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終戰條約

鄭成功徹底消滅九州幾個主要強藩的兵力後,要想徹底跑馬圈地把九州佔領下來,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這就好比哪怕把薩旦姆幹掉了,尹拉克境內還會冒出一堆山頭林立各自爲政的小武裝,讓人不勝其擾。所謂“盜賊蜂起”,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一時半會兒之內,戰爭也就不可能正式結束。

不過站在江戶幕府的角度,自從六月底那一戰、島津光久滅門,江戶那邊也徹底放棄治療了。

後續雙方陸陸續續打打談談,邊打邊談,磨合條件,都屬於戰爭的垃圾時間。

一直拖到農曆九月底,眼看夏秋颱風季都徹底結束了,這都沒耗垮鄭成功,還額外在本州島上又丟了幾個零碎小藩,

江戶幕府終於以一個實際上很低、但面子上略微矜持的姿態,對大明求和,

表示正式承認大明對九州、蝦夷的統治完全合理合法,將來也永無爭執,

並且承認“蝦夷自古以來就不屬於扶桑的國土,扶桑只是跟這些蠻夷貿易,並沒能實現過統治”——朱樹人倒也沒讓扶桑人直接承認“蝦夷自古以來就毫無爭議屬於華夏領土”,那樣也太假,所以只要對方承認從不屬於扶桑領土就行了。

反正東亞文化圈裡,就只有大明一個正統,其他蠻夷之地,只要不是屬於別的文明國家的,大明以華夏正統去開化他們,讓他們歸附,就順理成章。

說白了,只要不是屬於其他文明國家的領土,大明去圈地就等於是“先佔無主之地”,跟對付印第安人毛利人一個性質,土着蠻夷本就是沒有國家概念的。

(注:這裡的印第安人特指沒有形成國家的散裝遊牧漁獵野人部落,不針對印加帝國、阿茲克特帝國這些已經建立文明國家的,無意冒犯文明國家的土着)

最後,江戶幕府還得承認此次戰爭的定性並非“大明入侵扶桑”,而是弔民伐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人先犯我,我方懲之。”

一切罪責都是蝦夷私商和薩摩藩等吞併大明琉球屬國的罪人導致的!

這一系列的操作,大明內部有很多文官覺得不理解,在傳統老派官僚看來,打仗贏了就贏了,割地就割地,滅國就滅國,還需要什麼條約?自古有這種東西麼?

但朱樹人卻力排衆議,堅持在華夏也培養這樣的國際法習慣,因爲他知道如今這個時代終究已經接近近代了,西方十幾年前已經搞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近代外交的雛形已經成型。

如果大明不跟上,未來總不能跟慈禧那樣“對全部西方列強宣戰”吧?大明再強,哪怕有朱樹人的開掛,也只是一時的,如果制度建設不跟上,終究沒法同時跟全部外國爲敵。

所以該有的國際秩序規則還是要用,只不過大明可以加入到規則的制定中去,甚至將來主推一套由大明立法的國際交涉準則,而不是固步自封白白把國際標準制定權讓出去。

這次的對扶桑終戰條約,就當是一個練手吧。

如今已邁入1660年代,距離平行時空滿清和羅剎人簽訂尼布某條約也就不到三十年了,提前二十幾年開始練手,也算是不錯的熱身,將來就不會吃虧了。

大明收穫了足夠多的永久性法理收益後,在實際退兵問題上,也就可以給江戶幕府一點小甜頭,至少可以讓江戶幕府對內有所交代,不至於導致歷史提前太久脫離原軌。

朱樹人很清楚,他並不希望江戶幕府因此而倒下,更不希望扶桑人因爲這次的“喪權辱國”就對內反思、奮發圖強,更不希望扶桑因爲外敵而徹底團結起來、尊王攘夷提前近代化。

讓扶桑保持各方勢力各懷鬼胎的狀態,纔是對大明最好的。

就好比控制尹拉克最好的辦法絕不是把薩旦姆幹掉,幹掉之後你連個談判的對象都找不到,還得親自面對遍地的軍閥武裝,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麼,後世米國人在尹拉克的教訓已經夠深刻了。

爲了讓江戶幕府不至於倒下,大明在談判的最後階段,也默許了江戶幕府對內對外兩套宣傳口徑的做法,並不去拆穿江戶幕府。

比如,大明軍隊從已經被血洗成廢墟的長州藩、廣島藩,以及北陸的奧州藩、羽州藩、仙台藩撤軍時,實際上當然是大明自己不想打了,從泥潭抽身主動後撤,雙方也沒有發生更多傷亡。

但大明也允許江戶幕府對內宣傳時,將這種撤軍描繪成“江戶幕府領導的英勇扶桑軍收復失地,成功擊退明軍,在扶桑生死存亡的關頭保住了國家,防止了喪失更多國土”。

反正這種宣傳只在扶桑國內說說,用的是日語,又不會到國際社會上丟大明的臉、損大明的威望。

而江戶幕府要保這個面子,也不是白保的,大明在撤軍時,可是要求江戶幕府不能把仇視大明的諸侯分封到這些騰出來的領地上。

最後,長州藩的地盤,以及廣島藩的一部分,就成了大明走狗、扶桑內奸黑田光之的地盤。黑田光之因爲最後投靠鄭成功當內應,同時被他坑的島津光久這些都死絕了,高層死無對證,居然也就讓黑田光之成功當了個善終的兩面派。

江戶幕府沒抓到他任何不當的真憑實據,也用不着懲處他來給扶桑人民交代,再加上大明方面若有若無的外部壓力,德川家綱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諸如此類的操作,還有好幾處,只是不如黑田光之那麼明顯、那麼典型。

總而言之,就是大明在終戰撤兵時,還在扶桑國內埋了好幾顆雷,讓江戶幕府依然無法對全國如臂使指,暗中對幕府存有戒心的諸侯,依然被繼續培植起來。

這樣的扶桑,只要未來沒法重新凝聚,就永遠對大明沒有威脅,人口再恢復也沒用。

……

大明與扶桑之間的停戰條約,最終在隆武十五年的十月初八簽訂,大明方面又花了個把月的時間逐步撤軍,以及把條約文本渡海送回國內、彙報朝廷。

到隆武十五年年底時,一切終於全部塵埃落定,該拿的領土已經徹底到手,最多未來一兩年還得零敲碎打剿剿匪。

消息傳回國內,朝野自然又是一片振奮,南京城內外焰火齊鳴,君臣同樂。

雖說慶祝的程度不如當初滿清被滅時那麼熱烈,能讓百姓人人感同身受。但實際上也已經比除滿清以外其他敵國覆滅時,要更鼓舞人心了——

究其原因,扶桑國跟大明畢竟是有仇的,這個仇可能比蒙古人還大,因爲大明立國之後,蒙古人除了瓦剌那一支以外,其他其實對大明沒什麼威脅,大部分時候還是大明揍他們。

而倭寇的禍害,在大明持續了一兩百年,也就晚明海禁開放、大明自己的海上力量變強後,倭寇才漸漸式微。對年老的大明子民而言,他們對倭寇之害還是有印象的。

現在聽說倭寇之國被打趴下,產倭寇最多的島嶼被大明血洗佔領,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歡欣是實打實的,尤其南方受倭寇禍害比北方更甚,人民對於鄂王爺立主永除倭寇後患的做法,當然絕對支持了。

在這樣的民心基礎下,朱樹人居於幕後、決定對平倭之戰的決定性功臣們大加封賞,阻力也就幾乎不存在了。

哪怕因爲朱樹人的生父沉廷揚死後,戶部現在由別人管理了,對於賞賜的給付與額度覈算有點微詞,也沒人能阻止朱樹人的意志——雖然當時朱樹人名義上在丁憂,並沒有親自出面過問任何具體政務。

轉眼過完年,到了隆武十六年的元宵節時,朝廷終於討論出了扶桑戰爭的封賞結果。

鄭成功和張名振,這兩個朱樹人早期的心腹,終於也爬到了封國公的地步。

他們倆一個拿下了九州島,一個拿下了蝦夷,還各自重創了日軍,南北兩路加起來殺傷殲滅擊潰了超過四十萬日軍(包括臨時拉的農兵),

再加上大明一朝“殺倭寇”的功績加持,以及他們原本在滅清戰爭中已經走到了侯爵圈子的頂層,只差一步了。這次完成公爵的“境界突破”,也是順理成章的。

相比於此前的四位國公,沉廷揚是朱樹人的生父,官場資歷很好,史可法則是內閣首輔,當初在南京重建朝廷時的招牌。曹變蛟、黃得功也都是積年悍將,在崇禎朝初年就身居武職高位了。

所以當初滅清時封的四個國公,嚴格來說不是朱樹人的嫡系屬下,更多是他的尊長和盟友、同僚。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如今這第二波的國公,總算都是朱樹人從較低的位置提拔上來的,

他們整個履歷都是跟着朱樹人混,基本上沒怎麼受崇禎朝的國恩,至少在崇禎十二年朱樹人本人入仕之前,他們基本上都是草莽或基層的軍職,忠誠度也就更加鐵桿一些。

而朱樹人要封公爵,當然也不會只封前線作戰的將領,對於在後方掌權調度、統籌全局的人,該封也得封。

這一次在後方蹭到主要功勞升遷的,乃是朱樹人的表哥、兵部尚書張煌言。

張煌言同樣屬於在此前滅清戰爭中,已經功勞不小了,他的部隊還兩次擊潰過阿濟格、狙殺過阿濟格本人,最後還督師過內黃-大名那場關內大決戰。

只是在最後的關外草原追擊階段,張煌言已經升到兵部,他一個文職也不適合親自千里追擊,也就沒去一線督師。

以至於最後滅清結算時,張煌言因爲在升官方面升得多了、年紀又輕,自然要在爵位方面壓一壓,以示公允,也堵住天下悠悠衆口,免得被世人說朱樹人任人唯親。

如今,距離滅清已過去五六年了,朱樹人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都已經整整二十一年,今年都三十八了。

張煌言比表弟年長兩歲,剛剛年屆不惑。一個過了四十歲坎的兵部尚書,任職年限也夠,當國公完全合理。

最終處理結果,三位國公在冊封完成後,隆武帝朱常淓下旨,未來二十年內,暫定對九州、蝦夷、枯葉等地,比照關外的軍屯管理之法,由實權將領負責地方事務,其制度跟中原各省完全不同。

當然,爲了防止藩鎮割據,這些權力肯定都是不能世襲的,所以那些被管理的地盤並不是封地,只有國公的封號能世襲。

此前曹變蛟黃得功朱文禎等人,因爲已經上了年紀,隆武帝的旨意裡面纔會許他們“終生軍屯督管吉林/科爾沁”等地,也是知道他們的壽命最多就幹個二十來年了。

而這一次張名振鄭成功顯然比黃得功那些人要年輕一輩半輩的,他們的自然壽命還能活很久,爲了留個口子便於調整,才下旨先試點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後沒有看出明顯尾大不掉的跡象,那就還可以把優待延長下去,最多就延長到他們終生。

除此之外,鄭成功在得到事實上治理九州島、生殺予奪權力的同時,也把大員島的民政治理等權力交還了一部分給朝廷,只是保留了鄭家在大員島的私人財產而已。

鄭成功也沒覺得這有什麼虧的,因爲他能封國公就已經很滿足很覺得光宗耀祖了。換一塊地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當是年紀輕輕封國公的籌碼之一了。

三位新晉國公里,只有文職的張煌言不可能得到地方實權的提升,但他早已是兵部尚書,也不需要外放。

封了國公之後,隆武帝旨意直接讓張煌言擔任內閣次輔,僅次於史可法,這樣就剛好頂替了他遠房姑父沉廷揚壽終正寢後空缺出來的次輔,

還能確保朱樹人名義上丁憂期間,朱樹人家族對朝廷實權的徹底穩固掌控。

……

經過扶桑之戰的洗禮,大明的軍隊實力進一步得到了磨合,大明文武的權力結構,也因爲這一連串的立功機會,向着新生代的年輕人過渡。

如果說此前滅清之戰的後期,除了朱樹人本人以外、其他多是一羣五六十歲的老成持重文武在擔綱閣部要職。

經過這一次之後,終於有大羣剛剛四十出頭,甚至鄭成功這種只有三十五歲的年輕人上位。

有了這樣的新鮮血液和班底,朱樹人的威望更加鞏固。加上戰後大明也確實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恢復消耗、消化地盤。所以此後整整兩年,朱樹人也沒有任何大的動作,朝廷也沒什麼變法舉動。

唯獨在攀科技和發展生產方面倒是絲毫沒有鬆懈,創新惠民的新事物依然層出不窮。

兩年之後,大明因戰爭的損耗的國力,基本就徹底恢復了,朱樹人也結束了生父壽終正寢的低調時光,可以再次大展拳腳。

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53章 心有猛虎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28章 慢性絞殺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82章 新年計劃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8章 慢性絞殺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
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53章 心有猛虎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28章 慢性絞殺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82章 新年計劃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8章 慢性絞殺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