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

太皇太后周氏的病情,謝遷一早就知曉,太醫院那邊有着詳盡的病症記錄,嚴重時長期昏迷不醒,呼吸微弱,讓朱祐樘憂心忡忡,多次在接見內閣三位大學士時提及,謝遷想不關心都難。

但在太子出走江南、謝遷離京找尋前,太醫院衆名醫救治得法,周太后的身體已逐步趨於好轉,可下地走動,料想痊癒不在話下。等謝遷從江南迴來,從未聽說過這方面的事情,自然也就忘了個乾淨。

但現在靳貴這一說,謝遷頓時醒悟過來,揣測事情或許確實與周太后有關,否則皇帝斷不可能突然抽身而去……如果是軍機大事的話,皇帝必然會趁着朝官匯聚時展開商議,最多再召集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官員入宮,但現在皇帝只是匆匆忙忙離去,什麼話都沒留下,內宮出事的可能更大。

謝遷心想:“只要不跟沈溪小兒的事情有關就好,太皇太后周氏年事已高,如今已年過古稀,即便亡故,那也是命數使然。平常人家的老人到這歲數去世,已經算得上是喜喪了!料想陛下不會太難過吧……”

雖然謝遷表面上保持了對太皇太后周氏的尊敬,但心底裡卻未必這麼想,周太后地位尊崇,但淡出朝政已久,能真正威脅朝廷穩固的還是皇帝、皇后、太子的安危,剩下的皇室成員,對其尊敬多是爲人情世故以及朝廷臉面。

……

……

朱祐樘抵達慈慶宮時,張皇后帶着朱厚照剛到,兩邊幾乎前後腳而來。

因爲涉及到喪事,張皇后並未抱着小公主前來。

朱祐樘在蕭敬攙扶下,進到慈慶宮大殿,但見裡面跪了一地的太監、宮女,甚至連負責爲太皇太后周氏診治病情的太醫,都跪下三個。

門簾內傳來“嗚嗚”的哽咽聲,外面跪着的宮女太監聽了,頓時哭倒一片,就算是沒哭出聲的,也都在抹眼淚……也不知道這些人是爲太皇太后周氏故去而難過,還是爲自己照顧不周可能會遭到懲罰而感覺恐懼。

朱祐樘沒有過多廢話,直接進寢殿查看周太后的情況,當看到自己的皇祖母已經氣息全無,身體逐漸變得冰涼後,臉色瞬間變得死灰一片,侍候在牀榻前的王太后勸道:“陛下不必難過,你祖母年事已高,終歸要知天命……”

這些年王太后一直信佛,對於生老病死的事情看得很淡。

王太后自己沒有兒子,而且當皇后時,沒有得到成化帝太多的寵幸,即便貴爲後宮之主,卻被萬貴妃壓得死死的……憲宗皇帝的第一個皇后吳氏,便是與萬貴妃作對而被廢,在冷宮中鬱郁而亡。王皇后有了前車之鑑,不敢與萬貴妃爭寵,只是空有個皇后的名頭,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憲宗去世,王皇后在宮中唯一的依靠便是名義上的兒子,當今皇帝朱祐樘。但朱祐樘又因自己親生母親紀氏的死,對父親的皇后妃嬪有所介懷,王太后屬於生前生後都無寄託之人,最後只能靠青燈古佛打發餘生。

……

……

謝遷一直留在乾清宮大殿,他不想與人討論皇帝因何離開,無論別人怎麼說,他都不予迴應,除了靳貴主動過來說了幾句關於太皇太后周氏的話。

一直到日落,蕭敬才急匆匆過來,臉上掛着眼淚,哽咽道:“諸位大人,各自先回府去吧,太皇太后薨,天不佑我大明……嗚嗚嗚嗚……”

在場衆多翰林官,到此時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雖然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悽哀之色,但總的來說,太皇太后周氏賓天的消息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應,畢竟周太后年事已高,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朝臣都有心理準備。

靳貴聽到這消息時,忍不住打量謝遷一眼,略有得色,好似在說,謝閣老,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此時謝遷的心思卻不在靳貴身上,作爲在場大臣中地位最高的那位,怎麼都要到慈慶宮去慰問一下,順帶關注一下皇室的反應。

其實謝遷更關心的,還是太皇太后周氏封號的問題。

主要在於,太皇太后周氏作爲成化帝的親生母親,卻不是正宮皇后出身,而在大明,只有正宮纔有跟皇帝合葬的資格,否則就算是母憑子貴當上皇太后,也同樣沒有與先皇合葬的先例。

這件事必然影響孝宗仁孝治國的理念,謝遷思慮周全,馬上過去詢問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的意思。

蕭敬悲泣道:“謝閣老,這些事,您還是親自問詢陛下吧,咱家如何知曉?再則說了,關係重大,咱家不敢管吶……”

任何時候,蕭敬都喜歡明哲保身,不會主動承擔責任,就算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照理說已權傾朝野,但依然喜歡當牆頭草,即便皇帝多次提醒他,讓他可以適當囂張跋扈些,可蕭敬就是怎麼都強勢不起來。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爲弘治朝的閣臣能力威望都很高,蕭敬自知無法跟閣臣比拼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乾脆本本分分當一個誰都不得罪老太監,其所求不是權傾朝野,而是善始善終能乞老歸田。

謝遷聽到蕭敬的話,不由皺眉,這種模棱兩可的話他不想愛聽,但近來他就是聽這種話比較多,因爲別人遇到他,總對他敷衍,內閣如此,朝官如此,地方官員也如此,就連老友劉大夏等人也喜歡跟他打啞謎。

謝遷心道:“你們不想說,老夫還要勉強不成?大不了將事情歸於內閣,這件事老夫不管了!”

弘治皇帝對於劉健、李東陽的妥協,加之二人在朝中做事越發剛愎自用,謝遷這樣有能力而且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也變得灰心喪氣,做事不再努力。

……

……

一衆翰苑臣子得知太皇太后周氏亡故,相繼離開乾清宮,大部分人往出宮方向而去,或走大明門,或抄近路走東華門。

謝遷沒有回家,或者去他長安街的別院,而是直接去了文淵閣,他想探聽一下給太皇太后周氏加封諡號的問題,作爲內閣大學士,這件事他不得不上心,因爲此番亡故的是皇帝的親祖母,有着血緣上至親關係。

朱祐樘從來都是孝子,當上皇帝后對身邊人可說是仁至義盡,就連丈母孃死了,都以國喪的規格辦理,更別說現在死的是親祖母。

謝遷原以爲劉健不在,等進入文淵閣後院,才發現劉健和李東陽相談甚歡,看來商議事情已有一段時間了。

正對着公事房大門坐着的劉健,看到謝遷的身影,頓時閉上嘴,向李東陽使了個眼色,隨後才笑眯眯問道:“於喬怎過來了?”

謝遷嘴角浮現出個不易讓人察覺的苦笑,心想:“我身爲大學士,到內閣來難道有錯?”

既然別人對他有敵意,他也不會報以好臉色,謝遷冷淡地說:“周太后過世,陛下多半要召我等前去商談,只是過來等候……”

李東陽道:“於喬不必擔心,太皇太后的喪禮不用着急進行,治喪之事應由內帷主持,我等不過需就加封一事而進言,等明日朝會時再議不遲!”

謝遷眯眼打量李東陽,不知道對方爲什麼那麼確定第二天的朝會會順利舉行。在謝遷看來,隨着太皇太后周氏病逝,弘治皇帝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過問朝政。另外,治喪絕不會只是內宮的事情,畢竟朱祐樘會努力爭取讓自己的親祖母跟親祖父合葬。

作爲孝子孝孫,朱佑樘不可能不這麼做,尤其是要在給兒子樹立表率的關鍵時候,萬一兒子將來胡鬧,在他老孃病故後,不讓老孃跟自己合葬,那就麻煩大了。

謝遷問道:“當真不用我留守翰苑?”

李東陽正要代劉健回話,劉健忽然站起身,語氣顯得有些陰沉:“老朽年老體力不支,無法在此恭候,賓之,你跟於喬留守吧,老朽先回去歇息,入夜後再回來……”

這話沒毛病,畢竟劉健年歲大了,需要多休息。但謝遷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臉上苦笑更甚……這都已經天黑了,什麼叫入夜後再回來,難道等明日天黑?還是說錯了等天亮回來?

劉健要走,謝遷不能阻攔,起身相送。

劉健倒也沒表現出對謝遷多大的杯葛,甚至駐足跟謝遷仔細交待一番,請他務必留下陪李東陽守夜。

謝遷心道:“總歸是苦差事纔想到我,今日內閣守夜,怕是個苦差事,指不定幾時陛下就會臨時起意,擬定治喪人名單,若再開皇陵以令周太后與英宗合葬,那可真是勞民傷財!”

謝遷一向不主張皇室在喪事上大操大辦,希望儘量節省些,至於開皇陵合葬之事,他更是從開始就不準備對皇帝提出,但不管是他還是劉健、李東陽,都非常清楚,朱祐樘必然會提出這件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六七〇章 壓功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九九〇章 兩方面壓力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三五〇章 捷報(第七更)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六四九章 夜路難行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六四〇章 讓他回不了京城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
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六七〇章 壓功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九九〇章 兩方面壓力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三五〇章 捷報(第七更)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六四九章 夜路難行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六四〇章 讓他回不了京城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