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

朱厚照態度突然變得強硬,讓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不知如何應對。

之前朱厚照雖然調皮,但大抵還在劉健等人控制下,幾句牢騷話改變不了朱厚照在朝堂上的弱勢地位。

但如今朱厚照表現出的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姿態,你們不聽朕的,那朕也不聽你們的……以後沒得商量,一切事情都要按照朕說的來。

乾清宮內鴉雀無聲。

過了好一會兒,朱厚照環視殿下羣臣,然後用狂妄的態度叫囂:“朕就在這裡,你們誰有意見,一起說出來!誰能證明那些太監有罪,朕馬上懲辦他們!如果沒有人能證明,只是在這裡空口無憑,那朕就要按照之前商議,以劉瑾爲掌司禮監掌印,誰來勸說都沒用!”

劉健跟李東陽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奈和費解。

他們不明白爲什麼朱厚照會變得如此強勢,而這次事情,已經讓他們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

劉健行禮道:“陛下若一意孤行,老臣不會阻止,但老臣乞老歸田,望陛下恩准。”

劉健突然請辭,在所有人預料之中。

皇帝不聽話,劉健作爲首席顧命大臣,也是內閣首輔大臣,沒道理聽之任之,以乞骸骨爲由進行要挾也是一種方式,就好像韓文之前要一頭撞死來勸諫是一個道理。

李東陽也行禮:“陛下,臣身體欠佳,多年來在朝中不能盡心竭力,請陛下恩准,臣歸田頤養天年……”

因爲謝遷當日不在,李東陽和劉健同時請辭,意味着內閣中只剩下一個名義上參與政務的王華,而王華本身沒有內閣大學士名分,若劉健和李東陽都請辭,他作爲劉健和李東陽一手提拔上來的人,沒道理繼續留在內閣。

在場之人難免會想:“如果內閣缺少劉少傅和李大學士,朝堂政務無人處置,皇帝就算再任性,也不敢答應。”

這會兒朱厚照可沒心思去想誰來接替劉健和李東陽的事情,他正在氣頭上,沒有想如何挽留,琢磨的卻是:“兩個老傢伙又用請辭來威脅,以爲我離開你們不行,是吧?最好兩個一起滾蛋,這樣朝堂上就沒人能跟我爭奪權力了。”

朱厚照厲聲道:“劉少傅和李大學士年事已高,在朝兢兢業業多年,從先皇到朕,都感念恩德,朕會賜給你們田宅和僕從,安心回鄉頤養天年……”

刑部尚書閔圭出列行禮:“陛下,千萬不可,內閣若少了兩位閣老,那……朝事由誰來處置?”

許多大臣跟着應聲,都怕朝廷因爲缺少劉健和李東陽出現混亂。

在朱厚照看來,這會兒誰幫劉健和李東陽說話,就是兩位閣老的同夥,屬於他的敵人。

朱厚照是那種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性格,別人越是勸說,越是無用。朱厚照道:“諸位卿家是什麼意思?自來朝堂缺了誰都能運轉,難道少了劉少傅和李大學士兩位大臣,你們就不能替朕打理好朝政,是嗎?”

“朕就不信,滿朝文武濟濟一堂,沒有人能幫朕打理朝政……內閣中尚有謝閣老……劉少傅、李大學士,既然你們歸去之心已決,朕不多挽留,在場還有誰覺得自己年老體邁不能勝任朝事,要請辭歸田的?”

這話問出來,乾清宮大殿陷入一片死寂。

很多人意識到一個問題,這回偷雞不成蝕把米,非但沒把劉瑾等奸佞太監拉下馬來,卻把文官集團領頭的劉健和李東陽陷進去了。如果內閣首輔和次輔一起致仕,那朝廷票擬之事等於無人打理。

之前韓文等人喊得很兇,此時卻沒一人出來請辭,至於什麼原因,無人知曉。

而朱厚照目光一直落在韓文以及之前出列勸諫的那些大臣身上,他就等着這些人出來請辭歸田,就可以名正言順將人趕走,而這些人不請辭的話,他沒理由趕大臣,他就算再混也知道當皇帝應該以理服人,如果強行把人趕走,會惹來衆怒。

若是大臣主動請辭,而他恩准的話,就算別人有意見,也沒什麼可說的。

便在此時,一名老臣走出來,行禮道:“陛下,老臣年老體邁,尋常處理政務時老眼昏花,耳鳴不止……老臣請辭。”

在場之人聽到這聲音,側目看過去,心中不由驚訝莫名……說話的人居然是一個看起來跟這件事沒什麼關聯的吏部尚書馬文升。

劉大夏也在打量馬文升,心中不解:“馬尚書這是怎麼了?這件事非他主導,從頭到尾都未參與,官員聯名上疏中他也未曾署名,爲何要請辭?”

朱厚照見馬文升出列請辭,有些驚訝,問道:“馬尚書,你真要辭官?”

馬文升道:“老臣之前多次上乞骸奏本,都未得恩准,今日陛下問及,老臣順應提出,以便歸田養病,不至於在其位不謀其政,影響朝堂穩固!”

衆大臣這才知道,原來馬文升不是對朱厚照行爲失望,而是因爲實在年老體邁不能再在朝堂爲官,這才主動請辭。

之前很多人上疏彈劾馬文升,而其中關鍵一人,便是熊繡。熊繡是兵部侍郎,馬文升有徵調他去兩廣當總督的意思,而熊繡不想去嶺南邊陲之地,只想留在朝中補位當尚書,所以嫉恨馬文升,一直想辦法彈劾。

朱厚照道:“既然馬尚書主動請辭,朕就不多挽留了,回頭寫個奏本遞上來,朕直接恩准!”

馬文升行禮道:“多謝陛下體諒。”

馬文升這個吏部尚書也請辭,等於說內閣和六部中官銜、地位最高的三人同時致仕,朝堂失去主心骨,其餘之人沉默不言,沒有人再出來請辭。

朱厚照用冰冷的目光看着衆大臣:“諸位卿家,朕今日把話撂在這裡,如果你們對朕的決定不滿,可以繼續上疏,但若你們挑不出什麼問題,那就各司其職,朕不希望因朝堂人事安排,鬧得君臣間不愉快。今日還有誰出來奏事?”

內閣首輔、次輔和吏部尚書請辭歸田,已經是最大的事情,在場人都明白不該再出來當出頭鳥。

朱厚照環視衆大臣後,厲聲道:“既然無人奏事,那今日事情便如此決定,蕭公公、劉少傅、李大學士和馬尚書從朝中退下,新人新氣象,朕不希望別人說朕打壓老臣,就算朕要選擇人來填補空缺,也是從老臣中選拔。朕希望先皇開創的盛世可以延續下去……”

剩下的話,在場大臣已經聽不進去,他們還沉浸在聯合向皇帝施壓最終卻失敗的陰影中。

這次事情,等於是文官集團跟皇帝間的一場遭遇戰,而最後的結果卻是皇帝利用大義的名分大獲全勝,而他們卻折損了自己的領軍人物。

朱厚照道:“諸位卿家,請回吧!”

說完,朱厚照不等在場大臣行禮,也不想給劉健和李東陽反悔的機會,轉身往後殿去了,而劉健、李東陽則面帶苦澀的表情站在原地。

戴義原本想下玉階勸說一番,但他突然意識到劉健、李東陽已經不再是朝臣,而之前他跟這兩位閣老走得很近,如果不趕緊進去巴結一下朱厚照,也許他馬上就要倒大黴。

戴義趕緊往後殿追朱厚照去了。

……

……

等衆大臣離開乾清宮,各自帶着複雜的神色。

文官集團的核心人物,此時臉上全都是苦惱和迷惑,而其餘大臣則帶着對未來的茫然。

每個人心思都不在自己的公事上,而在考慮先前乾清宮發生的事情。

李東陽和劉健同行,而在他們身邊,是王華和韓文等人。

韓文緊張地道:“兩位閣老,陛下突然出爾反爾,你們爲何要請辭?不如這就去見太后,爲二位說和此事……”

李東陽也看向劉健,有請示之意。

劉健微微搖頭:“不必,既然陛下對那些奸佞有包庇之心,我等留在朝中還有何意義?難道跟奸佞同朝爲臣,甚至讓其對朝事指手畫腳?”

李東陽勸道:“劉少傅,有些事,還是應去跟太后請示爲宜。”

旁邊王華輕嘆:“賓之,我看這件事若太后想理會,早就過來說話了,今日陛下只有一人前來,站在殿門口的蕭公公由始至終沒說一句話,很多事就已塵埃落定了。”

這話出口,連李東陽也無從反駁,幾個人臉上全都是滿滿的挫敗感。

劉健看着王華,道:“我等離開後,你留在朝堂盡心盡力幫於喬做事!萬不可讓奸邪入閣,亂了朝綱。”

韓文說起了怪話:“劉少傅,您這話有些隔岸觀火了吧?您不退,沒有誰能接替您的位子,現在您退下來,內閣必然要增補人選,這或許比司禮監的形勢還要嚴峻。如今這情形,陛下要安排誰進內閣,還有人能出來阻攔嗎?”

語氣中全都是怪責。

劉健黑着臉,沒有說話。

李東陽沒好氣地道:“我跟劉少傅不過是想請陛下兌現諾言,未曾想……也罷,現在退都退了。韓尚書能在朝中盡心輔佐陛下便是,多說無益!”

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一七九一章 謝鐸來訪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五四四章 欽差(第一更)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二更)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禮時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九十七章 好吃懶做的新掌櫃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二六〇章 最後的戰鬥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二四六八章 困難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
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一七九一章 謝鐸來訪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五四四章 欽差(第一更)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二更)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禮時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二四八〇章 爾虞我詐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九十七章 好吃懶做的新掌櫃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二六〇章 最後的戰鬥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二四六八章 困難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