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

如果有製作精良的弓弩和箭失,並配以訓練有素的士兵,弓弩的射程自然是不虛於黑火藥滑膛槍的。

火藥淘汰弓弩,最初只是因爲火槍對士兵的訓練度要求大大降低了。

當然,前述的“弓箭精良、士兵有素”大前提絕不能少,否則下場就是晚清八里橋戰役那般,被單方面屠殺——

八里橋之戰不僅是騎射的慘敗,也是武備鬆弛的慘敗。到了英法聯軍的時候,滿清無論旗人還是蒙古人,大多都成了提籠架鳥的廢物,說白了晚清清軍一點都不比晚明明軍好到哪裡去。

清軍歷史上的墮落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以至於入關二十年基本上就養廢了,那些出生時就生在北京城裡的旗人,幾乎就是戰五渣。後來吳三桂造反,要不是他本人死得早,靠吳三桂那些還算經歷過血戰的部隊反撲,勝負還真未可知。

相比之下,如今多鐸麾下的清軍,在訓練有素、軍紀嚴明方面,絕對還是全球有數的天下強軍,所以哪怕只靠弓弩,與明軍也絕對有得一戰!

面對巨量火槍的攢射,他們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畏敵如虎的崩潰趨勢,還依然能扛着對射堅持好一陣子,身邊袍澤的倒斃慘叫,也並不能立刻就摧垮清軍的意志。

清軍短板的只是軍備,武器裝甲的嚴重消耗,讓硬件水平無法支持發揮全盛戰力。

在戰場的南線,對射是最密集也最慘烈的,因爲橫塘河對戰場的阻隔,雙方本就沒法近戰,一開始也就選擇了直接頂到河邊隔河對射,絲毫不擔心火槍兵或弓箭手被近身肉搏。

新降漢奸軍和漢軍旗弓手,在將領的驅使下麻木地反覆拉弓放箭,失如雨注。但多爲回收利用的受損箭失精度很低,歪歪斜斜勁力也頗爲打折,進一步降低了殺傷力。

清軍中僅有的完好一手箭失,大多被滿八旗的騎兵配備了。物資不足時,漢軍旗和新降軍本來就只能用垃圾武器,這也是沒辦法的。

這一路的清軍主將是新降總兵李成棟,也就是當初在淮揚高傑手下作亂的那傢伙,算是“45年投日”的典型。

李成棟對明軍也算了解,也知道高傑、李輔明等部友軍的作戰風格,所以一開始也想“拒敵於灘頭”,仗着他的部隊普遍準備了尺寸尚可的木盾,覺得隔着三五十步,還有大盾遮護,應該能扛住火槍。

而弓箭可以拋射,火槍不能拋射,大家前排都有重盾的情況下,抵近拋射的一方就能越頂攻擊、給對方造成嚴重傷亡。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李成棟一度覺得這是他唯一的機會。

這想法一開始並不算錯,可惜錯就錯在他面對的江守德、藺養成部明軍步兵,跟他原本熟知的高傑、李輔明、白廣恩並不是一樣的成色。

薊遼明軍哪有湖廣明軍的犀利火器?薊遼明軍的火器容易格擋,不代表湖廣明軍的火器也能格擋。

雙方對射之初,江守德的火槍隊在藺養成的長槍方陣掩護下,小心翼翼按操典依次換列上前開火、退後裝彈。

數輪之後,隨着對面清軍箭失拋射漸漸密集,雖然也有清軍步卒慘叫倒地,但大部分彈丸還是被格擋了,清軍弓箭頻率並沒有明顯稀疏下來,雙方的傷亡也在不斷上升。

江守德很快意識到,自己的火力似乎並沒能快速削弱對方的輸出,他飛速評估了一下局勢,發現雙方隔河對射的距離很近,清軍也沒有改變現狀保持距離的意思,他便立刻下令,讓前線火槍隊改用霰彈。

自從跟清軍主力交手,朱樹人吩咐屬下的常規操典,是遠距離時主要用雙發獨頭彈、前後安裝,遇到雙重重甲的精銳死士,那就更是隻能上單發大號獨頭彈,確保穿甲動能。

而霰彈並不是明軍的第一選擇,因爲他們要打的再也不是農民軍那種輕甲甚至無甲單位。拿霰彈打鐵札棉甲的清軍,二三十步外就沒有破甲能力了。

今天的情況卻很特殊,因爲橫塘河的存在,雙方在戰場南段偏偏就是稍微隔了幾十步就站定了對射,也不過河,也不試圖肉搏,簡直就跟一百年後西方的排隊槍斃戰爭似的。

如果是別的戰場環境,如果沒有這條河,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長期對射的局面,早就衝過這最後幾十步搏殺在一起了。

既然有這個特殊環境,不利用就太對不起老天了,在江守德的指揮下,明軍南線火槍手很快重新用上了他們習慣的霰彈,一時之間,火力密度彈丸數量頓時就提升了七八倍之多!

雖然被厚木盾擋住的彈丸、鐵渣依然無法穿甲,但笨拙的木盾終究無法全向格擋,霰彈數量衆多,很容易從防守縫隙中刁鑽地透過去,頓時便是激起一陣陣血花和慘叫。

李成棟部根本就沒幾個人有重甲,南京江陰兩戰大量損耗的重甲,導致新降軍的鐵甲都被滿人主子剝了,這才特地給他們配厚實的堅木盾防守,此時此刻瞬間苦不堪言,死傷慘重。

僅僅扛了一小會兒,李成棟就付出了上千人的傷亡,然後敗退了百十步,後退過程中還免不了有些稍稍的混亂甚至自相踐踏。

要不是橫塘河難以直接有序徒涉,怕是江守德立刻就要請求藺養成以近戰的長槍方陣渡河追擊了。

即使是現在這樣,他也不是沒嘗試,只不過他一提出,藺養成就表示了反對:

“江副將,不可冒進啊!雖然橫塘河寒冬水淺,似乎只能齊腰,但泥濘非常,我軍徒涉必然亂了陣勢,會被李成棟返身半渡而擊的!

只把李成棟逼退河岸百餘步,這點距離根本不夠我軍渡河,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吧,指望中軍和北軍破敵就是了。

你非要渡河,除非能把李成棟逼退一里地以上,而且要先重創李成棟部的軍心士氣讓他沒有勇氣組織起返身衝殺,這纔有些可能!”

江守德知道藺養成所言不虛,自己確實求攻心切了,看起來,明清雙方在南線戰場,都只能隔河保守了。

不過,藺養成的話也算提醒了他,讓他心中一動:要進一步打崩李成棟的士氣,或者逼退敵人一兩裡遠以上,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今日這樣的野戰戰場,雙方一開始都是不動用炮兵的,因爲是運動戰嘛,這個時代的紅夷大炮部署太困難了,老式火炮必須要有固定炮臺。

能隨軍拖着跑的,最多是輕型佛郎機,或者老式虎蹲炮,而虎蹲炮又太老了,還不如直接換斑鳩銃或者擡槍呢。

然而,這種情況,在湖廣明軍當中,卻已經是過去時了,朱樹人是讓宋應星和方以智改良發明出了初代的“架退式紅夷大炮”的,差不多也能達到西方七年戰爭時、拿破崙戰爭前的水平,

那雙輪炮架加上一些緩衝卸力的機構,已經能確保火炮在輪架上開火,不會把車輪震塌。

只是這種新改良火炮裝備後,還沒逮到過野戰決戰的機會,所以沒法施展。在守城戰中,還是繼續用炮臺炮更好卸力,移動的“騎兵跑”沒有用武之地。

想到這兒,江守德立刻請求中軍火炮隊增援,請求拉一些馬車拖曳的騎兵炮來,這些火炮普遍比守城紅夷炮小一半以上,也就一千多斤自重,大約相當於西方百年後、腓特烈大帝的6磅騎兵炮。

申請炮兵增援和部署,自然需要時間,所以南線戰場在後續小半個時辰之內,還會維持這種李成棟暫退、雙方都保守對射,以守勢爲主的交戰態勢。

……

李成棟那邊不斷添油戰術、消耗填線的同時,戰場的中央,隨着橫塘河在這一帶拐彎,不再橫亙於清軍和明軍之間,雙方在這處主戰場上的廝殺,自然也會更加慘烈。

在這兒,朱樹人也集中了全部五千杆新式“武昌造”步槍,他很清楚,這一段戰線會面對清軍的主力重甲部隊,所以必須上破甲能力最強的新式步槍。

那些曾經在打流賊輕甲單位時大放異彩的老一代改良火器,在這兒未必能發揮出最大效果。

而多鐸在開戰之初,也果然在全軍壓上之前,就試探性派出了騎兵騷擾衝陣。

他派出的先鋒,都是甲胃齊全、連馬鎧都不曾缺漏的正白旗精銳騎兵,個個武藝精良,馬刀騎槍搏戰與弓馬騎射樣樣嫺熟。

具體的前線指揮,多鐸也不會干涉,直接交給了一線領兵的貝子尚善處置,該是直接瞅準明軍薄弱空檔衝殺,還是橫掠過陣騎射騷擾,都由尚善隨機應變。

尚善仗着自己的部隊甲胃精良,以往常與明軍交戰的經驗掠陣騷擾,很快便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左子雄的中軍步槍兵方陣,直接隔着一百三五十步,就開始輪番開火。武昌造步槍遠遠精良於前代火器的精度和射程,在百步開外依然輕鬆用前後雙發獨頭彈撕開正白旗鐵騎的鐵札棉甲,或在厚重的馬鎧上打出一個個血洞。

轟鳴輪爆的槍聲威懾,如滾滾迅雷讓每一個正白旗鐵騎將士心有餘季,看着旁邊戰友被明軍射殺,眼看沒有空檔,在丟下百來具屍體後,就只能暫時退卻拉開距離。

遠處的清軍衆將看得也是微微倒抽涼氣,知道不能再以騎兵直接正面衝陣了,明軍的火器實在犀利,而且原先從未見過百步外破鐵甲的火器、射速還能如此之快。

“南蠻子怎會有如此犀利的火槍?南京和江陰守城戰的時候怎麼沒見過?”多鐸看到這一幕,就有一種更加墜入陷阱的骨髓陰冷感。

他哪裡知道,南京和江陰守軍是真沒有,金山寺的守軍,則是因爲交戰距離太近,守城,也確實用不到。朱樹人一直憋着,只等這場野戰決戰拿出來。

好在多鐸也是有決斷的,知道自己又被擺了一道,也很快恢復了冷靜:

“讓中軍的漢軍旗步兵先壓上去!騎兵迂迴,等步軍纏住敵軍再上!葉臣,你親自帶領全部鑲藍旗騎兵,增援正白旗,前線騎兵衝殺由你統一指揮,目標只有一個,不惜代價從側翼直插朱樹人的新式火槍大陣!”

完顏葉臣也知道全軍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對於王爺的授權並沒有推辭,直接沉聲領命而去。

隨後,多鐸也把中軍漢軍旗的壓上死戰任務,直接交給了他最信任的漢人部下張存仁,讓張存仁直接全權統領中軍步兵。

完顏葉臣、尚善、張存仁,多鐸手下最信任也地位最高的幾個將領,全部被壓了任務。這就等於所有本錢都已經壓上牌桌,直接推籌碼了。

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5章 雙線操作第27章 困獸之鬥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28章 慢性絞殺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80章 塔山血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
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樣需要科技人才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5章 雙線操作第27章 困獸之鬥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28章 慢性絞殺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80章 塔山血第373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