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父子對決

挖出來的玉像高一尺三寸,雕刻的惟妙惟肖,就是瞎子也看得出是安子道本人沒錯了。底座上的八字,也正是安子道的生辰,非太子等寥寥數人,外人根本無從知曉。

安子道顫抖着手,輕輕摩挲玉像,眼眸裡露出痛苦之意。他想起太子出生那日,紗帽無風自落,左右都視爲不祥,果然應在今日。

徐佑站在距離安子道很近的地方,可以感受到他那日漸蒼老的軀體正散發着的悲哀,曾經英姿神武的帝王,此時此刻,只是被兒子女兒聯手背叛的可憐父親。

周圍衆人全都低垂着頭,大氣不敢出,生怕皇帝雷霆之怒殃及己身。不知過了多久,安子道冷冷道:“林霜虎!”

“老奴在!”

“命左衛抓捕李雀兒;命右衛囚禁始安於公主府,要她寫表自辯,搜尋其室,若有來往書信,盡數取來;命御刀蕩士加強宮禁,無我手詔,誰也不許出入;還有,宣竺道融、庾朓、顧卓、柳寧、蕭勳奇等人覲見!”

這是皇帝終於下定決心,要連夜召見重臣商議廢立太子。自古廢儲都是大事,動輒傷筋破骨,影響極大,安子道數次起意,卻又數次反悔,正是因爲顧忌太多。當然也畏懼史筆如鐵,怕後世說他太過無情。

然而這次證據確鑿,法無可恕,太子謀逆在前,千秋萬代之後,總不會再有人罵他虎毒食子,冷血心腸。

“老奴遵旨!”

林霜虎又靜候三息,見安子道不說話,問道:“東宮那邊?”

“先別驚動那畜生,令左右衛小心行事,秘密抓人,若泄露風聲,一同問罪!”

“諾!”

林霜虎傳令去了,靜寂的可怕的含章殿前突然傳來急促的咳嗽聲,徐佑沒有忍住,噗的吐出一口鮮血,將地上平整如鏡的青石板污了大片。

安子道轉過頭,臉上帶着幾分關心,道:“快召太醫……”

“咳……咳,稟主上,小民家中備有溫大夫的藥,只是派人去取的話,來回太久怕等不及。請主上恩准小民先行出宮,回長幹裡服藥……若,若真的死在宮裡,太不吉利……”

安子道想了想,徐佑怎麼也不可能去給太子通風報信,再者如他所言,病軀沉痾難愈,正是欲行廢立之時,死在宮裡未免晦氣。

“去吧,好生將養,你今夜立此奇功,過幾日我會重重有賞!”

“謝主隆恩!”

兩名御刀蕩士隨在徐佑身旁,直到長幹裡也不曾回宮,而是直接守在臥室門外,這既是保護,也是看守。徐佑並不在意,裝模作樣的服了藥,清明攸忽出現在室內,道:“太子已知薛安國入宮!”

徐佑兩手準備,他負責送薛安國去見安子道,而清明則潛入東宮示警,想必這會太子已經發覺李雀兒被抓和始安公主被囚,再加上幾位重臣入宮,圖窮匕見,接下來就要看誰的心更狠,誰的手更黑!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明面上自然是皇帝的實力佔據優勢,可太子當了多年儲君,肯定籠絡了不少心腹效死,再加上有天師道輔佐——徐佑對孫冠很是忌憚,這位天師屹立江東數十載,不到最後一刻,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站在徐佑的立場,皇帝和太子勢均力敵才最符合他的利益,最好打的天翻地覆,動搖國本,他纔好渾水摸魚,趁勢而起。

李雀兒被抓之後,幾乎沒有抵抗就全部招供,始安公主府也搜到太子、竟陵王來往書信數百封,裡面稱呼安子道爲彼人,言語很是不恭。安子道悲慟萬分,將書信展示給顧卓等臣下,道:“逆子無狀,我有意廢之,諸位愛卿可有異議?”眼光掃過,眉心微皺,道:“勳奇呢?爲何還沒到?”

他召見五人,四人皆至,唯有蕭勳奇不見蹤影。話音剛落,從殿外進來一人,朱衣紫帶,容貌清俊,正是姍姍來遲的蕭勳奇。

若說蕭氏,那真是天底下第一等的血脈,家族裡無論男女,皆俊美無匹。蕭勳奇那長相和氣質,妥妥的神仙大叔,放在後世,不說迷倒萬千少女,至少也是明星級的人物。

安子道沒有責問蕭勳奇爲何遲到,他們名爲君臣,情如兄弟,哪裡會因爲這點小事當着衆人落他的面子?況且蕭勳奇掌控着司隸府,行蹤本就詭秘,來晚了片刻,無傷大雅。

顧卓將剛剛看完的書信遞給蕭勳奇,他大概瀏覽了幾封,又遞還給林霜虎,神色如常,安坐不語。庾朓知道蕭勳奇的脾氣,開會時從來不發表意見,只接受皇帝的命令行事,他身爲尚書令,資歷最深,第一個開口道:“太子如此大逆不道,我贊同廢黜。”

第二個贊同的是顧卓,接着是柳寧,最後表態的竺道融唸了聲佛號,道:“主上仍屬意建平王接替儲君之位?”

安子道點頭,道:“廢黜太子,我意已決。召諸卿深夜來見,是爲了新太子的人選。”

庾朓還是堅持推薦自家女婿、南陽王安休鑠,而竺道融以前最喜歡廣陵王安休鴻,可爲了防止夜長夢多,重蹈覆轍,便改了主意,支持建平王接任。

柳寧也道:“立儲一事,應出聖懷,臣意當速速決斷,不可遲延。”

有竺道融和柳寧的支持,安子道心頭大定,不再聽庾朓的意見,乾綱獨斷,命人去接建平王入宮。

計議已定,安子道命庾朓、柳寧和顧卓到太極殿旁邊的尚書檯檢尋漢魏典故,如廢儲立儲故例,並由顧卓負責草擬廢儲詔書,只等明日上朝,宣告天下。

含章殿內只餘竺道融和蕭勳奇,安子道似乎漫不經心的問了一句:“勳奇,東宮可有異動?”

“主上放心,從太子到二率,再到他籠絡的軍中各將,全在臣下的掌控之中。臥虎司在外,鷹鸇司在內,萬無一失!”

東宮二率數年前曾因故裁撤,後來太子改了脾性,順從聽話,言行之中頗顯孝心,便又恢復了建制,只是兵力大減,僅有五千人,成不了氣候。

朝廷中軍共有六軍組成,分爲領軍、護軍、左衛、右衛、雲騎、遊騎六將軍。其外還有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五校尉,以及積射、強弩二將所帶領的軍隊。左衛、右衛兩軍宿衛宮闕,其他各軍宿衛京師,有戰事時奉詔出討,戰事一畢,還歸原處。

這些年太子刻意結納,六軍裡也有不少他的門人。不過皇帝原無廢黜之意,也就隨他去了,只要不是太過分,聽之任之,權當爲日後繼位打點基礎。否則的話,一旦皇帝賓天 ,手裡無將無兵,屁股下的寶座怎麼坐得穩?

可現在局勢有變,皇帝要廢黜太子,那些被拉攏的將領成了不安定因素,所以敕任天下僧主的大典之前,就已暗中命令蕭勳奇嚴加監視,有風吹草動立刻上報。

司隸府的手段,安子道從未懷疑,這也是方纔他不急於派兵控制東宮的原因。

臺城裡熱鬧,東宮也不落後,接到不明身份人的示警,太子緊急召集東宮各從屬商議,並派出眼線打聽情報。不出三刻,幾乎已經可以肯定皇帝這次是要來真的了,竟陵王咬着牙,道:“太子,不能等了,一不做二不休,反了吧!”

太子正有此意,道:“幸好前段時日你我負荊請罪,讓彼人放鬆警惕,給了咱們喘息的良機。現在萬事俱備,未必不能拼死一搏。”

“正是!”魚道真妖媚的眸子裡閃爍着興奮和殘忍的光芒,道:“彼人既然不念及父子之情,太子總不能坐以待斃,風從龍,雲從虎,諸位郎君若求富貴,正在今夜!”

衛田之目視左衛率曹淑、右衛率殷素、積弩將軍何正、屯騎將軍馮超之以及各軍將如陳述、任建等人,道:“各位將軍以爲如何?”

屯騎將軍馮超之雖然這幾年和太子走的很近,但他只是爲了投機,從未想過謀反,離席跪倒,痛哭道:“自古不聞此事,還請太子萬萬三思。”

太子同樣哭泣道:“非我不孝,可主上聽信讒言,即將見罪廢黜,我自問沒有大過,不願受此冤枉,只要馮將軍點頭,將來封侯拜相,保你馮氏永享富貴!”

馮超之苦苦勸阻,惹惱了太子,怒視道:“你是不是覺得我不能成事?”

馮超之把心一橫,道:“事或可成,可成事之後呢?我怕太子不爲天地所容,終將死無葬身之地!”

太子氣不可遏,道:“拿下!”

他身後站着四個小宗師,只有一個出手,立刻制服了馮超之。他猶自喝罵不已,太子抽出曹淑腰間長刀,噗嗤一聲,刺入馮超之胸膛。

“還有誰有異議?”

所有人慌忙跪下,道:“當竭力奉令!”

太子志得意滿,當即內穿戎服,外罩朱衣,號令東宮五千士卒,披堅執銳,點燃火把,浩浩蕩蕩,直撲臺城。

與此同時,前日剛剛抵達長江上游某處水軍船塢的沈穆之也得到太子手諭,率領沈氏全部精銳戰船三十餘艘,共計三萬虎狼之兵,經長江口入玄武湖,再沿護城河將臺城圍的水泄不通。

聽到城中動靜的其餘各軍軍主不明情況,大多擁兵觀望,忽然接到太子洗馬沈越持太子令牌,說左衛將軍樑秀謀反,已挾持主上佔據臺城。太子正率軍圍攻,詔令各部不得妄動,以免誤傷。

樑秀原是魏國大將,後歸順南朝,深受安子道賞識,重用爲左衛將軍,宿衛宮禁,頗有漢武用金日磾之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說他人,未必有幾人相信,可樑秀謀反,卻很容易取得共識。不過也有那不識趣的,比如強弩將軍江郢,並不信任沈越,召集所部欲往臺城救援,卻不料被身邊最得力的心腹侍從一刀刺死,然後對外宣稱被樑秀派刺客暗殺,暫由軍副張楚代領強弩將軍一職。

張楚,原是東宮二率的舊部。皇帝裁撤二率之後,原來的衆多部曲打散編入中軍各部,按照慣例,不出三月,就可以斷絕和東宮的聯繫,然而在天師道強有力的介入下,這些兵卒大都是天師道的教衆,竟散而不亂,依然被太子牢牢的控制在手裡。

像張楚這樣的人,還有許多,這也是太子敢於謀反的底氣。

安子道自以爲勝券在握,卻不知道他的中軍早已被侵蝕的千瘡百孔,現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宿衛宮禁的左右衛,以及所向無敵的御刀蕩士。

父子對決,即將展開!

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十章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二十七章 站在此亭觀此園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八十五章 人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十八章 真相第二十二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八十二章 見官第八十八章 貴者乘車,賤者徒行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四十三章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第一百零一章 青天有月來幾時第一百一十二章 閒來飲酒第一百零九章 驅狼羣以吞虎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社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一百零八章 幽夜逸光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一百三十五章 疼不疼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香識人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起幽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誘敵和圍獵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四章 三面合圍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三十二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一百七十章 七月流火第四章 雲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楊乙之死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八十三章 虎嘯江淮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五十四章 先手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二章 軍法何足持第六十一章 人間貴賤有別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九十七章 重回錢塘第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論高下,只分生死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七十三章 離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經玉算第五十一章 入道第六十九章 男兒不負恩第八十九章 會師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十九章 心若磐石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三十九章 如約而至第六章 雪泥驚鴻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八十章 約定第一百零六章 驚聞故人來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九十章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益州的水,伊人的心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長絕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三十五章 紅紗步輦踏月來第九十七章 上座取人,遠勝三聖第八十五章 算則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縱橫千里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九十一章 觀壺吟詩第四十一章 雀舌雖好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八十九章 會師第三十六章 不負相思意第六十九章 聖哉斯言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第三十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十七章 玉樹臨風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八十二章 別去十年頭已白第四十一章 療傷
第六十四章 勿復相思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十章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二十七章 站在此亭觀此園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八十五章 人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十八章 真相第二十二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第八十二章 見官第八十八章 貴者乘車,賤者徒行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四十三章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第一百零一章 青天有月來幾時第一百一十二章 閒來飲酒第一百零九章 驅狼羣以吞虎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社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一百零八章 幽夜逸光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一百三十五章 疼不疼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香識人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風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起幽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誘敵和圍獵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四章 三面合圍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三十二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一百七十章 七月流火第四章 雲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楊乙之死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八十三章 虎嘯江淮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五十四章 先手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二章 軍法何足持第六十一章 人間貴賤有別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九十七章 重回錢塘第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論高下,只分生死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七十三章 離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經玉算第五十一章 入道第六十九章 男兒不負恩第八十九章 會師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十九章 心若磐石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三十九章 如約而至第六章 雪泥驚鴻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八十章 約定第一百零六章 驚聞故人來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九十章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益州的水,伊人的心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長絕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三十五章 紅紗步輦踏月來第九十七章 上座取人,遠勝三聖第八十五章 算則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縱橫千里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九十一章 觀壺吟詩第四十一章 雀舌雖好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八十九章 會師第三十六章 不負相思意第六十九章 聖哉斯言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六十三章 文武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第三十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十七章 玉樹臨風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八十二章 別去十年頭已白第四十一章 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