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

沈溪在小院停留一個多時辰才離開,回到家後,坐下來,呆滯半個多時辰纔回過神來。

雖然是自己的書房,不過沈溪卻感到很陌生。

“大人。”

雲柳站在沈溪書房門口,恭敬行禮。

以前雲柳少有來沈家,現在沈家內眷不在,她也被準允自由進出,有事可以直接到沈府來稟報。

沈溪點點頭,問道:“有事嗎?”

雲柳走過來:“大人之前讓打造的二十條大船,已建造完畢……這是瓊島那邊發來的密函。”

沈溪沒有多言,接過雲柳遞來的書函,打開來一看,裡面全都是隱晦的文字,不過對沈溪來說看懂這份密碼文並不費勁,從頭到尾過一遍,腦中已自動翻譯過來,略一回想,便知悉全部內容。

雲柳道:“二十條大船,還有十條中型船隻,完全按照大人所說建造完畢,若是加上新城的那些……”

沈溪擡手打斷雲柳的話,道:“新城的船隻,屬於朝廷所有,只有遼東、青島和瓊島船廠建造的,纔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船隻。”

雲柳不解地問道:“大人,不知建造這些船有何用?還大量在閩粵等地招募水手並加以訓練,每年的支出多達百萬貫……”

沈溪微微搖頭:“有些事沒法對你解釋,只需要記住嚴格按照我的吩咐辦理……繼續建造新船,力爭把船隊規模擴大到一百艘,並全部進行蒸汽機化改造,力爭做到就算是沒風的環境,船隻也可以以五節以上的速度航行。我這邊把需要處理的事情解決完,差不多也該休息幾天……”

……

……

朱厚照做事愈發急切。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他便派人傳下旨意,同意謝遷致仕的請求,賜給謝遷餘姚之地的大宅一座,再賜良田五百畝,僕婢十六人,加上一些絕版的書籍和珍玩,加起來“退休金”算是很豐厚了。

謝遷本想入宮謝恩,但傳旨的張永明確表示皇帝最煩這種客套,不會接受面聖拜謝,謝遷只能作罷。

突然要交出手頭所有權力,謝遷呆滯良久,突然有些捨不得。

無奈這是他自己做出的決定,謝遷心裡升起淡淡的惆悵,連去內閣走一趟與諸位閣臣作別的想法都沒了。

他帶着奴僕,從小院搬東西出來,準備回謝府,樑儲、靳貴、楊一清等大臣聞訊而至,絡繹不絕。

謝遷強顏歡笑,一揮手道:“大家都回去吧,老夫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朝廷以後就由你們來支撐了,老夫將回老家過閒雲逸鶴、無拘無束的生活……瞧你們一個個哭喪着臉,不用搞得跟送殯一樣吧?”

樑儲嘆道:“謝老,您怎能如此說?”

謝遷笑道:“老夫從不避忌這些,說不定過一段時間,你們真要送老夫最後一程……都回去吧,現在是辦公時間,你們趕緊回去,別耽誤朝事。”

就算謝遷趕人走,但黑壓壓一片人皆眼睛通紅,捨不得離去。

平時謝遷的確很不討人喜歡,他太過古板正直,從不以權謀私,處處堅持他所謂的原則,朝中很多人記恨他,但到謝遷真正退出朝堂時,很多人才想起來,大明能完成弘治朝跟正德朝的平穩過渡,謝遷功不可沒。

劉健和李東陽老早就致仕,當了旁觀客。

而謝遷在朝中承受太多壓力,甚至劉瑾當朝時,謝遷更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最終等到了閹黨的覆滅。

謝遷一直堅守的東西,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友好,但其實謝遷維護的也不過是朝堂體統和制度,他一不結黨營私,二不貪污受賄,能力是不如劉健和李東陽,但卻在大明最危險的時候選擇堅守,一路走到今天。

等謝遷上了馬車,很多人還久久駐足,不願離開。

謝遷沒有跟人們作別,他知道自己離開朝堂,便再不會涉足政事,不需要留下什麼遺憾。

樑儲等人一直送謝遷的馬車到了長安街街口,看着謝遷往謝府而去,一個個眼中淚光閃爍。

“樑中堂,您說我們是否有必要去謝府爲謝老餞行?”刑部尚書張子麟過來問道。

樑儲收回目光,道:“謝老說了,他不需要我們掛念……要對得起他,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諸位臣僚,謝老這一走,你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以前還有人爲我等指明方向,以後諸位更多要靠自己。”

以前樑儲說這種話沒多大作用,但現在樑儲已是名副其實的首輔,是法定的謝遷接班人,有資格說這種話。

衆人行禮後各自散去,樑儲卻沒有着急走,依然不捨地望着謝遷馬車逝去的方向,目光呆滯。

“叔厚兄,咱現在回內閣嗎?”

靳貴在旁,問了一句。

對靳貴來說,謝遷離朝影響太大,內閣可能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爲他已得知楊廷和堅決要告老還鄉。

樑儲側過頭,問道:“充遂,你說我……是否做錯了?”

“嗯?”

靳貴一時間不明白樑儲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

樑儲搖搖頭,沒有繼續就這個話題說下去,轉身向長安左門而去。

……

……

沈溪回到京城,一切照舊。

不過很多事他沒辦法親身完成,南下這一趟讓他身心俱疲,吏部和兵部的差事他很難兼顧,倒是真想放下一切,安安心心當個身份尊貴卻不管正事的勳貴。

最重要的是生活驟然沒了激情。

回朝後,沈溪馬上寫了上奏,如之前他在江南的上疏一般,提出卸任兵部尚書之職,由三邊總督王瓊接任。

至於吏部尚書的職務,他則必須擔當起來,身兼兩職時,聰明的做法就是把地位相對低一些的職位讓出去,吏部尚書算是內閣外最高級別的文官,做官能做到吏部尚書,其實已算是當到頭了。

因爲張苑沒回來,再加上內閣首輔剛退,還有楊廷和病休,朝廷混亂無序,票擬和硃批都變得緩慢起來,甚至不如當初朱厚照未回京城時。

樑儲纔出任首輔,很多事上顯得很爲難,有關沈溪請辭兵部尚書的奏本他甚至不敢隨便票擬,而楊廷和病休期間請求告老還鄉的上奏更是讓他難上加難。

最後兩份奏疏通過司禮監首席秉筆張永,呈送朱厚照跟前。

回到京城後,朱厚照對朝事有了幾分關心,至於是因何改變,外人無從知曉。

不過很多人感到,朱厚照南下一趟,回來後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了,雖然仍舊沒舉行朝議,做事也還是剛愎自用。

“楊大學士要乞老歸田?他有謝閣老的年歲大嗎?”朱厚照看着楊廷和的奏本,皺眉問道。

張永提醒:“楊大學士的身體一向不怎麼好。”

朱厚照將奏本合上,隨手丟在一邊:“什麼身體不好,是屈居人下,心裡不舒服吧?朕不過是堅持內閣首輔任免的順位原則,讓樑大學士當上首輔,他就這麼多毛病……非要讓人哄着他不成?”

張永道:“那陛下,是否同意楊大人的上奏?”

“這個……”

朱厚照有些猶豫不決。

他不喜歡楊廷和,原因有多方面,最讓他反感的是楊廷和跟張太后走得太近,朱厚照不喜歡母族和妻族的人插手朝政,當然沈溪屬於特例,畢竟沈溪不是靠嫁妹妹才取得今日的成就。

但這會兒他變得內斂和沉穩很多,思慮事情比之前周詳,不管怎麼說,楊廷和跟沈溪不對付,站在一個上位者的角度,手下相互對立和鉗制,他才能屹立不倒。當然,最關鍵還是謝遷剛退下去,若是楊廷和再退了,那內閣就要增加人選。

朱厚照深知內閣大學士在朝中的影響力有多大,因而他不想讓那些不知根知底之人進入內閣,若是找了不合適的,將來會對他形成制約。

張永擡頭看了朱厚照一眼:“陛下,您是覺得,若楊大學士致仕還鄉,內閣便沒人了?”

朱厚照道:“你倒是什麼都知道……難道你是朕肚子裡的蛔蟲?”

此時的張永比以前更有眼色勁兒,難得在司禮監做大,趁着張苑不在,若不能好好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那以後機會可就渺茫了,畢竟他上面並非只有張苑,還有個小擰子。

張永連忙道:“老奴是這麼想的……既然沈大人覺得身兼兩職太過操勞,不如讓他兼個相對輕鬆些的差事。”

“嗯?”

朱厚照皺起眉頭,小鼻子小眼睛往一塊兒湊,問道,“你的意思……楊大學士退下來,也讓沈尚書把兵部尚書的位子讓出,再讓他入閣?”

張永笑了笑:“老奴只是建議,畢竟要陛下您來決斷。”

朱厚照似被說動,來回踱步半天,點頭道:“如此也好,雖然沈尚書入閣後只能以內閣最末位閣臣的身份處理朝事,但朕其實不用他去履職,就好像小擰子不用去司禮監一樣,有什麼事,直接過問一下就行了。若將來沒有合適的首輔人選,沈尚書隨時都可以頂上……讓他入閣,屬於能進能退……哈哈!”

說到最後,朱厚照簡直爲這個主意拍案叫絕。

以朱厚照的想法,現在讓沈溪入閣,並不是爲了讓沈溪當首輔,而是備不時之需。

只要沈溪入閣一天,他就奠定順序在樑儲、楊廷和和靳貴之後,無論沈溪之後有多少人入閣,那時沈溪是否在內閣,只要朱厚照需要,隨時可以請沈溪來當首輔,畢竟沈溪入閣順序比後邊任何人都要早。

“老奴只是建議……”張永強調。

朱厚照笑道:“朕知道你只是建議,不過你出的這個主意很好,沒看出來你還有這方面的天賦!那此事就這麼定下來……”

“馬上傳旨,楊大學士致仕歸田的上奏朕允了,朕同樣賜予良田美宅,再賜奴僕數人,一切就按照謝閣老對半規格賞賜。另外再以沈尚書爲謹身殿大學士、以吏部尚書銜入閣……”

“哦對了,沈先生的吏部尚書正職不需讓出,兵部尚書則由三邊總制王瓊接任,之前朕已委命王瓊爲兵部尚書,只是後來又出爾反爾,這次算是徹底定下來了!”

……

……

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前謝遷致仕已在朝中引起很大風波,突然間楊廷和也退了,還是主動請辭,現在又讓沈溪卸了兵部尚書職進入內閣,等於說沈溪身兼閣老、尚書、勳貴、外戚四重身份,大明無出其右者。

消息公佈後,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內閣。

內閣突然要走兩人,加進來一個只掛職卻並非以實職辦差的沈溪,等於說內閣只剩下兩個人當差。

要命的是,這個掛職的人其實在朝中身份無比尊貴,就算樑儲是首輔,也意識到以後再有難以決斷的大事,必須要跟沈溪商議,那沈溪就以內閣最末位的身份,行首輔之實。

“叔厚能壓得住之厚麼?恐怕不行吧!”

朝中很多人都抱着這種想法。

樑儲畢竟才當首輔沒兩天,再加上本身能力不及楊廷和,在魄力上也無法跟謝遷、楊廷和相比,所以他的首輔之位本就飽受懷疑。

至於靳貴,則因爲資歷淺薄,更不會被人覺得能壓沈溪一頭。

這導致一個結果,就是事情公之於衆後,所有人都意識到,可能朱厚照讓謝遷致仕,同時摒棄楊廷和,就是爲沈溪入閣參議朝事做準備,那之前所有種種都得到合理的解釋——一切都是沈之厚在幕後操縱。

“沈大人,恭喜了。”

來沈溪府上傳旨的張永笑意盈盈,他是特意前來邀功的。

沈溪請他到書房後,張永直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沈溪說清楚,讓沈溪知道此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張永本人。

沈溪顯得很謹慎:“在下執領吏部都未必能做好差事,怎能再想入閣之事?不行,在下立即入宮跟陛下說清楚。”

張永趕緊勸阻:“沈大人不必去了,陛下心意已決,或許說來,其實陛下早就有如此打算,咱家不過是推波助瀾罷了。”

“況且您入閣,並不是要您去擬定票擬,陛下說了,內閣那邊的事你只需隔三差五去看看,有什麼大事需要商議,比如說票擬實在定不下來,你去發表一下意見,剩下的時間留在吏部做事便可。”

“如此做不合規矩。”沈溪道。

張永苦笑道:“這朝堂之事,陛下的決定就是最大的規矩,不然這聖旨拿來作何?陛下對您恩寵纔會如此,以後您在內閣,而咱家在司禮監,有事能好好商議,這是大好事啊。”

好像整件事,張永是最振奮的那個。

沈溪入閣,就像是爲他晉位司禮監掌印太監鋪平道路。

若沈溪一直是六部尚書,哪怕六部尚書都被沈溪一個人給兼了,跟他張永也不能形成對接的關係。

但若沈溪入閣,情況就不同了,沈溪必然要爲以後擔任首輔做準備,需要一個在司禮監完全聽話且會辦事的人相助,張永自認是不二人選。

張永可不認爲沈溪會再去相信那個朝秦暮楚,還不斷找麻煩的張苑。

沈溪道:“謝閣老剛卸任……唉,我該如何去跟他交待?”

“沈大人並不需要跟任何人交待!謝大人已告老還鄉,楊大人也走了,以後不就是沈大人您,還有樑大學士、靳大學士在內閣供職嗎?大家都是東宮時的熟人,沒那麼多講究,相信沈大人跟那兩位閣老都會和諧相處……這也是陛下希望看到的一幕。”

張永儘量找好話說,目的是讓沈溪接受。

現在已不是朱厚照答不答應的問題,而是需要沈溪首肯,不然的話此事不能徹底定下來。

沈溪起身:“在下要入宮一趟,張公公在前引路吧。”

“沈大人,您要入宮……最多隻能去領命謝恩,旁的事您可千萬不能做……陛下爲了此事操了幾天心,您爲了聖上龍體,也該好好考慮一下吧?沈大人乃是忠君體國的重臣,不能跟陛下唱反調啊。”張永苦口婆心勸道。

沈溪搖頭:“在下如何跟陛下提,張公公到時可旁聽。”

張永道:“要不……沈大人您還是別去了,有什麼話,由咱家通傳便可?”

這會兒張永就差擋在沈溪面前,誓死阻攔了。

沈溪則顯得很堅定:“國祚安定,不在於君主是否兼聽則明,也不在於臣子是否才華卓著,而在於朝綱穩定……在下的出現已破壞這種穩定,若一再出現這種沒有先例的事情,會遭致更多反對聲,那時就會將所有罪孽歸於我一人之身。”

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五四六章 大戰爆發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八四二章 貿易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
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五四六章 大戰爆發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八四二章 貿易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