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

洪承疇正式降清後三天。

四月初一,武昌府。

崇禎十五年的老天爺,真是一點都沒吝惜自己的面子,江南之地,正在迎來連續兩年的水旱不勻——

不是長江上游內澇、淤塞,下游卻乾旱,就是長江下游汛期把雨量提前截留了,中上游乾旱。

哪怕如今有沉樹人這個穿越者出現,在武昌周邊數府興修水利、提升灌既調蓄的潛力,也不可能徹底解決天災的危害,充其量只是稍稍緩解。

而歷史上這個時間點,除了水旱之外,江南數省還接連發生了瘟疫,好在這種人禍,如今倒是沒有發生——

按《明史》的說法,崇禎十五年的長江中游地區,應該是徹底的流賊肆虐之地。去年張獻忠暫時攻破襄陽、殺襄王貴王之後,就該靠着分散數座王府的金銀、收買人心擴軍,隨後就會從襄陽渡江,到隨、黃一帶肆虐,跟革左五營徹底合流,並收服其中一部。

而張獻忠部的流竄屠戮劫掠,顯然會導致大批屍體無法掩埋處置,也正是歷史上那一年導致江南地區也被大瘟疫蔓延的重要原因。

但這一切,顯然已經徹底被蝴蝶效應改變,革左五營被沉樹人全滅,襄陽在短暫失守後,也被沉樹人阻擊、給張獻忠造成一定損失,逼得張獻忠至今還縮在川鄂交界的神農架山區裡不得發展。

張獻忠都沒來,江南何來的大瘟疫。

沒有了瘟疫,又稍稍緩解了水旱,暮春之際的武昌府,乃至周邊數府,看上去便頗有了幾分生氣,在這明末顯得格格不入,哪怕與吳越之地相比,都能不遑多讓。

這片湖沼溼地遍佈的江漢平原,此刻到處都是鬱鬱蔥蔥,莊稼長勢喜人。

早在沉樹人過年回南京的時候,他留下負責民政的張煌言等人,就勤勉勸農,確保春耕有序進行。

三月初沉樹人一行返回後,更是查漏補缺,抓緊整頓農業生產、急民所急。

沉樹人非常清楚,原本要是張獻忠過境,這兒的百姓相當一部分都會被裹挾爲流賊。可這種事情只能怪張獻忠,不能怪百姓,百姓只是缺衣少食,只有解決了生產力,把這些苦哈哈的窮地方變成勉強能活下去,才能從根子上斷絕李自成張獻忠的兵源。

好在沉樹人手下的人也都很給力,不但行政效率上清廉高效,在科學技術、科學管理上,也頗有補益。

比如,沉樹人新選來的武昌知府方以智,本身就是一個文官兼科學家的結合體。歷史上他能寫出《物理》,可見對於自然規律還是很擅長總結的,遠非腐儒可比。

而這一世方以智在工程和技術實踐上,顯然走的比另一個時空更遠,幾年前沉樹人就帶着他一起鼓搗飛梭織布機、搞了好幾個小發明,這些操作似乎點歪了方以智的技能樹,讓他到了武昌上任後,繼續分出閒暇時間處理這些民政小玩意兒。

堂堂知府,居然在幾個月內,做出了一些稍有優化的農具,進行推廣。而沉樹人又請來了宋應星一家坐鎮大冶縣,開鐵礦、鍊鋼、研究機械之餘,宋應星也會跟方府臺偶爾切磋。

方以智對科學規律感興趣,宋應星則是對工程應用技術感興趣,這兩人一個偏理論一個偏實踐,切磋之下也算金風玉露一相逢,很快成了忘年交。

以至於方以智每週都能抽出一兩天跟宋應星探討實用技術。

雖然這麼做的代價,是會導致宋應星分心,在研發新式鍊鋼技術和槍械製造方面,多拖延一些進度,但沉樹人也沒去妨礙他們。

沉樹人很清楚,科研探索最需要的就是寬鬆的思想環境,不能總是用工程問題逼着研發人員趕進度。

趕進度的只能是“填補國內空白”,是模彷山寨式研發,而不適合探索未知領域。

探索未知領域的科研管理,就得像谷歌那樣,允許員工分出兩成的時間和精力做自己感興趣的奇思妙想,哪怕最後什麼效益都沒產出,也不能責罰。

所以在月初、得知方以智和宋應星經常會在一起切磋“無用之學”後,沉樹人就非常大度地表示:

以後給宋應星安排的項目,都會追加兩成額外的科研經費,可以隨意用於研究別的東西,同理時間上也允許每十天抽出兩天干私活。但前提是賬目依然必須清晰。

錢研究在沒用的東西上,這是能接受的,但直接貪掉就不行了。科研人員覺得待遇差的,可以單獨提高待遇,這是另一個問題,一碼事歸一碼事。

這種待遇在明末絕對是絕無僅有的,無論中外的資本家都做不到。沉樹人如此信任寬仁,也讓宋應星感受到了無比的知遇之恩,也愈發有幹勁了。

宋應星當初寫《天工開物》時,本來就也有涉及一些農業技術,畢竟宋應星本就是歷史上漢人文明第一個記載“棉花摘星抑制頂端優勢”的科學家。

現在沉樹人給了更寬鬆的環境,剛好三四月份又是農忙勸農的季節,他和方以智互相碰撞之下、加上沉樹人也偶爾來點撥幾句神來之筆,還真就搞出了一些東西。

比如,按照沉樹人去年年底原本做的計劃,玉米主要只能在長江以北的幾個府大力推廣,今年主要的重點推廣地,還是劉國能的信陽府。

而江南的武昌漢陽等地,因爲水稻的生長週期無法像冬小麥那樣和玉米完美銜接,今年平原田地還是以種雙季稻爲主。只有一些坡地、山地可以想辦法種土豆作爲補充,但玉米在江南算是沒什麼出場機會了。

可是今年事到臨頭,因爲天時不應,計劃不如變化快——崇禎十五年的早春,江南下游地區雨水比較綿密,一改前年浙江大旱時的狀態,似乎是要把前年少下的雨補回來。

長江下游稍稍有點水災,卻導致暖溼氣流雲團在下游就被早早耗盡,中游的湖廣等地降水明顯減少了。

雖然還不至於全面旱災,但至少也會導致一些灌既條件差的田地,無法種出水稻早稻。

農民們當然不會等春雨下雨之後才播種稻種,肯定是還沒下雨就先撒了,所以這批種子白白浪費掉一部分,也是沒有辦法的。

好在方以智和宋應星對農學科學也比較有研究,就建議可以想辦法在這些灌既不足的田地上,臨時補種生長週期極短的豌豆,勉強補一季口糧。

如果今年確認會持續比較乾旱,部分田地種不了水稻,等豌豆收割後,第二季改種玉米也來得及——豌豆生長期極短,兩個月多一點就能成熟了,比冬小麥短整整三個月,剛好可以確保早春下種、依然和冬小麥同時成熟,接上玉米。

得知這個情況後,沉樹人當然不吝在江南的漢陽、武昌、九江三府奔走勸農視察,瞭解農業情況,然後官府組織種子貿易,給農民借貸豌豆種糧,讓補種豌豆。

至於沉樹人的老巢黃州,雖然地處江北,但其部分地區也存在類似情況,一樣也推廣了豌豆。

沉樹人在初次聽宋應星統籌說、早稻灌既不足時、可以補種豌豆救急後,他就忍不住對着宋應星和方以智刨根問底:

“既然早知道豌豆生長期那麼短,那麼靈活,往年爲什麼沒有推廣開來呢?是產量太低麼?莫非比毛豆/黃豆還低?

只要比毛豆高,以後就該好好推廣,種植豆子畢竟可以肥田,將來種別的收成就好了。”

對於這個問題,宋應星當時如是解答:“豌豆產量比黃豆還高不少,當然曬乾之後差得不多,往年豌豆不得大面積推廣,主要是不易貯存。

豌豆比黃豆更嫩更溼,而且有些容易酸敗的油分,簡單晾曬無法久貯,朝廷任何情況下都沒法收豌豆納稅,黃豆倒是可以勉強作爲米麥的補充徵收。”

沉樹人原本也只是隨口一問,得到這個答桉後,他也是心中一動:貌似進入19世紀後,西方青豆罐頭、凍幹豌豆製品普及非常快。

連他前世玩號稱以寫實着稱的《荒野大鏢客》時,米國人那些西進拓荒的牛仔,補給品裡都有大批青豆罐頭。

看樣子,這個問題完全是可以通過預煮殺菌之後、裝到罐頭裡面解決的嘛。

當然了,如今是明末,用鐵皮罐頭成本太高,食物本身都還不值這點錢。但是也可以想辦法用氣密性尚佳的瓷罈子封裝嘛。

就好比後世四川人做泡菜,罈子口倒扣一個碗、縫隙處灌上水隔絕內外空氣流通,就可以實現罐頭的氣密效果了。

對於要移動的軍糧用罐頭,也可以預煮後用熔化的石蠟封閉壇口,石蠟冷卻後就封住了。

武昌靠近江西,而江西的製陶燒瓷產業已經非常發達,都產能過剩了,弄點工匠來大造瓷壇製造豌豆罐頭,推廣到民間,也能防止旱年種不了水稻時,百姓餓死太多,到時候搶種一季豌豆,哪怕不能納稅,好歹有口飯吃救條命。

而且豌豆比毛豆還有一點好處:當豆苗比較嫩的時候,豌豆的豆殼勉強也能吃下去,不像毛豆的殼都是扎人騷癢的絨毛,沒法連殼一起吃。

(注:明末的豌豆不是現在的甜豆,殼還是比較硬的,但是比較光滑。荒年要餓死的時候,可以連殼一起吃,至少比吃草營養好。)

歷史上西方的罐頭技術發端,最早就是在拿破崙戰爭時期,說白了沒什麼難度。無非就是“預煮殺菌”加“確保氣密”這兩個思想,罐頭的具體材質並不重要,不用鐵皮也能氣密。

於是乎,整個三個月,沉樹人就跑遍了治下各府,一個府一個縣地督導地方官的勸農工作,發現哪兒旱情導致早稻無法發芽,都緊急要求把相應的土地補種。

這個過程中,還順便把罐頭技術鼓搗發明出來了。

三月底的時候,當沉樹人回程武昌途中,最後一站在江對岸路過黃州,黃州百姓看了撫臺大人如此勤政愛民,也紛紛忍不住跪滿了黃顙口鎮的碼頭給他送行,還想給他送萬民傘。

沉樹人勉爲其難把萬民傘收了,當地一個德高望重、已經一大把年紀的鄉老,拄着柺杖代表百姓稱頌:

“撫臺大人有所不知,我黃州一地,數百年來最受百姓愛戴的地方官,原是北宋的蘇學士。故老相傳,如今我們能一年種兩季水稻,便是宋時傳入的‘百日熟’,

而百日熟當初之所以被推廣,也是蘇學士在黃州時,遇了旱災,等雨水來時,下早了的稻種都已腐爛,不及發芽,需要補種,蘇學士才弄來了長得特別快的‘百日熟’。後來蘇學士知杭州,再遇旱災,也是這般處置。

今年旱情,卻比往年更甚,便是‘百日熟’都救不回來了,大人卻能想到勸我等種豌豆與玉米銜接、還專門爲百姓鑽研了‘封罐’之法貯存豌豆,功德絕不在蘇學士之下。

大人將來定然也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文曲星,我黃州父老能得大人這樣的清官牧守三年,實在是一方之福!”

沉樹人受人吹捧時,也有幾分恍如隔世之感。他來的時候,已經是三月過半,農曆早已過了清明節和寒食。

一聽到百姓以他和蘇東坡對比,他也不由想起蘇東坡那首被稱作天下第三行書的“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他也算連頭到尾過了三個寒食,只不過前年寒食他剛來做官,今年寒食已經要回武昌,只是路過黃州。他的官運,可比蘇東坡強多了。

他是文武全才,蘇東坡想比擬他文的一面是可以的,其他幾面,自然也需要別的一世之雄來比擬填補。

……

因爲沉樹人回任後勤於民政、出巡蹤跡飄忽不定,導致他回到武昌時,發現想找他的人已經排出去老長的隊了。

他不得不讓幕僚顧炎武排好序列,一個個接見。

“怎麼一下子這麼多人來找?都是緊要公務麼?”沉樹人回府剛剛坐定,才洗了一把臉,就忍不住問負責留守的顧炎武。

顧炎武也是無奈地聳聳肩:“有些是公務,有些就是來熘須拍馬的,都說撫臺要被陛下大用了。”

“大用?”沉樹人一愣, 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顧炎武理所當然的說:“怎麼?撫臺在黃州等地巡視期間,竟不知您去年立言的着作《流賊論》,剛剛應驗了麼?就前幾日,李自成挾殺汪喬年之威,連殺羅汝才、馬守應、兼併其部衆。

如今全天下都在傳言,說您絕對是文曲星下凡都不止,得是張良再世、諸葛復生,料敵千里之外、算敵數月之後。楊閣老好像也要派人來,跟您商討軍務呢。”

沉樹人頓時一個頭兩個大:“做事哪有三心二意的,楊閣老派人來,肯定是爲了李自成告急。唉,我想好好把張獻忠先幹掉,怎麼又扯上李自成了?”

——

PS:剛剛地圖切換回來,隔得有點久。沉樹人這邊時間線也過了一個月,需要重新拉平一下時間線,所以這章比較流水賬。

現在時間線彌合了,明天開始劇情就正常了。

:,,

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5章 雙線操作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98章 虛實相濟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1章 大局爲重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0章 鮮廉寡恥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章 大局爲重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25章 得國本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56章 風水寶地
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5章 雙線操作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98章 虛實相濟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81章 買紀錄片送遊戲的好處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1章 大局爲重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0章 鮮廉寡恥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章 大局爲重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25章 得國本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56章 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