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

沈溪按照朝廷的要求,於正月十七這天正式出發。

一行十六輛馬車,浩浩蕩蕩出了正陽門。

由於北運河上凍,此番南下的前半段路必須以馬車趕路,沈溪選擇的是走黃村、楊村到天津三衛,再由天津三衛經靜海、青縣、滄州到山東德州的官道。

之前沈溪走過這條路,對於周邊環境已經熟悉,再加上此番帶有官兵上路,倒也不怕遇到什麼危險。

這回沈溪隻身上路,內眷一個不帶,連個服侍的小廝、丫鬟都沒有,生活上還得自己照顧自己。

本來以沈溪現在的身份和地位,完全可以用公家錢請傭人,但因他習慣自立,許多事都喜歡自己動手,加上這一路上得抓緊時間趕路,沒太多時間換洗衣物,便索性多帶了些衣服,等到大城市作短暫停留時,再解決個人衛生問題。

南下這一途,說是走官道,但這時代官道兩側還非常荒蕪,加上時值隆冬,人們都窩在家裡避寒,即便是在中原腹地,也經常出現幾十裡見不到人的情況,尤其是在北直隸尤爲明顯,進入山東地界後反倒好了許多。

畢竟大明剛經歷外夷入侵,北直隸不少百姓加入南下逃難的行列,荒蕪的土地甚多,去年到今年雖然北方風調雨順,沒有了天災,但無奈卻遭遇人禍,老百姓同樣苦不堪言。

沈溪知道自己無力改變什麼,一路上即便看到些不平事,也沒有上報朝廷的打算,文官集團對他的排斥和打壓,讓他從政以來第一次對人生產生了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追求在地方上安穩過一生,還是繼續在朝堂上進取,封侯拜相,千古留名。

不過,不管怎麼說,沈溪畢竟年少,即便過年長了一歲,虛歲也僅僅只有十八,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可以恣無忌憚地揮霍自己的青春,即便在正德一朝沒什麼作爲,也完全可以等個二三十年再問鼎朝堂。

……

……

沈溪出發後,京城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朝廷仍舊維持着正常運轉,連一絲波瀾都未掀起。

劉大夏回朝仍擔任兵部尚書,只是加了太子太保銜,所管轄的範圍不過是兵部的一畝三分地,西北的事情已經不再歸他管理,朝廷開始協商新的三邊總督、宣大總督等人選。

之前與韃靼人交戰中,邊塞各軍務衙門不作爲,任由韃靼人長驅直入威逼京師,讓朱祐樘很惱火。

趁此機會,弘治皇帝決定更替西北掌兵之人,來一次大換血,該致仕的就致仕,甚至在此戰中有大過錯的還要追究其責任,一查到底。

對於候選人名單,朱佑樘未在朝會上提及,交由朝臣討論最後議定,此番他決定乾綱獨斷。不過,內閣大學士和六部九卿私下裡都還是向皇帝上了奏本舉薦人,但最終得由朱祐樘做出決斷。

至於功勞犒賞名單,雖然年前就已經公佈,但涉及到具體軍功以及賞賜數額,要到年後纔會具體實施。

沈溪已然南下,這次犒賞跟他沒太大關係了,該給的賞賜已提前撥付,都是在沈溪看來無關緊要的物質獎勵,至於官職,沈溪從三省沿海督撫變成延綏巡撫又再次擔任兩省總督,翻來覆去其實沒多大變化。

馬文升、劉大夏等人都看得清楚,這是以劉健、李東陽爲首的文官集團對沈溪的一次排斥。

因爲沈溪做事能力高,所以將之調到湖廣,美其名曰重用,但其實是貶斥,使得其離開權力中樞,避免成爲京師一顆不安定的棋子。

朱祐樘在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二者中間,義無反顧站在了文官集團一邊,對沈溪說是犒賞,但實際上是將沈溪發配,不過這結果對沈溪來說算是好事一樁。

沈溪之前所求,比之湖廣、江贛兩省督撫還要低許多,當時覺得能當個一省左布政使都已極好,但現在他的權限明顯高過一省左布政使,兩省督撫的權限跟他正二品的品階很搭,他現在成爲大明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吏。

離開京城,不再有人掣肘,沈溪可以在湖廣、江贛兩地大展拳腳,將閩、粵之地的生意發展到江贛和湖廣,可以在軍事、行政和經濟上全面影響並控制兩省,現在他在官場的聲望有了,大展抱負的空間也有了,剩下的就看他如何發揮。

沈溪一時的鬱悶,只是因爲文官集團對他的打壓,但當沈溪想明白後,自然就會成爲當今大明最有方向感、知道向哪個方向使力的人。

……

……

此時在京城,對於終於把沈溪驅逐出京送了一口大氣的內閣首輔劉健和次輔李東陽來說,日子同樣不是很好過。

以前弘治皇帝對他們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但自從京師保衛戰中內閣一意孤行,對監國太子朱厚照進行一番打壓,惹惱了一心培養兒子成才的朱祐樘。

到了戰後,朱祐樘明顯呈現出對內閣方面的戒備,以前閣臣票擬十有九過,而如今內閣的票擬經常會被司禮監打回來,甚至有很多被留中,在劉健和李東陽關心的翰苑三年小考中,皇帝提拔了幾個在他們看來屬於邊緣人物的官員。

最有機會成爲內閣大學士的官員中,王華、焦芳、李傑、王鏊等人並未獲得提拔,反倒是屬於後起之秀的楊廷和、樑儲、靳貴等人獲得重用,這被劉健和李東陽看作是朱祐樘針對文官集團鐵板一塊狀況的佈局。

劉健和李東陽在翰林體系三年小考結果公佈後,隨即便跟弘治皇帝提請,再增補委命一名內閣大學士,以便減輕現有三位閣臣的工作量,劉健和李東陽最爲中意之人,正是王華,除此之外,劉健和李東陽還舉薦了王鏊以及新近獲得提拔的楊廷和,進呈朱祐樘,請朱祐樘從三人中任意挑選一個。

這是弘治朝選拔內閣大學士的不二方式。

決定要增補內閣大學士,會先選出幾人,既看朝中的聲望,也看這幾人辦事的能力,小範圍調動到內閣“實習”,每人給予相同的奏本進行票擬,形成皇帝、司禮監、內閣三道選拔制度,從候選人中擇優選取最符合皇帝心意之人,委命爲內閣大學士。

劉健進呈內閣大學士候補人選名單的時間,乃是正月十九——沈溪離開京城兩天後,此時京城各衙門剛剛結束休沐,很多朝臣都還沒能從戰勝外夷,以及過年的喜慶氣氛中走出來,甚至朱祐樘自己都沒做好增選內閣大學士的準備。

奏本呈遞上去,不出意外,留中不發,皇帝一時間似乎忘記了有這麼一回事。

*********

ps:第二更送上!天子求訂閱和月票支持!

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一二六二章 捷報?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一九三五章 三人成虎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
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一二六二章 捷報?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一九三五章 三人成虎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