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

得知兒子獲得了大捷、還被皇帝親口升爲黃州知府,沈廷揚整個人都暈暈乎乎的。

當晚回到在京城的住處,妻妾侍女過來伺候,他還有點魂不守舍。

“老爺你這是怎麼了?可別嚇我們啊。”其妻徐氏不無擔憂地問。

“林兒在黃州大捷,陛下大喜,升他爲黃州知府,敕命已經拿去等內閣票擬了,後日朝會之後就會下發。”

沈廷揚被揉了好一會兒胸口,才大喘氣地說,

“擺酒!好好擺上十桌八桌的!我要宴請戶部同僚!哼,那些年初原本想跟我家議親、後來見林兒去了流賊肆虐之地當官,又忙不迭退縮的傢伙,如今可後悔了吧。

才二十出頭就做到五品知府,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果然是亂世出英雄,這都是刀頭舐血掙來的功勞,升遷就是快吶。”

徐氏和幾個姨太太聽了,也是喜不自勝。雖然沈樹人不是徐氏生的,她只是繼母,但自家人有出息總歸是好的,也不擔心爭這點家產。

徐氏忍不住說道:“真是大喜啊,老爺這幾天你可得好好歇息歇息寬寬心了,剩下的事兒就交給下人操心吧。倒是你提到林兒的親事,是不是該加急議一議了。

當初你那些同僚怕他有危險,想觀望一下,咱也大人不記小人過。這次既然說是黃州徹底平定、當地已經安全,相信便是朝中閣老有孫女的,也不會阻撓跟咱家結親了吧。”

徐氏不懂國家大事,能操心的也就這點八卦,剛纔聽丈夫說起兒子的婚事,立刻讓她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似乎天下大家閨秀可以隨便她賣菜一般挑挑揀揀似的。

沈廷揚相對冷靜一些,也覺得妻子有點過於猖狂了,輕咳一聲:

“不要得意忘形,未曾娶妻的五品知府,普天之下也不是沒有,咱本分一點,不要亂高攀,能稍微高攀一級半級的也就夠了。

說起這事兒,倒是想起前天蔣侍郎盤問我時,問起我家和湖廣巡撫方孔炤家是否有深交,還懷疑方巡撫跟我家秘密商議謀爲親家,不然方巡撫爲了要爲林兒遮掩、駁回左良玉和袁繼鹹的申訴。

唉,這事兒要是真的就好了,桐城方家也算三代書香、文壇名門了。當年方巡撫的三個妹妹、堂妹,都有才學節義之名,喪夫後也都能清心守寡。

聽說之前煌言侄兒就娶了方巡撫的外甥女,也就是他那守寡表妹的女兒,很是安分和睦。想來方巡撫的女兒,家教一定會更好吧。

回頭讓人準備一份重禮,去湖廣探望林兒之後,順道送去荊州府,到方巡撫那兒探探口風,就說是感謝他的仗義秉公。林兒還和方以智同年,有這份交情在,說不定方巡撫就會考慮了。”

徐氏聽丈夫說得悠然神往,一開始也頗有同感。但後來聽丈夫提到方巡撫的三個妹妹、表妹,便有些不快,隱隱然還有些醋意。

畢竟這都是跟他們同一輩的人,丈夫話裡話外都透出“富商出身不差錢,就想跟文壇領袖家族結親”的不甘心,讓她頗爲不爽。

她想了想,極力勸阻說:

“女人有才有節義又怎麼了?平平安安纔是福!那方家上一輩姐兒三個都守寡,說不定就是方家女人都命硬剋夫!管你什麼書香門第也不能娶這種!咱家還缺貞節牌坊不成!”

沈廷揚被這麼一懟,也有些後怕,才暫時收了這個念頭。

此後數日,沈家大宴賓客,沈廷揚也是受到了同僚不少恭維。

不少京官也重新遞來了橄欖枝,塞了一堆自家女兒的生辰八字,沈廷揚都回了禮,但一律不給準信,先把八字留下慢慢合慢慢挑。

十二月初一,例行的大朝會之後,內閣票擬流程也走完了,升官的文書也正式下發。

沈廷揚也給兒子修了一封家書,準備過幾日也讓南下的家人捎去,裡面也提到了給他議親的事兒,並偷偷附上一些文字描述的資料,算是給兒子自己一點選擇權。

明朝正常的婚姻,當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根兒輪不到年輕人自己做主。

沈樹人這也是立功升遷太快,官位品級都快跟父親差不多了,沈廷揚只好寵着他一點。給他個範圍讓他自己挑,但“入圍候選人名單”還是要父母先把關。

……

忙完這事兒後,時間也已是臘月,沈廷揚本以爲能清閒一些。

但是臘月初二這天,他又被心血來潮的崇禎召見了,還一併找了蔣德璟去奏對。

沈廷揚心中嘀咕,到了地方纔知道,原來是崇禎回去後仔細想了想,對他那天提到的“厘金改革”的事兒挺感興趣,想詳細聊聊。

沈廷揚心中微微叫苦,知道兒子家書中跟他提過的這個政策,如今推行時機其實還不太成熟,會遭到很多阻力和反噬,但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頭皮上了。

那天他不過是爲了投石問路、找藉口求見探皇帝口風,才冒險提前提出來的,壓根兒沒指望能被皇帝通過。

再次面君後,崇禎先簡單問了幾句“如果實施這項新政,能搞到多少錢”。

沈樹人也只有如實回答:“陛下,厘金這項措施,名義上只是給與流賊或韃子接壤的州府的商旅,提供護航、盤查,才能徵收的。

如果貿然要作爲一般性的商稅徵收,於祖宗之法無據,也會被天下士紳官僚抵制——我朝每年商稅纔多少,之所以無法增加,都是因爲從商者多有士紳背景。

而陛下之前加徵三餉,主要是農民和貧苦之人承擔,這些人在朝中沒人爲他們訴苦,所以三餉推行在官員層面阻力不大。

陛下要估算厘金之法推行後,能收上來多少錢,臣只敢以長江流域水路航運商旅,以及北方邊關爲限,估個數字——

這兩個區域實施厘金後,按照往年鈔關過境貨物數量算,每過一省收取一釐(百分之一)盤查費,每年約能得……三四百萬兩。如果稅率繼續提高,或者是官軍水師提供護航,收費也等比漲價,則收入也能再漲數倍,但軍費成本也會暴漲。”

沈廷揚說的這個數字,基本上也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沈樹人之前跟他家書閒聊時,大致算了一下。

厘金這項制度,歷史上要到晚清、曾國藩爲了對付太平軍,才搞出這個財源來編練湘軍、淮軍。最後也確實是靠着這筆錢,把太平軍幹掉了。

所以純粹從“不得罪農民又確保籌措出足夠的解決農民軍所需的軍費”方面來說,厘金確實是可以給一個王朝續命的,但副作用也很明顯。

清朝實施厘金後,到反攻太平天國的後期,厘金總收入達到了一年兩千多萬兩,跟明末三餉的總和差不多。厘金盤剝的是商人而三餉盤剝的是農民,清續命成功了明朝沒續上。

不過晚清時人口已經有三億多了,是如今大明的三倍,而且還是厘金稅率多次提高後纔有的數字。如今開徵厘金,除以三分之一再砍對半就差不多了,所以長江流域的新商業稅,也就三四百萬兩。

崇禎聽了這個數字後,也不算太歡欣。

畢竟去年開徵的練餉就有七八百萬兩了,相當於厘金的兩倍。除非厘金提高稅率,否則是替代不了三餉的。

至於明朝原本的商稅……幾大鈔關每年從幾萬兩到十幾萬兩不等,加起來總和也不到一百萬,只能算是零花錢級別,明朝壓根兒就不靠商稅活。

崇禎反覆思考之後,嘆了口氣:“那就說說厘金一旦實施,可能會出現的壞處吧——讓朕猜一猜,首當其衝的,是不是又會惹來如同當年對礦監、稅監的抵制那般,鬧得江南洶洶?”

崇禎是見識過他兄長末年、南方蘇州反抗魏忠賢稅監的破事的,也看過張溥寫的《五人墓碑記》。

雖然他登基後,因爲打擊魏忠賢,把那些當年反抗稅監的人洗白了。可十幾年皇帝當下來,他內心其實也多次動搖過,很多問題都看明白了,懷念起那些稅監、礦監的好處。

只是礙於皇帝的面子,被清流架在“天子不可與民爭利”的道德綁架上,下不來臺。

不過,沈廷揚的回答,卻讓他稍稍有些意外:

“陛下……如果實施得好,並且對試點範圍控制得當,厘金遇到的阻力,倒是可能比天啓年間派出礦監、稅監要小得多。但是,那會導致厘金有別的危害,不得不慮。”

崇禎眉毛一挑:“哦?如何能讓厘金少受阻力?別的危害又是什麼?”

沈廷揚一咬牙,把他之前跟兒子家書時討論過的細節,挑了幾點說了:

“天啓年間,南方士紳抵抗礦監、稅監,一方面是那些宦官確實搜刮無度,沒個章法。雖然也爲朝廷擴充了財源,卻至少十之六七落入了奸宦及其黨羽手中。

而且商稅徵收,歷來都是由朝廷統一調度,當時南方沒有賊亂,百姓士紳都覺得他們是在拿自己的銀子補貼北方人,故而怨恨。

如今形勢,比天啓年間又危急不少,南方也有了賊亂,藺養成部近在安慶、廬州,那已是南直隸地界,便是南京六部和蘇杭富庶之地的豪紳,都能感受到家園被威脅。

如果陛下加徵新的商稅,能夠專款專用,用於圍剿南方的流賊。而把省出來的三餉、給北方戰事使用,那麼南方豪紳的牴觸自然會降低,畢竟這些錢是在保衛他們自己的家園,沒那麼牴觸了。

但是,這種措施的劣勢也很明顯,自宋朝以來,朝廷都要地方軍、財分離,防止出現唐時的藩鎮割據。

我朝雖然在地方上分了三使,軍事鎮守主官與財權握在不同的封疆大吏手中,可真到了戰事危急時,怕是還會出現強人獨斷專行。其中利害,不可不慎。”

這些話,都是沈樹人跟父親分析的,也是基於他對歷史的正確認識——

清朝用厘金後是沒有亡於農民軍,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此後也尾大不掉,成了東南互保。最後南方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意識,拖了六十年後還是埋葬了清朝。

厘金之策一出,對於在南方剿賊的軍閥而言,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未來在湖廣肯定會出現保扶大明的“曾國藩、李鴻章”。

但大明江山保住之後,還聽不聽他崇禎的,就不好說了。

偏偏沈廷揚還說得那麼誠實,一點都沒藏着掖着,崇禎都不好怪他包藏禍心。

“這事兒……還是再議吧,眼下只能默許黃州那邊繼續搞,朕不嘉獎也不怪罪。至於湖廣能不能推行,且看明年形勢如何。”

掙扎再三,崇禎最後還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暫時選了個拖字訣。

。wap.

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69章 秦淮金粉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80章 塔山血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64章 你以爲自己是布呂歇爾,其實你是曼努埃爾格魯希第369章 兵臨瀋陽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50章 整軍備戰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80章 塔山血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98章 虛實相濟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15章 各懷鬼胎
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69章 秦淮金粉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80章 塔山血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64章 你以爲自己是布呂歇爾,其實你是曼努埃爾格魯希第369章 兵臨瀋陽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50章 整軍備戰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52章 李自成之謀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80章 塔山血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98章 虛實相濟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98章 虛實相濟第196章 煉丹煉出無煙發射藥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59章 繼承大統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7章 入國子監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15章 各懷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