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擺完慶賀升遷的酒宴、料理完那些官場迎來送往之後。沈廷揚這邊繼續留京、執掌戶部承運司,推進漕運改革,一切自不必提。

沈樹人那邊,再有半個多月的工作交接,也該南下赴任黃州了。

對於這個結果,沈樹人也是頗爲感慨,至今仍有幾分不真實感,也爲自己的抉擇而慶幸。

如果去年八月、剛入國子監買官時,就直接買個淪陷區的地方官。那充其量只能是副縣級,說不定如今已經白給流賊送人頭了。

多拖了九個月時間,拖到第二年五月,期間自己巧立了那麼多功勳,還考了會試,一通加成把自己硬生生提到正六品、實掌一個府的資源。這才真正有了跟一方豪強掰腕子的實力。

當然,離京之前,他還有最後一項工作必須交接——

槍手幕僚顧炎武,已經被沈樹人請進京一個月了。這段時間顧炎武一直在按照沈樹人提供的理論思路,埋頭著書立說。

現在,沈樹人要趁着自己翰林修撰的頭銜還沒拿掉,抓緊最後時機,把這部政治理論著作發表出來。將來也能更好地鼓舞人心士氣、激發大明百姓的民族注意抵抗意志。

自從穿越之初、決定將來不救崇禎之後,沈樹人就把這項工作提高了一個非常重視的高度。他知道未來北方如果淪陷,對人民的打擊會有多大。必須做些堵漏工作,纔好扭轉這一切。

……

這天已是四月下旬,爲漕運驗收和慶祝升官忙碌許久的沈樹人,總算得閒,回到翰林院辦公。

顧炎武也在那兒,沈樹人進門時他還在埋頭奮筆疾書。

作爲沈樹人正式僱傭的幕僚,他當然也有權在翰林院的值房裡做事,並且可以查閱本院收藏的一切史料著作。

顧炎武對這兒的工作環境很滿意,雖然他已經決定一輩子不再參加科舉了,可是能到翰林院辦辦公,哪怕是“實習”,也是很過癮的。

這兒的雜書又那麼多,還有不少是崑山顧家也沒見過的藏書。顧炎武這人喜歡讀三教九流亂七八糟的書又是出了名的,堪稱嗜書如命,所以也就非常積極。

每天上班跟打了雞血一樣,晚上還秉燭夜讀。一個月下來顧炎武都能瘦上十幾斤,看上去眼窩和臉頰都凹陷進去了。

他很清楚東家這個翰林修撰當不久。東家調任之後,他也不能蹭翰林藏書了,怎能不抓緊機會。

“顧兄,不是前天喝酒的時候就說寫完了麼,怎麼還在忙呢。手稿能借我一觀麼。”沈樹人隨性地在旁邊坐下,拿起幾張稿子。

“精益求精嘛,有時間就能繼續改。你想刊印,隨時都可以。”顧炎武也不擡頭,還在那兒推敲揣摩。

沈樹人就自顧自看了起來。

他手上這份稿子,有相當一部分細節內容,跟歷史上顧炎武自己寫的《日知錄》裡、涉及“民族大義、天下興亡”的部分差不多。

比如,顧炎武提前多年提出了“一姓之興衰,食祿者謀之。亡天下者,匹夫有責”。

文章裡的具體措辭,當然跟另一個時空的《日知錄》有所差異,畢竟如今崇禎還活着,大明也沒亡,不好說“興亡”,只能說“興衰”。

諸如此類的調整還有不少,總的原則都是修飾得更加委婉、確保不犯禁。

顧炎武很系統地闡述了朝廷抵抗外敵有保種衛族、保衛文明,防止野蠻率獸食人的意義。所以即使形勢再艱難,天下百姓也該爲本民族盡一份力,這不是爲了統治者。

沈樹人看得很仔細,對這部分也比較滿意。

歷史上顧炎武的政治哲學水平就很不錯,如今靠着翰林藏書隨他查閱,竟能提前那麼多年、達到這樣的理論高度,也是很可喜可賀了。

除了顧炎武自己想到的這些素材以外,這部書裡還有一些內容,是沈樹人交辦的命題作文。

主要涉及的問題,是論證南北民風尚武程度的差異、北伐中原還我河山的歷史成功經驗。

這個問題,沈樹人覺得也是非常有必要正視聽的。因爲他作爲現代穿越回來的人,知道後世有不少攻擊明該亡的言論,拿出“以南統北很難,所以清滅明、金元滅宋都是應該的”來說事。

來到明朝之後,沈樹人跟一些喜歡縱論歷史的朋友探討,也注意到了這種傾向。這種思維慣性對於未來的民族抵抗意志當然是大毒草,必須正本清源。

所以,他要顧炎武系統性地梳理歷史上“以南伐北、成功光復中原”的成功例子,並總結其共同點,說明“符合哪些條件下,則以南伐北可以成功”。

明朝人最熟悉的例子,自然就是朱元璋了,他成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個不用多說,直接讓人歌頌太祖功績就行。

如果是現代人,那還能拿清末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再拿來說一次事兒,可如今這些事情都沒發生,也就沒法提。

於是乎,只有朱元璋一個孤證,貌似不太好用。

好在,沈樹人自己也很會總結,元末和清末,那都是民族注意凝聚力最強盛的時候,說白了,南方不是不能打,而是要扛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就能無往而不利。

如果不扛民族的大旗,只是爲了皇帝一家一姓而奮鬥,那纔會萬分艱難。

總結出這個原理後,再往古代歷史上套,多多少少也能找出幾個不那麼嚴謹、但也可以用的例子來。

沈樹人和顧炎武切磋後,就把劉邦項羽拿來用了一下——秦滅六國時,天下人的民族認同並不統一,也不認爲自己是秦人,也不認爲自己是周人,只認同自己的封國。

所以可以推而廣之一下,認爲秦滅六國是民族征服戰爭,是“西戎南蠻和中原華夏融合的過程”。

而項羽劉邦都是楚人,以楚滅秦,當然是以南伐北,也是推翻“文明程度更低的西戎商鞅暴政”。

劉邦破咸陽走的可是武關道,是從南陽經商洛殺進咸陽的,這當然是北伐。後來被封爲漢王后,從漢中走陳倉道殺回關中,這也是一次北伐。

可以說劉邦是連續北伐成功了兩次、分別幹掉了秦王子嬰和項羽新封的章邯等三秦封君。

所以,扛起民族大義的旗幟,防止“亡天下”、防止“野蠻戰勝文明”的戰爭,而非爲了皇帝一家一姓,北伐都能成功!

除此之外,顧炎武還自己考據添油加醋,再往前追溯,恨不能把武王伐紂也加上——

畢竟嚴格看地圖,商朝的殷墟也好,朝歌也好,都在後世安陽附近,是黃河以北不少距離,都靠近漳水了。相比之下週人的根據地岐山(陳倉/寶雞)緯度上來說還偏南一些。

當然,要把這個論據往上套,光有勝負和南北還不夠,還得證明“周罰商是文明戰勝了野蠻”。

這一點對於沈樹人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爲他作爲現代人不覺得商周的經濟制度上層建築有明顯優劣。

但對顧炎武這樣的大儒來說,這種論證簡直是信手拈來——儒家最早尊奉聖人時,拜的可不是孔子,而是周公。周公最大的功績,就是創造了禮樂,把商人的“鬼神崇拜”往周朝的“聖人崇拜”轉型。

不管商周經濟制度的優劣,周人的人殉、人祭比商朝少得多,減少鬼神獻祭、改爲崇拜先賢,這總歸是一大進步。

顧炎武有備而來,就揪着這些點嚴密考據、大書特書,最後把古今民族大義、以文明反擊野蠻的種種舉措都說了,最後證明:

如今的建奴也不例外,最終勝利必然屬於大明!以文明抗野蠻,爲了天下的文明,北伐也能成功!

最後幾句話,當然是爲了讓這個觀點能在如今崇禎十三年的形勢下順利發表、別被皇帝查,才必須加上的。

雖然“不是爲了保護姓朱的”這個說辭對崇禎會比較刺耳,但儘量淡化這方面,着重強調“大明對建奴必勝”的信念,對皇帝也是有好處的。

只要總體來說對皇帝利大於弊,皇帝就會默許這玩意兒出版。

沈樹人把這本由他授意創作動機和選才思路、顧炎武捉刀執筆的小冊子,反覆通讀了好幾遍,心中也是頗感意外之喜。

顧炎武的政治哲學功底果然了得,很多論證和論據,真是沈樹人自己都沒想到的。

“顧兄真乃博學鴻儒,小弟這個二甲進士,都是自愧不如吶。這書,小弟也無顏獨自署名,不如便算是你我合著,以付雕印吧。”

看完之後,沈樹人誠懇地表示,不會奪取顧炎武的署名權。

顧炎武聽了,也有感於沈樹人的通達,對此已經很滿意了。

他並沒有想過自己單獨署名,因爲他只是個秀才功名,以他的名字單獨雕版刻印,只會讓這本書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大大降低。沈樹人有翰林院修撰的名頭,不傍白不傍。

就好比後世一個野路子網文作者,就算覺得自己才高八斗、有超強的政治哲學著作功底。但如果他寫出來的書,有個社科院院士肯跟他聯署,那網文作者絕對巴不得抱大腿。

“這事兒就依賢弟所言,愚兄求之不得。”顧炎武直接就應了。

“既如此,這幾天我就讓人分頁雕出來。”沈樹人說着,收集好稿子,立刻去找了個京城的刻書商,做雕版印刷。

明末的讀書人,對於一輩子能雕一部自己的稿,還是很看重的,哪怕沒東西出,出自己的詩集也好。

如果不考慮銷量的話,刻書是很貴的,需要長時間僱傭工匠,薄薄的詩集都能要三五百兩,靠賣書至少要賣出好幾千冊才能勉強攤銷回本。

但對沈樹人而言,這都不叫事,他爲了加快進度,甚至特地同時請了一大堆工匠、每人只雕刻幾頁,以確保最快速度成書。

請大量臨時工的成本,當然比請一兩個長期工更貴。最後算下來,沈樹人爲了刻這部《日知史鑑》,一共花了一兩千兩銀子。

好處則是短短十天之內,就把樣刊印出來了,堪稱砸錢買施工進度。

轉眼就快到沈樹人這個翰林修撰離任的日子,他把這部書的樣稿往上一獻,算是他當修撰這兩個月的工作成果。

也學司馬光寫史鑑一樣,“鑑”了一下歷史上的民族大義之戰、北伐成功率。

崇禎親自過目了這部稿子,據說剛看的時候忍不住想拍桌子怒斥。但看到後來,發現確實是處心積慮爲了鼓舞大明軍民抗清的意志,其中稍有忤逆也就忍了。

皇帝都沒說什麼,其他幾個跟沈樹人不對付的翰林編修,也就暫時掀不起什麼浪來。

魏藻德、高爾儼背地裡痛批沈樹人不知天高地厚,但罵完也就沒下文了。

這部《日知史鑑》很快開始傳播、擴散,大量朝臣和讀書人聽說是那位耿介敢諫的硬骨頭翰林修撰所著,紛紛給個面子看一下。

沈樹人收拾好行李,坐船南下。一路無話,走了半個多月,終於抵達合肥,拜會了上官史可法後,又入長江、逆流而上,到黃州赴任。

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5章 奮勇爭先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5章 奮勇爭先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7章 入國子監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44章 初到黃州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325章 得國本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80章 塔山血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7章 困獸之鬥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
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5章 奮勇爭先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5章 奮勇爭先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7章 入國子監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44章 初到黃州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266章 兩百日皇帝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325章 得國本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80章 塔山血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7章 困獸之鬥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