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

劉大夏如今在軍中通常只是規定一個大方向,具體涉及行軍打仗之事,他都沒辦法進行安排,畢竟他對自己手頭這十萬大軍還比較陌生,派哪些兵馬前往寧夏鎮,哪些人馬駐守榆林衛以及周邊城塞,都沒有頭緒……

劉大夏感覺頭大無比,這主要是身邊缺少幫手,以前王瓊和朱暉還能幫到他,可現在這二人不在,他只能是獨自承擔,甚至連兵馬糧草供給都需要他自行籌措,各路人馬打亂編制後缺少體系,這些事他只能交給固原鎮總兵張凌城。

克復榆林衛城後,劉大夏只用一天時間進行休整,此時他還得防止韃靼人去而復返,不得不抽調人馬出塞,在榆溪河與外長城之間佈下一張斥候網。

劉大夏不敢有絲毫麻痹大意,時刻關注榆林衛周邊韃靼軍隊的動向,此時的榆林衛城基本不具備一個重要軍鎮的要素,若是韃靼大軍殺來的話,榆林衛城不能憑牆而守,即便用磚木臨時進行加固,也很可能在戰事進行不久就進入殘酷的巷戰。

“劉尚書,如今三邊和宣大一線均風聲鶴唳,各處均有韃靼人出沒的消息,但許多都證實是子虛烏有。之前聽聞宣府鎮周圍有少量韃靼人出沒,一度阻絕往來通訊,現在宣府再度失去聯繫,這個節骨眼兒上我們是否有必要大舉西進?若韃靼突然襲擊宣府鎮怎麼辦?”

張凌城雖然是武將,但早年曾過鄉試考取舉人,可惜兩次赴京參加會試均名落孫山,這才繼承父親衛指揮使的職務,多年行伍下來終於掛上總兵銜。他統軍出了名的小心謹慎,屬於做事處處留有後手的那種,這種人可能在戰爭中不會太出彩,但通常在大敗後能保全己身。

張凌城提出韃靼人可能在宣府發起進攻一事,也是出於對戰局的擔憂,但這顯然不是劉大夏希望聽到的。

劉大夏道:“按理說,宣府鎮之前,尚且有大同和太原兩大軍鎮,近來太原鎮和大同鎮均無韃靼兵馬活動的戰報,韃靼如何能繞過兩大邊防重地,深入宣府腹地?”

“如此……”

張凌城有些不確定地說,“若韃靼中軍從沙城、興和南下,自張家口堡等地尋求突破,是否有此可能?”

劉大夏繼續搖頭:“宣府兵馬齊整,即便韃靼大舉南下,也可駐守百日以上,足以令大同、太原等地派出兵馬馳援,你多心了!”

張凌城聽到這裡,即便心中還有疑慮,也不敢再多言。

劉大夏不管怎麼說都是中軍主帥,而他只是一個總兵官,歷來文官掌兵,而他只是個武將,只需做到聽令行事便可!

“劉尚書,這裡有延綏巡撫沈溪沈軍門的一份軍報,請您過目!”張凌城將一份軍報呈遞劉大夏手中。

劉大夏看過後,眉頭皺成一團。

這正是沈溪在宣府鎮遭到韃靼襲擊前撰寫的一份陳述戰略的軍報,其中提到韃靼人繞過三邊、太原鎮和大同鎮,從內線攻打宣府和張家口堡,並且跟達延部汗部的人馬內外夾擊的可能。

沈溪在軍報中陳述極爲詳細,包括韃靼人行軍的大概時間都做出推理,只是沈溪還是低估了韃靼人進兵的速度,以至於沈溪自己都遇到大麻煩。

而且沈溪沒算到劉大夏會輕信韃靼人主力出現在寧夏衛的戰報,居然領兵西進,等於是南轅北轍,中了韃靼人的調虎離山之計。

張凌城見劉大夏在思考,緊張地說道:“尚書大人,沈軍門在軍報中提到之事,有很多得到印證,在之前的一個月時間裡,寧武關以北地區的確經常遇到劫掠的韃靼人,導致我們一度與京城失去聯繫。”

“雖然此後一段時間,消息恢復暢通,但半個月前又再度與宣府失去聯繫,如今京師的訊息大多是從紫荊關和固關傳遞。如果這些阻隔訊息的人馬真如沈軍門所言乃是韃靼斥候,此時恐怕韃靼兵鋒已近宣府,此時再向西進兵……恐怕我等回援時間上來不及!”

劉大夏到底不是昏聵的老臣,雖然他認爲沈溪在後方有些畏縮不前,但至少沒失去最基本的判斷。

劉大夏看到沈溪的軍報後,認爲沈溪提到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發生的,而且真如沈溪所言的話,那韃靼人的陰謀遠不止掠奪大明邊塞人畜和財物那麼簡單,更有可能會染指居庸關乃至京師。

到個那時,大明主力都在西北,京畿防備空虛,或許會再次經歷當初英宗時土木堡之變後的京師保衛戰一幕,情況危殆。

“尚書大人?”

張凌城一直沒得到劉大夏的答覆,不由緊張地問道。

劉大夏這纔回過神來,將沈溪的軍報合上,道:“此事不得掉以輕心,沈溪有勇有謀,之前朝廷的來往公函中,說明他曾預料韃靼人南下犯邊,若此番再如他所料,京師周邊或許會有危難。”

“如此也恰能解釋沈溪爲何在居庸關停滯不前,或許是在防備韃靼繞我背後之情況發生!”

張凌城聽到這裡,頓時放下心來。

張凌城別的好處沒有,爲人中庸這點很好,他雖然不至於怯懦,但生性謹慎,看到沈溪所提頗有道理,心裡就擔心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現在劉大夏贊同他的觀點,意味着即使後方真的出了問題,他張凌城也不用揹負太大責任。

劉大夏說出這番話後,突然後悔了。此時他想的是:“沈溪所提是有一些道理,但韃靼人的消息封鎖不可能那麼嚴密,大同鎮和太原鎮至今尚未有任何訊息傳來……反倒是寧夏鎮周邊遭遇敵情更爲確切,我若停留榆林衛城不進,豈不是也成了畏縮膽怯之人?”

“這要探查到後方宣府鎮的確切消息,沒有十天半月做不到,難道這段時間就一直停留延綏鎮?”

就在劉大夏遲疑不定時,突然門口有傳令兵進來,奏稟:“大人,有寧夏後衛最新戰報傳來!”

“報!”劉大夏喝道。

“是。”

那傳令兵拿出一份由竹筒所盛放的戰報,打開來,讀道,“寧夏後衛衛城花馬池,於九月二十四日失陷,北寇兵馬約莫在三萬餘,此外,胡楊堡遭遇襲擊,安定堡失陷……”

一連串戰報,都是寧夏鎮周邊一些要隘遭到圍攻和失守的消息,噩耗來得太過猛烈,而且對於韃靼人的具體數字描述得很詳細,一次就有三萬多人馬,還有各路雜兵,劉大夏在心中估算一下,這些兵馬合起來至少有六七萬的數目,甚至比他在榆林衛遭遇的韃靼兵馬還要多,還要來得兇猛。

傳令兵宣讀結束,將戰報呈遞給劉大夏。

劉大夏拿在手中仔細看過,再到大幅三邊地圖前,詳細比對這些要隘的地理位置,雖然大明在地圖編撰上有一定侷限,但大致方向和距離還是能推算出來的,劉大夏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劉大夏厲聲道:“事關緊急,容不得再思量,一旦寧夏後衛失守,寧夏衛沿關一代必將受到衝擊,寧夏鎮危殆,此時若再不進兵,恐會令三邊之地再有城塞生靈塗炭,必須馬上西進!”

張凌城遲疑一下,問道:“那尚書大人,宣府和沈軍門……”

劉大夏謹慎地說道:“韃靼主力如今確實出現在了寧夏鎮,即便宣府周遭有韃子騎兵出沒,必然也是小股流寇,不必理會,現如今最重要是保障寧夏衛的安危。當前我軍的主要任務是快速西進,收復寧夏後衛!”

張凌城對於劉大夏用兵一變再變有些無語,他其實寧願相信沈溪所說,因爲如果是他,也覺得韃靼人進軍宣府,比攻打什麼寧夏鎮收益更高。

韃靼人攻打寧夏鎮顯得非常拙劣,放着大明九邊糧倉宣府不打,卻盯上貧瘠偏遠的寧夏鎮,韃靼人對明朝三邊的堡壘是有多憤恨,非要打上一圈全部攻克瓦解才能解心頭之恨?

但這是劉大夏的軍令,讓張凌城無法辯駁,他作爲總兵官,絕對不能頂撞劉大夏,而且他也缺少適當的幫手來說服劉大夏考慮沈溪的建議。

“尚書大人是否三思而後行?”張凌城最後用試探的語氣道。

劉大夏正因爲西北之戰的連續失敗而懊惱和不甘,此時他得知韃靼“主力”的存在,豈能放過這揚大明國威的機會?

劉大夏道:“本官之命便是最後的軍令,張將軍只管將本官軍令傳達三軍,任何人不得有違!”

自從軍中效命以來,張凌城早已習慣聽這種不講道理的軍令。

文官素來都是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不通軍務,看過幾本兵書就以爲什麼都會,在軍中耀武揚威,對不聽命的手下只有一個字:除之而後快。所以張凌城不敢表現出絲毫不滿,恭敬地說道:“遵命!”

隨後,張凌城便收起自己的質疑和牢騷,出了官衙前去安排行軍往寧夏後衛方向事宜。

張凌城離開後,劉大夏望着沈溪的戰況分析,心中也滿腹憂慮,生怕沈溪所提到的事被印證,京畿遇到危險。

“沈溪啊沈溪,你雖然處處料敵先機,但也有可能會出錯。即便你預料屬實,但目前的韃靼主力分明在寧夏後衛,你當面遭遇的韃靼兵馬應該不多,朝廷派給你五萬大軍,還有大同鎮、太原鎮和京營人馬,總算不會讓韃靼人趁勢東進。鎮守居庸關的任務,就落在你身上了!”劉大夏喃喃自語。

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一九一五章 倉促變招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三二七章 水到渠成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二八四章 沈家誰說了算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四十章 天花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二二三〇章 無關勝負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
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一九一五章 倉促變招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三二七章 水到渠成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二八四章 沈家誰說了算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四十章 天花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二二三〇章 無關勝負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