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

話分兩頭,

朱樹人坐鎮重慶,由方孔炤、張煌言繼續西進,在成都平原上與張獻忠的最後決戰,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是看不出多少決定性進展的。

既然要大迂迴包抄,嚴密佈局畢其功於一役,就不能嫌準備工作慢,耗時久。

就算最後打出一個初步結果,考慮到四川地區的地理閉塞,甚至還可能有朱樹人的故意拖延彙報,再多花一個多月時間,消息才能彙報到北京,那也是不奇怪的。

所以這麼粗略估算一下,可能到崇禎十六年五月份爲止,身在京城的崇禎,都會對四川地區的近況知之甚少,如同打RTS遊戲蒙上了一層戰略迷霧,視野都沒探開。

而這幾個月的時間差,也足以讓四川以外的世界,發生太多變故了。

負責回京彙報的王公公,二月十五左右從重慶出發,他還算勤勉,想把重慶和瀘州等地光復的好消息儘快向陛下報喜,所以只走了半個月,就回到了京城。

這已經是非常勤勉了,得日行二三百里。跟換馬不換人的六百里加急專業信使相比,都能達到後者四成的速度。

三月初二這天抵達京城後,他馬不停蹄入宮,先跟義父王承恩彙報了一番。

這位王公公其實也不比王承恩年輕多少,他自己也三四十歲了。但作爲宦官,認乾爹根本不在乎年紀,別說王承恩好歹還比他大點,就算兩人同齡,認乾爹都是有的。

王承恩得知了四川的最新情況,知道重慶在朱樹人出兵後短短半個月內已經拿回,後續則是因爲要做個完善點的局、徹底滅了張獻忠,這才拖沓,他心裡也是安穩了不少。

義父子之間密談了許久,把來龍去脈梳理清楚,王承恩也想好了該怎麼向崇禎彙報、請示,這才前去面君。

與此同時,崇禎顯然不止監軍宦官這一條軍情信息渠道,宦官回來的同時,兵部尚書陳新甲那邊,差不多也是前後腳得到了正式的官方消息。

所以王承恩去稟報的時候,陳新甲也同一天向崇禎奏報了西南戰事,

兩人在面君之前,還自然而然交流了一下——畢竟陳新甲面君,還是需要王承恩通傳的嘛。

只不過陳新甲那邊事情更多,如今大明至少有另外兩處戰場,情況都比四川更棘手,所以收復重慶、試圖包圍成都,在陳新甲的奏報中,優先級只能排到第三。

這另外兩場戰鬥,第一場自然是始終在山西河東盆地、以及對岸洛陽、陝州一帶的李自成與孫傳庭的廝殺。

第二場,則是崇禎十六年開春後,再次入寇的建奴韃子及其科爾沁蒙古僕從軍。

孫傳庭與李自成的戰鬥,那肯定是不死不休的。目前看來,在有第三方抽出手來介入這一戰場、打破僵局之前,孫李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陳新甲的奏報,當然要儘量給孫傳庭粉飾,只要沒輸就算贏,所以不到最後一刻,崇禎估計也看不到孫傳庭的噩耗。

建奴扣關的戰鬥,則相對勝負明朗一些——毫無疑問,如今崇禎控制的大明九邊軍隊,鐵定是幹不過韃子了。

畢竟一年半前、十三萬九邊精銳尚在的時候,洪承疇都幹不過韃子。如今這十三萬精銳被洪承疇送掉至少八九萬,只剩下四五萬逃回來,對面還多得了洪承疇這個帶路的,剩下的人怎麼打得過?

要不是朱樹人去年通過鄭成功稍微開了點小掛,把本該覆滅的八總兵,撈了兩個回來,也多救了小兩萬兵馬回來,崇禎連這最後的四五萬人都剩不下,

最多隻能剩下吳三桂直屬的兩三萬關寧軍老兵,加上當時守關沒有出戰的二線部隊。(歷史上鬆錦大戰打完後,崇禎在遼地基本上也就只剩這麼點家底了)

建奴原本應該是崇禎十五年秋就扣關進犯、然後被焦頭爛額的陳新甲秘密建議崇禎尋求議和才穩住。

如今也算是蝴蝶效應了,因爲在崇禎十五年春夏之交、張名振鄭成功那一波,幹掉了韃子一個漢軍旗,還導致另外兩個滿人旗各自被殲滅了一兩個甲喇,所以黃臺吉在崇禎十五年秋纔沒聚集起力量扣關,選擇了多休養生息一兩個月回回狀態。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蘋果均可。】

只不過,秋冬之際,多休息一兩個月後,往往就錯過了季節窗口期,九月份之前沒能扣關,隨着後來隆冬降臨,大雪紛飛,關外的嚴酷極寒環境實在是不宜用兵,八旗軍隊也得貓冬,於是就一二添作五,一直休整到了今年二月春耕自後,黃臺吉纔有所動作。

如今是三月上旬,關外黃臺吉已經動兵一個月了,明軍在這一個月裡又打了兩場敗仗。

首先是吳三桂在山海關外的一切據點,至此終於全部失守。去年撿回一條命的李輔明,也在堅守不敵時再次身負重傷,被殘部騎兵部曲護送着突圍逃回山海關,

去年從塔山杏山突圍出來的久戰明軍,也再次被殲滅了數千之多,擊潰逃回更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並非遠在四川的朱樹人可以改變。

只能說,還是怪朱樹人位卑無力來憂國,他倒是想憂,但國不給他這個通盤掌握全局的機會,他有什麼辦法?

歷史上,李輔明在山海關外徹底失守的過程中,可是直接戰死了,只不過死前倒也奮力一擊,帶走了清軍一兩個甲喇章京。如今只是重傷被部下帶着撤退,已經算命好了。

而且別說還真是挺巧,在這個過程中,今年負責給山海關運糧的海道總兵張名振部下,又幫着李輔明搭了把手,在遼西走廊的明軍潰敗時,明軍在海上始終保持了優勢,所以只要想撤退,至少多了條退路。

李輔明昏迷的時候,他手下那些副將部將一個個也充分利用了這一資源,才把死心塌地給崇禎賣命的李輔明又救了一次。

這其中跟去年唯一的區別,只是張名振本人沒有帶隊,而鄭成功也因爲職務調動高升,沒有親自再跟隨軍糧海運船隊,只是一些去年還級別比較低的將領,順手就把這事兒辦了。

李輔明醒來後,也算是徹底心灰意冷了,崇禎這樣只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他還能怎麼給崇禎賣命?

倒是已經榮升伯爵的國姓爺,嚴格算來算是救了他們弟兄兩次了,還年年給遼東部隊運軍糧運軍餉,口糧都沒剋扣過——

尤其是那些當了十幾年兵的老人,軍官,他們可都是明明白白知道,崇禎十四年之前,遼東邊軍都要靠自己屯墾才能吃飽,關內運來的軍糧,從來就沒足額過。戶部兵部那羣層層盤剝的牲口,哪個不喝兵血?

只有從崇禎十四年開始!遼地的軍糧外運,全部承包給南京戶部的沉侍郎後(後來是沉尚書),遼地的明軍才徹底吃上了朝廷供應的飽飯!

說句良心話:沉家人供他們吃了三年飽飯,還救了他們兩次命,以後該怎麼報答,李輔明心裡應該清楚。

李輔明重傷的消息傳回京城時,大約是二月下旬,崇禎也很重視,第一時間派了宦官去山海關前線慰問。

那宦官也是親眼目睹,看到李輔明確實傷勢嚴重,而且是力戰不敵,回去如實稟報,崇禎也只能恩准許給李輔明部幾個月的休整時間,不再去差遣他們,讓他們可以好好養傷。李輔明也就此得到了一個“傷重未愈”的拖延藉口。

也正是到了這一刻爲止,崇禎在遼地,從此就只能仰仗吳三桂這一位總兵了。

而韃子扣關的戰場,還遠不止遼地一地,黃臺吉顯然是把八旗兵馬沿着長城一路播撒,哪裡有漏洞就往哪兒鑽。

李輔明吳三桂血戰只是阻止了韃子入山海關,卻不能阻止韃子從薊門、張家口再次破關。

於是崇禎十六年春,北直隸外圍又有數座府縣被屠略一空,死者累計數十萬,被掠去牲口數十萬,銀數百萬兩。

這樣的內外交困之下,就在前幾天,陳新甲終於如歷史慣性那般,對崇禎提出了與黃臺吉議和的建議。

崇禎乍一聽這個建議時,還是有些不甘心的,但陳新甲卻拿出了遠比歷史同期更充分的理由:

“陛下,如今不比往年,我大明雖危如累卵,卻有一支死忠於陛下的可靠力量,正在積蓄崛起——湖廣克虜伯,自崇禎十三年掌兵以來,未嘗敗績!假以時日,朱樹人定能成爲比孫傳庭更可靠的我大明擎天巨擘!

去年他原本就已經把張獻忠逼上了絕路,只是當時楊閣老孫傳庭左良玉冒進,把中原局勢弄糜爛了,不得不打斷了朱樹人斬盡殺絕張獻忠的部署,害得他如今得費二茬功夫、百姓也遭了二茬罪。

但以他過往的履歷,只要我們這次用人不疑,‘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給足他半年,他一定能拿回張獻忠的首級!按照這個速度,再有一兩年,就能把闖賊也徹底盡滅!

到時候,大明內部休養生息,再與韃子一決雌雄,豈不美哉?我們如今議和,並不是喪權辱國,只是爲朱樹人爭取這個時間!兩年戡亂,一年休養,陛下暫且隱忍三年,三年後再讓韃子老奴知道我大明天威!”

還別說,陳新甲當時這番話,着實打動了崇禎,然後他就秘密准許陳新甲先跟黃臺吉談起來,哪怕給點銀子歲幣,其實也不是不能忍,

崇禎甚至還在心裡暗示自己就跟劉邦劉恆一樣,對冒頓單于暫時忍讓,等大明有錢了,百姓不造反了,遲早要黃臺吉及其子孫如匈奴狗賊一樣被幹掉!

崇禎答應之後,陳新甲就開始忙活了,就在前兩天,陳新甲的第一份議和條件,也已經秘密派人送去關外,找黃臺吉談判,但目前暫時還沒有迴音。

但陳新甲很清楚,這個節骨眼上,自己找崇禎彙報一切情況,都必然會被崇禎問及秘密和談的進展,所以他也不得不多做一些準備,皇帝問起的時候,纔好給一點好消息,拖住節奏。

有過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老闆交給你一個項目,週期比較長,暫時還沒出成績。這時候如果中途老闆要你彙報進度,你哪怕胡編亂造,也得編一點階段性成果給老闆看,好讓他知道事情一直有在推進。

……

王承恩和陳新甲就這般提前互通聲氣、形成意見默契後,來到文華殿面君。

崇禎聽說了重慶光復、張獻忠剿滅工作按部就班進展有序,也是頗爲振奮。

趁着皇帝心情好,陳新甲連忙把王承恩賣給他的人情做了,只當是他想到的這個主意,提醒道:

“陛下,張獻忠屢戰屢敗,失地無數,如今既然連他的義子孫可望,都露出了棄父自逃的傾向,想必張獻忠不日必將授首!

但孫可望的異動,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臣以爲,朝廷應該見微知着,提前提防堵死張獻忠殘部將來往我大明其餘府縣逃竄的道路。如今張獻忠控制府縣周邊,唯有通往漢中之路還有風險。

漢中雖天獄之地,但有闖賊時時想回師關中,便不得不防二賊試圖合流!臣建議從陝、晉之地就近敦促一支兵馬,南下散關、陽平關一線以爲策應!”

崇禎聽了,也是頻頻點頭。陳新甲這番說辭,算是比朱樹人當初跟王公公說的話,又委婉了不少,這是讓崇禎來做最後的決策拍板、預設給了好幾個選項。

朱樹人是直接暗示王公公,山西曹變蛟可用。陳新甲則是從陝甘和山西的部隊裡,讓崇禎親自選一支。

可實際上,崇禎哪有選擇餘地?陝甘的人馬,都被孫傳庭竭澤而漁用得精疲力竭了,最近的只能從山西找。

最後崇禎自以爲是他殫精竭慮,想到了這個妙計,殊不知早就是下面的人提前左右卡位哄着他往這個選項裡鑽。

最後,僅僅經過數日的決策討論,崇禎拍板讓曹變蛟換防。

與此同時,既然都處理到了四川和湖廣的喜訊,崇禎當然也不能完全刻薄寡恩,趕早不如趕巧,他趁着這個機會,就又討論了一番對朱樹人的封賞。

去年朱樹人原本就該升官了,只是太年輕,而且一年之內不宜連升巡撫、總督,所以最後纔給了伯爵作爲補償。

現在收復重慶,殲滅了張獻忠麾下的白文選部,差不多也可以給個湖廣總督了。

崇禎倒是考慮過,殺了張獻忠之後再給總督,但他隨後也想起,自己當初可是在太廟盟誓,誰殺了張獻忠,就要直接封公爵的。

到時候又升總督又給公爵,難免太促,還不如分開給,也好以恩誘之,讓他加速徹底搞定張獻忠,然後就北上去別的戰場爲皇帝分憂。

這樣的考量之下,崇禎最終在三月十八日這天,給朱樹人下達了一道新的旨意:因光復重慶以及殲滅張獻忠軍一部的功勞爲由,升克虜伯、湖廣巡撫朱樹人,爲湖廣總督。

同時,崇禎還讓傳旨的宦官,私下裡向朱樹人許諾:只要殺了張獻忠,封公爵的太廟盟誓不變,絕對保證兌現,而且張獻忠首級拿到之日,就會允許朱樹人兼督四川!

明末的總督,可是能同時督師數省的,楊嗣昌,洪承疇,當年最多時都曾同時總督六個省。

所以兼督湖廣和四川兩省,也沒什麼逆天。

搞定了對朱樹人的封賞和鞭策後,崇禎難免又跟陳新甲催促起和黃臺吉議和的事兒來,但誰能想到,偏偏是這個事兒,必然不會讓崇禎和陳新甲安生。

——

PS:這種非主角視角的外部劇情,就快速流水賬過一遍,大家別嫌囉嗦瑣碎。

主要我的書都會大改歷史進程,這些推演的東西不過一遍,也沒法寫下去。花一章篇幅把四川以外的世界,崇禎十六年春夏發生了什麼,都過掉,也不算慢了。

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56章 風水寶地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48章 實事求是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1章 大局爲重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4章 一石三鳥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52章 奇葩說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章 大局爲重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8章 慢性絞殺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27章 再臨江寧
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56章 風水寶地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48章 實事求是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1章 大局爲重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24章 一石三鳥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52章 奇葩說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章 大局爲重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8章 慢性絞殺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27章 再臨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