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

天還沒有亮,汴京民衆的便陸陸續續涌向北大營,大家都想佔個好一點的位子,按照規則,遼國和西夏兩國的箭武士今天只進行一些表演性質的射箭,他們不參與宋朝自己舉行的十強爭霸賽。

大帳內,十名箭武士聚集一堂,樞密使童貫正臨時召集他們宣佈幾件大事。

“今天有三件大事要告訴你們,第一件事,天子將親臨賽場,觀看今天的比賽,希望大家振奮起精神,拿出最好狀態,發揮出自己的最好的箭技。”

停一下,童貫觀察一下衆人的表情,見大家眼中都露出激動之色,他滿意點了點頭,又接着道:“第二件事恐怕會讓部分武士失望了,這也是天子的要求,大家只能修改規則,十強爭霸賽將重新計分,也就是說,原本決賽的成績不再帶到爭霸賽中來,我很抱歉!”

衆人面面相覷,這個消息着實讓大部分人又驚又喜,恐怕除了李延慶外,每個人心中都暗暗歡喜,這意味着他們每個人都又有爭奪第一的希望,畢竟李延慶昨天的八十分已經壓了所有人一頭。

童貫同情地看了一眼李延慶,見他面無表情,便又提高提高聲音繼續道:“下面再說第三件事,關於這次弓馬大賽的獎勵!”

大帳裡頓時寂靜無聲,每個人都摒住了呼吸,這也是他們極爲關心之事,每個人當然都希望能夠升官發財,就連楊再興也希望自己多一點資本,將來進入種家軍後,不用再從小兵做起,至少能當個都頭之類。

不過李延慶卻有點迷茫,他參加弓馬大賽只是爲了滿足師傅的遺願,他只是太學生,基本和軍隊暫時沒有關係,正是沒有期盼,所以他心中平淡如水,如果不是出於禮貌,他甚至想離開了。

“這次弓馬大賽的獎勵有兩塊,一塊是你們來源地的獎勵,按照上屆的經驗,應該都有,來自禁軍的武士將得到禁軍的獎勵,來自太學的武士,太學也會有獎勵,這一塊每個人都不一樣,也和我們無關,我只說說朝廷的獎勵,上一屆比賽,進入前十名武士朝廷都給予了官升一級的獎勵,這一次也是一樣,如果進入前三,朝廷會給予官升二級的獎勵,敕令天子已經簽署,這裡,我要先恭喜諸位了。”

大帳內頓時一片竊竊私語聲,童貫笑道:“大家去準備吧!等聖上到來後,比賽正式開始。”

衆人轉身離帳,童貫喊道:“李延慶留一下,我有話對你說。”

很多人都向李延慶投去同情的目光,他只是太學生,難道他還能升官不成?

片刻,衆人走盡,大帳內只剩下童貫和李延慶兩人,童貫歉然道:“昨天的成績不能帶到今天,恐怕就是你的損失最大了,我很抱歉!”

李延慶搖了搖頭,“太尉不必如此,我並不在意!”

“是啊!你的箭術高明,今天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朝廷的獎勵,作爲太學生,有點難辦....太學那邊升級得報國子監特殊批准,但有蔡相國橫在中間,恐怕不會太順利,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升級無非是上舍中等生,學生並不在意。”

“話雖這樣說,但對你還是不公平。”

童貫沉吟一下又道:“這樣吧!如果這次你拿不定獎勵,我只是說如果,那就當我欠你的,等你入仕後,我一定會補償給你,我童貫言出必行,絕不失言。”

李延慶不得不佩服的童貫的老薑,三言兩語之間,原本是朝廷給自己的獎勵,就變成他童貫的獎勵,原本是自己應得的東西,也變成了他童貫的人情。

不過李延慶對這種升官獎勵實在沒有什麼興趣,很多時候,尤其在北宋末年,升官未必是幸運,反而會是一個陷阱,他還是得走自己的路,不要跟童貫陷得太深,歷史上,無論從蔡京的心腹,還是童貫的心腹,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自己得悠着點才行。

童貫見李延慶沒有吭聲,便不再提這件事,又淡淡問道:“延慶,你是太學生,感觸應該比我更深一點,你覺得軍隊和太學之間會有某種關聯嗎?”

李延慶立刻意識到,這是童貫想把手伸進太學了,只是他似乎還沒有想好該怎麼辦?

李延慶當然知道該怎麼辦?他笑了笑道:“太尉還記得湯陰縣的士子軍嗎?雖然說蔣知縣的做法有點荒誕,但大家都承認一點,軍事訓練了一個月後,大家紀律觀念和團體觀念都明顯加強了,更重要是身體得到了鍛鍊,原本大家都讀書多年,一個個體弱多病,但軍事訓練一個月,身體明顯變得強健了,這個辦法也可以用在太學中,叫做軍訓,每個太學生必須軍訓一年,對他們身體大有好處,將來帶兵打仗也不至於一竅不通了!”

童貫越聽眼睛越發亮,聽到最後他恨不得抱住李延慶狠狠啃上兩口,簡直讓他心花怒放,軍訓,這是多麼好的藉口,童貫開始想象把太學生們拉到軍營來訓練一年的情形,中間施與小恩小惠,還怕他們不效忠自己嗎?

李延慶見童貫有點失態了,便躬身道:“如果太尉沒有什麼事,學生先去準備了。”

“啊!去吧!”

李延慶行一禮便轉身離開了大帳,童貫一人留在帳中繼續思考。

李延慶回到了準備大帳,他首先需要換上盔甲,只見大帳內楊再興已經換好了盔甲,卻沒有走,顯然是在等他。

伺候他的士兵連忙上前給他披掛盔甲,楊再興走過來道:“我剛聽說昨天晚上西夏武士在礬樓和一羣衙內打架了,怎麼就會這麼巧呢?”

李延慶看了一眼士兵,又給楊再興使個眼色,笑道:“西夏武士好勇鬥狠,在哪裡都會和人打架,我倒覺得很正常,也有可能他們被人挑撥了一下火氣。”

李延慶實際上就是暗示楊再興,是他挑撥了西夏武士,楊再興頓時明白了,原來李延慶昨晚又回去,果然是爲了這件事。

他也忍不住笑道:“如果真是這樣,估計他們今天也翻不起什麼浪了。”

“大部分西夏武士都翻不起浪,但有一個人例外。”

“你是說撒金?”

李延慶點點頭,“他昨天雖然敗在我的手下,但他絕不會服氣,如果是我,我也不會服氣,聽鼓斷時本身就有漏洞,容易被鑽空子,萬一這名鼓手比較愛國,在我射箭時把鼓聲放慢了那麼一點點呢?”

楊再興點點頭,“或許你說得對,他確實不服氣,但他又能怎麼樣?”

“我也不知道,總之今天要留一手才行。”

.......

天色大亮時,演兵場四周已是人山人海,近八萬汴京民衆和士兵擁擠在東西南三面,五千名士兵負責維持秩序。

而北面的看臺昨天晚上又重新搭建,中間加高了數十個座位,那是給天子以及帝姬王子們的座位,四周的座位則是文武百官,既然天子到來,朝廷很多官員當然也會到來。

評審官和高級將領們都沒有了座位,都安排在看臺下,勉強給他們安排了一些低矮的小凳子,

日頭越來越高,但比賽卻遲遲沒有開始,周圍民衆的議論聲越來越大,彷彿就像開了鍋一。

就在這時,一隊隊御林軍士兵出現了,一隊隊旌旗和傘蓋出現在北面的看臺上,四周漸漸安靜下來,民衆和士兵都終於意識到,原來天子也來觀看比賽了。

這時,一頂巨大的黃羅傘蓋出現在看臺上,數十名宮女簇擁着一箇中年男子,正是大宋天子趙佶,他穿着明黃色普通常服,頭戴紗帽,一臉笑容,在他身後跟着十幾名少年男女,一個個精神抖擻,衣着鮮豔,正是他的兒子和女兒們,再後面則跟着大羣文武官員。

童貫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微臣歡迎陛下到來!”

雖然昨晚上發生了礬樓事件,但並不影響趙佶此時的心情,他在正中龍椅上坐下,看了看四周的人山人海,興致勃勃道:“與民共樂嘛!朕也很久沒有參加這樣的活動了。”

“武士們都聽說陛下到來,都摩拳擦掌,要爲陛下一展絕技!”

趙佶微微一笑,“時間不早了,就開始吧!”

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 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九百六十一章 滅國之戰 十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六百八十章 臨行之前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關注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三十七章 決賽到來第七百七十五章 書生誤國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軍殺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七百九十四章 難眠之夜
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 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五百五十二章 財政困難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九百六十一章 滅國之戰 十四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六百八十章 臨行之前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關注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三十七章 決賽到來第七百七十五章 書生誤國第二百零三章 鄭氏壽宴 五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軍殺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七百九十四章 難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