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收放自如

第790章 收放自如

入夜,徐溥府上。

馬文升深夜來訪。

作爲潛在的三邊總制人選,白天馬文升跟着覃昌、李榮等人一起去觀看了演炮過程,趕緊來把詳細訊息告知徐溥。

顯然在軍政大事上,馬文升還是願意跟徐溥這個文官魁首分享的。

雖然在馬文升這樣傳統老臣看來,作爲後起之秀卻榮登高位的徐溥,性格偏軟弱,既想討好皇帝,又想團結文臣,有左右逢源之嫌,尤其還不能果決阻止皇帝某些“不切實際”的念頭,有點兒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感覺。

但不管怎麼說,人家首輔的地位擺在那兒,由不得馬文升不主動放低身段來交流。

“新炮的威力,比之前大了數倍有餘,無論是射程,還是火彈落地後形成的大面積殺傷,都是以往火器不能相提並論的……”

馬文升由衷地發出感慨,“在下曾在西北履職多年,可從未曾見過如此大殺器,讓人望而生畏啊!”

徐溥疑惑地問道:“火器是誰改造的?全都出自張氏族人之手?可能嗎?”

如同之前文臣懷疑張家父子一樣,現在依然是疑慮重重。

研究出這麼厲害的火器,必定背後有高人指點,不可能是張家父子一手導致……這二人最多是藉助李孜省把控的資源渠道,將別人的功勞佔爲己有。

馬文升搖頭道:“此事已調查很久了,未見有任何說法……其中或有蹊蹺。”

徐溥皺了皺眉,問道:“那火炮比之上回陛下與文武大臣一同前去校場查看時,又有所增強?”

“嗯。”

馬文升一臉凝重地道,“威力成倍增漲,只是造炮的大多非京師匠戶,有很多是臨時招募來的工人,具體他們在其中充當着如何作用,還兩說。

“不過目前,在下得抓緊時間寫一份軍務策,連夜呈遞上去。”

徐溥驚訝地問道:“負圖,你有意去西北督軍?至於嗎?”

“朝廷有需要,在下不能袖手旁觀……不過,擁有如此大威力的武器,估計陛下不會甘心固守。”

馬文升分析道,“一旦陛下下令對草原用兵,大明或需要傾天下之力來完成錢糧籌募,到時候免不了勞民傷財,將士們恐怕也不願爲了虛無縹緲的目的而白白犧牲掉性命……這些都是大問題。”

“嗯。”

徐溥馬上明白了馬文升連夜來見自己的目的。

既告訴他新火器很厲害,又警告他你得想辦法讓皇帝放棄天下布武的念頭,不能因爲朝廷火器厲害,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

自古以來,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兵戰術就讓人頭痛,哪怕正面作戰取得一兩場勝利,但隨着戰線拉長,糧草補給就會成爲大問題,沒別的,後勤輜重部隊很難抵抗得了有着巨大機動優勢的騎兵的襲擾。前線一旦斷糧,那什麼都完了。

在馬文升看來,大明恐怕需要幾代人的積累,纔有機會談什麼平定草原。

……

……

徐溥見過馬文升,沒有做停留,立即動身去見劉健,與之商議對策。

劉健沒想到徐溥會在夜半三更時登門,等被告知馬文升對新火器的推崇後,劉健臉色變得很陰沉:“看來陛下此番是有備而來。”

言外之意,皇帝任命三邊總督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正因爲皇帝有恃無恐,覺得有強大火器加持,以後大明軍隊可以百戰百勝,纔會想起任用一個熟悉熱兵器的統帥。

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會下令三邊兵馬主動出擊,跟韃靼人掰掰手腕。

以前只能憋屈地防守,等着韃靼人扣關,這對自詡坐擁天下的皇帝來說,確實很窩火。

徐溥道:“我這裡簡單草擬了一份奏疏,你且看看。”

說着,徐溥將一份書稿遞給了劉健。

劉健拿到燈前,詳細看過上面的內容,點頭道:“或還得更多人去與陛下勸諫,讓陛下打消不切實際的念頭。

“不過爲今之計,是要找一個不願意輕易冒險之人去總領三邊軍務……這份軍務策,一定得守住底線。”

只要沒人願意替皇帝打頭陣,冒失地主動出擊,哪怕是一時虛以委蛇,跟皇帝表現出將來裝備到位後會主動出擊的意圖,也是可以的。

只要去了西北後能“堅守原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樣的人才是我們文臣推崇的楷模。

徐溥道:“我想負圖來見我的目的,就是有意出來承擔此重任。以他在軍中多年積累的聲望,如果他去三邊,或能維持軍中秩序,不至於……出現因頭腦發熱而擅動刀兵的情況。”

劉健點頭道:“那這兩日,無論廷推中提到誰,我們都盡力支持馬負圖出任西北總制都御史。

“不過我怎麼聽說,似乎王世昌對此也有想法……陛下之前留他在京,或正是考慮到這方面的情況。”

“王世昌?他威望是夠了,但始終乃戴罪之身,如今陛下剛登基不久,如果此時起復重用,必定會遭來諸多非議。”

徐溥篤定地道,“況且,即便他想往西北任職,我也有辦法讓他的希望落空。”

雖然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但具體如何阻止王越,他卻沒有跟劉健說。

……

……

次日朝會。

在京四品以上官員齊聚,徐溥和劉健已經做好舉薦馬文升出任三邊總制的準備,但皇帝卻遲遲沒提這件事。

一直到朝議快結束時,朱祐樘才順帶提了一嘴:“朕聽聞,昨日有不少大臣去看過演炮,想必對於如何將火器運用在實戰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朕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出兵草原,所以對於有關推測朕要主動挑起跟韃靼的戰事的議論,可以先消停一下。”

這話好像提前堵住了一些人的嘴。

很多人都莫名其妙,畢竟有關三邊總制人選,以及皇帝接下來的戰略意圖,離他們太過遙遠,朝中沒多少人關注,民間也沒聽到什麼聲音。

隨即覃昌走到前面來,朗聲道:“前都御史、兵部尚書、威寧伯王越,擅自揣摩上意,有僭越之嫌,陛下詔諭降罪,在家面壁思過,欽此。”

衆大臣聽了更覺匪夷所思。

原來皇帝說有人暗地裡議論三邊總制人選,還說皇帝任命此人目的是爲了出征平定草原,說的是王威寧?

那這貨是有點兒不知進退!

他自己明明連個朝臣都不是,竟敢隨便發表看法?

既然知道上疏有風險,那他堅持上奏的目的是什麼?

爲的是讓皇帝留意到他?

不過王越倒是敢作敢爲,他戴罪之身,竟有意角逐三邊總制,還想說服皇帝接受他主動出擊那一套歪理邪說,是個漢子。

“好了。”

朱祐樘一擺手,道,“對於此事的議論,可以暫告一段落。三邊總制人選,等商議後再定。就這樣罷!”

不提了?

提出此建議的人是你,讓下面的人展開探討,甚至廷推都已經過了幾輪,每次都沒選出合適的人選,現在就因爲王越在背後爭取這件事,就要把此事給叫停?

從結果上來看,似乎這是好事,但到底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現場沒一個大臣能搞得懂。

……

……

朝議結束。

徐溥正要離開,王恕走了過來,跟他行禮後,似有意就此展開討論。

徐溥看了看左右,搖頭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

“都是同僚,怕甚?”

王恕不以爲意地回了一句,隨即面帶憂色道:“據說王威寧近幾日,已上了多道奏疏,爲的是申明其用兵方略,似乎對近年來西北用兵策略多有質疑。

“如此觸怒聖上,看似他昏了頭,但不可否認,他所提的很多建議,或都會變相被聖上採納。”

此時劉健已靠了過來,聞言詫異地問道:“陛下不剛降旨訓斥麼?從哪裡可以看出對王世昌的欣賞?” “唉!”

王恕重重地嘆了口氣。

顯然有些話不能直說。

這時馬文升也湊到跟前,拱手道:“聽聞今日有聯名上奏,請陛下對軍政事有所收斂,且要以此來收攝軍心,注重發展民生……不知可有此事?”

劉健搖頭道:“未知。”

皇帝放棄任命三邊總制,也沒有任何窮兵黷武的表現,那是否還有必要聯名規勸皇帝,就很值得商榷了。

人總不能爲沒有發生的事情買單吧?

況且對象還是皇帝!

王恕道:“老朽總覺得,如果一味阻止陛下在某些事上推進他的政策,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這話就像是當頭棒喝。

皇帝要做什麼事,似乎朝中沒有張巒就怎麼都推進不下去。

這場爭論,看似我們贏了,但其實輸得一塌糊塗。

皇帝手裡現在掌握有強大的火器,像他的祖輩那樣生出征服草原的野心,是你們幾句話就能擋回去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皇帝覺得現在的他孤立無援,對曾經的老師也充滿了失望,只想等張巒病癒回朝後,利用張巒的影響力促成這件事?

到那時,或許去西北領兵的不再是王越或李孜省,而是張來瞻本人?

……

……

事情看似暫告一段落,但皇帝心情並不差。

因爲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既然決定了要出擊草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試探大臣們的態度,再通過一些手段推進這件事……

至於任命一個三邊總制,或是制定出徵計劃,都太過片面。

因爲連朱祐樘自己也知道,現在火器的數量遠遠不足。

想要一次性平定草原,就得積累家底,目前還沒到跟韃靼人決戰的時候。

“覃大伴,麻煩你去跟岳父說,如果他的病況好一些,讓他出面幫忙考察一下在京武勳,看看哪些人適合帶兵。”

朱祐樘吩咐道。

覃昌問道:“所謂帶兵,是指……能完全遵照陛下您的意思行事?”

朱祐樘笑了笑,道:“岳父要是不明白,他自然會問延齡……覃大伴,其實朕想要如何人才,或說需要怎樣的將領,有人比我更清楚……甚至我也會聽他的。”

覃昌一聽就明白了,這個人自然就是張延齡。

因爲平定草原的計劃,更像是姐夫和小舅子自行搗鼓出來的一場“陰謀”。

至於如何推進,以及幾時能有成效,只有朱祐樘和張延齡兩個人知曉,就連深得皇帝信任的張巒,在這件事上也都被矇在鼓裡。

至於他覃昌,就更沒資格知曉了。

“春天來了。”

朱祐樘突然道,“天氣很不錯,希望今年能風調雨順,黃河不要有災情。朝廷能減少開支,爲將來籌募一些錢糧。

“哦對了,鹽稅收入比預期多太多了,是該讓朝中人過些好日子。你去順帶跟岳父商議一下,早些把積欠的官員俸祿都給發了!朕不想刻薄身邊人。”

……

……

皇帝突然叫停選拔三邊總制,最難受的人要數王越。

本來他覺得自己已經勝券在握,終於有機會重振雄風,大不了再打幾場勝仗,自己的爵位就能得回來,不用跟文臣一樣還得督促後輩讀書,只等着世襲爵位,享受榮華富貴便可。

正是有多少人追求當文官,就有多少人像王越這樣,希望能獲得世襲爵位當武勳。

亦或者說,文臣其實都希望變成世卿世祿的勳臣,只是條件不允許罷了。

王越得悉情況後,趕緊去找沈祿。

但沈祿對此完全沒有概念,他只覺得自己好像也被人坑了,最後沒辦法,他沒去尋張延齡問策,還是決定先去找張巒碰碰運氣,似乎這會兒只有張巒才能爲他答疑解惑。

張巒聽說沈祿找他且非常着急時,也是耐着性子回到新的“壽寧侯府”。

客廳裡,一照面沈祿便道:“來瞻,你可把我害苦了啊。”

等張巒詳細問過事情始末,不由皺眉:“我家誰承諾過要讓王威寧當三邊總制了?誰害誰?你至於嗎?”

“本來都以爲陛下選拔總制三邊軍務的都御史,是爲了打仗,王世昌最近可說是花費了大筆銀錢疏通,這不等於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沈祿道。

張巒好奇地問道:“給誰了?我怎麼一兩銀子都沒見到?你拿了多少?”

他在想,難怪你沈祿如此着急,感情你是收了人家好處,所以現在事情不成,要被追討回去,所以纔會說我害你?

沈祿道:“我只收了他很少一點禮……不過是一把劍而已。”

“什麼劍?”

張巒皺眉,“價值連城的古劍?”

沈祿搖頭道:“乃是他以前上陣殺敵時,佩戴的寶劍。贈與我作爲紀念的。”

張巒聞言翻了個白眼,道:“你拿我尋開心呢?劍不劍的,還能變成白花花的銀子不成?你到底想說什麼?”

沈祿道:“就是想問,這三邊總制的事,還有下文嗎?”

“不是讓你去問延齡嗎?”

張巒有些不耐煩地道,“兜兜轉轉,你又跑來問我,還非得讓我見你。怎的,你覺得我現在太閒,覺得眼氣?還是你覺得我是在家裡裝病?咳咳咳……”

沈祿趕緊解釋:“來瞻,我不是那意思,絕對不是有意打擾你。但令郎所說的,有關三邊總制之事,陛下已有決定……但問題是現在的情況與他說的明顯不符啊。”

張巒道:“所以你認爲延齡的話不可信?”

“不……我沒有那層意思。”

沈祿急忙解釋,但其實越解釋越糟糕。

本來就覺得張延齡是個稚子,只是看他能力突出,張巒又那麼信任兒子,他纔會不斷去求教張延齡。

但問題是眼下張延齡所說的情況,跟朝堂上發生的一切,明顯相悖,那他還怎能去相信一個稚子所說的話?

找張巒,也是因爲張巒不但是大明的勳臣,還是文臣,且做到了內閣閣老兼戶部侍郎,哪怕現在病休在家,只要時間合適,馬上就可以回朝履職。

張巒不耐煩地道:“雖然我沒問具體情況,但你就去跟王威寧說,要麼他自尋出路,要麼就乖乖聽吾兒的話。休想從我這裡討一句不是!

“哼,我還不信了,一個戴罪之人,本身連罪名都沒免除,全靠我替他說話脫罪,現在還有機會當官,怎那麼多毛病?”

“來瞻,你……”

沈祿想解釋一下。

人家王世昌對你和你兒子無比尊敬,只是沒想到現在連競爭上崗的機會都沒了,等於是斷了王世昌家族復興的美夢。

再加上如今王世昌年歲大了,覺得沒幾年活頭,也知道他一死,王家的爵位就徹底不用想了。

所以人家纔會這麼着急來找我,希望我從中斡旋。

張巒道:“要留下來吃飯嗎?”

“……”

沈祿瞬間感覺到,大舅子這是在下逐客令,只得一臉無奈地道,“不了,早些回去。那邊還等我去回話呢。”

(本章完)

第406章 好戲子364.第364章 帝王心術第211章 妖風又折回來了(求訂閱)第792章 新軍第10章 家裡沒男人第560章 問診(求月票)169.第169章 小諸葛(求票)393.第393章 站一邊(求月票)118.第118章 誰的責任(第三更求月票)第60章 功在千秋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第722章 男人之間好說話第676章 天機不可測第782章 厚顏無恥第531章 不與他計較320.第320章 送禮的門道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第453章 唯親是用(求月票)第22章 誤會331.第331章 沾沾自喜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第698章 寒號鳥第504章 情難自己237.第237章 士爲知己者死147.第147章 籌謀投效(求月票)第708章 先斬後奏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第8章 實踐出真知116.第116章 打壓368.第368章 顛覆得還不夠徹底第789章 給點陽光就燦爛293.第293章 砧板上的肉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257.第257章 從神壇上拉下來(求月票)第54章 勢不可擋310.第310章 避無可避第756章 張閣老353.第353章 神醫張巒178.第178章 改弦更張第407章 懸而未決129.第129章 先喜爲敬(求訂閱)第581章 探牢第456章 滿朝皆牽連(求月票)377.第377章 用意(求月票)第691章 軍機參謀(求月票)第679章 重壓第714章 有大病第750章 雄風依舊第696章 學問第553章 評點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285.第285章 上香第679章 重壓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597章 錦瑟和諧88.第88章 一環套一環第702章 公與私第545章 最大的問題第703章 用人不疑第799章 事端390.第390章 上行下效第485章 你至於嗎?第512章 以進爲退第582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8章 活菩薩第19章 御史395.第395章 做大事的時候到了第457章 果然是他第14章 慕名而來第698章 寒號鳥265.第265章 趁勢而爲(求票)369.第369章 官越當越回去232.第232章 高風亮節368.第368章 顛覆得還不夠徹底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702章 公與私第718章 後知後覺第427章 請辭第596章 站哪邊?第611章 宦海浮沉232.第232章 高風亮節247.第247章 寫的跟不上看的175.第175章 招募第703章 用人不疑348.第348章 已到變局時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310.第310章 避無可避105.第105章 喜婚無喜(第六更求訂閱)第671章 見好就收305.第305章 找來的不是幫手第202章 紐帶(第四更求月票)167.第167章 大哥的風采(求票)第460章 用新不用舊第751章 量身打造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第40章 禮下於人第511章 人心第756章 張閣老第572章 清官清名329.第329章 秘辛(求月票)
第406章 好戲子364.第364章 帝王心術第211章 妖風又折回來了(求訂閱)第792章 新軍第10章 家裡沒男人第560章 問診(求月票)169.第169章 小諸葛(求票)393.第393章 站一邊(求月票)118.第118章 誰的責任(第三更求月票)第60章 功在千秋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第722章 男人之間好說話第676章 天機不可測第782章 厚顏無恥第531章 不與他計較320.第320章 送禮的門道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第453章 唯親是用(求月票)第22章 誤會331.第331章 沾沾自喜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第698章 寒號鳥第504章 情難自己237.第237章 士爲知己者死147.第147章 籌謀投效(求月票)第708章 先斬後奏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第8章 實踐出真知116.第116章 打壓368.第368章 顛覆得還不夠徹底第789章 給點陽光就燦爛293.第293章 砧板上的肉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257.第257章 從神壇上拉下來(求月票)第54章 勢不可擋310.第310章 避無可避第756章 張閣老353.第353章 神醫張巒178.第178章 改弦更張第407章 懸而未決129.第129章 先喜爲敬(求訂閱)第581章 探牢第456章 滿朝皆牽連(求月票)377.第377章 用意(求月票)第691章 軍機參謀(求月票)第679章 重壓第714章 有大病第750章 雄風依舊第696章 學問第553章 評點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285.第285章 上香第679章 重壓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597章 錦瑟和諧88.第88章 一環套一環第702章 公與私第545章 最大的問題第703章 用人不疑第799章 事端390.第390章 上行下效第485章 你至於嗎?第512章 以進爲退第582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8章 活菩薩第19章 御史395.第395章 做大事的時候到了第457章 果然是他第14章 慕名而來第698章 寒號鳥265.第265章 趁勢而爲(求票)369.第369章 官越當越回去232.第232章 高風亮節368.第368章 顛覆得還不夠徹底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702章 公與私第718章 後知後覺第427章 請辭第596章 站哪邊?第611章 宦海浮沉232.第232章 高風亮節247.第247章 寫的跟不上看的175.第175章 招募第703章 用人不疑348.第348章 已到變局時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310.第310章 避無可避105.第105章 喜婚無喜(第六更求訂閱)第671章 見好就收305.第305章 找來的不是幫手第202章 紐帶(第四更求月票)167.第167章 大哥的風采(求票)第460章 用新不用舊第751章 量身打造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第40章 禮下於人第511章 人心第756章 張閣老第572章 清官清名329.第329章 秘辛(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