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六章 毆鬥

宮裡的太監,沒有誰服氣誰,劉瑾雖然當權,但宮裡各衙門掌印太監各自爲政,掐起架來六親不認。

李榮上去重重地踹了劉瑾一腳,直接將劉瑾踢翻在地。

劉瑾灰頭土面地從地上爬起來,下意識地扭頭看了看朱厚照,發現皇帝正不耐煩地看着別處,他也惱了,衝過去便跟李榮扭打在一起。

劉瑾一邊掐着李榮的脖子,一邊大聲喊道:“陛下,您看看啊陛下,姓李的閹人已經瘋了,當着您的面,就敢毆打微臣……”

李榮罵道:“好你個劉瑾,說瞎話不打草稿,明明是你誣陷咱家在先,現在又是你在打人,啊……”

正說着,李榮突然驚呼一聲,卻是劉瑾的拳頭招呼到他眼眶上了。李榮毫不客氣,當即揮起拳頭,一拳頭打在劉瑾的腦門上。

李榮在宮裡的地位雖不及劉瑾,但怎麼說也是御用監掌印太監,在宮裡的資歷相對較老,還服侍過小時候的朱厚照,根本就看不起後起之秀劉瑾。

旁邊魏彬等人想上前去幫劉瑾,但又怕皇帝怪責,只能圍在旁邊勸說。魏彬道:“陛下就在旁邊,兩位公公可要顧着體面纔是……快住手啊!”

這會兒所有人都在等朱厚照表態,但朱厚照似乎第一次看太監打架,居然叉腰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表情眉飛色舞,似乎非常過癮。

朱厚照不喝止,光是太監在旁勸說,根本徒勞無功。

李榮和劉瑾此時都目中無人,不多時,二人臉上已經見了青紫之色,每個人都摔了好幾跤。

最後,還是朱厚照覺得太監打架不夠激烈,沒有那種非死即傷的慘烈氣勢,擺擺手道:“住手……”

劉瑾和李榮打得正歡,沒聽到朱厚照的喝止聲。旁邊張苑趕緊大聲提醒:“兩位公公,陛下讓你們住手。”

相互糾纏在一起的二人充耳未聞,依然你一拳我一腳地過着招,朱厚照微微皺眉,怒喝道:“住手!”

李榮和劉瑾見皇帝發怒,這才鬆開手,但就算撤開,對視着的二人依然怒視對方,好像要將眼前的敵人生吞活剝。

以當前的形勢看,劉瑾基本沒掛彩,而李榮卻受傷不輕。

劉瑾五十多歲,身體相對強壯些,在這次打架中佔得少許便宜,當然這也跟旁邊太監勸架時暗中使絆,專門針對李榮有關。

劉瑾撤開後,立即跪在地上,向朱厚照連連磕頭,哭訴道:“陛下,您看看,這李榮根本不把老奴放在眼裡,也就是不把陛下您放在眼裡。”

李榮也跪在地上扯着嗓子哭喊:“陛下,分明是姓劉的欺人太甚,欲置奴才於死地,奴才只能拼命反抗……”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表明自己是被冤屈的。

朱厚照顯得很不耐煩:“當着朕的面互毆,還有這麼多道理?來人,把這二人拖下去,一人打二十大板。”

朱厚照不管兩名太監誰在宮裡的地位比較高,他是皇帝,兩人都是他的奴才,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

平時劉瑾在宮裡耀武揚威慣了,但奈何眼前之人乃是他的主子,主子說要打,他不敢掙扎,二人被拖到一邊,被人拔掉褲子,隨即“噼裡啪啦”地打起了板子。

看起來一人二十大板很公平,但打人者的出手力度卻有差別。

劉瑾是什麼身份?誰敢對他真打?就算劉瑾叫得歡,他屁股上挨的板子可比李榮那邊輕多了。

二十大板下去,朱厚照不想再理會眼前的事情,更不想再聽李榮和劉瑾二人講述是非曲直,再加上他通宵達旦玩下來人已經很困了,丟下一句“都給朕老老實實待着,誰若再犯定嚴懲不貸”便徑直往乾清宮去了。

皇帝走後,許多人涌上前慰問劉瑾,而都知監掌印太監黃興也趕緊帶着人過去把李榮擡走,免得被劉瑾及其同夥打擊報復。

劉瑾被人擡着送回府中,說是要養傷,但其實二十大板並未讓他皮開肉綻,最多屁股青腫,幾天內不能躺着睡覺罷了。

“那李榮竟敢毆打咱家,實在欺人太甚!一定要設法殺了他,否則難消心頭之恨!”劉瑾回去後便把孫聰和張文冕叫來,商議誅殺李榮之事。

孫聰謹慎地道:“公公要殺李榮,怕是沒那麼容易……李公公曾在東宮任事,之前還曾通過張苑張公公之手向陛下進獻美女和丹藥,深得陛下器重,此番陛下未對其加以懲戒便足以證明聖寵未衰。”

劉瑾聽了很生氣,怒道:“沒想到這傢伙也會這套。”

孫聰和張文冕對視一眼,很快又側開頭……連他們都知道皇帝喜好什麼,更何況是宮裡那些跟皇帝更加親近的太監?誰都會想方設法討皇帝歡心,並非只有劉瑾懂得敬獻丹藥和美女,別的太監也會在皇帝面前掙表現以期獲得拔擢。

所以說劉瑾與大臣相比優勢明顯,但對宮內太監而言就未必了。

張文冕道:“公公要殺李榮不易,不若是找個機會,將其外調,讓他去地方擔任監軍或鎮守太監,免得對公公您造成威脅。”

……

……

劉瑾和李榮在宮裡掐架,消息很快傳出宮門。

就算劉瑾想置李榮於死地,但奈何朱厚照對李榮也很信任,只能另外找機會除掉李榮,關於那彈劾劉瑾的奏疏出自誰之手,自然沒人關心了。

李榮同樣想找機會誅除劉瑾。

宮裡太監爭鋒,彼此間都不服氣,但這並沒有影響劉瑾在朝中的地位,尤其是他於午門立威後,朝中大臣都怕劉瑾亂來,知道無人能與其相鬥,既然連謝遷都要靠跟劉瑾低聲下氣求情才能保住那些下獄的朝官,旁人更是連跟劉瑾叫板的底氣都沒了。

謝遷回府後便稱病不出,一連十天都在家躲着,覺得沒臉見人。

關於謝遷入朝跟劉瑾求情之事,次日也就是劉瑾和李榮掐架當天,便已經傳得朝野皆知,劉瑾故意讓人把這件事添油加醋說出去,想對朝中官員傳達一個信息:跟我作對沒有好下場,你們想安然無事最好跟謝遷一樣識時務,誰不配合別怪我下手無情。

這十天裡,內閣大學士焦芳、王鏊,尚書李傑、屠勳等人都多次登門拜訪,但都沒能見到謝遷的面。

也就是這段時間,朝中人事又發生變化,戶部尚書顧佐致仕,刑部尚書屠勳和禮部尚書李傑等人也有告老還鄉的打算。

如今劉瑾已徹底把持朝政,就連御史言官也完全在劉瑾控制下,言路蔽塞,如此一來,朝中那些中立派已開始有了傾向,一時間劉瑾府上門庭若市。

“……唉,這世道滄桑,人心不古,好端端的朝廷不到兩年時間就變成這般模樣,若下黃泉見到先皇,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就是先皇留下來的太平盛世?”

謝遷雖然躲在家裡不出,但他並非什麼事都不管,朝中發生的事情基本瞞不過他。

他這邊捨棄尊嚴才救出那些陷身詔獄的朝官,但卻無人領情,背地裡很多大臣都在非議他,覺得正是由於謝遷不作爲才讓劉瑾做大。

對此,謝遷無法爲自己辯駁,他感覺自己在跟劉瑾抗爭一事上處處被動,關鍵在於劉瑾能經常見到皇帝,又有最後的硃批權,而他權勢再大,也只是皇帝的秘書和顧問,沒法掌控大局。

“之厚再過幾日便要回朝,本想在他回來前,給他留一個不錯的工作環境,但現在看來……唉!”

想到如今朝廷混亂的局面,謝遷唉聲嘆氣,非常無奈,現在連他自己都沒法跟劉瑾叫板,也不指望沈溪回朝後能有何作爲。

“最好讓之厚找個機會外調地方,不管當個總督還是巡撫,總歸好過留在朝中。他深得陛下信任,回朝後便會成爲劉瑾的眼中釘肉中刺,如今劉瑾權勢熏天,之厚該如何跟劉瑾正面對敵?還是早些離開京城好!”

謝遷爲沈溪的事情操碎了心。

當初他聽從吏部尚書許進的建議,同意沈溪回朝擔任兵部尚書,那時他覺得有沈溪在,可以跟他這個首輔攜手合作與劉瑾鬥。

結果沈溪回朝前,他在跟劉瑾相鬥中以潰不成軍收場,失去繼續與閹黨對峙的決心和勇氣。

這幾天謝遷在寫奏本,想跟朱厚照申請將沈溪外調,還給沈溪重新找了個地方,既然沈溪剛剛從三邊回來,那不適合再折返回去,西北不行就讓沈溪去遼東,好好經營一方沃土。

正德朝遼東之地女真人尚未崛起,大明在遼東佔據絕對主導地位,雖然在大明朝官看來,遼東屬“不毛之地”、“苦寒之地”,但至少比西北條件更好一些,這邊沒什麼大的軍事壓力,而在西北則成天爲韃靼人犯邊之事而勞心。

“若此事能成,就讓之厚在遼東多留幾年,看看幾年後劉瑾是否會失勢,現如今實在不知該如何扳倒他。陛下不問朝政,滿朝上下俱爲劉瑾所懾,就算還有一些忠直大臣,這會兒也都萌生退意,紛紛選擇致仕……難道只能等此權閹老死後,才能讓朝廷走回正軌?唉!”

到了這個地步,謝遷除了唉聲嘆氣,似乎不會做別的了。

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五九八章 地理課(第一更)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九九二章 犟驢
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五九八章 地理課(第一更)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九九二章 犟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