成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沈狗官居然如此囂張?聽說他在信陽府,全軍也就七八萬人,還要留一些守後方,前軍應該也就五六萬吧?就這他還敢同時在上蔡、汝陽都留兵處處嚴防死守跟我軍相持?

他就不怕被咱各個擊破?你們有沒有打探清楚,上蔡、汝陽二城,每處到底有多少守軍?”

九月底的一天,又是兩場斥候戰和騷擾糧道戰失利後,李自成忍不住怒斥手下衆將。

他已經是看出來了,沈樹人的這個部署,因爲步步爲營,所以是很不利於闖軍穿插分割斷糧道的,後方太穩固了。

但後方穩固也是有代價的,因爲總兵力就那麼多,處處都設防就等於處處都兵力不足。

要是李自成挑選一個城圍點打援、強力吃掉,沈樹人就會被各個擊破了。

認清這個形勢後,李自成帶到郾城的衆將也鼓譟起來。

頭號大將劉宗敏和侄兒李過因爲被留在開封圍城,所以沒來到郾城前線。另有袁宗第被留在葉縣提防左良玉。

所以地位在劉宗敏之下的劉芳亮、田見秀等人,便紛紛藉機請戰:“大王,末將前日派人打探,雖不得詳細,卻也能估計出,上蔡城內守軍,最多不超過兩三萬!

末將願領本部兵馬,先強攻上蔡,殲其一部,掃滅沈狗官銳氣!若是沈狗官敢以官軍主力從汝陽等地來援,那大王正好親統大軍,圍城打援野戰擊滅之!”

李自成考慮了一下,便宣佈:“好,就依你,田見秀,你先帶本部兵馬出戰!劉芳亮,你作爲預備隊,如果田見秀攻城不力,你再上!如果有官軍援軍異動,你也立刻迎擊,本王自會率主力接應!”

——

PS:無論評論服務器是否恢復,下週一(後天,24號)開始都恢復兩更了。應該快了。

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25章 得國本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52章 奇葩說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48章 朝鮮投明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93章 瘋狂升官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82章 新年計劃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25章 得國本第44章 初到黃州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20章 鮮廉寡恥第50章 大言不慚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
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25章 得國本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52章 奇葩說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48章 朝鮮投明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93章 瘋狂升官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82章 新年計劃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25章 得國本第44章 初到黃州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20章 鮮廉寡恥第50章 大言不慚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