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

入夜,李延慶獨自坐在書房裡讀書,雖然下午吃飯時,他對周春等人說餘深當了主考,今年科舉策論很可能偏向雞毛蒜皮的小事,儘管這只是開個玩笑,但李延慶自己也覺得很可能會是真的。

科舉試題往往是當權者一種輿論風向的體現,現在大宋弊端叢生,官員龐大,軍隊龐大,財政開支龐大,稅賦及專賣收入日趨窘迫,而底層民衆卻日益貧困,在這種情況下,朝廷的風向往往會有兩種選擇,一是要麼激發士子們的憂患意識,讓士子們關心國事,爲朝廷出謀劃策。

而另一種選擇卻恰恰相反,儘量迴避各種弊端,而引導士子們將目光轉向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科舉的試題往往就會起到這種作用。

所以李延慶覺得,有必要再好好研究一下餘深的治國理念,從這些理念中他或許能猜到一些科舉題。

李延慶的運氣不錯,在年初第二次購買的一大堆書中,他買到一本餘深寫的一本策論集,因爲數量太少,所以沒有刻印,而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書坊出售,他當時買這本書花了二十貫錢,現在看來,這本書非常有用。

第一篇便是餘深寫的《論開邊》,李延慶便是因爲這篇千餘字的策論而買下這本書,在書中,餘深極力反對攻打遼國,他認爲遼國已是腐壞之軀,內訌嚴重,皇權鬥爭極爲殘酷,這樣的王朝已對大宋毫無威脅,但它卻能抵擋北方新銳胡虜的崛起,可以說,這個觀念和李延慶不謀而合,也和朝廷中絕大多數官員不一致。

李延慶隱隱覺得,趙佶讓餘深當主考,正是體現了他內心的矛盾,一方面又想趁遼金大戰,後背空虛的機會,出兵奪回幽雲十六州,可另一方面,趙佶又擔心金國成爲遼國第二,很可能今年的試題還是涉及遼金局勢。

這時,外面院子傳來敲門聲,緊接着門開了,似乎喜鵲在和誰說話。

李延慶便放下書問道:“喜鵲,是誰啊?”

院子裡傳來王貴的聲音,“老李,是我們,我們來找喜鵲要點藥膏,另外,老牛有事情找你。”

李延慶起身走出房門,院子裡只有王貴和牛皋兩人,他便笑問道:“五哥和阿湯呢?他們怎麼沒來?”

王貴笑道:“五哥要跟徐寧練槍走不開,湯哥今晚當值巡邏,所以我們兩個來了。”

“進來坐一會兒。”

李延慶讓兩人進書房坐下,他見兩人似乎有心事,便笑問道:“好像不是來討要藥膏那麼簡單吧!”

王貴嘆了口氣,“明天要負重行軍去河北,要二月初才能回來,那時你正好在科舉,估計我們見不着面了。”

“爲什麼?”

“回來的第二天我們就各自出發了,去選定的軍隊實戰一年,一年後回來參加武舉,大家的前途都差不多定了。”

這時,喜鵲拎了一大包藥走了進來,把藥放在桌上,“所有的存貨都在這裡了,夠你們用半年,裡面還有一份配製膏藥的具體方子,你們每人抄一份,自己學會配製吧!”

“太感謝了!”王貴和牛皋連忙致謝。

李延慶指了指茶杯,意思喜鵲去倒兩杯熱茶來,喜鵲會意,轉身便出去了。

“那老牛去哪裡決定了嗎?”李延慶問牛皋道。

牛皋搖了搖頭,“這就是俺來找你的原因,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可是現在還沒有決定,還來得及嗎?”李延慶有點擔憂的問道。

“明天上午截止,若明天上午再不報上去,就由武學來分配,所以今晚俺要做出最後的決定了。”

牛皋說完,目光期待地望着李延慶,他確實有點迷茫,不知道自己該選哪一條路?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那你自己想去哪裡?”

“俺不知道,不過俺想打仗,最初想選江南那片,那邊有方臘造反,可後來俺聽說不是去打方臘,而是駐防杭州,俺就沒有興趣了,梁山那邊去了也是送死,更沒有興趣。”

李延慶笑道:“按照我的推測,這兩年是有三個地方要打仗,我列出來,你自己選擇一個,一個是方臘,它們屢剿不滅,朝廷大規模出兵剿滅他們是必然的,另一處是梁山軍,我聽說梁山已聚兵數萬人,勢力還在不斷增大,靠梁山那塊地方養活這麼多軍隊是不可能的,梁山軍必然要向外擴張,可一旦他們攻州掠縣,朝廷也會面臨一場大戰。”

這時,喜鵲端了三杯熱茶進來,李延慶有些口渴,端起茶杯喝了兩口。

“那還有一處呢?”王貴焦急地問道。

“你別急,聽我慢慢說就是了。”

李延慶放下茶杯對二人笑道:“還有一處比較絕密,朝廷現在就在備戰之中,戰場在西北,但具體目標我不能肯定,要麼攻打西夏,要麼打遼國西京大同府。”

牛皋眼睛一亮,急問道:“這個消息能確定嗎?”

“大概七成把握。”

“那俺就去西北軍!”

牛皋毫不猶豫道:“俺可不想內戰,要打就打党項韃子和契丹韃子,這是俺從小的願望。”

李延慶看了一眼王貴,王貴猛然醒悟,連忙勸說牛皋道:“那老牛跟我一起去太原好了,如果要打西夏和遼國,太原軍隊絕不會袖手旁觀,再說咱們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照顧,一個人多沒勁,我勸你那麼久了,你就跟我一起去吧!”

牛皋笑道:“俺不就是想聽聽老李的意見嗎?既然西北要打仗,俺就去太原。”

三人又閒聊的片刻,王貴和牛皋便起身告辭了,李延慶一直送他們出了太學,望着他們遠去的背影,他不由有些失落,從小一起長大,最後還是要分手了,不知道他們最後什麼時候才能再見。

.......

不管士子們怎麼想拖住時間,但時間還是一天天無情地過去,轉眼間,宣和元年的科舉終於到來。

這是整個大宋爲之矚目的一件大事,大宋以文官立國,幾乎所有的名臣宰相都是來自科舉,因此科舉是大宋人才的試金石,也大宋百官的搖籃,考上科舉,也就意味着遲早有一天將成爲一國的重臣或者一地之父母官。

八萬最優秀的士子爲了自己‘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全身心地投入進這場極爲殘酷的競爭之中。

按照歷屆錄取人數的規律,宋朝科舉錄取的人數已漸漸穩定下來,每次科舉大約錄取六百人左右,這就相當於一百三十人競爭一個名額,錄取比例並不算太低,但還是相當殘酷。

由於參加科舉的人數太多,禮部便將科舉分爲甲乙兩個考場,其中貢院是主考場,可容納一萬人在這裡考試。

而乙考場卻是臨時搭建,借用北大營的空地,朝廷用木板臨時搭建了一座巨大的考場,這一套建材已循環使用了數十年,搭建非常便利,兩個月前便已搭建完成,四周是軍營板牆,外人無法打擾,七萬考生將在這座軍營考場內決定自己的命運。

和發解試分段考試不同,省試考試將連續考四天三夜,內容包括經義、策論和詩考三大類,其中經義又包括大經和兼經,大經是考《三經新義》,兼經又叫小經,就是《論語》和《孟子》,內容有貼經和墨義;而策論分策和論兩類,詩考就是作詩。

總的說來,內容發解試差不多,難度也大致相同,不過量很大,做題時間非常緊張。

但不管難度也好,數量也好,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競爭激勵,一百三十比一,就算你做得全對,也未必會被錄取,這裡面涉及書法、卷面、考場紀律、考官印象等等十幾個環節,只要有一個環節稍弱就會被無情淘汰。

李延慶準備足足一年多,雖然每個節點都準備充分,但他依然沒有把握,他試卷只要稍有差池,就會被槍斃,李延慶心中着實也有點忐忑不安。

指望童貫幫忙也是不可能,童貫用他的前提就是必須科舉通過,他連科舉都考不過,童貫怎麼還瞧得上他?當然,他也不希望童貫在科舉中幫自己作弊,他不想欠童貫任何人情。

二月初一,五更時分,李延慶和往常一樣醒來了。

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國蔡京 上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戰 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櫃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六百四十七章 礬樓茶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月初求月票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陘阻擊 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盛大回鄉 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六十二章 攻下靈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湯陰重逢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戰出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十四章 姚老牛兒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一百二十八章 盛大回鄉 上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
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國蔡京 上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六百七十章 收購兵甲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戰 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櫃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兒遇母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六百四十七章 礬樓茶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月初求月票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陘阻擊 上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盛大回鄉 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六十二章 攻下靈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湯陰重逢第七百九十五章 難以久呆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戰出擊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一千零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十四章 姚老牛兒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一百二十八章 盛大回鄉 上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