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

宋應星一行在大冶縣安頓下來、適應環境,慢慢展開工作。

在沈道臺的資助下,到處延攬工匠、配齊各行人才。

有充足的經費支持,他也可以毫不猶豫地缺啥買啥,把實驗室和研究團隊漸漸搭建起來。

這些事兒千頭萬緒,不知不覺就忙活了大半個月,時間也悄然來到了臘月下旬,再有不到十天就要過年了。

雖然忙碌,成績也是非常喜人的,至少第一批改良後的高爐,結構驗證已經跑通了。

所用的耐火磚材料,或許還能迭代優化,但目前研發中的半成品樣品,在耐高溫性能上,也已經比原本的高爐磚材、額外上升了大約一兩百度。

煤炭煉焦的工藝,也有條不紊地跑通了,原本靠着試驗人員的經驗來調解燒焦時的空氣進氣量,如今都已經升級到了靠爐具本身的氣門結構、和操作規程,來控制供氣量。

爲此,工匠們也打造出了第一臺可以穩定作業的專業燒焦爐。以後一邊改良一邊擴產,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

臘月二十一這天,沈樹人得了宋應星和宋明德叔侄同知,說是新的試驗高爐到了開爐出鐵的驗收日了。

沈樹人也非常振奮,一大早就親自去了鐵廠,仔細觀摩實際效果。

他親自督導武昌府的軍工業種田,前前後後快兩個月,終於有了第一批實打實的成果。

到了鐵廠後,很遠就能看見一座比原本的舊高爐至少又高出七八尺的新爐,高大巍峨地矗立在那。

如果後續耐火磚材料配方進一步升級、爐壁底部的高溫下抗壓強度進一步提升,那這高爐就還有繼續加高的潛力。

而越高的高爐,也就意味着更加充分的反應程度和更高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

當然,這座高爐除了變高、更耐高溫、換了燃料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新的小設計。

比如,古代華夏文明在高爐冶金的時候,都是不太重視進氣預熱的。以至於鍊鐵時,爐膛內的溫度始終沒法升得太高。

沈樹人雖然不懂技術,但也大致知道這個努力方向,畢竟前世看書也不少,所以前陣子就跟宋應星交代了。

宋應星也很有執行力,不到十天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甚至還迭代了兩三次――

最初的時候,宋應星想到的是直接在煉爐進氣口之前再加一個預熱腔室,在腔室外面烤火,把即將進入爐膛的空氣先加到一定溫度。

但爐膛本身的導熱性太差,空氣本身的導熱性更差,隔着一層爐壁加熱,效率太低,也非常浪費燃料。

後來,宋應星就想到利用已經燒完後的廢氣、在排氣口蒐集起來,通回進氣口的外層,搞出雙層管道。內層是含氧量高的新鮮空氣,外層是已經很熱的廢氣,試圖把廢氣的餘熱傳導給新鮮空氣,好節約燃料。

但這一招依然只是解決了燃料浪費的問題,對於導熱性過低的痛點並沒有解決。

好在宋應星聰明,經驗豐富,還能跟沈樹人互相啓發,兩人羣策羣力,就搞出了第三個版本――把隔離廢氣和新鮮空氣的預熱腔,直接從耐火磚材質,改成了鐵管。

金屬管道的熱交換效率,當然比磚石強得多,如此一來,廢氣把熱量傳給新鮮空氣的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雖然還是不夠高,好歹比之前強了不少。宋應星當時表示,如果還不滿意,那就只有用銅管來代替鑄鐵管了――

地球人都知道,

銅是導熱性非常好的金屬,比鐵還好得多,世上的所有金屬裡,只有金銀的導熱性比銅更好。

但銅也比鐵貴得多,實驗性地造幾根銅管進行熱交換實驗是可以的,或者是以後要搞高端特供鋼材,可以少量用銅管預熱風爐。大規模生產沈樹人還有些捨不得,也花不起。

好在宋應星提出了銅管這個思路後,也啓發了沈樹人,讓他聯想到了後世的熱水器。

後世的燃氣熱水器,爲了熱交換效率,不都是用彎彎曲曲的銅管承載自來水、讓燃氣火苗炙烤銅管快速燒水麼?

沈樹人畢竟是男人,高材生,哪怕不是理科生,前世家裡熱水器壞了他還是拆開來看過的。被這個思路啓發後,他很快意識到:材料的導熱性不夠好,那還可以通過增大表面積來提高熱交換麼!

就算只是用最便宜的鑄鐵管進行空氣熱交換,咱也可以把鑄鐵管的模具改一改,直接做成管內外壁有很多凸起的鰭片,那不就跟後世電腦cpu上的散熱器一個結構了嘛!

而且反正鑄鐵的東西都是一次成型,只要把模具開好,外形複雜也不會提升量產時的加工難度。

他說幹就幹,這纔有了今天眼前這臺高爐的預熱風室――如果把這臺高爐的預熱風室外壁拆了,就能看到內部的熱交換鐵管,是跟刺蝟一樣有一道道密集的散熱鰭片的。

原本如果按照後世的cpu散熱器,這散熱鰭片的底部和頂部應該是一樣寬的,這樣纔可以在單位散熱器重量的情況下、做到最大化表面積。

但明末的鑄造開模工藝顯然沒這麼精密,也鑄造不出很長的薄鰭片鐵管,所以實際上沈樹人這座高爐用的熱交換管鰭片,是底部厚頂部窄的,鐵管的截面也就跟齒輪差不多了。

無非是內壁外壁都有密集的長排銳齒,看起來很是}人。

當時宋應星最初聽到這個思路,也是嘖嘖稱奇,大呼受教,說他琢磨了一輩子工巧之物,也鑽研過關於熱交換的問題,但怎麼就沒想到靠這樣來增大導熱接觸面積呢。

……

這段時間裡、那些艱辛的研發過程細節,還有不少,沈樹人走神了一會兒,也無法一一回憶起來。

很快,高爐開爐出鐵的動靜,把他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在旁人的驚呼中,他也很快把注意集中到正在操作的鍊鐵匠人身上。

一番繁瑣的出鐵操作後,一批新鮮出爐的鐵料也被運了出來,工匠們一個個大汗淋漓,哪怕是隆冬時節、穿着防護服,也不免酷熱。

高爐一旦開爐,只要不遇到特殊情況,是不會停爐的,所以哪怕是出鐵的時候,也依然在不停加熱。

上面爐口投料、底下出鐵,循環反應。每一批投進去的料,要在爐膛內待很久,一步步反應下沉,最後從底下出料。

沈樹人也很緊張好奇結果,着實等待了一會兒,大約一盞茶的工夫後,宋明德就滿臉欣喜地來彙報,說是這一爐一次性出了六千斤鐵,比原先的兩千多斤出一次鐵的產能,高了一倍不止。

沈樹人聽了這個數字,最初頗爲振奮,隨後則是釋然。

畢竟用了焦炭加快反應效率、預熱空氣提高了爐溫、還用耐火磚加高了爐體,三管齊下開掛,產量翻幾倍其實都是正常的。

原本這是1640年代的鍊鐵科技,考慮到大明最後近百年裡技術的停滯(明朝的很多科技到嘉靖之後基本上就慢慢停滯了,之前還是有進步的),實際上這也就相當於歐洲1550~1600年之間的水平。

而用了焦炭鍊鐵的思路後,那就相當於一次性進步到荷蘭1707年發明的近代高爐了。

而且歷史上1707年那款荷蘭高爐,也是不存在“散熱鰭片預熱風管”這種思路創新的。沈樹人和宋應星這次一次性開了三個小掛,這冶煉技術的水平,起碼比1707年再先進一代人。

他估計,大約能相當於1770~1780年代的西方科技,也就是工業歌命前夕――瓦特是1787年改良完成的蒸汽機,蒸汽機沒出現之前,那七八十年裡歐洲冶金科技的進步,還是比較緩慢的,也就弄點小打小鬧的改良。

這就意味着,沈樹人現在的鍊鐵鍊鋼水平,大致相當於歷史上米國獨立或者說法國大歌命前夕的水平了。

用這些鋼鐵鑄炮,能達到的工藝檔次,理論上也可以和拿破崙戰爭初期時的炮相比。

(注:跟拿皇末期的武器還是沒法比的,拿破崙前後打了20多年仗,剛好是蒸汽機發明後的20多年,所以當時軍事科技進步很快。1790年拿皇剛參戰,和1815年被趕下臺時, 武器已經不是同一代了。沈樹人沒發明蒸汽機,就只能與1790年剛開戰時的技術比)

這要是擱《歐陸風雲》系列來類比,就好比大明原本沒有西化之前、用的是“歐陸”裡12級科技的炮兵,而同期荷蘭人在用15級科技。

沈樹人這個掛一開,直接就可以追到歐陸風雲裡最終極的第18級科技、拿破崙炮兵的水平。比如今歐洲人正用於1618~1648三十年戰爭的最新式火炮,還要領先三級科技。

當然,前提是沈樹人將來造炮的機械結構設計、機械加工工藝,也要跟得上。他目前做的這一切,只是保證解決材料科技的短板,機加工工藝就是另一個領域的問題了。

沈樹人壯懷激烈地腦補意淫着,一邊等待質檢的結果。

產量的增加,這是肉眼數一數就能瞬間看清的,質量的提升,卻需要時間化驗測試――主要是把材料拿去進行各種強度測試,總得花點時間。

沈樹人有些焦躁,讓人斟了幾杯茶來,足足喝完了兩壺,廁所都上了兩趟,總算是有結果了。

“大人!大喜啊!這些用焦炭練出來的新鐵,果然緻密得多。若是用來煉鑄鐵,直接澆鑄,怕是都不會跟原先那樣多砂眼、空泡。若是鑄造鍛鐵,或是在滲碳造鋼,質地也絕對比現在的好得多!”

宋明德和宋應星都確認過質檢結果後,一個個喜出望外,這也是他們多日辛苦的成果,自然是倍感珍惜。

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64章 你以爲自己是布呂歇爾,其實你是曼努埃爾格魯希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61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52章 奇葩說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90章 全勝而歸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
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64章 你以爲自己是布呂歇爾,其實你是曼努埃爾格魯希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61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52章 奇葩說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66章 無能狂怒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90章 全勝而歸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