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

十一月十九,凌晨。

整座開封城,都籠罩在一團沉沉死氣與悲哀絕望之中。

自從昨日午後,瀰漫的大水,忽然從黃河決口處洶涌而出,不到一個時辰,就把開封城周遭徹底淹沒。

城外水深丈餘,城內好歹有城牆阻隔,可以暫時阻擋大部分積水,但滲入的水量,也足以平地積起數尺。

這種深度,縱然無法直接淹死成年人,但百姓夜裡都已經不能睡在牀上。但凡是城內只有一層的平房,牀鋪這點高度肯定會被淹沒。

燒煮食物也成了奢望,只能是“懸釜而炊”,來不及搶救的餘糧,也多半會被水浸泡,柴禾稻草也基本上用盡毀盡了。

前期數月圍城血戰而餓死戰死不及處理的屍體,或者是僅僅淺埋的屍體,被大水泡上幾日,更是會爆發瘟疫。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河南巡撫高名衡,登高站在城樓上,看着這一片汪洋,徹夜未眠。

一整夜裡,他不知道繞着城牆走了幾圈,最後體力不支倒了下來,但雙眼仍然瞪得圓圓的,肌肉疲憊了,大腦卻無法入睡。

“我高名衡最後竟要在此活活餓死、染疫等死,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親自上牆,被李自成的狗賊一箭射死來得痛快。

難道是我也存了挖河淹賊同歸於盡之心,上天要報應麼,可爲何只應在我們頭上!李狗爲什麼沒一起遭此天譴!”

高名衡恍忽之間,竟靠着女牆垛堞說起了胡話。

原來,他被圍了那麼久,也存過挖河淹賊的念頭。只是還沒到最後一步絕境,加上城中守軍不敢組織敢死隊突圍出去挖堤,這才一直沒有實施。

這也不是黑他,也不是黑李自成,歷史上他和李自成都幹過破壞黃河堤防的事兒,一個鄉破城,一個想拉個墊背同歸於盡,

實在是仗打到這個份上了,已經紅了眼,只想不惜代價把對面徹底斬盡殺絕,付出多大代價都行。畢竟誰都知道,挖開了黃河,只要李自成還想要開封,那就是兩敗俱傷,殺敵一千自損至少也八百。

只不過,這一世因爲蝴蝶效應,李自成放棄了拿下開封,也沒這個本事拿,於是選擇了徹底毀滅。

故而高名衡雖然也存了挖河之心,卻沒有機會實施,並不是說他良心有多好。(還是解釋一下,免得農民軍粉又說我只黑李自成。我一碗水端平,官軍一方也有人想挖河的,並不是只有農民軍這麼想。)

高名衡正在絕望,很快另一個絕望的消息又壓迫了過來。

“高撫臺,高撫臺!您怎得在這兒?末將都派人去巡撫衙門找了,都說您巡城徹夜未歸,可讓人好找。”

高名衡雙眼無神地順着聲音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個骨架高大堅粗、但肌肉瘦削、經脈凸出的武將,不着鎧甲,只挎着一口佩刀,喘着粗氣登上城樓臺階,正是開封總兵陳永福。

陳永福原本不是這樣的,也是個魁梧壯實至極的漢子,但如今也只剩下骨架和經脈了,皮膚和肉都貼在了筋骨上,這都是餓的。

作爲總兵,陳永福這幾個月好歹還有口飽飯吃,不過肉是基本沒得吃了,他每天督戰廝殺消耗又大,時間久了,連一部分肌肉都分解供能了——

這一點,後世但凡健過身的,基本上都知道,如果只吃碳水而沒有蛋白質,練多練久了反而掉肌肉。明末的人雖不知道其中科學道理,但生活常識還是能理解的。

高名衡扇動了一下乾枯的嘴脣:“闖賊不是都退走了麼?還能有什麼更壞的情況?”

陳永福喘了幾口,嘆道:“是周王府的消息,殿下怕是不好了,殿下畢竟年事已高,被圍城困苦日久,怕是扛不住了。撫臺您要不還是去看看吧。”

高名衡心情一沉,又一股無力感涌上心頭。

周王朱恭枵,算是當今諸多藩王中的賢王了,畢竟他不吝惜家財,已經把全部積蓄都拿了出來,犒軍守城,王府的糧倉也都徹底放開供給軍糧了。

但朱恭枵畢竟是萬曆八年生人(1580),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年紀擺在這兒,跟其他受了兵災顛沛流離的河南藩王相比,這麼一個老人,顯然扛不住太久苦日子。

高名衡接受了這個現實後,便跟着一起嘆息:“殿下是賢王吶,可惜了,事到如今,我們還能做什麼?不過好在是病故,也算壽終正寢了,不是陷藩,朝廷也不會怪罪我等。”

陳永福也跟着嘆息:“大人您還有心思考慮朝廷怎麼看我們呢?我們自己最多也不過比周王多抗十天半個月,遲早不是餓死便是染疫,還怕什麼罪名?

大人若是覺得還有望求生,不如末將派人拆些房屋木材,臨時扎些木筏,看看能不能從城牆上墜下去,渡水突圍。

到了外面,總能有活路,找到口飯吃,怕只怕黃河決口,方圓至少百里,甚至數百里都人煙滅絕,糧食也不好找。而且真要是棄城渡水而逃,丟下軍民,那朝廷纔是真有可能降罪。木筏能運走幾個人呢。”

高名衡被陳永福提醒後,心情又是一番大起大落。

他一開始都絕望了,沒想過求生。陳永福提到拆房子做木筏渡水,讓他見到了生的希望,隨後又被放棄軍民藩王獨逃的罪過,給潑了一盆冷水。

按照大明律法,還有崇禎皇帝的脾性,城池遭了水淹,倒也不是完全不許逃,但絕對不能只逃當官的,你有責任組織百姓求生。

高名衡想了一會兒愈發煩躁,便試圖快刀斬亂麻地問:

“那就看看有沒有可能把周王救出去吧,殿下但凡能順着汴水一路逃到壽縣,延醫問藥,咱好歹也有個交代。不知王府的郎中看過了麼,殿下是什麼病?能拖多久?還有得救麼?”

陳永福:“其實也沒什麼大病,無非是氣血衰竭,又溼邪風邪入體。如果好生調養,再有飲食溫補,拖個一年半載也是可能的。至於根治麼,畢竟年紀也到了,郎中說不可能根治。”

高名衡聽說王爺有救,至少能暫時延命,他自己內心也升起了更多求生的慾望,畢竟有活路誰想真等死。

“走,那便先去王府看看。”高名衡眼神裡都恢復了些光,就要去查看情況。

但便在此刻,城頭一名負責東門城樓防務的營守備,忽然出聲喊住了撫臺和總兵:“大人,總鎮,快看!又有賊軍逼近了!天邊有一串火光在接近!”

高名衡和陳永福相視一眼,滿臉的不可思議。

陳永福:“怎麼可能?闖賊還能放水淹城之後,再來攻城?就算要等泡塌城牆,也不可能這麼快吧。”

高名衡:“闖賊哪來一下子拿出那麼多船?這不可能,他當自己是趙襄子還是王賁還是關羽呢!”

但不可思議歸不可思議,事實擺在眼前,兩人和衆將士們還是緊張了好久。

因爲天還沒亮,視野也看不清晰,一直到船隊航行了一刻多鐘,靠近城牆只剩兩三百步,才能隱約看清來的似乎是大船。

一些緊張的士兵幾乎就要放箭,甚至點火僅剩的兩門佛郎機,幸好陳永福有見識,連忙制止:“別放箭!闖賊不可能有這麼好的大船!難道是朝廷的援軍?”

來船終於接近到一箭之地以內,船上一羣罵陣手開始吆喝:“城上守軍聽着,我們是湖廣沉撫臺麾下水師,前幾日擊破闖賊追擊至此。快開城門,我們張總鎮運來了沉撫臺增援的軍糧!”

“是援軍!”

•тTk án •C〇

“有糧食!”

許多已經餓得頭暈眼花的官軍將士,頓時來了精神。

一些軍官幾乎就要指揮開城門,但旋即纔想起,城門洞早就被堵死了,昨天漲水之後,陳總兵更是派人加固了各門的封堵,用土方填得嚴嚴實實了。

真要是開了門,城外水位至今還比城內高出七八尺,怕是直接要淹死大部分百姓。

一番折騰後,陳永福做主,讓人一邊準備吊籃,把城外船上的軍官和一些糧袋吊上來,協商和確認身份。

確認是友軍的話,就組織人手在城牆被砸出缺口的位置,再拆掉一些土方,把土堆在缺口內外形成坡面加固。如此坡頂高度堪堪只比水面高出幾尺的話,就可以便於糧船直接泊靠了。

大約一炷香的功夫後,海防總兵張名振,終於親自登城,見過了高名衡和陳永福。

張名振來之前,沉樹人並沒有交代他要挖人。

畢竟沉樹人沒法預言“李自成一定會挖黃河,開封會暫時不宜人類生存”,也就沒法說更多的要求。

可是,張名振畢竟是跟隨沉樹人幾年了,而且年初的時候,他和鄭成功就親自參與過海路運漕糧到山海關、然後去筆架山救回塔山杏山被圍明軍撤退的任務,還跟韃子血戰了一場。

從那以後,張名振也琢磨過味兒來了,知道頂頭上司沉尚書和大公子沉撫臺,似乎很喜歡在這亂世中拉攏人心,擴大嫡系勢力。

於是張名振也存了這個念頭,一有機會就琢磨能不能幫着再拉攏一些人。雖說有些自作主張,但他相信撫臺大人在的話,也會多救援一些忠義將士的。

雙方簡單見了一下,張名振就主動拋出橄欖枝:“高撫臺,陳總鎮,你們都是死守孤城的義士,在下自然是佩服的。

我家沉撫臺,也是受陛下所命,在當初楊閣老左良玉孫傳庭兵敗後,依然孤軍救援開封,總算僥倖擊退李自成。

如今開封已是如此模樣,今年一年周邊數百里百姓都顆粒無收,我以爲,就算沉撫臺以江南漕糧轉運增援,也救不了數十萬百姓半年之久——

至少明年秋收之前,開封是不可能從周邊得到糧食了。哪怕秋收,也未必能有糧,如今這大水未退,也沒有人力去堵口黃河,兩個多月後春耕,難道水就能退乾淨了麼?否則又如何春耕?

爲長久計,你們還是能撤走多少人就撤走多少人。”

高名衡和陳永福之前就已經動搖了,不過此刻發現有活路,還有人運糧進來,高名衡難免想更加兩全其美一點。

他想了想,說道:“本官守土有責,暫時不能拋棄百姓。陳總鎮,不如你帶兵一部,先護送周王出城,順汴水南下,找妥善之地就醫吧。”

陳永福也是要臉的,怕被說是逃兵,連忙謙虛:“末將是總兵,豈能先逃,還是先派一個守備護送王爺,再運走一些傷病的弟兄。

既然張總鎮運來了軍糧,這開封城好歹還能撐持一會兒,也要提防闖賊去而復返……”

張名振一聽他們還長期打起了從淮河、潁川而來的糧食支援的主意,也不由反感,提醒道:

“高撫臺,陳總鎮,這壽縣等地的糧食,原是沉撫臺爲與闖賊決戰所籌備的軍糧。如今還能有剩餘,全靠沉撫臺神機妙算,速戰速決提前勝了闖賊,迫其退走。

這些糧食運回南方的話,也要再多費周折損耗,這才就近拿來增援開封。可如果壽縣的存糧吃完後,沉撫臺是絕對不會再費人力非要運糧食來開封的。

開封數十萬人口,與其留在這種孤懸絕糧之地,還無法從事生產,那還不如把青壯和士卒都運出去,到糧食豐足處就地就糧!末將也直說了,壽縣的糧食,是絕對供不起數十萬人吃到明年的!只能是暫時解救燃眉之急!”

高名衡老臉一紅,他也知道自己現在就是要飯的狀態,不能要求太高。那麼多人,確實是救不過來,能救一部分已經是大發善心了。

於是雙方緊急磋商之後,總算達成了條件:張名振繼續往開封運糧,防止直接餓死太多人。而每次卸糧回程的時候,能拉走多少人轉移去安全的地方,就拉走多少人。

至於拉誰不拉誰,張名振說了算,高名衡不干涉。

優先從陳永福麾下的近兩萬開封守軍裡,挑老兵、精壯轉移,然後才輪到青壯年百姓,

凡是男女四十歲以上的百姓,暫時就沒運力解決了,小孩兒如果不能自己走路跑跳的,太年幼容易路上死去的,也不運,其他容易存活的都運完後再說。

張名振還約定,下次再來運糧時,除了糧食,還要運一部分石灰,城內的守軍也可以想辦法籌集,看看還有沒有石灰沒有被水淹壞。

飢兵和難民撤退時,都必須噴灑石灰消毒,防止船上人擠人爆發瘟疫。這些也都是張名振從沉撫臺那兒學來的招,對於航海密集運兵時防止疫病很有用處。

當天下午,病體沉重的周王朱恭枵,就先被張名振救走了,也是爲大撤退立了個遮羞布,說起來不是官員將士要逃跑,是護送周王逃跑。

朱恭枵躺在病榻上,被整張牀擡走,看到張名振時,他也是老淚縱橫:“本王已經這把年紀了,還救什麼呢,不如讓本王落葉歸根,就地得個安生吧。”

張名振面無表情地說:“王爺想在開封安生,怕是不可得了,這開封遍地水患,死難的將士百姓都被丟水裡泡着了。還是安心去和潞王、福王會合吧。其餘河南諸王,只要還活着的,都被沉撫臺救走了。”

朱恭枵與世隔絕已久,並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聽了這話,也是感動不已。

“大明最後居然要靠這些年輕人拯救,本王臨終遺表時,定然要向陛下極力美言沉撫臺的大德。”

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98章 領旨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84章 惹火燒身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33章 孫武再世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79章 乘勝追擊
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98章 領旨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28章 陛下之壯烈,臣素來佩服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67章 我插隊是因爲我沒素質啊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84章 惹火燒身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4章 你想丟女人還是丟臉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33章 孫武再世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79章 乘勝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