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巴陵圍城

劉舜臣雖然得知了沉樹人的援軍馬上會趕到,但畢竟眼下還沒到。

信使和大部隊之間,終究還有至少半天的時間差。

所以,他還得靠自己的部隊,先守住城陵磯半天時間,李定國如果敢來進犯,就必須堅決予以擊退。

好在劉舜臣在心理優勢層面,比巴陵城內的守軍要好太多,他畢竟是知道援軍馬上要來,全軍士氣也非常高昂,戰意爆棚。還有塢堡工事可以依託,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就算援軍到了,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趕到,主力也得分批調集、啓程。估計最早一批,就只是沉樹人麾下的騎兵部隊,人數不會多,然後纔是武昌營的主力。

至於更多的後續部隊,可能要七八天甚至十天半個月的調度、籌備、行軍,才能分批趕到湖南戰場。

沉樹人也不是神,加上張獻忠的行爲早已脫離歷史的軌跡,根本沒法靠開先知掛透視掛來預測。

所以沉樹人智商再高,充其量也只是做個局、示敵以虛,利用敵人後勤補給不足,肯定要擴張新地盤的心態,把張獻忠勾引出來。

至於張獻忠具體會被從哪條路勾引出來,沉樹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他事前只能是分兵把守,北邊的襄陽也留了相當一部分兵力,南邊的武昌也留了,還有其他一些樞紐要害節點,也不能完全放鬆。

武昌這邊的部隊,就是爲了一旦張獻忠選擇從施州衛、永順宣慰司等土人、苗人山區殺出來時,可以快速反應。

而襄陽那邊的部隊,則是爲了提防萬一張獻忠翻越神農架、再次出鄖陽——雖然神農架比施州衛更難翻越,倒不是地理險惡程度更高,而是神農架是徹底的無人區,只有野人,無法半路籌措糧草,所以比土人苗人山區還難維持後勤。

但畢竟不可能排除這種萬一的可能性,去年張獻忠就出荊門偷襲過襄陽,萬一今年再來一次虛則實之呢?

《最初進化》

張獻忠最後沒翻神農架,但這不代表沉樹人留在襄陽的部隊就留錯了。

小心無大錯。

號稱擁有八萬總兵力的沉樹人,在最初的五六天內,能用來對付張獻忠的,也就是先頭的兩萬多人。

……

方孔炤派來的援軍,暫時在城陵磯駐紮,當然也很快引起了李定國的注意。

當天上午,李定國的先鋒部隊就抵達了巴陵城下,斥候騎兵撒出去幾十裡地哨探,當然也會立刻發現城陵磯有部隊防守,

而且還可以看到江面、湖口上有大型戰船排列,那就肯定不是嶽州府本地的衛所兵了。

李定國剛剛下船、立足未穩,就得到了下屬彙報的這一重要軍情,他也非常重視,立刻就召集了主要部將,簡短商討了一下。

很快,副將白文選,先鋒潘世榮、焦光啓等幾人,就都來到李定國的中軍大帳。

李定國也不含湖,開門見山說了自己的擔憂:“方孔炤援軍,已抵城陵磯,根據斥候哨探回報,目前發現的援軍規模還不大,應該也就數千人。

但關鍵是我軍現在要爭取迫降巴陵,如果讓城內守軍知道援軍到了,哪怕暫時不知道援軍多少,也會極大鼓舞城中守軍士氣。如此一旦迫降不成,就只有強攻了。

因此當務之急,我們必須派出一軍,分兵去城陵磯,能趁官軍立足未穩將其殲滅那就最好,就算攻不下,也要立營挖長塹阻斷道路,不讓城陵磯援軍南下、與巴陵城內守軍互通消息——誰敢帶兵出戰破城陵磯?”

副將白文選立刻請命:“二將軍,讓我去吧!城陵磯怕是難以速速攻破,畢竟有塢堡營壘,我還是做好兩手準備,以阻斷消息爲先。”

李定國想了想:“攻城這邊也需要你,既然沒把握拿下城陵磯,你去有點大材小用了。”

旁邊兩個先鋒聽了,焦光啓比較魯莽敢戰,於是跟着請求:“那就讓末將去吧!”

李定國又覺得他稍微魯莽,但這事兒難度也不大,還是讓積極的人去比較好,於是就最後補充關照了一句:

“你去也行,給你數千騎兵,外加八千步卒,兵力應該至少是防守方的兩三倍了。到了之後,你先試探一下官軍戰意是否頑強。如果官軍士氣高昂,又死守不出,就別白白浪費人命,隔絕消息就行。

我自留三分之二主力,圍攻巴陵。文選,你領兵繞到城東紮營,我自在洞庭湖邊紮營,分兩側圍城。”

李定國吩咐完,各將自領命而行。

張獻忠在川鄂之間盤踞了一年半,如今還剩嫡系部隊五六萬,外加新附軍炮灰差不多也是這個數。

此前跟施州衛、永順宣慰司的土人苗人血戰,倒也傷亡很慘,疫病死傷也很多,但張獻忠擅長裹挾,之前破慈利、石門、澧縣等地時,又瘋狂拉壯丁,把全軍總人數擴充回十一二萬左右。

當然,兵源的質量肯定是明顯下降了。現在陝西、河南等地從賊多年的老兵,已經跌破五萬,饑民壯丁的比例進一步提升。

而且,張獻忠留了三萬壯丁在孫可望那兒守家,所以他和李定國加起來,也就帶出來八萬多人。 WWW▲t t k a n▲C○

張獻忠自己那一路有五萬,李定國這一路剛剛三萬多一點,所以分給焦光啓萬餘人去城陵磯,也已經不少了,再多的話李定國自己這邊也會捉襟見肘。

……

李定國和白文選各自趕緊紮營、草草完成拉防線圍城後,兩人又覈計了一下勸降的措施。

張獻忠軍如今翻山而來,根本沒法帶重型火炮,最多隻有個位數的幾門佛郎機,還是之前澧縣、安鄉等地被嚇破膽投降時,從明軍手上繳獲的。

平均攻下一個衛所或者縣城,也就能繳獲最多一兩門佛郎機,還都只是三五百斤的老式小佛郎機,千斤佛郎機則是一門都沒有。

靠這點火力想轟開城牆攻破巴陵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聽個響嚇嚇城頭守軍。

但閒着也是閒着,所以李定國把軍中全部八門三百斤到五百斤的佛郎機,統統排列在巴陵城西門口,對着城門、城樓垛堞一陣勐轟。

炮過三輪後,他讓一羣罵陣手上前齊聲喊話,隔着幾百步勸降:

“城上守軍聽着,八大王雄兵十萬到此!一日內開城,全城免殺!明日全力攻城後再投降,殺城中富戶兩成!三日後殺半!五日後再破城,屠盡全城雞犬不留!”

白文選在一旁聽了,還有些不甘,悄悄勸說李定國:“二將軍爲何還給他們一天考慮?應該讓他們立刻投降纔對。”

李定國搖搖頭:“要給人思考的時間,明人那些狗官,都害怕擔責任,直接投降前都要覈計如何推諉罪責。而且我們現在沒有打造攻城武器,如果他們拒絕立刻投降,我們也無法馬上還以顏色強攻,到時候反而會墮了銳氣。

威嚇敵人,也要確保敵人一旦不接受威嚇,馬上就能以真刀真槍的實力讓他們流血!每日層層遞進,增加要屠殺的城內人數成數,威嚇力度已經夠了。”

歷史上,崇禎十二三年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漸漸約定俗成形成了這樣的嚇人戰術默契。而且是越到後面、流賊勢力越強,開出的條件越苛刻。

比如崇禎十六年之後、李自成連開封都攻破了,西安也拿下、殺掉孫傳庭後,他的威嚇價碼也加到了最高:闖軍臨城後,尚未展開攻打就投降的,不殺人。抵抗一天再投降,就屠城三分之一,抵抗兩天再破城就屠三分之二。抵抗三天以上才破城的,屠盡全城。

這樣的例子稍微多了幾個、消息流傳開去後,效果就非常誇張了,導致歷史上李自成從開封北渡黃河後,一路上除了在周遇吉那兒遇到了頑強抵抗、最後全軍全城人民統統被屠,其他地方基本上不敢抵抗。

當然,現在李自成張獻忠還沒強大到這一步,所以張獻忠軍約定俗成開出的還是“抵抗五天以上才破城,就屠盡全城”的威嚇價碼,而且第一天準備攻城武器的時間,正好留給守軍考慮清楚,緩一緩腦子。

另外,心理戰也不是乾等的,也要做點事情。李定國讓人罵完之後,立刻上了配套措施,讓士兵們拎着一串串用長杆挑着的人頭,在城外招搖吶喊。

“永定衛守備和三名千總的人頭,盡數在此!他們膽敢抗拒天兵,已經被屠滅全家!慈利縣、安鄉縣知縣、縣丞、主簿、典史衆人全家人頭皆在此!

八大王天兵五日內連破五縣!擋者必殺!石門縣、澧縣、九溪衛歸順天兵,將士百姓皆得保全!”

城頭的守門千總看了這陣仗,嚇得瑟瑟發抖,連忙把情況通報給正在府衙裡商量對策的知府和守備。知府和守備當然也慌了神,惶惶不可終日起來。

……

巴陵城下,李定國招數用盡,然而至少還要等待一個白天,官軍再慫,這裡畢竟是一座府的治所所在,還沒慫到應聲投降的程度。

話分兩頭,在戰場的另一邊、城北二十里,當天辰時末刻左右,焦光啓也帶着近萬人的部隊,雜亂地趕到了城陵磯,並且在短暫的觀察後,就一邊出言勸降、威逼,一邊準備攻擊。

焦光啓的勸降言語,當然也跟李定國差不多,無非是說每多抵抗一天、破寨後就多屠殺兩成人數,讓守軍好自爲之。

區別則是焦光啓更急躁,不會給守軍考慮的時間。守軍當場沒有答應投降,他就立刻投入了強攻。

然而,劉舜臣雖慫,好歹也是有地利工事可以依託。去年沉樹人接收左良玉遺產時,在武昌、漢陽軍中也搜得了一批老式火銃,沉樹人自己看不上,也都分給了方孔炤一批。

所以此次來增援,劉舜臣那兒好歹也有五百根老式火銃,其中三百是沉樹人給方孔炤的。

老式火銃開火再慢、效率再低,在有堡壘城牆可以依託的情況下,殺傷力依然是非常可觀的。

一番激烈的廝殺之後,知道己方有援軍的明軍將士士氣正盛,守牆絲毫不退,幾百根老式火銃交叉射擊,把只靠簡易飛梯試圖爬牆的焦光啓部前鋒射得人仰馬翻。

焦光啓也算果斷,死傷了幾百人後,他就立刻意識到強攻不行,轉入了隔絕作戰,把敵人圍困起來,不讓向巴陵城傳達援軍的消息。

如此一來,又一個多時辰被拖了過去,午前時分,焦光啓剛剛把營地圈好,也沒來得及伐木製造柵欄,最多隻是讓士兵淺淺地挖了一條半成品的長溝,深度不超過一尺,連任何陷阱竹籤也都還沒準備,然後就看到北邊一支官軍的援軍小部隊又到了。

人數也不多,也就兩千左右,但都是騎兵。爲首將領也不是什麼沉樹人嫡系,只是曹變蛟舊部、從遼東救回來的參將朱文禎。

沉樹人讓遼東逃將帶領騎兵,也是沒辦法,因爲他手下之前沒有騎兵將領,他的嫡系都是南方人,不擅長馬戰。

遼東軍將領,好歹跟關寧鐵騎一起混過日子、當過袍澤一起廝殺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只要學到關寧鐵騎一半的戰力,那就非常合格了。

焦光啓一時沒搞清楚狀況,也就沒有出兵攔截朱文禎進入城陵磯。

一盞茶的工夫之後,朱文禎就跟劉舜臣碰面了,簡單問了一下情況,瞭解敵情。

隨後,當他得知劉舜臣是如此之慫、竟然還沒給巴陵城內送去“援軍已至”的消息以鼓舞軍心士氣,朱文禎不由很是不屑:

“你們怎麼辦事的!援軍都到了,怎麼不想辦法通知城內守軍?萬一守軍因爲不知道有援軍、絕望投降了呢!你們這是要誤大事!

出兵之前,沉撫臺關照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到了嶽州之後,一定要儘快讓守軍知道咱來了!”

劉舜臣也是無奈,他兩手一攤:“朱將軍,不是咱不想通風報信,張逆素來狡詐,聽說還派出人詐城,城內如今已是驚弓之鳥,我們去報信,也不會開城放咱進去的,那報信的人不是白白送死了嗎?”

朱文禎傲然鄙視:“誰讓你偷偷報信了?報信了守軍不信不開門,咱就原路返回啊!把阻擋道路的那部分賊軍擊潰,不就能安全報信了!”

李舜臣愕然:“擊潰城北包圍的敵軍,然後報信?朱將軍你不是開玩笑吧,這焦光啓部好歹也有萬人,咱這兒就四千人,你帶來也就兩千。

咱守住城陵磯就不錯了,你讓我們以六千人主動出城找一萬人野戰?要去你自己帶你那兩千人去!我要守住城陵磯,不能讓洞庭湖口航道落入賊手!”

朱文禎也不含湖:“我去就我去!我還不要你這些步卒礙手礙腳呢!我雖只兩千人馬,要殲滅這一萬人不太可能,但是擊潰其局部、殺出一條血路報個信,卻是綽綽有餘!”

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25章 得國本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9章 隨州炮戰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9章 隨州炮戰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8章 慢性絞殺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25章 光復長沙
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9章 簡在帝心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61章 初戰告捷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25章 得國本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9章 隨州炮戰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9章 隨州炮戰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8章 慢性絞殺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65章 威懾就是隻嚇不用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25章 光復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