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方孔炤聽沈樹人說他有把握請動劉國能,一時也頗爲詫異。

在方孔炤印象裡,劉國能這人跟張獻忠有舊仇不假,但歸順作爲官軍之後,也不太受重用,他也怕被調來調去當棋子消耗,在作戰方面一直比較獨斷專行。

換句話說,劉國能殺賊是肯出力的,但不太聽具體戰術指揮,比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自主殺賊。

當初招撫他的是熊文燦,熊文燦活着時,劉國能勉強還能被調動。後來熊文燦被皇帝問罪斬了,劉國能就愈發敏感起來,經常提心吊膽反應過激。

方孔炤便斟酌着勸說:“賢侄,你說你跟劉國能有舊,能勸他助戰,到底有幾分把握?這種流賊反正的將領,可不能深信吶。

至於你提醒楊閣老的事兒,我倒是可以幫你委婉轉達,你畢竟人微言輕,也不瞭解江陵、荊門這邊的防務,由你說的話,楊閣老未必會重視——你不會覺得老夫這是在貪功吧?”

沈樹人想都沒想:“不過幾句提醒,談得上什麼功勞?一切以大局爲重。至於勸說劉國能助戰的辦法,一言難盡……下官這就修書一封,一會兒請撫臺過目便是。”

方孔炤也不拿上官的架子,立刻請沈樹人去隔壁書房,自有筆墨紙硯伺候。時間緊迫,方孔炤還很照顧晚輩地親自拿起墨塊又磨了幾下。

沈樹人提起筆來就寫,方孔炤就在旁邊看着。

信的內容,無非是從去年殿試後崇禎召對前六十名二甲進士簡單說起。沈樹人提到自己當時就建議崇禎“要賞賜重用其他當初被熊文燦招撫、而張獻忠復反後能堅持不被張獻忠裹挾的降將”。

還提到他希望幫熊文燦減輕刑罰、但皇帝最後沒聽,只是幫熊文燦抹掉了一部分罪名。

有些話直接寫劉國能未必肯信,但沈樹人作爲當事人,肯定知道很多內幕細節。他還可以把時間線對上,比如殿試後問對是那年的三月幾號、皇帝下詔處決熊文燦、獎勵劉國能又是什麼時候。大量細節內幕一些,也不由劉國能不信了。

臨了,沈樹人還不忘加一句“當初就是爲了保住陛下面子,所以陛下才明面上貶我爲二甲最後一名,但風頭過了之後還是用了我的建議,此信請閱後即焚”。

沈樹人敢加這些話,已經是建立在他知道劉國能是個忠義之士,歷史上最後跟李自成死戰到底不降、兵敗後連着他十一歲的兒子一起,全家被李自成殺了。

如果劉國能不夠忠義,沈樹人都怕他趁機拿自己把柄——雖然這種把柄也不是非常嚴重,哪怕傳到崇禎耳朵裡,只要沒有公然宣揚於衆,別導致皇帝公開面子掛不住,崇禎也是不會亂處罰人的。

崇禎這人雖然亂懲罰大臣,但也是有底線的,他要的是公開的面子,不怕別人私下詆譭。因爲到了大明最後幾年,私下詆譭皇帝的人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能把公開詆譭的管了、抓大放小,就已經很不錯了。

寫信的時候,一想到歷史上劉國能全家的命運,沈樹人又補充了一條,說是兩年前、楊閣老就擔心其他被熊文燦招撫的降將不穩,想讓他們的子嗣去南京國子監讀書,扣爲人質。

但當時考慮到劉國能之子才九歲,根本沒到入監的年紀,這才作罷,後來就扣了鄭成功——如今,沈樹人把這些也修飾一下後寫進去。

只說自己多麼仗義,跟南京國子監山長吳梅村關係又多鐵、這幾年裡保護鄭成功在南京不吃虧,讓楊閣老與鄭芝龍能和睦精誠合作,最後還送佛送到西、給鄭成功謀了個湖廣鹽法道下屬的文職小官幫着緝收厘金。

所以,只要劉國能願意,加上過了兩年他兒子現在也十一歲了,沈樹人可以出面斡旋,讓吳梅村開個恩,把劉國能之子也處理成候補的廕監生。

等稍微讀兩年書年紀到了、就轉爲正式廕監生,自己將來一定也會幫劉國能之子運作一個體面的文官,就像自己對鄭成功一樣仗義。

這個建議對劉國能的殺傷力絕對大,因爲沈樹人知道歷史上劉國能就是一個非常愛慕虛榮,想要向體制內靠攏、得到體面身份的人。

不然他殉國之前,也不會辱罵李自成:“我初與若同爲賊,今則王臣也,何故降賊!”

可見劉國能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做賊那些年的履歷,非常想要洗刷。可惜歸順後這些年來,大明朝就沒哪個文官肯正眼瞧他的。

而沈樹人非常細心,還強調給他兒子處理成“廕監生”,這個“蔭”類的監生雖然不是待遇最好的,但必須父輩是勳貴或者高級文官,才能封妻廕子蔭成監生,這等於是把劉國能“比照勳貴或高級文官待遇處理”了,面子已經給到十足十。

信的最後,沈樹人還善意提醒:他這次請劉國能送子入監,絕不是爲了人質,而是因爲聽說李自成也在河南重新肆虐,隨時有可能糜爛。劉國能鎮守信陽,兵荒馬亂,把兒子帶在身邊,萬一有點調動,反而不便,如果去了南京,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方孔炤看着沈樹人把信徹底寫完,也是對沈樹人的勸說口才佩服不已,同時也知道了不少內幕,居然生出幾分肅然起敬之心。

畢竟,崇禎去年召新科進士奏對時,很多細節方孔炤也不知道,他兒子方以智雖然在場,也沒全部跟家裡人轉述。

“真是後生可畏,我大明年輕一輩的官員,還有如此鐵肩擔道義,不以個人榮辱爲重,只求利於國家的諍臣,真乃大明之幸。

老夫若是年輕二三十歲,未必敢拿觸怒天子、黜爲二甲末名的代價,做這般直言諍諫。如今方知智兒的信中,爲何對你如此推崇備至了。”

方孔炤發自肺腑地感慨了幾句。

沈樹人跟他稍微討論了一下信的內容,查漏補缺確定把握挺大,這才封好熔上火漆印信:

“明日有勞撫臺派人護送下官的心腹持此信去葉縣求援,不如這樣吧,末將今日進城時,看到一位城門守備金聲桓,以及他麾下千總王得仁,都還勤勉謹慎,武藝應該也不錯吧?帶上百十騎兵護送即可。”

方孔炤想了想:“這兩人做事倒也確實自告奮勇,勤懇任勞。這樣吧——本官與你做個約定,此番就讓王得仁派騎兵護送。

等王得仁收了劉國能回信後,如果確保劉國能會出兵襲擾賀信陽、圍魏救趙。那本官就把金聲桓、王得仁本部兵馬兩千人,一併派去孝感給賢侄做援軍。

到時候算算時間,二賀的前軍應該也會得到賀一龍老巢被抄的消息,軍心定然不穩。本官助你兩千精兵,對於追擊動搖之敵,應該頗有幫助。如能快速退敵,再讓這兩千人回防荊州。

不過,賢侄也要答應老夫一事:一旦隨州解圍,敵軍退走,不但要立刻還我這一營人馬,還要再多派一營來增援,我這兒圍堵張獻忠已是捉襟見肘,十日八日還能撐持,久了難免生變。”

沈樹人想了想,方孔炤這個要求也是應該的,用兵之道,就是要隨時隨地儘可能集結優勢兵力,打時間差將敵人各個擊破。

一開始不給援軍,是覺得沈樹人會跟二賀長期相持,他派的人不知要被借到猴年馬月,甚至是有借無還。

但如果劉國能肯抄賀一龍後路,戰爭有望在較短時間內結束,稍微借十天半個月問題就不大了。張獻忠那邊就算得到消息,也需要時間。

方孔炤還能在江陵等城池虛立旌旗、減兵增竈、夜裡偷偷出兵,多欺騙一會兒。

沈樹人把信交給沈福,方孔炤也深夜找來王得仁吩咐了一番,讓他們抓緊好好休息,明天清晨就要騎馬出城送信。

目前從江陵到襄陽再到葉縣的道路,還算是安全的,流賊並沒有進入襄陽或南陽腹地。北面的李自成雖然已經從商洛山區竄出來、進入了河南地區,但並不是朝着南陽盆地去的。

交代清楚事情後,方孔炤對沈樹人頗爲欣賞,拉着他又交流了不少對軍國大事的看法。

雖然已經深夜亥時末,沈樹人明天就要回孝感,但機會實在難得,方孔炤也不願放過。

他吩咐人給沈樹人重新沏上茶,再準備點宵夜;問的也都是非常實打實、迫在眉睫能用上的問題。

“賢侄,如今形勢這般惡劣,老夫有一事一直懸在心中擔憂不已。你覺得,若是流賊再次做大,朝廷真的沒辦法完全撲滅時。

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賀一龍,究竟當以確保滅絕哪一家爲最重?老夫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唉,黃臺吉這時候來,就算我們奮力死戰,殲滅了一些流賊,餘部估計也會被剩下的賊酋收編。

如果不能全殲敵軍,或者至少是俘虜改編回官軍的話,只殺其酋守,說不定反而會幫到那些流賊自相兼併、活下來的只會愈來愈強!唉。”

沈樹人騎了一天馬,又想計策寫信謀劃到半夜,已經徹底虛弱不堪,此刻只是拿着茶水灌,試圖緩幾口氣,又隨便抓着書房裡常備的乏味幹餅往嘴裡塞。

明朝讀書人常備的點心都比較乾硬,最多隻是加了點糖,好處是越幹保質期越長,可以在書房裡擱個把月都不壞,味道肯定比現做的差得多。

沈樹人噎得有點難受,順了好幾口茶水,才揉着胸口嘆道:“我以爲,四賊當中,應該是張獻忠、李自成最危險。我倒是想爲國出力,儘快滅了他們,但最後怕是身不由己,只能是誰先送到刀口上先殺誰。”

他回答時,也沒精力想太細,所以純粹是用歷史先知報答案。

然而,方孔炤似乎並不滿意這個答案:

“爲何?張獻忠當年組織挖掘鳳陽皇陵,雖然最爲罪大惡極,也最爲兇悍,可畢竟被朝廷針對,如今躲在川東鄂西荊山之中,兵力補充應該是比較弱的。

李自成也是如此,原先逃到商洛山中只有一十八將,部曲都是慢慢重新集結的。

羅汝才詭計多端、左右逢源勝於這倆莽夫,之前蟄伏忍耐時,實力受損也比較小。

馬守應作爲革左五營之首,在另外幾方兵力受損後,他的人馬已經不比羅、李少了。更關鍵的是,這次我們會跟賀錦、賀一龍死戰,如若二賀能被殲滅,還則罷了。

如果只是被擊退,甚至潰散,殘部逃去依附馬守應,那馬守應的兵力絕對能增長到羣賊之冠——賢侄爲何覺得只有李自成、張獻忠才最需要提防?”

沈樹人一時有些語塞。

他抄答案抄習慣了,從來沒想過這問題,因爲歷史上就是李自成張獻忠最後成事了嘛,後世歷史書也沒分析這個問題。

可是在明朝當時的人眼中,至少這四家流賊級別是一個段位的,除了張獻忠組織挖皇陵的罪惡最大,但實力層面,沒人覺得有分別。

“時稱操、獻、闖並雄於世”,誰敢小看羅汝才?

他也只好先搪塞拖時間慢慢想:“這個說來實在話長了,下官今日疲累已極,能否讓我稍稍歇息、用些宵夜整理一下思緒。”

方孔炤也意識到自己太急切了,逮着個欣賞的晚輩就可勁兒薅,確實有點過分,連忙讓沈樹人先自便,還吩咐侍女把自己的書桌整理出來,讓沈樹人可以靠一會兒,還叫了兩個侍女給沈樹人捏肩揉腿摁太陽穴。

沈樹人喝完兩杯茶,總算稍稍整理出一些思路,也不一定準,但至少能倒果爲因、自圓其說。

便在這時,書房門口傳來陣陣腳步,很快就進來一些女眷。爲首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婦人,也不跟方孔炤客氣:

“老爺,已經過了子時,三更半夜爲何還不歇息?朝廷公務可明日再處置。智兒的家書我也看了,這是他的同年來訪呢?怎得這般急切?”

方孔炤被打斷,頗有些來氣:“婦道人家懂什麼!沈兵備明日就要回隨州,軍情如火,他是兩日一夜四百里趕來求援的!難得他了解前線賊情,還見識不凡,我跟他討教一些軍情見解,你們先歇着吧。”

其妻被搶白,聽說軍情如火,倒也不敢造次,但還是忍不住上前仔細看了幾眼兒子家書裡提到的那位同年進士。見沈樹人形容憔悴,昏暗燈光下也看不清相貌如何。

不過沈樹人還算守禮,看到有方家長輩進來,他也起身作揖,這一站起來,立刻就讓人很有壓迫感。

“這麼高大?怕是有六尺了吧?倒是個堂堂偉男子。”方家女眷下意識就害怕地往後退了兩步。

方夫人背後還有一個女子,退步後似是想起了什麼,連忙把手中的茶盤放下,對方孔炤行禮:

“那父親安心操勞軍務,我扶娘回去先歇息了,這是孩兒燉的宵夜,加了些鹿茸、蜜棗,熬夜可要保重身體,別再吃那些幹餅了。”

方孔炤拿過一碗,直接推到沈樹人面前:“賢侄你先吃,你要動腦子,老夫只是聽,不妨的。”

“一起一起。”沈樹人客氣一聲,反正不止一碗,大家都吃也無妨。他幾口含鹿茸的湯水下肚,很快覺得一陣提神,思路倒也沒那麼遲鈍了,居然就給他想出了一套說辭。

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61章 初戰告捷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3章 心有猛虎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4章 一石三鳥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
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61章 初戰告捷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3章 心有猛虎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57章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4章 一石三鳥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