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一層身份足矣

第二天臨近中午時分,張巒才灰溜溜從李府出來。

四下環顧,什麼人都沒有。

他正想找李府的下人問問情況,順帶借一輛馬車,卻見前面街口位置停着一輛看起來異常熟悉的馬車。

他趕緊走了過去,卻發現街道轉角處,常順正叼着根草棍蹲在那兒等候。

“老爺,您出來啦?”

常順擡頭見到張巒,帶着幾分驚喜站了起來,殷勤地打招呼。

張巒問道:“昨夜沒回去麼?一直在這兒乾等?”

常順笑道:“那哪兒能啊……您進去後,小的就送那位夫人回去了……話說,應該怎麼稱呼她呢?”

“管你怎麼稱呼呢!”

張巒生怕被人看到自己跟李孜省往來頻密,直接掀開車簾就要往馬車裡鑽,等頭探進去才發現裡邊祁娘正笑吟吟坐在那兒,不由回頭瞅了一眼,問道,“你不是說送回去了嗎?”

常順道:“還不興再回來?”

“咳咳咳……”

張巒差點兒氣吐血。

沒轍,他只能趕緊上馬車。

……

……

馬車晃晃悠悠往崇文門方向駛去,張巒好像要兌現承諾一般,把祁娘接出來就得原封原樣送回去。

“祁娘啊,你還來此作甚?既然回去了,就沒必要再出來,折騰得慌。”

馬車車廂裡,張巒抱着一抹愧疚對祁娘道。

祁娘抿嘴一笑,道:“老爺昨夜讓妾身在馬車裡等候,妾身未聽吩咐直接回去了,已是不敬。若今日還不來說個清楚,豈不是被老爺厭棄?”

“這……怎麼可能嘛。”

張巒隨口應了一句,隨即好奇地問道,“那,你怎麼會恰好在這個時辰來接我?吾兒提醒過了?”

“您是說二公子麼?從昨晚到現在都沒見到他的人,不知他有何打算。”

祁娘微微一怔,當即不假思索地回道。

張巒問:“那昨夜,你怎就回去了?是誰勸過了嗎?”

祁娘笑了笑:“老爺來了李府,以李家大老爺跟您的交情,能不讓您痛飲個通宵達旦?今日再來等,不是正常的選擇嗎?”

張巒皺眉:“你倒是比我更能掐會算。哦對了,雖然我答應過吾兒不能飲酒,但恪於顏面還是喝了一杯,結果就……一醉不起了。”

“老爺一杯酒下肚就醉倒了?”

祁娘用促狹的眼神問道。

“不然還能怎樣?”

張巒面子多少有些掛不住,“或是許久沒喝酒,不勝酒力。萬萬不可對吾兒講,我不過是爲李尚書餞行,這才強撐着喝了一杯,誰知那酒後勁會如此大,稀裡糊塗就醉過去了。”

祁娘提醒道:“老爺在外還是應該小心謹慎些纔好。希望老爺昨夜沒有失去比醉酒更重要的東西。”

張巒老臉漲得通紅,瞪了祁娘一眼:“你這話是啥意思?笑話我?”

祁娘嘆道:“老爺,您該知曉,李家大老爺已失勢,現在全都倚靠你,想獲取你的全力支持,必定會動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有些事其實無須二公子提醒,難道您就沒想過這一茬?”

“我又沒吃虧,想什麼?”張巒說到這裡,突然想起昨晚自己可能無意中透露了什麼,馬上緘口不言。

祁娘問道:“那老爺,您打算如何處置那院子?”

張巒好奇地問:“啥?你是說你現在住的崇文門內的那個大院子?是啊,那正是李尚書贈給我的,現在他遇到難處,我是否應該把院子歸還呢?不過我還有兩個院子也是他給的,要不要一併歸還?唉,話說我這個國丈可真夠意思,都沒讓陛下賞賜個府宅啥的,真是虧得慌!”

“老爺裝什麼糊塗呢?”

祁娘秀眉微蹙,道,“妾身問的是李大老爺現在住的那處宅院。”

“他家的院子,你問我?”張巒瞪大眼睛望向祁娘,好似在問,是我宿醉未醒,還是你喝多了?

祁娘一臉認真地道:“李大老爺爲了拉攏您,更爲了讓天下人知曉,您跟他乃生死之交,豈能不把這處宅院送您?您今日不是剛從這院子出來的?”

“那……也不代表他會送府宅給我啊……昨晚他只是說讓我在他離京的這段日子,幫他照看一下而已。”

張巒解釋道。

祁娘卻道:“給了您,您就收着唄!”

“真沒給。”

張巒急得差點兒要跺腳,不過好在是在馬車裡,伸不開腿,要是能伸開,或就直接踹祁娘身上了。

祁娘問道:“那……不知給了您什麼?”

“非得說嗎?”

張巒嘆息道,“我也是糊塗,昨夜怎就喝醉了呢?”

“或許不是您喝醉,乃有人故意讓您醉倒。就算您喝的不是酒,只是一杯茶,最後也得到今日這時候,才能從李府出來,且讓您內心充滿自責和愧疚,讓您心中記掛,非得幫忙承攬黃河河工的活計不可。”祁娘道。

張巒瞪大眼睛,驚訝地問:“你怎什麼都知曉?你也是屬蛔蟲的嗎?”

祁娘道:“唉!老爺啊,這官場上收買人心的手段,翻來覆去不就那幾樣嗎?您喜好什麼,話說,這朝堂上下幾人不知曉?”

“咳咳!”

張巒這下徹底無言以對了。

“那位李大老爺是靠什麼起家的?他能不知道如何才能拴住您?”祁娘嘆息道,“連妾身,都是他送給您的,且能讓您收下來,這就是本事。

“再者說了,他既要南下治河,想必目前亟待處理的事情又多又雜,有何必要留您在府上過夜?況且昨晚酒宴結束他還先行一步……就這還不夠明顯嗎?”

張巒擺擺手,示意祁娘不要說下去了。

他感慨地道:“哎呀,全天下就我一個傻子,你們都足智多謀。爲什麼非得是我留在朝堂?就因爲我是國丈?”

祁娘笑道:“就這一層身份,足矣。”

……

……

劉吉的請罪奏疏,連同他的請辭疏,一併由李榮呈遞到朱祐樘案頭。

朱祐樘很高興,畢竟他一直希望劉吉能知難而退,眼前的局面,非常契合他仁義的處事原則,沒有讓雙方的關係僵化,保持了他跟曾經教授過他學問、傳授他執政經驗的老師的和睦關係。

“很好。”

朱祐樘微笑着道,“未曾想,會是這般結果。”

李榮提醒:“陛下,其實您讓劉閣老致仕,只需明確告訴他即可,難道他會不理解嗎?”

龍椅後侍立的蕭敬心想,劉吉理不理解,難道你還不清楚?

劉吉人稱劉棉花,臉皮那是出了名的厚,就算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依然還會跟你講大道理,顯得他正確呢。

朱祐樘道:“這次多虧延齡前去點醒劉閣老……在這件事上,我覺得延齡做到了張弛有度,着實不錯。”

聽到這話,李榮心裡不是個滋味兒。

作爲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李榮打心底裡瞧不起那些靠祖輩蔭庇上位的年輕人,更瞧不起張延齡這樣外戚出身小小年紀就竊據高位的少年郎。

可不管怎麼說,李榮明白,他們都是靠着跟皇帝的親密關係才獲得身份和地位,他李榮可以,張延齡照樣可以。

如果真要去應科舉,他李榮的境況不會比張延齡好多少,根本就無法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

“是。”

李榮趕緊應聲。

本來他沒打算幫張延齡彰顯功勞,說不定皇帝會覺得,這件事首功是他李榮。

但現在既然皇帝主動提出來了,那就說明皇帝對張延齡見劉吉的經過以及後續影響,心知肚明。

很有可能,張延齡去見劉吉之前,已把他的計劃詳細跟皇帝說了,再就是覃吉也會通風報信。

李榮暗忖,覃吉身爲宮裡的老人,素來明哲保身,很懂得趨炎附勢那一套,誰也不敢將其低估。

哪怕覃吉隨時都裝出一副無辜的模樣,他李榮也得知曉,論跟皇帝的親密度,除了張家外戚外,內官中只有覃吉一人。

……

……隨後李榮奉皇命,帶着皇帝的口諭,前去內閣找徐溥。

李榮跟蕭敬一起前往。

到了內閣值房門前,李榮擡起頭,看着門楣上“文淵閣”三個大字,顯得很感慨,畢竟上次剛把劉吉拿下,這次就來此通知劉吉致仕還鄉,同時公佈新的閣臣人選,讓他有種滄海桑田的錯覺。

“李公公?”

蕭敬低聲提醒了一句。

“嗯。”

李榮這纔回過神來,跨步進到內閣院落。

徐溥早一步得知消息,正在外廳等候。

雙方簡單見禮後,李榮將此行目的說明:“徐閣老,劉閣老不在這幾日,您辛苦了吧?”

“應該的。”

徐溥並沒有表達謙虛之意。

內閣就他一個人當值,所有事幾乎都是他一肩挑,能不累就怪了。

李榮道:“因爲內閣缺人,我們司禮監也隨之繁忙了許多,一些不太緊要的政務,只能暫時擱置。陛下也很勤勉,每日都批閱奏疏到很晚。”

“是啊。”

徐溥道,“陛下勤政愛民,實乃少有的明君。”

嘴上應付着,徐溥心裡卻在琢磨,劉吉到底是因爲什麼案子才被錦衣衛帶走的?現在結果如何?

李榮終於開誠佈公道:“劉閣老請辭的奏疏,陛下已經準允了,特地賜車馬和奴僕,送他榮歸故里。”

“……”

徐溥一時無語。

心說感情來慰問我一頓,問我辛苦不辛苦,就是爲了告訴我,以後你再辛苦,也一個人把事給扛了吧?

李榮笑着拱手:“恭喜徐閣老,榮升首輔學士了。”

“呵呵。”

徐溥不由搖頭苦笑。

在一般人看來,尤其是在劉吉這樣爭名逐利的人眼中,成爲首輔,那是夢寐以求的事情,是幾輩子求之不得的福澤。

但這些日子徐溥幾乎忙到快忘了自己來內閣幹嘛的了。

就他和劉吉兩人,劉吉又不做事,導致他一個人乾的是幾個人的活,仔細想想,或許有沒有劉吉,其實差不多。

但現在有人告訴他,你成爲首輔,以後這裡就是你一個人的天下,他仍舊高興不起來。

忙到焦頭爛額,燃燒生命奉獻出一切,是不是首輔差別真有那麼大?

蕭敬聽李榮那慢吞吞的話,多少有些着急,提醒道:“李公公,該說陛下的安排了。”

“咱家知曉。”

李榮並沒有見怪,隨即道,“陛下準備,由戶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巒,即刻入閣,協同徐閣老辦事。”

徐溥馬上提出質疑:“就算劉閣老主動請辭,難道不該等朝會上公開議論過,最終才決定其去留嗎?”

“不用了。”

李榮搖頭道,“劉閣老歸家心切,正如當初的萬閣老一樣,根本就無法挽留……徐閣老又何必強留呢?”

這是在提醒徐溥。

萬安走的時候,也是很不情願的,最後還是乖乖就範,畢竟不走不行,留下來就得吃官司,甚至進詔獄,很可能會被問罪殺頭。

劉吉跟他的情況並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至於讓朝堂上的人挽留……話說,你們東宮講官出身的官員,有誰會可憐劉吉,真的去挽留他?多此一舉作甚?

徐溥再道:“有關新閣臣的人選,是否也應該經過廷推和廷議?”

李榮笑道:“可是先前翰林院上的閣臣候選名單中,並沒見到張學士的名字,如果非要這麼推的話,會不會……君臣面子都不好看?”

徐溥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不拿到朝會上去說,就是怕當衆撕破臉,君臣都下不來臺,還不如由皇帝自己決定得了。

畢竟閣臣就是皇帝的顧問和秘書,其去留全看皇帝的心意,這充分體現在對萬安和劉吉的處置上。

你們都不打算推薦張巒,還要拿其入閣之事議論,不誠心讓皇帝心裡不痛快嗎?

徐溥道:“大明閣臣選拔規矩,一直都有,且已形成定製,是否不宜因張學士便有所更變呢?”

或許是徐溥也想維持跟皇帝的良好關係,就算心中極力反對張巒入閣,但也只是婉轉地表達一番,希望皇帝能聽進去他的意見。

李榮點頭:“徐閣老所言在理,張學士一非進士出身,又非庶吉士或是一般館閣出身,雖有在館閣供職的經歷,但只是歷官而不做事,在威望上,的確有所不足。”

“嗯。”

徐溥點頭,“如今內閣人手不足,缺少的是實幹型人才,一來就要頂上去做事的。反觀張國丈,爲官以來基本都是虛職,哪怕是出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也沒去過幾天。若他病癒的話,反倒應該在翰林院多歷事纔可。”

意思是,張巒在翰林院供職期間都沒做什麼事,更遑論閣臣了。真要提拔他的話,必須讓他去翰林院幹一段時間,好好感受一下編撰修書的痛苦。

每天查閱那麼多資料,還得仔細推敲,看看有沒有謬誤,更要維持一個文人的體統。只要讓他忙到焦頭爛額,就沒臉提什麼入閣之事了。

李榮道:“陛下吩咐,說是有關先皇實錄的修撰,張學士會幫忙。”

“什麼?”

徐溥聞言不由皺眉。

聽聽,這是人話嗎?

我們在那兒辛苦修書,皇帝說張學士能幫忙?感情書修成後,張來瞻到時只需要署個名,就能竊奪修書的功勞?這是臉都不要了啊!

李榮繼續道:“具體如何幫忙,陛下並未提及,不過陛下有言在先,因爲黃河河工項目尚未完成,張學士就算入閣,也得優先顧及戶部的差事。”

“怎麼個意思?”

徐溥再問。

“也就是說,張學士跟之前出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一樣,只是領內閣的職務,但並不直接入閣做事。”

李榮規勸道,“您擔心張學士入閣會影響到館閣選拔閣臣的規矩,情況並不是這樣,陛下其實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徐溥驚訝地問道:“入閣,卻不進來做事?”

“是的。”

李榮道,“甚至不用張學士掛大學士的名頭,只是進翰林學士,兼領閣務罷了。”

在大明,入閣的標準,其實就是以大學士的身份入閣。

不過在成化朝,以翰林學士身份入閣的人並不在少數,後來再晉升大學士,也沒有影響到所謂的規矩。一直要到弘治朝中期,才形成以大學士身份入閣規則的定製,沒有大學士名銜就不算入閣。

徐溥一聽就明白了。

讓張巒入閣,只是佔個坑,如此一來,張巒就是內閣中僅次於他徐溥的存在,就算不在內閣,這蘿蔔坑也佔定了。

如此一來,就算後續誰再入閣,也要排在張巒後面。

皇帝爲老丈人謀劃到如此地步……

徐溥在想,還真是一對好翁婿啊!先不論君臣關係處得如何,至少這老丈人和女婿……關係沒誰比得了。

李榮繼續道:“爲了讓您及早有人幫忙,陛下決定,明後兩天,會在朝會上直接議定下一位閣臣的人選,不出意外的話,應是以之前最受人推崇的劉學士入閣。”

劉健入閣,看起來衆望所歸。

畢竟如今有資格入閣的人選中,刨除那些跟萬安和劉吉關係不清不楚的翰林外,以東宮講官體系爲主,劉健的名聲僅在徐溥之下。

且徐溥在六部供職的那幾年,翰林院的東宮講班,之前一直由劉健和李東陽負責,只是在李東陽守制後,另一班由謝遷負責。

徐溥道:“這一點,在下並無異議,只是張學士入閣之事,在下認爲,還值得商榷。”

“既不進內閣來給您找麻煩,又沒有直接任大學士,徐閣老,咱家不明白您堅持的到底是什麼。”

李榮感慨道,“陛下眼下所做決定,要的是朝中人的鼎力支持,尤其需要你們這些東宮時的老師支持。或許那位張學士,一直都不入閣,到致休還鄉都不干涉朝事呢?”

徐溥一聽,心裡多少有些氣惱。

張巒不干涉朝事?

那母豬都會上樹了!

327.第327章 深得器重第2章 龍兄虎弟第477章 榻前問策第419章 左右不是人268.第268章 頭鐵的代價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22章 誤會358.第358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711章 贏得人心第56章 暗通款曲239.第239章 秉燭夜讀222.第222章 千年老狐妖137.第137章 老實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48章 親疏有別(求月票)第595章 君子動口又動手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699章 稱職的幕賓161.第161章 揣摩上意(求月票)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第782章 厚顏無恥163.第163章 該來的總會來(求票)第548章 我是你的炳坤第65章 人人皆醉於泥沼第806章 龍生兩子,各有不同第790章 收放自如第425章 露餡(求月票)第595章 君子動口又動手第599章 萬全之策第522章 眼沒瞎91.第91章 無奈的選擇第515章 機會第432章 內訌264.第264章 捨身取義(求月票!)110.第110章 送選如送嫁(第四更求月票)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454章 區別對待(求月票)第712章 有備無患第68章 糊塗人糊塗事126.第126章 放下心,再吊起(求訂閱)149.第149章 心中有喜方能沖喜第208章 格局(求訂閱和月票)第460章 用新不用舊第410章 人無信不立第450章 張千戶的英姿(求月票)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808章 越看越順眼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341.第341章 兩不相幫121.第121章 願得一人心(求訂閱)342.第342章 理性派第615章 雞犬升天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232.第232章 高風亮節第753章 軟腳蝦第436章 搶飯碗第594章 動手不動口第503章 道家人的底子第719章 追求第714章 有大病297.第297章 畫餅第706章 不日將至第32章 真相大白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第185章 打斷骨頭連着筋第680章 病中的仁慈第661章 貪官最知奸詐第462章 高瞻遠矚181.第181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求票)第476章 歸寧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760章 野望157.第157章 同爲外戚(求月票)第1章 歡迎收藏249.第249章 都是送命題第482章 詐你的371.第371章 憑本事做事第570章 官方渠道和私人途徑第743章 互相揭發76.第76章 老而彌堅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83.第83章 前倨後恭第34章 趕赴京城第514章 受益匪淺238.第238章 與人爲善第742章 最好辦法第403章 都在等第798章 運籌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335.第335章 當局者迷293.第293章 砧板上的肉第405章 一等一的忠誠第23章 真乃義士第685章 勝似黨羽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第450章 張千戶的英姿(求月票)第576章 張巒的“朋友”第520章 悔不當初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第61章 有擔當363.第363章 另有所指(求月票)
327.第327章 深得器重第2章 龍兄虎弟第477章 榻前問策第419章 左右不是人268.第268章 頭鐵的代價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22章 誤會358.第358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711章 贏得人心第56章 暗通款曲239.第239章 秉燭夜讀222.第222章 千年老狐妖137.第137章 老實人(第二更求月票)第448章 親疏有別(求月票)第595章 君子動口又動手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699章 稱職的幕賓161.第161章 揣摩上意(求月票)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第782章 厚顏無恥163.第163章 該來的總會來(求票)第548章 我是你的炳坤第65章 人人皆醉於泥沼第806章 龍生兩子,各有不同第790章 收放自如第425章 露餡(求月票)第595章 君子動口又動手第599章 萬全之策第522章 眼沒瞎91.第91章 無奈的選擇第515章 機會第432章 內訌264.第264章 捨身取義(求月票!)110.第110章 送選如送嫁(第四更求月票)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454章 區別對待(求月票)第712章 有備無患第68章 糊塗人糊塗事126.第126章 放下心,再吊起(求訂閱)149.第149章 心中有喜方能沖喜第208章 格局(求訂閱和月票)第460章 用新不用舊第410章 人無信不立第450章 張千戶的英姿(求月票)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808章 越看越順眼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341.第341章 兩不相幫121.第121章 願得一人心(求訂閱)342.第342章 理性派第615章 雞犬升天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232.第232章 高風亮節第753章 軟腳蝦第436章 搶飯碗第594章 動手不動口第503章 道家人的底子第719章 追求第714章 有大病297.第297章 畫餅第706章 不日將至第32章 真相大白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第185章 打斷骨頭連着筋第680章 病中的仁慈第661章 貪官最知奸詐第462章 高瞻遠矚181.第181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求票)第476章 歸寧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760章 野望157.第157章 同爲外戚(求月票)第1章 歡迎收藏249.第249章 都是送命題第482章 詐你的371.第371章 憑本事做事第570章 官方渠道和私人途徑第743章 互相揭發76.第76章 老而彌堅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83.第83章 前倨後恭第34章 趕赴京城第514章 受益匪淺238.第238章 與人爲善第742章 最好辦法第403章 都在等第798章 運籌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335.第335章 當局者迷293.第293章 砧板上的肉第405章 一等一的忠誠第23章 真乃義士第685章 勝似黨羽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第450章 張千戶的英姿(求月票)第576章 張巒的“朋友”第520章 悔不當初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第61章 有擔當363.第363章 另有所指(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