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

沈樹人穿越之前,在學術圈裡摸爬滾打多年,就總結過不少快速跟文人套近乎的秘法。

對付前輩文人,你就是要投其所好,說他平生做的學問多麼有指導意義,是自己的人生指路明燈。那對方就算原本對你有些惡感,聽了這話至少也能扭轉回七八成。

而且如果對方有多本著作,你還不能挑最暢銷的來吹。

這種段子,在圈子裡也是一再被人提及。

比如後世某知識二傳手平臺的創業者,就吹噓過自己早年結交易中天的經歷:當時,易教授已經靠百家講壇聞名遐邇了,而他還只是個小出版人,聽說易教授很難接近。

然後他獨闢蹊徑,說自己不是因爲《品三國》而認識對方的,而是對教授某本早期作品推崇備至。對方立刻被他忽悠得一愣一愣,引爲知己。

因爲一個人爆紅暢銷的著作,往往是被打磨地世故圓滑後、爲了暢銷而不得不說點謊、昧點良心、爭取更大的受衆代入感。在桀驁文人真正捫心自問時,往往並不以此爲傲。

早期作品卻灌注着一個文人的初心,是他不向銷量折腰獻媚前的思想體現,那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沈樹人剛纔跟張國維送禮套近乎,看似短短几句話。內中的心理學學問,卻是深不可測。

輕輕鬆鬆就把一個四十多歲古代老江湖的內心拿捏了。

這不是張國維閱歷不行,而是明朝沒有系統的心理學教程。專業算計業餘,輸得不怨。

而且,沈樹人把話題引到“興修港務、疏浚航道、安置漕民、開挖桑基魚塘”之後,正好觸及了張國維早年的老本行,兩人越來越投機,很快就扯出兩個問題。

首先,是張國維覺得大家那麼知己,再收那麼重的禮實在不好意思,有違朋友之道——這不是他虛僞,而是真心覺得覺得不能坑沈家太多錢:

“賢侄對水利航運也非常精通嘛,老夫這《吳中水利全書》,能啓發賢侄的地方,實在不多,當不得如此盛譽,這重禮受之有愧。”

沈樹人聞言,也非常恰到好處地補充了一個理由:“世伯,書是死的,人的學問卻是活的。小侄與家父日後不僅要靠推廣刻印世伯的著作、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一旦遇到了之前沒經過見過的疑難,還得向伯父諮詢呢。世伯公務繁忙,若是不收下這些薄禮,日後咱都不好意思耽誤世伯撥冗指點。”

這話一擺,那就不僅是送“版權費”,還包括“諮詢費”了,張國維都忍不住有些飄然。

雙方越聊越投機,又自然而然提到“每年安置五六萬漕民”所需的巨大開支上了。張國維早年在三吳興修水利,對籌款攤派是最熟的,就建議沈家考慮鼓勵本地豪紳一起出點力。

沈樹人等的就是這句話,張國維提出後,他立刻打蛇隨棍上:

“世伯所言深合常理,如今百姓困頓,天下凋敝,朝廷要做點什麼事情,確實不能再指望正稅撥款。

尤其是京城那邊沆瀣盤剝,凡是經過朝廷徵收再下發的銀子,最後能得幾成實打實用到刀刃上?沒出京城怕是就被扣了三成甚至一半!

咱南直隸還算富庶,想做點事情也還能做,關鍵就是要鼓勵豪紳‘本地人繳銀子花在本地’,不讓京城戶部盤剝,若能確保如此,想來豪紳也能懂點道理,不至於抗稅!”

張國維剛纔一直表情輕鬆,聽沈樹人說到這裡,他也忽然有點酒醒了。

連安排在他左右倒酒佈菜的柳如是、顧眉,他都目不斜視了。

他謹慎地捋着鬍鬚,沉吟了一會兒才說:

“老夫也算在戶部廝混,雖然不在京城,卻也有京城的朋友跟我透些消息。賢侄此言,可是意有所指?聽說令尊去年臘月,就曾被陛下多次召對,可是爲了那事兒麼……”

沈樹人看了一眼左右幾個女人,腦中飛快思索了一下,覺得後面要說的這些話,還是沒必要避人,這樣反而還顯得坦蕩。

畢竟他要先跟張國維討論厘金政策的利害,這些學術性的話題,是事無不可對人言的。等聊到利益分配、仕途前景時,再把這些女人支開也不遲。

於是,他刻意坦蕩地從左側剛纔還在唱曲的李香君手中,接過一杯酒,又從右側的卞玉京筷子上,大大方方吃了一口紅燜龍筋,這才說道:

“世伯不愧是關心國家大事之人,不錯,小侄原先和家父多次商議過厘金之法,家父也曾被陛下問起。

小侄以爲,如今國家多難之秋,南方各省不是要安頓漕民、就是要圍堵流賊,確實該法外加稅。而徵收厘金,是讓本地人安心、不怕錢被挪用的最好方法。

小侄也知道,這種讓人掏錢的諫言,會落下天下罵名,被士林豪紳唾棄。但苟利我大明江山,便是生死我等都能置之度外,何況區區榮辱!”

張國維今天還是第一次正式聽說厘金的建議,對細節也不是很瞭解。當下就謙虛地讓沈樹人詳細解釋一下。

沈樹人當然也不會藏私,趁機全面分析了一波,內容無需再贅述。

張國維老成持重,大致聽完後,不住地以手捋髯,思索許久,忽然問了個看似不着邊際、大而化之的問題:

“賢侄,你以爲,我大明以田賦立國,不重商稅,這個基調可曾有錯?”

這個問題很敏感,如果早幾代人是不敢問的。不過如今都崇禎朝了,還是崇禎十四年。明朝士大夫對祖宗之法的僵硬呆板壞處,也反思得差不多了。

此刻旁邊只有幾個女人,也不會搬弄是非,評論一下也無妨,就算被錦衣衛聽到其實也沒事。

沈樹人想了想,很有擔當地說:

“小侄雖然才疏學淺,卻也略讀史書。愚以爲,一部十九史,每朝每代,在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時,都會矯枉過正,寧枉勿縱,往往出於恐懼而不加詳細分析。

我大明重農抑商,反對商稅繁冗,自有太祖皇帝吸取蒙元重商而亡的教訓。但殊不知蒙元盤剝之重,主要是因爲他們隳突中原名城、拆除城牆,變良田爲草場,重商毀農,才至於此。

如果商農並重,且以商稅維持朝廷相當開支,如前宋之世,百姓生計自能儼然。有宋三百二十年,可曾有流賊能成如今燎原之勢?宋之亡,終究亡於外敵,而對百姓始終能控制,最後崖山能有十餘萬人赴義,不亦可嘆。

我大明本該吸取宋人武德不昌之教訓,模仿宋人治民理財之善政。卻因爲蒙元也重商、太祖又不讀書,最後矯枉過正,唉。”

張國維也是跟籌款工作和戶部打了多年交道,沈樹人這番剖析有多少含金量,他還是聽得出來的。

不過作爲接受儒家傳統教育的文人,他對沈樹人話中偶爾表現出來的桑弘羊王安石傾向,還是略微有些警覺——

這已經不只是“張居正傾向”了,如果僅僅是支持張居正,在如今這世道也還好說。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也沒桑弘羊王安石那麼重商。

張國維反覆捻着鬍子,目光忽然變得有些冷厲,拿出反對重商主義者最持重的態度,認真問道:

“看來,賢侄覺得,前宋之法,如果不遇到外敵,是可以實現讓百姓長治久安、不會改朝換代的了?可是商人重利,一味放縱,只會導致利滾利,富者愈富,貧者無立錐之地。

那些亡於土地兼併的歷朝歷代教訓,還不夠深刻麼?以宋之能,縱然理財過於本朝,也未必能得長久。”

沈樹人笑了:“我沒說宋一定能做到‘沒有外敵就不會滅亡’,但是至少能比重農抑商的王朝反而緩解土地兼併的速度。

土地兼併,只是貧富分化的結果,不是重商的結果。天下錢財都是逐利的,有餘錢就想錢生錢,自古皆然。如果抑了商,錢生錢的慾望只會全部堆積到土地上,所有錢都用來炒作田畝,窮人遇到災害就更容易失地了。

如果不抑商,如果允許錢往那些比囤積農田賺頭更大的地方投,敢於冒險的人自然會被衝昏頭腦,一擁而上。

田產之利雖低,但持有田產者,只要能有功名、投獻免稅,那拿田就是無本生意,只進不出,永遠不會虧本。利潤再低,也架不住數百年的‘複利’,最後貧富差距只會更大。

而天下別的生意,縱然利益再高,風險卻比買田高得多,有賺也有賠,經商還不能靠功名投獻免稅,賺的時候交了高稅,賠的時候朝廷也不會退稅,長此以往,反而貧富分化沒那麼快。

不知世伯有沒有看過宋人的筆記,前宋時開封房價動輒數千貫數萬貫,都不用是什麼豪宅,只是簡單的一兩進小院,這價錢比如今京城的房舍貴了何止十倍?

但是,前宋開封那些奢靡之物、商鋪房舍再貴,卻坑不到普通貧民,貧民只要不想去開封,願意在老家安貧樂道,還是活得下去的。

重商,收高商稅最大的好處,便是把天下的冒險家聚攏到一起,誘之以巨利,讓他們自相圖害,能者上、庸者返貧,免得他們連種地的幾成小利都不放過,那才叫真正的與民爭利!”

。wap.

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6章 天下泰斗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98章 虛實相濟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50章 整軍備戰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48章 實事求是第20章 鮮廉寡恥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
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6章 天下泰斗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62章 一步幹到工業歌命前夜第36章 天下泰斗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98章 虛實相濟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50章 整軍備戰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48章 實事求是第20章 鮮廉寡恥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22章 反攻序幕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