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山河表裡

鏖戰半日,連潼關的女牆都沒摸到,周石亭和曹擎兩部傷亡慘重,退回修整,無力再戰。徐佑再派左彣率翠羽軍進攻,至傍晚仍舊不克,挑燈夜戰,各軍輪流上陣,只有明敬悍勇,登上了潼關女牆,只可惜沒有站穩腳跟又被迫了下來。

喊殺聲竟夜不息,戰至天明,楚軍傷亡近一千餘人,只好退到麟趾塬邊。受地形所累,前軍在塬上,後軍在黃巷阪,徒有二十萬大軍,卻每次只能萬餘人展開攻勢,形不成合力,寸步難進。

強攻不成,思築都故技重施,上前罵陣。彌婆觸直接命涼軍回罵,關中千年底蘊,詈言之豐富多彩更勝思築都,把這幫曾罵死王承的嘴炮達人們氣得半死,情急時用甯越方言罵了起來,涼軍也用關中方言、羌族語開罵,雙方誰也聽不懂誰的話,雞同鴨講,整整罵了一天,見不分勝負,約好來日再戰,鳴金收兵。

諮議參軍王讞獻計,羌人最重武勇,可送去婦人衣服以示羞辱,誘他出關決戰。誰想彌婆觸做了個草人,把女服套上,有寫了徐佑之身四個字,擺在城樓上,任由三五個傻大黑粗的彪形大漢摸來摸去,時不時的還配上幾聲猥瑣的笑容,就差現場直播開車。

這番沒誘出涼軍,反倒把楚軍將士氣得半死,自檀孝祖以下,紛紛請戰,不破潼關皆願提頭來見。王讞更是羞慚不已,請徐佑治罪,徐佑卻渾不在意,大笑道:“沒想到彌婆觸還好這一口,是個有趣的。等破了潼關,不要殺他,就讓他穿着女服來給我牽馬垂凳,也爲史書留段佳話!”

主帥的言行直接影響着部曲們的心態,徐佑如此鎮定自若,把衆人因破關不利而來的煩躁和焦慮也消散殆盡。

知恥後勇,翌日大早再戰,個個奮不顧身,等到了午時,幾乎破關成功。可不知發什麼瘋,數百名涼軍竟不躲避刀槍,以骨肉夾住兵器,然後抱住登上城頭的楚軍不要命的跳了下來,落地後猶自狂吼抓咬不止,直到鮮血流乾方纔罷休。

幾乎是眨眼間,攻勢逆轉,楚軍再次被趕了下來,人人垂頭喪氣,面對這個矗立千年的雄關,真是老鼠拉龜,無處下嘴。

王讞再獻計,和朱智克武關如出一轍,寫了招降書投進關內,許以高官厚祿。彌婆觸立刻做出反應,讓督戰隊應收盡收,敢私藏傳閱者斬,把危機消弭於無形。

如此對耗了四五日,楚軍毫無建樹,徐佑召來鳴篪司司主楊順,問及彌婆觸此人可有弱點。楊順爲了此次西征,年前就秘密潛入了西涼,安插、收買、離間,做了不少事,但他也拿彌婆觸沒有辦法。此人是姚吉的心腹,也是金雀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戎馬多年,治軍嚴明,作戰沉穩多謀,所以姚吉很放心的給了他五萬精兵鎮守潼關,真真是知人善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正無奈時,接到葉珉從洛陽傳回的捷報,斛律提婆三萬大軍盡沒,得良馬五萬匹,洛陽之圍已解。就算魏廷再派兵前來,至少也得兩個月後。也就是說,葉珉以區區兩萬兵和一己之力,爲西征贏得了兩個月的寶貴時間。

徐佑大喜,上奏朝廷,封葉珉爲洛州刺史、左軍將軍,令他繼續加固洛陽城防,統領洛州、豫州以及後方諸州郡的防務,保持糧道暢通。

洛陽大捷的消息讓止步潼關的楚軍主力精神大振,但高興之餘也自感臉面無光,徐佑召集衆將再議,何濡道:“既然洛陽暫時得保,潼關兇險難下,不如依着前議,擇一良將,渡黃河北上攻打蒲城。”

徐佑沉吟良久,道:“張桐,你來分析一下敵我雙方的兵力和優劣。”

張桐被徵召入大將軍府,作了記室參軍,跟着何濡他們學的飛快,當年的跳脫已經脫去大半,經過這段時日的行軍操練,皮色黝黑,身體健壯,和往常判若兩人。聽徐佑點名,立刻拿着長杆,指着帳內的大型沙盤,道:“西涼全國大約有步騎十五萬人,騎兵在十萬左右,其餘皆是步卒。目前五萬人在潼關,有四萬騎兵,一萬步兵;兩萬人在蒲城,多是步兵,騎兵少許;兩萬人在青泥,和朱刺史他們對峙,這兩萬人全是騎兵;其他各州郡分散有一到兩萬人,大半是步兵;而姚吉手裡的中軍主力五萬,原是他麾下的左部兵擴充而來,皆西涼大馬,裝備精良,作戰勇猛,必須要給予足夠的警惕。”

“而我軍現有二十萬人,兵力佔優,步、騎、車、水師齊備,刀甲弓弩強於涼軍,又處在攻勢,佔據主動。可糧草轉運不便,利速戰,而不利久持!”

徐佑誇讚了兩句,突然轉頭看向何濡,道:“若分兵北上,參軍司以爲何人能當此重任?”

“薛玄莫!”何濡斬釘截鐵的道。

徐佑笑了笑,道:“薛將軍固然是福將,但北攻蒲城,事關重大,”說着目光停留在檀孝祖身上,道:“不知車騎將軍能否爲我解憂?”

檀孝祖毅然抱拳,道:“節下願往!”

“好,許你帶荊州軍五萬人,備好糧草,即刻北上!”

“諾!”

當夜檀孝祖率部由幽都軍悄然送過黃河,又過了七八日,檀孝祖傳來消息,已克蒲城。

蒲城太守尹兆曾在姚吉謀反時和其交戰,後來姚吉成功登基,尹兆別無選擇,只能歸順,其實心裡對這個篡位的金雀天子很是反感。所以檀孝祖大軍剛到,雷霆砲還沒架起來,他自知單以手裡的兵力無法抗衡,如果兵打光了,變成孤家寡人,在這亂世死的比誰都慘,因此果斷投降。

尹兆是漢人,祖上也是青州望族,五胡亂華時流落關中,慢慢立足,最後成了涼國的屬臣,這下重新投靠漢人陣營,也算是認祖歸宗。

接到消息,參軍司重新部署了作戰計劃,交給徐佑批示後,覈准實施。先是故意散播尹兆獻城投降,檀孝祖率十萬主力渡過蒲阪津,讓彌婆觸驚疑不定,急忙派斥候前往查探,沒幾日接到長安的諭令,姚吉要他迅速擊敗潼關外的楚軍殘部,再率兵北上,攔阻檀孝祖,並嚴令對尹兆這個叛將殺無赦。

五月六日上午,被潼關阻隔整整二十天後,再次聲勢浩大的發起攻城,徐佑親至麟趾塬擂鼓助威,楚軍如同吃了靈藥,如凶神惡煞,戰至正酣,遙見一騎從東而來,急馳進了大營,隨後數人慌慌張張前來稟告徐佑。徐佑正在擂鼓,手裡的鼓槌掉在地上,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戰場。

隨後楚軍流水般退去,再無動靜。彌婆觸心知有變,派出暗探趁夜色摸進楚營打探虛實。探子回報說是魏軍圍困洛陽,切斷了楚軍糧道,而楚軍的糧草只能供二十萬大軍三日之用,似有撤兵前往解救洛陽的意圖。

等到天明,果然見麟趾塬已無兵馬,彌婆觸命人再探,得知楚軍正掉頭回轉洛陽,陣型雜亂無序,兵卒行色匆匆。幾名將領聯袂要求立刻追過去好殺敵建功,彌婆觸冷笑道:“此乃徐佑詭計,想要誘我出城,沿途定有埋伏。不要理他,只管守好潼關,諒楚人插翅難入關中半步!”

“軍帥,機不可失啊!楚人遠道而來,糧草本就不濟,又在我關城下挫盡銳氣,二十萬人,每日消耗多少徐佑哪裡頂得住?今被魏軍圍困洛陽,斷了糧道,倉皇撤退,正是我們立此不世之功的天賜良機。”

“是啊,軍帥,下令吧!楚人何曾放在我們眼裡?我西涼五萬人,足可當百萬之師,區區二十萬豬羊,不過讓兒郎們多砍殺一會。”

衆將苦苦哀求,眼瞅着立功受賞的機會,誰能忍得住心頭的貪慾?彌婆觸就是不允,這時他的心腹參軍密室進言,道:“檀孝祖兵鋒強勁,已佔數郡,渭河以北,近乎淪陷。主上要軍帥速決,言辭愈發凌厲,若這等良機還不抓住,恐怕……”

彌婆觸不由有些心動,於是再派探子,得知楚軍拋棄了輜重和營帳,已撤離閿鄉,當真是要回援洛陽,終於受不得長安的壓力和部曲蠱惑,留五千步卒守關,帶着四萬騎兵尾追而去。

一路追到靈寶西塬,南側是高山,北側是黃河,中間是個細長的峽谷,長約七十里,忽見楚軍已紮好營,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遂令騎兵衝鋒。

說到底,涼軍還是看不起楚軍的野戰能力,就連吹了多年的楚人善攻守城池,這十幾天在潼關前也見識了,不過爾爾。所以彌婆觸固然用兵謹慎,但連續多次打退楚軍進攻,心裡難免生了驕氣,沒有及時勒馬迴轉,而是打定主意,要藉此戰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再回頭收拾檀孝祖。

列陣防守的是明敬率領的一萬翠羽軍,他善打硬仗,敢拼命,能效死,用在此地阻擊再合適不過。監察司的同僚正在各屯各伍鼓舞士氣,道:“都打起精神,握緊槍,贏了這場,大將軍說了,今晚酒肉管夠!”

“砍馬腿,刺馬腹,割人頭!不許搶,也不要管衝到你身後的敵人,只看着前方,前方!”

“想想關中百萬漢人父老,被羌人壓榨多年!我們贏了這一仗,就能救無數人的命!”

“好了,敵人開始送死了!兄弟們,活着見!”

衆兵卒放聲大笑:“活着見!”

”弩手準備!放!”

“弓手準備!放!”

騎兵的馬蹄聲震耳欲聾,甚至蓋過了黃河的翻滾呼嘯,正前排的槍兵吳乞感受最爲強烈,瞳孔裡的敵軍由小變大,幾乎可以看到帶着籠嘴的戰馬鼻子呼氣時的顫動,弓弦的響動似乎只有一聲,然後是撒豆子似的從天上落下來無數的箭矢,耳朵聽到伍長大聲嘶喊着蹲下,蹲下,他死死的把身子藏在盾兵的遮掩下,然後來不及反應,手裡的長槍和敵人轟然撞擊到一起。

巨大的衝擊力讓他膝蓋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鑽心的劇痛差點昏迷過去,不過吳乞也是上過多次戰場的老兵了,能感到疼就說明還活着,急忙擡眼看去,發現敵人的這個騎兵沒有正面撞上他的槍,只是從側翼深深插進了馬腹,而馬腿也被旁邊的斧手從下面探出去砍斷,減緩了衝擊力,那騎兵一頭從馬上栽倒,落進了隊伍裡,吳乞可以看到他臉上的驚恐和絕望,心裡卻十分平靜,拔出銳刀,乾淨利落的砍斷了他的脖子。

血花四濺,吳乞退後,立刻有槍兵補位,戰時的隊列變換是翠羽軍的最強項,這是每天每月千萬次的嚴格操練形成的身體反射,幾乎變成了本能,而在戰場上,這是活下去的護身符。

咚!

又是馬身和楓槍碰撞,雙方絞殺一團,戰況慘烈。彌婆觸心驚於楚軍的野戰水平,親冒流矢上前督促前軍力戰,只要擊潰這批斷後的銳卒,穿過西塬峽谷,前面到了開闊地帶,就可展開全軍,鑿穿楚軍陣線,那時再進行分割包圍,大勝可期!

突然,南山上出現一支萬餘人的伏兵,由齊嘯率領,先以弓弩疾射,再砸以巨石,然後俯衝而下,從中間把涼軍攔腰切斷。接着分成兩部分,一部結陣阻擋後半截的騎兵,一部從後方夾擊前半截,和明敬合力,戰至天色漸暗,吃掉了這部涼軍近兩萬餘人。

等掉轉槍頭,後方涼軍已膽怯不敢戰,潰散而逃,彌婆觸彈壓不住,被亂兵裹着無奈逃向潼關。

徐佑清楚奪關在此一舉,將手裡僅有的兩千騎兵放了出去,每人背三面旗幟,裝出聲勢浩大的樣子,尾隨追趕,務必讓涼軍惶恐不安,而齊嘯明敬緊則率步卒緊跟其後。

原本退回潼關,及時重整,還可以挽救敗局,然而守關的五千步卒看有數百騎兵狼狽逃回,又看後面煙塵滾滾,瞧不真切,以爲全軍大敗,竟也棄關不要,匆忙往關中撤退。剛入了關的騎兵自然有樣學樣,後面的自不待言,等到彌婆觸回到潼關門前,左右已無幾人,不由老淚縱橫,以頭觸碰關門三下,被親衛強拉着離開。

佔據潼關,八百里秦川已盡收眼底,徐佑踏着被鮮血染透的馬道,登上城頭,眺望黃河之水從天而落,那夕陽黯然沉入山頭,這正是:

露布更傳原上捷,王師早晚下潼關!

:。:

第十六章 傾家蕩產只爲信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第八十一章 折梅一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二十一章 晉陵城外五更鼓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第八十九章 漫流橫渡第一章 道爲三一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四十三章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第四十四章 情場戰場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七十章 御意至得無爲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四十六章 白骨無人收第七章 楓營第六十章 明鏡傾城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四章 各安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閒來飲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青鬼律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人間第四十九章 車遙遙兮馬洋洋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十九章 可怕之極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十三章 參差十萬人家第八十章 水遠煙微白鷺飛第八十一章 對手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八十四章 宮掖殺機第二十八章 大小狐狸第十七章 騙局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七十一章 決裂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八十七章 箭定倉垣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第七十一章 幕後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二章 無雙國士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四十五章 故人重逢第八十五章 算則勝第九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四十七章 不怕髒的刀第一章 輕悍盡吳風第一百一十八章 救人救己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一百二十四章 山門開,見宗師第九十章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瞬間第一百零五章第六十一章 背叛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一百二十八章 光耀八極,與天相逐第七十五章 連手推舟下揚州第七十三章 於斯爲盛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營第九十一章 步步驚心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二十八章 歸案第五十三章 走蛟攔龍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經玉算第二十四章 人情債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二十三章 鶉鵲詩第六章 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六十五章 草木榮枯,自有定數
第十六章 傾家蕩產只爲信第十八章 陰符四相第八十一章 折梅一刀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二十一章 晉陵城外五更鼓第三十章 相見爭如不見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第八十九章 漫流橫渡第一章 道爲三一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四十三章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第四十四章 情場戰場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七十章 御意至得無爲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四十六章 白骨無人收第七章 楓營第六十章 明鏡傾城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四章 各安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閒來飲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青鬼律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人間第四十九章 車遙遙兮馬洋洋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十九章 可怕之極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十三章 參差十萬人家第八十章 水遠煙微白鷺飛第八十一章 對手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四十九章 開國縣侯第八十四章 宮掖殺機第二十八章 大小狐狸第十七章 騙局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七十一章 決裂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八十六章 世事如盤人如棋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八十七章 箭定倉垣第一百五十三章 競爭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第七十一章 幕後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二章 無雙國士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四十五章 故人重逢第八十五章 算則勝第九十二章 環環相扣第四十七章 不怕髒的刀第一章 輕悍盡吳風第一百一十八章 救人救己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鈐堂第一百零五章 以夏時冠周月第一百二十四章 山門開,見宗師第九十章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瞬間第一百零五章第六十一章 背叛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一百二十八章 光耀八極,與天相逐第七十五章 連手推舟下揚州第七十三章 於斯爲盛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營第九十一章 步步驚心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二十八章 歸案第五十三章 走蛟攔龍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經玉算第二十四章 人情債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二十三章 鶉鵲詩第六章 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六十五章 草木榮枯,自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