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城牆上,一架架投石機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安裝,同時又在太原官府的協助下,京兆軍從城中招募了五千木匠和鐵匠,協助軍隊完成各種重型防禦武器的安裝調試。

北城頭,李延慶在十幾名將領的陪同下巡視投石機等防禦武器的安裝,城頭上到處是忙碌的工匠和士兵,倉城的空地上排列着數十架尚未上城的投石機,甬道上,七八頭健牛在前方拉拽,後面則有數十名士兵在奮力推動,一架巨大的投石機在斜坡上緩緩向城頭駛去。

一架架體型巨大的投石機已經矗立在城頭上,工匠們在城頭打下短木樁,將投石機的底部固定在三根木樁上,幾名工匠正在安裝拋杆,長達六丈的拋杆就像長長的手臂,準備隨時奮力一揮。

“投石機上的皮帶有沒有檢查過?”李延慶詢問一名工匠。

工匠點了點頭,“都已經檢查過了,稍微鬆開的地方也重新綁縛緊,保證沒有問題。

李延慶又回頭對王貴道:“這些投石機多年前就已經組裝好,部分綁縛的皮帶已經老舊,如果不及時更換,有可能會導致投石機散架,尤其在投擲震天雷時,如果因爲投石機損壞而導致投擲失敗,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我要求所有投石機都要仔細檢查,最好追加捆綁,要堅決杜絕意外發生。”

王貴躬身道:“卑職明白,一定會讓工匠將所有投石機都重新捆綁一遍,保證不會出現意外!”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李延慶走到城垛前向北面望去,只見幾名騎兵正從遠處疾奔而至,片刻便奔至城門前,騎兵大喊道:“我們是從雁門關而來,有緊急軍情!”

李延慶急令左右,“把他們帶上來!”

不多時,幾名送信士兵被帶上城頭,爲首士兵單膝跪下,將一份軍報呈上,“啓稟都統制,這是雁門關緊急戰報!”

李延慶問道:“雁門關主將是誰?”

“是陳肅將軍!”

李延慶點了點頭,這個陳肅他知道,頗得种師道器重,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他打開軍報看了一遍,不出他所料,金國已經發動了對雁門關的進攻,看到最後,李延慶眉頭微微一皺,陳肅擔心金兵會從易州沿飛狐陘殺來,希望能增兵瓶形關。

李延慶沉思片刻,吩咐左右道:“賞他們每人十兩銀子!”

幾名送信士兵連聲感謝,李延慶又對他們道:“你們立刻返回雁門關告訴陳將軍,從西夏邊境撤下的兩萬軍隊正趕往代州,讓他不必着急,援軍很快就到。”

“遵令!”

幾名士兵下城去了,李延慶暫時顧不上巡城,轉身向軍衙而去。

片刻,李延慶回到了軍衙,他直接來到東院情報司,情報司內也忙碌不堪,目前城內正在排查金國奸細,所有來歷不明的可疑人員都要進一步盤查,情報司的十幾名幾乎都一夜未睡,每個人熬紅了眼睛。

李延慶直接來到大堂上,張虎正和幾名官員商議着什麼,見李延慶進來,他連忙上前行禮,“參見都統制!”

“怎麼樣,排查有收穫嗎?”

張虎點點頭,“抓到十五名漏網的西夏奸細,據他們交代,城內大概還有十名奸細,他們同時爲西夏和金國效力,另外查獲了一百多隻信鴿和七隻鷹信,弟兄們還在繼續搜查奸細和信鴿。”

“辦得不錯!”

李延慶誇讚一聲,又道:“可有河北那邊的消息?”

“剛剛從真定府傳來消息,數萬金兵正在圍攻真定縣,劉光世率領三萬援軍正在向真定縣殺去。”

李延慶爲了及時知道河北戰況,由情報司派了十幾名探哨去河北各地設立了五個情報點,隨時向太原這邊發送重大軍情。

李延慶轉身來到桌案,注視着桌上一幅巨大的河北及河東路的地圖,張虎低聲問道:“出了什麼事?”

“剛剛接到雁門關戰報,雁門關守將陳肅很擔心河北金兵會從飛狐陘殺進代縣,雁門關腹背受敵,就守不住了,他希望我能立刻派兵支援瓶形關。”

“這位陳將軍擔心得沒錯,確實很有這個可能,現在是夏天,飛狐陘沒有被冰雪封鎖,從易州去代州非常方便。”

李延慶卻搖了搖頭,“陳肅提醒了我,其實我並不擔心代州,我擔心的是井陘。”

張虎一驚,“都統制是擔心金兵從井陘殺過來?”

李延慶低低嘆息一聲,“飛狐陘走騎兵不便,易州已經失守近十天,如果金兵借道飛狐陘,那應該早就過來了,到現在飛狐陘那邊沒有動靜,我就懷疑金兵的目標是走井陘,畢竟井陘的戰略意義更大,而且能走輜重和騎兵,從金兵重點攻打真定府,很可能會被我言中了。”

“那現在可以派軍隊去守井陘關。”

張虎立刻建議道:“扼守住井陘關,可以防止敵軍從井陘殺進太原府。”

李延慶注視着地圖不語,張虎所說的井陘關是河東一側的關隘,而河北一側的關隘是土門關,這兩座關隘的特點都是從井陘對外防禦,如果要想阻擊金兵借道井陘殺到河東,應該是去守河北側的土門關,但現在估計已經來不及了,土門關很可能已經被金兵攻佔。

其實就算金兵沒有攻佔土門關,他們也守不住那裡,土門關不是雁門關,一旦金兵大舉進攻,最多一天就能攻下土門關,唯一的攔截方法就是兩軍激戰,徹底擊敗敵軍的進攻,如果守住關隘就可以阻擋敵軍,就不會有背水一戰這個成語了。

李延慶沉思良久道:“立刻讓燕青來見我!”

不多時,燕青匆匆趕來,單膝跪下行禮,“參見都統制!”

李延慶對他道:“你可率五十名精銳趕赴井陘,如果發現大隊金兵進入井陘,你可立刻發鴿信通知太原。”

“卑職遵令!”

燕青行一禮匆匆去了,李延慶目光又轉向雁門關,一旦金兵從河北轉戰河東路,河東路的第一道防禦線就沒有意義了。

.......

完顏宗望在攻克燕京城後,通過祭奠遼國將士而迅速獲得了燕山府民衆的支持,金兵很快在燕山府站穩了腳跟,隨即兵分兩路揮師南下,一路以副都統完顏闍母爲主將,率五萬大軍殺入河間府,進攻河北東路。

完顏宗望則率五萬大軍進攻真定府,以郭藥師爲嚮導,率先殺入定州,定州都指揮劉璧獻城投降,部署在定州的三萬廂軍不戰而潰,使金兵一路勢如破竹,沒有遇到任何抵擋,三天後便殺到了真定縣。

真定縣城內只有五千廂軍,由都指揮使王彥統帥,此時王彥已經得知三萬援軍即將趕到的消息,他便下令全軍死守城池,等待援軍。

金兵在距離真定縣三十里外紮下大營,中軍大帳內,原河北兩路轉運使樑方平對完顏宗望獻計道:“雖然真定縣高大堅固,其實並不難攻,殿下可暫時不攻城池,等待宋軍援軍趕來,再分出三萬精兵伏擊援軍,此時宋軍勞師遠來救援,必然士兵疲乏,軍隊結陣不及,這時以騎兵強攻,可一戰擊潰宋軍,轉而威逼真定城,真定城已無援軍可盼,自然會投降將軍,此乃圍城打援之策,望殿下采納!”

完顏宗望點點頭,“此計果然絕妙,不過我接到兄長急信,西路軍攻打雁門關不下,我打算派兩萬軍從井陘殺入河東路,攻其後背,先生覺得是否應該先攻井陘?”

“殿下,井陘不足爲慮,我很清楚土門寨早已荒廢,殿下可派一支輕兵先進井陘,奪取西側的井陘關,待攻下真定府後,大軍再殺向河東路也不遲。”

停一下,樑方平又道:“卑職建議殿下可先派燕山軍從易州走飛狐道殺向代州,自檀淵之盟後,飛狐道便沒有發生過戰爭,代州一側的防禦軍寨早已荒廢,只剩下瓶形寨勉強可用,但也抵擋不住大軍進攻,只要一支勁旅殺進代州,雁門關的天險便可輕易從後背攻破,加上南面井陘進攻,河東路將唾手可得,卑職愚計請殿下考慮!”

完顏宗望欣然大笑,“先生不愧是金國南下大業的活地圖,有先生在,河北、河東皆不足爲慮也。”

完顏宗望隨即派兩名千夫長蒲察、繩果帶着兩千軍隊進入井陘,先一步奪取井陘關,同時又命郭藥師率三萬常勝軍走飛狐道先期殺向代州,他則親率三萬騎兵南下,迎戰遠道而來的三萬宋軍.......

支援真定府的宋軍主將是西路軍都統制劉光世,他率三萬禁軍日夜行軍趕往真定縣,劉光世是原陝西路防禦使劉延慶之子,因跟隨种師道北伐有功,封左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這次得太子推薦,他出任西路軍都統制,負責真定府和定州一線的防禦。

劉光世儘管受命後立刻率軍北上,但還是晚了一步,他在趙州便得到了金兵攻入定州的消息,頓時讓劉光世心急如焚,他一定要搶在金兵之前趕到真定縣,真定縣內糧食充足,城牆高大堅固,只要守住真定縣,西線的防禦便可建立起來了。

但劉光世還是高估了定州的防禦,他認爲定州有三萬守軍,就算廂軍不敵金兵,但至少也能給自己爭取三天時間,他便可以在金兵殺到真定府趕到真定縣。

只是劉光世做夢也想不到,定州守軍連一個時辰都沒有守住,直接不戰而潰,主將劉壁獻城投降,他指望能爭取到的三天時間已經完全破滅。

在距離真定縣以南約八十里的官道上,劉光世率領三萬援軍正疾速北上,官道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夏糧早已經收割,曠野裡變得光禿禿一片,只見一羣羣鳥雀在曠野裡盤旋,尋找遺漏的麥粒。

河北路的北方都是兩年三種,夏收後便沒有再繼續播種秋糧,而養土一季,待深秋時再播冬麥。

就在軍隊奮力行軍之時,忽然西北方向和東北方向同時傳來低沉的鹿角聲,‘嗚——’數百支鹿角號同時吹響,三萬女真騎兵從三個方向出現宋軍的前方。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七百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禮物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八十七章 馬匹風波 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七百五十六章 事態升級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顯身手 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初到汴京上架感言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三百五十章 將帥不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盛大回鄉 中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檜北使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七百八十九章 強行攔截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五百章 一箭奪魁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
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學告狀第七百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下易縣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禮物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零九章 籠絡之念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八十七章 馬匹風波 下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七百五十六章 事態升級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顯身手 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橫山西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初到汴京上架感言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試科舉 五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三百五十章 將帥不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盛大回鄉 中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檜北使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個半人第七百八十九章 強行攔截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五百章 一箭奪魁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