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弩事件 下

旁邊正在喝茶的戴雲逸頓時嚇了一跳,連忙問道:“什麼五百支軍弩,是怎麼回事?”

宗澤也愣住了,居然是從秦鳳軍那邊流出來的,他立刻明白了李延慶的用意,便沉吟不語,李延慶這才似乎看到了一旁的戴雲逸,“老將軍,這位是?”

“這位是童太尉的幕僚戴參軍。”

宗澤又給戴雲逸介紹李延慶,“這是情報司的李指揮使,想必戴參軍也有耳聞。”

戴雲逸當然知道李延慶,那批金銀不就是他弄出來的嗎?但此時,戴雲逸卻沒有心思寒暄,他又繼續問道:“請問李參軍,你說的五百支軍弩是怎麼回事?”

李延慶向他抱拳行一禮,“原來是太尉的記室戴參軍,久仰了,那五百支軍弩是昨天才發生的一個案子。”

“什麼案子?李參軍能否詳細說說。”

“當然可以,今天一早我們聽說太原府有兵器黑市交易,我派一支軍隊去掃蕩,軍隊趕到時,黑市交易的人已經聞訊跑掉了,但在河邊一處廢棄的民房內我們卻無意中發現了五百支簇新的軍弩,還用油紙包裹好,裝在弩鞘裡,根據軍弩上的編號,我下午去倉庫詳查,卻發現這批軍弩應該是來自秦鳳軍,我覺得事關重大,所以來向大帥彙報,但大帥已經去邊境巡視去了。”

“這件事還有誰知道?”

“當然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情報司、參軍司、種帥......”

“不!不!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說....你們有沒有.....把這件事上報朝廷?”

“當然沒有,還沒有向種帥彙報,怎麼能倉促彙報朝廷?不過按照常規,這件事一定要向軍器監備案,我們在等種帥的消息。”

戴雲逸跟隨童貫多年,他當然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五年前已經出一次類似的事情,八百副鎧甲神秘失蹤,消息被太尉強行壓制住,最後不了了之,這次又出了軍弩的事情,戴雲逸憑着直覺,五百支軍弩很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

戴雲逸心急如焚,他現在也顧不上催要銀兩,他要立刻趕回京兆府向太尉稟報。

李延慶把一張清單遞給他,“這是軍弩上的編號,希望能幫助戴參軍查到原因!“

“多謝了!”

戴雲逸將清單揣進懷中,又對李延慶和宗澤道:“大戰即將到來,希望不要因爲這件事影響軍心,大家要謹慎行事,最好種帥能和太尉好好溝通一下,查到事情的真相。”

他言外之意就是提醒李延慶,這件事可不能擅自上報,李延慶會心地點點頭笑道:“請參軍放心,大帥一定會和太尉溝通此事。”

戴雲逸匆匆走了,宗澤注視着李延慶道:“這件事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應該是從京兆府軍用倉庫裡失竊,這件事如果說沒有內鬼,誰會相信?”

宗澤意味深長笑道:“這件事來得很及時啊!這樣一來,童貫恐怕就不好意思再提白銀之事了。”

“正是如此,相信大帥會充分利用這件事堵住童貫的口。”

事情正如李延慶和宗澤的預料,戴雲逸回京兆府就便再也沒有來太原府討要銀子,童貫也絕口不再提銀子之事,十天後,秦鳳軍主事參軍劉涌和一名指揮使被斬首,十二名參軍從事被革職,但在童貫的報告中始終不提軍械失蹤一案。

不久,童貫和种師道達成的一致,河東軍再押送五萬兩白銀去京兆,另外,將太原府內兩座各佔地百頃的莊園送給了童貫,至此,一直困擾雙方多時的金銀分割終於落下了塵埃。

時間轉眼到了八月中旬,二十五萬宋軍開始從東西兩個方向向宋夏邊境推進,與此同時,十五萬西夏軍隊也戰備完畢,分佈在西夏邊境的各個險關要隘之上。

但對宋軍而言,最大的問題依舊是情報不足,雖然在西夏內地的一些大城中依舊有漢人開的店鋪,但邊境一帶已經看不見漢人的身影,宋軍只能靠經驗來判斷西夏軍的虛實。

宋軍進攻西夏的東線是由种師道的十萬河東軍負責,但並不止河東一線,還包括陝西路東部的綏德軍和延安府,戰線長達六百餘里,而童貫率領十五萬大軍負責陝西路西部以及秦鳳軍路和河湟一帶,戰線長八百餘里。

這天上午,种師道開始在中軍大帳內舉行動員儀式,种師道將天子尚方寶劍請到帥案上,對衆將緩緩道:“西夏軍是我們多年的老對手,彼此知根知底,他了解我們,我們也瞭解他們,彼此各有優勢,宋軍優勢在於裝備精良、後勤足備,而西夏軍的優勢在於士兵驍勇善戰,盔甲齊備,弱點在於國力不濟,這就註定這場戰爭不會很快結束,將是一次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拉鋸戰,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衆將肅然,李延慶也坐在大帳內,他的情報營是人數最少的一支獨立軍隊,但也有資格位居中流。

宋軍雖然平時的官職是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等等,這是他們的朝廷官職,但到了戰時,又變成了另一套戰時編制,分爲主帥、副將、偏將、部將、都頭、隊頭等等,象李延慶的小指揮使就屬於部將,不過沒人會把他當將領看待,大家依舊把他視爲情報司主事參軍。

种師道又道:“這次我們出兵二十五萬,但這只是二十萬禁軍和五萬番兵的數量,另外還有三十萬廂軍和鄉兵爲後勤支援,還動員了十幾萬民夫和數萬輛大車,朝廷調用的錢糧達數百萬計,兵器軍資更是不計其數,這是一場大規模的對西夏戰爭,希望我們能一洗前輩戰而不勝的屈辱。”

种師道振臂大吼:“我軍必勝!”

衆將也一起大吼:“必勝!”

大帳內氣氛熱烈,李延慶也被強烈的求戰氣氛感染,他心中熱血沸騰,也跟着振臂大吼起來。

浩浩蕩蕩的軍隊隨即開始出發,李延慶的情報司位於中軍,這次他們情報司一分爲二,內司留在太原預防後方奸細,而外司則跟隨北征,包括武賢良在內的十名文職官員以及王貴率領的三百名情報營騎兵,在李延慶的率領下跟隨主帥北上。

种師道的十萬主力大軍包括八萬禁軍和兩萬番兵,另外還有十五萬廂軍和鄉兵以及八萬民夫,情報司成立時間還短,還沒有收集到西夏軍部署情報,不過宋夏邊境是一條長達千里的山脈爲界,山脈叫做橫山,寬達百餘里,羣山莽莽,幾乎都是高山峽谷。

而根據上百年的經驗,大軍從東線殺入西夏腹地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沿着無定河谷穿過數百里的山區,但並是說軍隊只有這一條路可以殺入西夏,別的翻山越嶺小道也有不少,但能走後勤運輸的道路卻只有這一條,這是雙方慘烈爭奪的咽喉之道,目前被西夏數萬大軍控制。

穿過了數百里的橫山,便進入了方圓數千裡的戈壁沙漠地區,再穿過長達一千餘里的戈壁灘,便可直撲西夏的都城興慶府。

事實上,進攻西夏的主力應該是西路軍,出清平關進入西夏境內,距離都城興慶府只有四百餘里,比東路軍近了一倍不止,童貫率領的十五萬西北軍纔是宋軍主力,東線軍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側應。

五萬大軍浩浩蕩蕩一路西進,這天下午,大軍抵達了黃河東岸的石州定胡縣,黃河對岸就是陝西路的綏德軍了。

种師道下令全軍駐營休息,準備次日渡黃河西進。

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六百四十章 兩相暗鬥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題求解 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七百四十三章 議和苗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託幫忙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託幫忙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權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二百六十二章 分歧初現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七百四十三章 議和苗頭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九百四十五章 鎧甲儀式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四百零八章 集訓鄉兵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感謝大家支持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剿匪初戰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九百零五章 突圍入城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六百四十章 兩相暗鬥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題求解 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七百四十三章 議和苗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託幫忙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託幫忙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權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二百六十二章 分歧初現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七百四十三章 議和苗頭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九百四十五章 鎧甲儀式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四百零八章 集訓鄉兵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感謝大家支持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