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

文華殿內,沈廷揚控制住最初的情緒波動,向崇禎行禮後,就開始侃侃而談,如實彙報他的漕運改海成績。

一旦說到自己的專業擅長領域、用數據證明,沈廷揚也不緊張了,越說越順暢。

“……陛下,經過爲期數月、前後三輪的實踐,從蘇鬆寧紹轉運軍糧至關寧前線,全部運費僅每石五錢五分,超耗、鼠雀耗共計兩鬥四升。

原先關寧軍每石軍糧,由江南輾轉而來,累計耗費漕運銀七錢,過江銀、過湖銀累計四錢五分,天津轉運換船銀兩錢,後續損耗四錢。此外,漕糧超耗四鬥,過江過湖超耗兩鬥七升,鼠雀耗……”

“由此觀之,關寧軍軍糧改用海運之後,可比走原運河漕運節省四分之三運費。京城本地所需漕糧,也可節省四成運費。”

沈廷揚一氣呵成,把基礎賬目和總體成效先概括了一下。整個過程中,也沒人打斷他,顯然政敵並不打算在具體數字上跟他較量。

旁邊的朱大典始終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誰讓明朝科舉不用考數學呢,以至於大多數“正人君子”,都沒本事在算賬問題上,正面硬懟商人出身的同僚。

……

站在旁邊秘書位上的沈樹人,整個過程中始終在仔細觀察,既觀察父親的表現,也觀察另一邊的朱大典。

他今天同樣是第一次見到朱大典,雖然內心早已想過無數次要搬開這塊攔路石,但見到真人之後,沈樹人還是難免有一些錯覺。

朱大典是萬曆四十幾年的進士,都快六十歲了。看上去一臉正氣,有一部整齊純白的山羊鬍子,眼窩凹陷,精神矍鑠。

如果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奸佞,那沈樹人對付他時,還能不擇手段一點。

偏偏朱大典只是貪婪,但在大是大非上,倒沒什麼問題——按《明史》記載,朱大典雖沒打過勝仗,但抗清態度很不錯。多鐸打到金華時,他無力守城,放火燒家投火而死。

那時他已經快七十歲,受了一輩子明朝國恩,或許是想保住晚節吧——但不管動機如何,能殉國就算有骨氣。不然錢謙益還跟朱大典同歲呢,此後不還有滋有味活了十幾年。

“不管了,世界是複雜的,好人的對手不一定得是壞人,也可以是另一個好人。如今漕運改海可以給朝廷省錢,戰亂多年人口銳減、富餘勞動力我們也另有辦法解決,這事兒就該推行!”

沈樹人內心最終下定了決心,不再糾結。

而另一邊,隨着沈廷揚賬目彙報結束,崇禎也轉向朱大典詢問意見:“朱卿,沈卿的結論你也聽到了,朕覺得這是善政,漕運總督衙門以後每年可以分出多少份額、率先改海?”

朱大典鬍子微微抽搐了一下,終於開始了彈劾和反擊:

“陛下!臣不敢奉詔!臣以爲,沈廷揚所謂儉省漕運開支之說,純屬誤國!臣這數月來,派人暗訪下屬各處河道衙門,收集民情。訪得漕運改海後的多處造假、擾民、害民罪狀,請陛下明察!”

崇禎顯然有些不敢相信:“竟有此事?容你慢慢說來。”

朱大典抖擻精神:“首先,沈廷揚宣稱漕糧海運,只需每石五錢多銀子,可據臣暗查,這個價錢目前只有他們沈家的船隊敢如此報,實際上普天之下,並無第二家應此低價。

朝廷如果想自建船隊、自練水手,也能做到那麼低價麼?海運需要培訓大量能跑海的水手,目前的內河漕丁如果不經嚴加操練,根本無法出海。

但如今天下能號召出數千上萬海船水手的,僅有蘇州沈廷揚與福建鄭芝龍。朝廷若是讓他們爲朝廷練海船水手、他們肯麼?練出來,還是這個價麼?

而如果朝廷不自行練衛所運軍、自造海船,那便是把國之重器,操於官員之手,將來誰知會不會尾大不掉?這種險,臣以爲陛下冒不得!

自成化年間,朝廷改行長運法以來,祖宗定法反覆強調漕運必須以衛所運軍承運,不能以民間自運,怕的便是命脈操於人手!

等朝廷依賴了他沈廷揚之後,他要是藉口漲價,編造一些風浪謊言,說五錢銀子辦不下來,要一兩銀子,二兩銀子,漲到和原先內河漕運一樣昂貴,到時候陛下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他現在根本就是在拿賠本的低價賺取陛下答應他改制,一旦得逞、陛下依賴於他之後,這個價錢是根本不可能長久的!”

朱大典的反擊,也是一氣呵成,先對着最重要的一個點,狂打猛攻。

這番道理,用現代語境翻譯一下,就是“國家戰略命脈必須國資國企,不能給民資插手的機會”。

沈廷揚現在是戶部官員,他也是爲朝廷辦事,把自家資源拿出來優化重組。但怎麼說也只是類似於晚晴的“官辦民營”,資源出資是民間的,只是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監督。

崇禎在這些問題上也不專業,聽了朱大典的奮力駁斥,他也立刻猶豫了下來,轉向沈廷揚:“沈卿,此事你如何解釋?”

沈廷揚連忙謙恭回答:“陛下!黃海航運,天下並非只有臣族中一家!只是其他各家小一些。朝廷在登萊也多有衛所水師、得用官船,怎能說臣有要挾朝廷之力?

最多隻是臣家自隆慶開關以來,八十多年五世跑海,造船訓練水手有些心得。若是朝廷擔心,臣願將臣家中造船技藝的獨到之處,全部傳授給工部相關衙門、絕不藏私!水手操練經驗心得,也可全部與登萊、天津等處水師衛所交流!

更何況,朱大典說臣承包朝廷運糧給的是虧本價、是在欺騙陛下答應變法,這更是無稽之談!哪怕每石五錢銀子,還是略微有利可圖的。找別的海商,只要量大,也能答應下這個價格!何來欺君!”

沈廷揚的答辯很有分寸,先把問題分成兩塊,一塊是定性分析,說他“壟斷”、“威脅朝廷漕運命脈”,這個必須嚴格澄清,證明自己不壟斷,而且朝廷想學什麼,他願意“傾囊相授”。

第二塊,則是定量的,也就是朱大典質疑他“先賠本價搶佔市場再漲價”,這個問題沒第一個那麼致命,回答思路也比較穩妥。

之前他就跟兒子商量過,而沈樹人作爲穿越者,對於“企業如何證明自己沒傾銷”,當然是非常有經驗的。按沈樹人點撥的說辭應對,絕對足夠反擊朱大典這種門外漢。

崇禎聽了之後,果然對第一部分的憂慮,立刻就消散了。

他心中暗忖:“對啊!朱大典說朝廷命脈不可操於人手,但怎麼可能操於沈廷揚之手?運河只有一條,一家佔了運河另一家就用不了。

可大海茫茫,誰都去得,沈廷揚竟願意與朝廷共享造船、訓練水手等全部秘訣,那就是朝廷將來想擴大多少運力就能擴大多少運力,還怕什麼?這沈廷揚沒有自珍其技,當真忠不可言。”

朱大典在旁邊聽了,也是臉色灰敗,知道最重要的一擊已經被擋了下來,沒想到沈廷揚那麼果決,敢把自家積攢了五代人八十多年的技術優勢公開獻給朝廷,這還怎麼攻擊?

一番拉扯之後,這個問題被徹底擱置,崇禎就盯着第二點質疑朱大典:“朱卿,國之命脈什麼的就別提了,沈卿的反問你倒是回答呀。你質疑他賠本接活,你倒是拿出鐵證來。”

朱大典其實也沒太多證據,因爲他的衙門最北邊只到通州,比通州更東北方向,就沒有他的勢力了。

沈家父子最早兩批糧食主要是運往山海關和寧遠,那地方朱大典根本不瞭解。

因此他的證據來源,主要就靠蘇鬆河道衙門、提供的是在蘇州港裝運時的暗訪數據。

事到如今,朱大典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進攻:

“沈廷揚,你說一石只要五錢銀子運費,可按朝廷定例,往年過江銀、過湖銀便約等於兩次裝卸轉運的開支、碼頭漕丁的人力。這一塊就要至少兩錢多銀子了,難不成你只用剩下的兩錢多,就能把糧食從蘇州運到山海關?”

聽到這個問題,沈廷揚立刻大喜,終於逮到一個直接撞槍口的問題。

他連忙對崇禎辯解:“陛下,朱大典有此質疑,只因他不明最新的工巧之技和管理之法,臣的裝卸使費、碼頭管理,比漕運衛所舊法,高效何止數倍。”

說着,他就有備而來地拿出幾份圖紙,當着皇帝的面,試圖解釋他的碼頭管理,以及用到的新的起重機械、棧橋佈局如何修改以減少過舷次數……

這一部分,他講得也不是很明白,就懇求崇禎恩准由沈樹人來解說。

崇禎聽了一愣:“沈卿!這是你的職責所在,如何讓他人代勞!”

沈廷揚難得老臉一紅,羞愧道:“陛下恕罪,臣會用這些,但說不清其中道理……實不相瞞,這些工巧之物,都是犬子一時巧思,偶然想出來的。”

崇禎聞言,對旁邊站在秘書位上的沈樹人投去了一個略帶意外的欣賞眼神,心說這小子不但能考進士、當修撰,竟然還懂奇技淫巧?

但他也不會阻攔,當下就讓沈樹人顯擺一下,把新式的起重機和碼頭棧橋設計、碼頭工人管理措施,解釋得清清楚楚。

崇禎其實也沒完全聽懂,但他聽得出來這個新辦法貌似很厲害的樣子,應該確實能省錢。

聽完之後,他臉色一板,質問朱大典:“朱卿,你可聽懂了?若是聽懂了,可有什麼新的質疑?”

朱大典哪能質疑?只好把技術部分的疑問統統放過,另尋進攻點。

朱大典緊張之下,冷汗亂冒,好不容易又抓住一個點:“陛下!臣確實聽不懂這些奇技淫巧能省多少銀子,但臣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

如果沈廷揚真有法子把運費降到那麼低,那他做別的營生時定的運費爲何如此暴利!據臣所知,沈家跑海,無論運輸絲綢、棉布、茶葉等物,到天津或是朝鮮,每石貨至少要留出三五兩銀子的運費利錢!給朝廷運糧,他卻只收五錢,這是故意向陛下示好、欺騙於陛下!”

朱大典這樣反駁時,崇禎內心其實已經有點不高興了:朕的臣子,願意讓利給朕,到了你這廝嘴裡,怎麼反而成欺君了?

給皇家的生意打折,這不是天經地義的嘛?

崇禎還沒開口訓斥,另一邊的沈廷揚已經搶着解釋:

“陛下,臣給朝廷的價錢,確實是最優惠的,以後也不會藉故漲價。但臣能證明,只給朝廷五錢,確實是有利可圖的——因爲朝廷的單子,規模巨大。

臣平時販賣絲茶棉布藥材,確實利潤豐厚十餘倍,可那些生意也少呀,無法讓臣的船隊每天有貨拉,當然要提高單價,彌補無貨可拉的閒置時間。

而朝廷的漕糧,一年四百萬石,夠臣全部的海船別的不幹每年跑三十趟了——實際上每年時間只夠跑七八趟。

所以就算朝廷現在把所有漕運都轉包給臣,臣也運不了。把其他生意都停了,最多也就運三成漕糧。得把臣的船隊擴大三倍,或者組織朝廷和其他海商一起來,才能吃下。

如此巨大的規模,前面提到的那些裝卸機械、碼頭棧橋建設的本錢,便能平攤到每船糧食上,攤得薄了,也就能保證薄利多銷,依然有賺。”

產業規模越大,前期固定資產投入的折舊攤銷就越划算,這是稍微有點資本注意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的道理。

可惜明朝的腐儒不知道,朱大典這種道德君子壓根兒腦子裡就沒有“固定成本攤銷”的概念,才覺得這其中有詐。

結果興致勃勃地質疑,最後還是一腳踩到專業人士的坑裡了。

崇禎的臉色再一次變得難看,看得出來,他對朱大典胡攪蠻纏的耐心,正在逐步耗盡。

要不是朱大典官居二品、對面的對手卻只是五六品的小角色,崇禎根本就不會給朱大典那麼多機會。

“朱卿,都聽清楚了吧?若是想不到什麼不妥,這事兒便這麼定了。”

朱大典臉色灰敗,不甘心到此爲止,一陣血氣上涌,決定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最後搏一把:

“陛下不可啊!就算沈廷揚沒做假賬!就算沈廷揚確實有理財儉省之能!可漕運乃百萬漕民衣食所繫!

如今天下洶洶,災荒不斷,數十萬無田之人被奪了生計,後果不堪設想!難道陛下要眼睜睜看着給李闖張逆輸送更多附逆亂民麼?”

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7章 困獸之鬥第80章 塔山血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0章 屢敗屢戰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2章 反攻序幕第52章 奇葩說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50章 整軍備戰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
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7章 困獸之鬥第80章 塔山血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20章 屢敗屢戰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20章 鮮廉寡恥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2章 反攻序幕第52章 奇葩說第69章 秦淮金粉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80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50章 整軍備戰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