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

跟夔州府衆將稍稍熟絡之後,朱樹人也沒太多時間慢慢梳理,畢竟軍情如火,他需要儘快拿回重慶。

所以,他也只能是內心對各人的人品有一個大致的預設刻板印象後,後續就通過實戰中觀察各部的表現,看誰勇於任事,誰想保存實力出工不出力、不肯打硬仗,來進一步辨別衆將的忠奸。

抵達奉節縣後次日,他就又私下召開了一場小規模的軍議,單獨只是找了秦良玉、馬祥麟和方國安三人,瞭解眼下的前沿最新戰況、敵我佔區勢力分佈、各部兵馬實力。

這些彙報不需要基層將領參加,朱樹人就讓其他人先歇息休養,抓緊爲大戰做準備。

從秦良玉等人處,朱樹人得知:如今夔州府境內全部的朝廷一線戰兵,大約在兩萬四千人左右。

秦良玉和馬祥麟的白桿兵嫡系,原本滿編在兩萬左右,但是跟張獻忠部也交戰了數場,肯定有死傷逃散各種損失,暫時沒法上戰場的傷兵也要臨時扣除,所以實剩一萬七千人可以隨時調用。

剩下的六七千人裡,王光昌、王光興兄弟佔了一半左右,他們每人有一個營,戰兵各約兩千人,都是當過幾年流賊、被朝廷詔安後又當了四年官兵。

再剩下的一半,就是譚文、譚弘、譚詣的兵馬,他們實力更弱,都只有剛剛勉強千餘人的戰兵。

但他們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是本地大族,在當地有一定的號召力,如果真忠於朝廷,願意出死力,可以從萬縣、達州這幾個縣抽調本族壯丁臨時從軍,

只要朝廷給軍餉裝備,再拉出幾千人也是可能的。

不過秦良玉也補充了一點情況:譚家勢力範圍之一的萬縣,因爲地處長江沿岸,在重慶府治巴縣和夔州奉節縣之間的交通要道上。所以朱樹人抵達之前,張獻忠留在重慶的那部分人馬,在嘗試逆襲奉節時,就把沿途的萬縣佔領了,那兒如今是敵佔區。

聽說張獻忠破了重慶府後,只在府治的巴縣大肆燒殺搶掠,但對於周邊其他縣則採取了招撫抽丁爲主。

畢竟巴縣最富,把那兒的存量財富全拿了之後,就該在其他地方收買人心擴軍了,要是一味燒殺,兵源地就沒了。

所以,目前聽說譚家留在萬縣的族人,頗有一些被張獻忠部拉走從了賊。

譚家這三支人馬,也是在萬縣淪陷後,翻越萬縣以北的譚家嶺,才撤退到了達州,保住了有生力量——

其實,從譚家嶺這個地名也可以看出,譚家在萬縣和達州一帶,勢力有多麼龐大,連那兒的山都是用他們家的姓命名的。

看看後世百度地圖的重慶地形就知道,在重慶境內的長江和渠江流域之間,有一道道的山樑將兩道平行的江水隔開,

一直要到後世的合川區、古代的合州釣魚城附近,纔有缺口讓嘉陵江、涪江和渠江突破羣山南下,三江合流成新的嘉陵江,最後再往南奔流近百里,在重慶核心城區的巴縣朝天門一帶,匯入長江。

所以,譚家嶺就是萬縣和達州之間、長江和渠江之間的分水嶺,一直要綿延到合州釣魚城。

而那兒的山勢當然也很險要,否則如果能夠輕易翻越、甚至能維持糧道,那當年蒙古大汗蒙哥也沒必要死磕合州釣魚城三十多年,打到蒙古大汗本人都被宋軍擊斃在釣魚城下的程度了。

重慶周邊的山區,那真不是外地人能隨便爬的,簡直是地獄級噩夢。

只是譚家人就是當地土着,世代居住在譚家嶺兩邊,翻山越嶺如履平地,這纔算是有點這方面的異能,張獻忠打來時他們能翻山跑掉。

而張獻忠的追兵當然沒有輕鬆翻越譚家嶺的異能,也就沒法追了,只是覺得他們放棄了萬縣、放棄了長江航道上的要害節點,不再有威脅,也懶得非得花大代價斬盡殺絕。

朱樹人順着秦良玉解讀官軍各部兵馬的分佈、佔領區,也大致摸清了如今的敵我態勢。

……

“所以,如今本地官軍兩萬四千餘人,其中兩萬人,也就是白桿兵和方參將的人馬,都在奉節正面,一部分分佈在周邊的雲陽、開縣。

大約四千人的本地武裝,分佈在譚家嶺以北的達州,而達州以下的渠江沿岸,張獻忠部也不曾來分兵圈佔,達州下游的渠縣、廣安縣,名義上仍然是朝廷官員控制,只是缺乏駐軍?

張獻忠的部隊,在拿下重慶府之後,只是分兵逆嘉陵江北上,守住了合州的釣魚城,確保朝廷在譚家嶺以北的部隊,無法從釣魚城這個缺口,突破嘉陵江防線南下?

剩下的張獻忠留守部隊主力,全部都集中在重慶府核心的巴縣,和巴縣下游的萬縣?知道張獻忠留下的部隊,有多少人馬麼?”

朱樹人梳理完己方部隊分佈後,最終確認了一遍,還追問了一下敵方規模。

秦良玉年紀大了,說話有些喘,回答也有些慢:“正如國姓爺所言,張獻忠留下的部隊,主要便分這三處駐紮。號稱麼,依然是有十幾萬之衆,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有。

老身估計其從黔中道帶出來的人馬,能留在重慶的,絕對不超過兩萬。剩下大部分,應該都在沿着長江、岷江逆流而上,剽掠成都等地。

但他靠着屠城後亂髮錢糧拉丁,拉到十幾萬新附百姓,倒是真有可能的,張獻忠太擅長裹挾平民了,不過這些人戰力應該不足懼,連武器都未必配得全。”

朱樹人聽完,沉吟地點點頭:“如此,我就知道該怎麼打了,重慶果然還是要爭取速戰速決,只有打破了重慶這個缺口,才能徹底洞開沿着長江、嘉陵江、涪江輻射川中腹地的道路,

跟張獻忠搶時間,儘快跑馬圈地限制其禍害範圍。就算張獻忠孤注一擲,我們來不及救成都,好歹別讓張獻忠糜爛太多其他地方。張獻忠留在重慶留守的主將是誰,有情報麼?”

秦良玉:“聽說以白文選爲主,留守巴縣,他幾個義子,倒是一個都沒留下,看來他並不太重視後路,只想着儘快圈地擴軍。

不過,白文選曾與李定國過從甚密,聽說張獻忠最近對於其諸子,最不信任的就是李定國,也不放心只讓李定國的人留守。所以還從孫可望舊部中,選了兩名級別較低的將領狄三品、張明志輔助,白文選讓他們分守合州、萬縣。”

朱樹人揣摩了一下,這些人裡,除了白文選,其他都是歷史書上聽都沒聽見過的垃圾,估計沒什麼本事。

如此,先快速剪除巴縣以外的賊軍羽翼,倒是更有把握了幾分。

朱樹人拿着玉骨折扇,在手心輕緩地拍打着,一邊慢慢來回踱步,又偶爾看一眼地圖,低頭冥思。

沒多久,他就想出了最基礎的打法:不管怎麼樣,先強攻拔掉萬縣和合州,順便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四川本地各部的戰意和爲朝廷出力的誠意。

就算要用攻心方面的計策,比如詐降,或者離間,也得等最後攻打巴縣的時候,再水到渠成、順勢而爲,看誰表現不好,就推出去苦肉。

畢竟這些計策,短時間內不可能成功兩次,也就沒必要大計小用,一開始就拿出來了。就留到對付白文選本人時,再用不遲。

否則弄了半天,就算無損幹掉狄三品、張明志,也太浪費了。

“既如此,本官之意已決,秦將軍聽令。”朱樹人臉色瞬間也從和顏悅色,化作了肅然。

秦良玉也一改此前的隨和,正色應諾:“末將在。”

朱樹人:“本官命你以夔州本地人馬爲前部,先攻萬縣、合州。其中對於萬縣,要強攻,徹底打通長江航道,就讓王光昌、王光興爲前部,您自率白桿兵爲後援,我會增援你紅夷大炮用於破牆破門。

而對於合州,可以從達州順流而下,肅清沿途,圍而不打,繞城而過,堵截合州賊軍突圍、穿越潘家嶺南下回巴縣的嘉陵江水道即可,就以譚文等三路人馬爲前部,令郎可率一部白桿兵爲後援。”

秦良玉想了想,先表示領命,然後才請示:“如果對合州繞而不攻,只是肅清沿途,那達州南下這一路人馬的糧道還如何保障?合州自古是川東兵家要地,當年蒙元大汗蒙哥,都不敢繞過此地,唯恐合州城內的守軍斷其糧道。”

朱樹人一擡手:“合州到巴縣不過百餘里,讓繞城而過的人馬隨身攜行十日干糧,路上肯定夠吃的,只要打通肅清嘉陵江沿途其他地區,抵達巴縣之後,我軍自然能從萬縣逆長江而上,給他們運送糧草。

所以,合州和萬縣這兩路人馬,其實都是從萬縣就糧。我軍有水師之利,巴縣城內的白文選,也掐不斷長江和嘉陵江航道的。”

秦良玉覺得這個計策已經比較穩妥了,也就沒再質疑,只是提醒了一句:“國姓爺,您是外地人,或許不瞭解川東地理。這嘉陵江在隆冬時節,水量本就不大。

哪怕是最後匯入長江的巴縣朝天門一帶,旱季時匯入水流都只有數十丈寬,深度有時還能徒涉而過,如果我軍只有吃水深的大船,未必能在臘月駛入嘉陵江。”

朱樹人:“這點不必秦老將軍擔心,老將軍只要開出條件來,想要大船就大船,想要小船就小船,本官都有,還管夠。我沉家數代海商,家父還爲朝廷承包漕運,別的不多,就船最多。”

……

朱樹人的將令,很快層層下發了下去,各基層將領倒也不敢抗命,但那些川軍本地人士,有怨言也是難免的。

無論是王家兄弟還是譚家兄弟,原本都以爲朝廷大軍主力入川,肯定能跟着搭搭順風車,大樹底下好乘涼。

朱樹人有張煌言部兩萬人,還有嫡系部隊五萬人,自己這幾千小魚小蝦,跟着搖旗吶喊混混就好了。

誰知,朝廷主力來了,還是要他們打先鋒、拼消耗,先去死人受苦,那朝廷主力不白來了嘛!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逮着本地軍隊可勁兒用嘛!

“朝廷大軍足足六七萬,加上秦總鎮的人馬,一共八萬多都不止了!咋就可着咱這幾千人當攻城先鋒!”

幾乎是同樣的話語,在王家兄弟這邊,是由兄長王光昌吐槽質疑,在譚家兄弟那邊,則是由弟弟譚弘、譚詣向譚文吐槽,都想琢磨個相對出工不出力,但又能混個苦勞的辦法。

與之相對,王光興和譚文算是比他們那些兄弟更有點遠見,所以態度也近似:

“朝廷大軍主力雖到,我們東川各軍丟失土地,本就有責,國姓爺應該是想給我們將功補過的機會,賣點力也是應該的。何況合州、萬縣總比巴縣好攻,我們打前陣剪除賊軍外圍羽翼,最後主攻巴縣的時候,說不定就不好意思讓我們先上了。”

那羣偷懶派一聽,似乎也有道理,爲了換取最後打重慶主城時少出力,現在先在打外圍縣城時出點力,再多報一點傷亡損失,

只說打到巴縣城下時、部隊已經失去戰鬥力了,國姓爺應該也不好意思專門盯着他們兩家薅羊毛。

不管懷着怎麼樣的心思,這些本土部隊,總算是開拔出擊了。朱樹人倒也不差餓兵,對於出擊前的部隊,他還是先酒肉犒賞了一天,還給人準備了乾糧,也都比平時吃的軍糧要好。

最後,朱樹人還讓張煌言監督北路達州出擊的部隊,並且帶去一些火槍隊,作爲火力支援,幫助譚家兄弟的部隊。

而朱樹人自己則帶着主力,跟着方國安和王家兄弟,並且以紅夷大炮給他們助戰。

……

經過一日準備,兩日行軍,臘月十九這天,南路沿着長江主航道逆流進兵的官軍,率先抵達了萬縣。

張獻忠軍守將張明志,帶了兩三千張獻忠從外省帶來、流竄入川的老兵,以及一萬多本地抓的壯丁,駐守在萬縣城內。

張明志的部隊武器裝備方面也不是很齊全,只有流竄數省的老兵能確保全員有正規的兵器甲胃。

而壯丁連刀槍都湊不齊,只有大約半數有正規兵器,剩下的只能靠農具作戰,着甲率更是低得可怕。

不過這些人在守城的時候上城牆丟丟滾木礌石還是可以的,反正拿重物砸人不需要技術含量,也不需要精良武器。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www.yeguoyuedu.com 】

看到城外有數萬官軍,水陸並進而來,張明志心裡也是頗爲膽怯,有點後悔白文選白將軍當初爲什麼讓他突前守衛此地。

萬縣其實並不是很適合重兵防守的地方,還不如全軍龜縮死守巴縣的。只是當初張獻忠速攻重慶得手後,妄想順勢把夔州府也佔了,徹底封鎖瞿塘峽防止官軍從長江三峽水路增援入川,才一路攻到萬縣。

如今奉節白帝城拿不下,只拿下了萬縣,又捨不得丟掉,反而進退維谷,成了一個分散自己兵力的陷阱。

不過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張明志也只好先想辦法守住,因爲跑也未必來得及。他只能是在被圍城之前,派出快船快馬回巴縣給白文選報信,讓白將軍想辦法,要麼來增援他,要麼接應他後撤到巴縣會師。

——

PS:這幾天中午的一更沒法保證了……就下午一大更,四五千字吧。熬夜看球起牀就快中午了。

還有一點導致寫得慢的,是我發現我這人寫戰損太寫實了。主要是六七十章之前、也就是在湖廣打張獻忠時,把張獻忠麾下的歷史上當過漢奸的將領殺了太多了,五軍都督殺了仨。

現在我發現自己在寫李自成張獻忠相關時,小節奏有點崩,NPC不太夠用了。

我現在算是徹底理解,那些寫書時反派不能輕易死、好不容易塑造了一些反派後,要可勁兒用用到剩餘價值榨乾才殺,“不殺留着過年啊”,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了。

我自問對明末歷史還算有點了解,知道的NPC也不少,但被我這麼殺這麼消耗,也有點不太夠用了,只好花很多時間再發掘更多相對不知名的小NPC的資料

(偏偏還要注意歷史上李張手下哪些人當了漢奸哪些人沒當漢奸,當了漢奸的才能作爲被殺資源,沒當漢奸堅持抗清的,我還得儘量保證他們活下來,這就寫得更慢了)

最後,在這裡投點小懶,開點小掛,藉助一下萬能的讀者大人們的羣策羣力,說不定能讓這兩段寫得快點過去——

大家肯定讀過的明末這段時間的小說比我多得多,有誰知道李、張手下還有哪些當過漢奸、我書裡還沒死的將領謀士NPC,可以在這段後面流言。我列個死亡清單,後面劇情中可以好好籌劃一下,分別在哪些劇情段落裡,分批挨個兒排隊斃。

反正基本上確保寫到李自成張獻忠死時,他們手下當過漢奸的走狗,也一起斃完。

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1章 籠絡劉國能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52章 奇葩說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61章 先生繆矣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150章 綱舉目張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52章 奇葩說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16章 忠奸難辨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55章 換彈不換槍
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31章 籠絡劉國能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19章 站着把官買了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52章 奇葩說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61章 先生繆矣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150章 綱舉目張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52章 奇葩說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16章 忠奸難辨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55章 換彈不換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