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

就在朱厚照沉溺在沈溪的武俠小說中不能自拔時,王華已經聯繫樑儲、楊廷和,仔細研究所得的幾冊《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中的內容,列出幾條罪狀,準備上書弘治皇帝揭發此事,由朱佑樘親自發落。

王華親自草擬奏本,所列罪狀主要有三:

一是書中江湖草莽之人不遵王化,結黨對抗官府,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二是貶損儒學正統,其主人公身爲大理王子卻不學無術,不遵從儒家思想好好治國,竟然浪跡江湖,還得到許多奇遇,於教化無益;三是內容道德敗壞,男女主人公不經三書六禮而私定終身,雖然最後關頭懸崖勒馬,但差點犯下人倫大錯,實在不堪入目。

等奏本草擬好,王華等人卻犯了難,雖然他們在朝中地位很高,但如今弘治皇帝很少開大朝會,每天只是簡單把內閣成員和六部堂官招到乾清宮議事,他們這些東宮講官很難面見天子。而冬天又不進行日講,如何遞交奏本成爲了難事。

當然,奏本可以通過通政使司上奏,經過層層審覈後交由皇帝發落,也可以找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在朝堂直接上奏皇帝。

王華不想把奏本交通政使司,因爲有很大可能奏本會石沉大海,要知道他所奏的事情,是太子平日生活中的瑣事,幾乎相當於打小報告。太子看那些不三不四的書,他們這些做先生的也有過錯,同時這種事張揚開對皇帝和太子的臉面也不好,所以還是找人代爲傳達上奏更爲妥當。

王華首先想到同鄉謝遷。

謝遷這幾年風頭正勁,尤其在劉健和李東陽相繼告假不上朝時,謝遷隱隱成爲當朝首輔,王華心想跟謝遷打好關係,或許對自己將來入閣有幫助,就想請謝遷幫忙,同時想給謝遷一個“立功”的機會。

王華派人給謝遷送拜帖,花了三天時間才見到大忙人謝遷。等謝遷把王華帶來的書籍和奏本內容看過,當即拒絕王華的請求。

謝遷搖頭道:“德輝,請見諒,我近來朝事繁忙,無暇替你轉呈,你尋他人爲好。”

在朝廷這麼多大臣中,謝遷是有名的老奸巨猾,人稱尤侃侃,完全是一隻笑面虎,最善長的便是經營人情世故。

弘治皇帝如今身體有恙,最看重太子的課業,此時應該做的是變着法讓皇帝覺得太子勤奮好學,將來可以成爲有爲明君,結果你卻打小報告說太子上課的時候看課外書,等於是在皇帝面前找不自在。

至於太子看的什麼書,謝遷並不是很在意,他沒想過這事跟遠在幾千裡外的沈溪有關,如果知道的話,更不會出手幫忙了。

王華並非不懂分寸之人,謝遷雖然比他小兩歲,但卻是會試錄取他的房師,兩人算是師生關係,尤其如今謝遷掌管內閣,王華看出謝遷不想惹麻煩,當即告辭。

王華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只好去求另一位至交好友,也是大明有名的“李公謀”的李東陽。

這一年多來,李東陽隔三差五就請假,主要是他晚年喪子心裡不痛快,導致身體每況愈下。但年後這段時間,弘治皇帝特許他剛過繼的兒子進國子學,前途光明,李東陽爲報“皇恩”,就算“帶病”也要回到朝堂做事,結果碰上王華上門來舉報太子上課讀閒書。

李東陽眼睛裡揉不得沙子,他可沒謝遷那麼世故,得知此事後,詳細問明,直接把奏本和幾冊閒書留下,表示會在朝堂上奏的時候提及此事。

這天正好弘治皇帝在乾清宮召集重臣議事,主要是討論三邊總督人選。

對此弘治皇帝這幾天也很頭疼,西北哈密一線,瓦剌人屢屢寇邊,風聲鶴唳,朝廷早就說要出兵給瓦剌人一個教訓,結果僅有的一次小規模出擊並未取得大的戰果。在馬文升、劉大夏老邁後,竟然沒一人能穩住西北局勢,殊爲可嘆。

朝堂上正在商議,李東陽看了謝遷一眼,這會兒劉健告病在家,內閣大學士只有他二人。

李東陽倒沒有嫉妒謝遷的意思,只是覺得謝遷氣定神閒,有些反常,看情況謝遷心中已經有合適的人選。

就在這時,站在另一邊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出列稟奏:“陛下,老臣以爲左副都御史、陝西巡撫楊一清,近兩年主管西北馬政,革除地方弊病,功不可沒,可領三邊軍務提調,鎮守西北!”

馬文升把楊一清給擡出來,很多人不贊同讓這個未來的首輔閣老出來主持三邊,主要是楊一清爲人耿直,經常與權貴作對,頭年裡曾彈劾武安侯鄭宏,就連弘治皇帝對此人都有些不喜。

但既爲劉大夏提出之人選,朱佑樘總要給幾分面子,沒有反駁,當下詢問李東陽和謝遷的意見。

李東陽對楊一清沒什麼看法,並未說什麼,謝遷對此卻很贊同,一看就知道謝遷跟劉大夏曾經商議過此事。

見兩位心腹大臣都同意人選,朱祐樘當即點頭:“既如此,便以左副都御史楊一清暫時協領三邊軍務,至於陝西巡撫,有何人選?”

楊一清升位,那他本來的位子就需要人填補。

謝遷出列:“陛下,臣以爲山西右布政使王瓊,近年來治理漕河有功,可擢爲陝西巡撫,以示陛下隆恩。”

聽到“王瓊”的名字,李東陽首先想到的是前任河南巡撫高明城,當年高明城在河南隻手遮天的時候,右布政使王瓊上京告御狀,把高明城給參倒,但一轉眼,高明城從河南巡撫調任京城爲戶部郎中,隨即又升爲侍郎,從那之後王瓊多被打壓。後來高明城於宣府兵敗去世,王瓊三年任滿考評爲上,本該調左布政使或者入朝爲官,最後卻因不被朝中重臣所喜平調山西爲右布政使。

這樣的人,跟謝遷沒什麼私下來往,但謝遷卻出人意料地提出調王瓊到西北任職。

陝西巡撫這位置非常棘手,僅僅只是三邊總督的副官,還要受那些有公侯爵位在身的總兵官的欺辱,但卻是晉升六部堂官的一條捷徑。三邊是大明對韃靼和瓦剌戰事最頻繁的地段,一場戰爭下來,無論功過大小,朝廷爲了彰顯大明國威都會提拔不少人,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到西北履職的原因。

對朱祐樘來說,手底下臣子成百上千,就算以前知道王瓊的一些事,此時心煩意亂也沒想太多。右布政使提拔爲陝西巡撫,算是升兩級調用,還算合理,又恰逢謝遷這兩年做事得體,弘治皇帝未多做考慮,直接採納。

一衆朝官看出皇帝心情不佳,再加上之前一直咳嗽,均有儘快結束朝議的心理準備。

謝遷卻突然“不識相”地走出來,道:“陛下,閩粵桂三省提督軍務沈溪,年前掃蕩粵西南沿海,剿滅地方匪首、匪寇兩千餘衆,與佛郎機外夷交涉,得戰船三艘,以及納貢國書。日前他於地方栽種之番薯、玉米已快馬送到京城,請陛下御覽!”

一句話,就把朱祐樘的興致給調動起來。

朱祐樘之前已經知道沈溪在地方剿匪的功績,酌情予以了賞賜,但關於沈溪種番薯和玉米的事,尚是第一次聽聞奏報。

朱祐樘期待地說:“哦?快拿來與朕一觀。”

之前朱祐樘聽謝遷把這兩種農作物吹得神乎其神,老早就想見識一下。

謝遷聽到吩咐,遣人從宮門口拿進兩個包裹,其中一個裡面是根金燦燦的玉米棒,另一個則是一根約莫一斤重的橢圓形番薯,呈送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把玩了一會兒番薯和玉米,問道:“此物收成真的很好?”

謝遷稟報:“回陛下,收成尚在覈算中,不過以廣東地方的栽種測算,一畝熟田可產玉米兩季,畝產在八百斤上下;番薯畝產可達千斤,可栽種兩到三季。”

“好,好啊。”朱祐樘大加讚賞。

對於一個熟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來講,或許五穀都分不清楚,更不知一畝地畝產幾何。但作爲一個勤勉的皇帝,對此卻是知之甚詳。

弘治皇帝不但每年開春要藉田,春秋兩季地方上報的稅收畝產的奏本也會審閱批覆,朱祐樘見多了也就熟記於胸。

畝產一千斤上下,那一畝地就可以養活三口人,如果產三季,那就可以養活九到十口人。

在場大臣不由議論紛紛,雖然他們之前聽說過玉米和番薯,但都沒見過,此時聽說能有如此高產,均帶着幾分駭然。朱祐樘道:“傳令沈卿家,讓他早些推廣此作物,以便百姓早日豐衣足食。咳咳。”

皇帝非常高興,但高興的結果就是氣血上涌,臉色變得潮紅,猛烈咳嗽了好一會兒,在場大臣都明白,朝議必須要結束了。

最後朱祐樘還是例行公事地詢問了一下,見大小事項沒人上奏,於是揮了揮手:“衆卿家退下吧……來人,傳建昌伯進宮!”

這邊朝議剛散,那頭皇帝就叫小舅子進宮,二者是否有聯繫,沒人能看懂,只有謝遷諱莫如深一笑,無奈地搖了搖頭,抽身出了乾清宮。

李東陽幾乎忍不住想追上去詢問謝遷,你看出了什麼?你知道陛下叫建昌伯進宮的目的?

但李東陽還是沒跟謝遷等人一道出宮,他留下來,想把太子上課看閒書的事上奏,這也是他答應過王華的,而王華背後還有樑儲等人一同進言,李東陽不能讓這幾位他心目中的準閣臣失望。

李東陽一向平易近人廣交朋友,他少入翰林即負文學重名,主持文壇數十年,善於與文人打交道。

相較而言,李大學士的府邸遠沒有謝大學士的府邸那麼難進,那些薄有才名之人,上門求見一般都會達成心願。李東陽一向以喜歡提拔年輕士子而著稱,經常爲他們寫詩作賦,民間多有美談。

因爲弘治皇帝開明,再加上李東陽在朝中地位卓然,就算李東陽留了下來,也沒人敢把他趕出去。

*************

ps:第三更到,今天應該還有第四更,請大家繼續支持天子,訂閱、、和多多益善!

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二二八章 小蘿莉長大了(第三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二五八章 蛇蠍心腸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二四二五章 大勢所趨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一五八三章 有忠有奸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
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二二八章 小蘿莉長大了(第三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二五八章 蛇蠍心腸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二四二五章 大勢所趨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一五八三章 有忠有奸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