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

沈樹人並不知道屏風後還隔牆有耳,所以繼續跟潞王談笑風生了一會兒。

就算知道,他也無所謂。

一個大男人還怕人看?他正愁找不到藉口搭上潞王這條線呢。

而一盞茶的工夫客套下來,沈樹人對潞王的瞭解,也加深了不少。他發現了一些值得欣慰的點,但也有一些難辦的點,算是喜憂參半。

欣慰的是,潞王確實是軟弱甚至懦弱之人,怕事,可欺。

將來要是真能用他當傀儡,那是基本不用擔心類似於“劉協始終心存除掉曹操的念頭”的風險的。潞王多半會樂於當甩手掌櫃,學鴕鳥什麼都不管。

只要管好他身邊的信息渠道,不給其他野心家接近潞王實施挑唆的機會,基本就穩了。

而另一方面,潞王身上讓沈樹人鬱悶的點,同樣也是因爲他的懦弱、躲避世俗名利和野心。

一個完全沒有世俗野心的人,還怎麼提前燒冷竈形成利益綁定?

沈樹人要是跟姚廣孝找朱棣似地,直接說“咱有個計劃,將來可以給王爺加一頂白帽子”,絕對會把潞王嚇尿,讓他當做什麼都沒說過(揭發應該是不至於的,因爲他也不敢,反而會惹禍上身,不如裝作什麼都沒聽到沒發生)

這一點上,有野心的福王,就相對好辦多了。沈樹人一進城他就來套近乎表達感恩,沈樹人要是有想法,絕對能一拍即合。

可惜了,有野心的沈樹人不想扶,沒野心的又不好太早扶。

如果就這麼順其自然,什麼都不做,那對潞王的結交和扶持,至少要再拖延一年多了——怎麼着也得拖到李自成真的快打到北京城的時候,再說那些話,才顯得沒那麼大逆不道,顯得只是想給大明江山留個退路。

……

沈樹人試探了一會兒,實在是找不到突破口,

他只好沒話找話,再說一些謙虛的話,展示自己謹慎的人設,讓對方進一步放鬆戒心,爲將來做鋪墊。

沈樹人甚至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如果對方實在沒野心,那就真等一年多又何妨,到崇禎快死時,再來挑明最後一層窗戶紙,也來得及。

於是,沈樹人針對朱常淓剛纔的稱謂,謙虛地指出了一個錯誤:“王爺不跟下官見外,那是王爺禮賢下士,不過稱謂上,還是謹慎爲好。

王爺以後還是直呼下官名諱,或者稱官職也好,‘賢侄’實在是不敢當——王爺乃當今皇叔,連陛下都是您之侄,下官一介外人,如何當得起‘賢侄’?”

朱常淓原本聊得正熱絡,被他這麼一打斷,表情略微有些尷尬,意識到自己爲了表達感激親近之心,用詞有些不謹慎了。

他連忙補救了一句:“沈撫臺是我們全家救命恩人,那就稱世侄好了,只當孤與沈尚書平輩論交。對了,還未問起沈撫臺具體年庚,曾與朝中哪家高門聯姻?孤總沒佔你便宜吧?”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姓竊明】 【】

世侄這個稱呼,就挑明瞭絕對沒有親戚關係,只是以世交論。所以哪怕朱常淓的血緣侄兒是崇禎,是皇帝,他稱別人世侄,也不存在過分擡高對方身份的問題。

沈樹人對這種問題當然是毫無必要隱瞞,直接實話實說:“下官今年實歲二十有二,過完年就二十三了。這不是自從入仕以來,戰亂不斷,連年輾轉,至今未娶。”

原本朱常淓問年紀,也就是隨口一說,轉移話題,聽了這個答案後,他卻是頗爲驚訝,生出了更多好奇:

“週歲二十二還不曾婚娶?連定親都不曾定麼?那還真是勤於國難了。不過,如此年紀,孤稱你一聲世侄,也不算佔你便宜了。

有句話,孤還是要勸,縱然隨軍輾轉征戰,來不及娶妻,也可以先定一個麼,世侄也別過於自苦了。令尊沈尚書,應該也想早點有孫輩吧,世侄可有其他兄弟已經婚娶了?”

沈樹人嘆道:“慚愧,先妣就生了我一個,家父續娶後母之後,倒是又生了幾個弟妹,不過如今尚且年少,沒有年滿十五歲的。

下官一直未娶,一方面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爲?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有苦衷——下官升遷太速,陛下又不願看到封疆大吏之間勾連聯姻。

下官爲了避嫌,這官越做越大,就越不能找門當戶對的朝中重臣聯姻了,這也是爲了大家好。這番話,說來有些不當,王爺就當是聽過就算吧,下官與王爺一見如故,推心置腹,才這般實言相告。”

朱常淓聽着聽着,心中也是微微一凜。

說實話,剛纔剛聽到沈樹人說他沒有娶妻連定親都沒有,朱常淓直覺就閃過一個念頭,覺得可以考察一下對方,能不能招爲女婿。

這倒不是朱常淓不把女兒的事當回事,輕率亂定。

而是沈樹人確實優秀,年紀輕輕身居如此高位,又有文采又有謀略,而且看上去還高大健壯,一看就不用擔心跟其他文人那樣病懨懨的女兒嫁過去將來不幸福。

所以,凡是如今朝中達官顯貴,只要跟沈樹人聊過,知道他沒娶妻,而對方家裡又有女兒或者妹妹年紀合適。下意識腦子裡冒出這種念頭、把對方當準女婿去審視,都是正常的。

別說達官顯貴了,就算是崇禎自己,沈樹人要是過幾年再去北京,他說不定也會考慮能不能把女兒坤興公主拿來籠絡沈樹人——只是坤興公主年紀太小了,如今才崇禎十五年,坤興公主才虛歲十三歲,過完年也才虛歲十四。

但是此時此刻,沈樹人推心置腹說出了“怕被人嚼舌頭,官做大了反而不便跟高門大戶聯姻”這些理由後,朱常淓也稍稍冷靜了一些。

他是藩王,還是皇帝血緣最近的叔叔(活着的當中),如果隨便跟封疆大吏聯姻,怕是陛下那邊也會有猜忌,那不是多生事端了麼?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姓竊明】 【】

所以,不管這事兒最後如何打算,肯定不能私了。

就算將來有想法,也得公事公辦,比如想辦法試探一下陛下口風,看看陛下能不能賜婚。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朱常淓還是很疼女兒的,他沒有兒子就這麼一個女兒,當然會考慮女兒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

眼看相談甚歡,朱常淓一看時間也聊挺久了,出於禮貌,就留沈樹人用飯,沈樹人自然不會拒絕。

吩咐下人備宴的同時,朱常淓也引着沈樹人起身去後院,順便改聊一些輕鬆的話題。

朱常淓好琴,很自然一邊走一邊就說到了琴曲和鑑賞的話題上來。

沈樹人不怎麼會彈琴,但對於古琴的鑑賞水平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只聊不彈的話,絕對會被人當成高手——

說來也是慚愧,他對音律琴藝的鑑賞,全都來源於他家中收養的那幾個美婢侍女。

陳圓圓是崑曲天下第一,李香君是南曲天下第一,二女也都是彈琴的頂級高手,還飽讀詩書琴譜、曲藝鑑賞。其他董小宛也是懂琴藝的,只是沒陳李那麼絕頂,連偶爾來做客的卞玉京,音律造詣也遠在普通琴師之上。

沈樹人哪怕只是在牀笫之間被動接受曲藝調教,幾年下來,也基本上懂了個七七八八,聊起來頭頭是道。

所以只是稍微說了兩句,朱常淓對沈樹人就又生出一兩分知己之感,他是真沒想到,沈樹人居然這麼懂行。

“沈世侄居然還精通音律?那真是文武全才,修養深湛了。不知世侄對《鷗鷺忘機》這首曲子的技法和鑑賞,有什麼心得麼?”

沈樹人正要回答,兩人已經轉過屏風,從後堂來到院中,沈樹人忽然聽到前面一陣細碎的腳步響,但也沒在意,只是中肯地點評:

“《鷗鷺忘機》也算古琴名曲了,下官記得王爺所著《古音正宗》,便有收錄這首曲子吧,技法也應以古拙質樸、中正平和爲上。

然而,淡泊以親近天地自然,固然是好,但也得分人分時勢。如果是空無一人的海灘,只有心無旁騖之人,海鷗自會垂顧。但如果是腥風血雨的海灘,或者俗人云集,又哪裡有淨土,給心無旁騖之人親近自然?

無慾無求就能遠禍,這是不假。可是欲求不僅有內心主動生出的欲求,也有身份帶來的身不由己。

南唐李後主,何嘗不願一直春花秋月、小樓東風,可宋太祖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李後主想無慾,他的身份本身就是欲了,擺脫不掉的。

李煜趙佶之流,皆是‘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對於他們來說,最上的人生道路,就是一開始便沒生在君王家,但爲太平盛世富家翁,可心無旁騖潛心鑽研琴棋書畫。

其次,實在躲不過生在了帝王家,便當祈禱如季漢後主劉禪,得賢相如諸葛亮,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無論勝敗,總統如故。劉禪只管祭則寡人、政由葛氏,來個虛君實相。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姓竊明】 【】

最悲慘的命運,便是如李煜趙佶他們實際遭遇的那般,爲時勢所驅,身不由己,又無法脫身於治國,又治不好,最後……也罷,說這些不吉利的作甚。是下官煞風景了,明明只是聊古琴曲的。”

朱常淓聽了,也是有些警覺,他總覺得沈樹人話裡話外,似乎有把他和李煜趙佶類比的意思,但他又拿不出證據。

或許,沈樹人只是在拿他的藝術才華,和李煜趙佶對比吧,沒有及於其他方面。

不過,這也在朱常淓心中埋下了一個種子:像李煜趙佶那樣的人,如果被逼做了皇帝,或許學劉禪,擅長用人,得到賢相後無條件信任重用,纔是最容易得善終的路子。

當然,前提是真能遇到諸葛亮這樣的聖賢,已經如此掌權了,還不會篡奪天下,也不會威脅到皇帝,一輩子甘心做個權相。這一點,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千古以來,能跟諸葛亮這樣收場方式的,也就剩一個周公了。上下數千年,找不出第三個來,太難得。

大唐倒是也跟大漢一樣福澤數百年,勉強出了個郭子儀,算是君臣相得都善終,還力挽天傾的,不過郭子儀並未徹底文武兼權,只能算半個。而兩宋三百二十年,更是君臣猜忌,一個這樣的都沒能出,岳飛要是能活着光復中原,說不定能超越郭子儀,算大半個。

自古只有周、漢出了這樣的人,連唐宋都差點意思。大明也才區區兩百六十年,能有多少恩德福澤,可以祈禱出一個諸葛亮呢?

朱常淓思緒不由飄飛,越想越沉重,不願再考慮政事,只是苦笑着聊回琴藝:

“世侄對《鷗鷺忘機》和其他一些以淡泊遠禍爲立意的古琴曲見解,倒是讓孤想起了一個人。世侄的看法,跟她頗爲相似呢。”

沈樹人不卑不亢地追問:“哦?不知是何人,能與下官所見略同。”

朱常淓尷尬一笑,倒是想說跟他女兒見解類似,但又覺得不足爲外人道,於是便緘口不語,只是苦笑。

便在此時,兩人已經要轉過垂花門,來到設宴的後院。朱常淓前面那句話,倒是讓垂花門後藏身偷聽的一個嬌小身影,有些猝不及防,一時走神,絆了一跤摔倒在地。

沈樹人聽得門後轉角有異動,也是並了兩步趨上前去查看,就看到一個小姑娘倒在那兒。因爲對方低着頭揉着腳踝,沈樹人也看不清晰對方面貌。但僅僅看身段,應該也是一個美人了,絕對不會醜就是。

那小姑娘遇到外客,也是尷尬,連忙撣了撣裙子,尷尬咬着嘴脣想了一兩秒,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我不是故意偷聽的……這是剛好路過,見有人跟父王聊琴,就聽幾句……父王,你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爲什麼不大大方方告訴這位沈大人,我對《鷗鷺忘機》的見解,也跟這位沈大人略同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國姓竊明】 【】

沈樹人聽她稱呼朱常淓“父王”,這才肅然斂容,目不斜視:“原來是郡主,失禮,可要下官暫時迴避……”

朱常淓也覺得有點丟人,但他對獨女頗爲溺愛,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寬容地說:

“罷了,你這孩子,總是亂跑。好在沈撫臺也是我們一家的救命恩人,你既撞見了,謝過救援之恩便是,也不算越禮。”

說罷,他又轉向沈樹人解釋:“孤諸位妻妾都未能誕下子嗣,只有這一女,難免驕縱放任,倒是讓人見笑了。”

沈樹人:“豈敢,郡主只是灑脫自在,如何談得上失禮。聽其言行,想必也是明事理的。”

朱常淓僵硬地點點頭,表情中也流露出一絲溺愛:“確實,這孩子,從小大是大非上倒是聰明懂事,其實今兒早上,她也是這般勸孤的。

如今沈世侄也是這般說,想來是不會錯了。莫非原先,確實是孤太過懦弱躲事,也該學學周王那般有擔當了。

孤也讀過沈世侄的《流賊論》和《流賊論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說得着實好,堪稱字字珠璣。匹夫尚且有責,何況是藩王呢,有些擔當,是躲不過去的!”

在沈樹人潛移默化的改造、在外客和家人的內外夾攻下,朱常淓的心性,終於出現了一絲鬆動。

而朱毓嬋在一旁,聽了父王的言語態度轉變,對沈樹人也是又多了一兩分感激。

她也一直覺得父王的軟弱怕事太過分了,該稍微矯正一下,變得更剛毅有擔當一點。現在這位沈兄能幫她一起改變父王,當然是好事了。

既然話都說開了,朱常淓也不再讓女兒迴避,朱毓嬋也是鬆了口氣。

以後正好可以從此和這位不需要見外的“所見略同”客人,多交流交流。對方下次再來府上,也可以一直借鑑這次的成例,再也不迴避了。

作爲郡主,能夠認識到真正的男性,還能交流見解,這種機會實在稀缺難得,誰不想呢。哪怕僅僅爲了好奇,爲了瞭解外面的世界。

——

PS:這兩天就無恥地稍微偷點懶了,都是五千字左右一更,中午更新。後天限免結束後恢復,而且後天是挪到下午兩點之後兩連更,三點到五點之間吧。

我承認了,我就是爲了無恥地多賺那麼一百來塊錢……

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2章 反攻序幕第53章 心有猛虎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章 大局爲重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3章 孫武再世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325章 得國本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5章 雙線操作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55章 換彈不換槍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48章 實事求是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
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2章 反攻序幕第53章 心有猛虎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章 大局爲重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33章 孫武再世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325章 得國本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5章 雙線操作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40章 管殺也管埋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55章 換彈不換槍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48章 實事求是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