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

沈溪內調,哪怕只是調到南京,也無法獲得劉健和李東陽同意。

這形成了一個死局,劉健和李東陽對沈溪帶有偏見,沈溪得不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就算謝遷和馬文升等人想提拔,也無濟於事,沈溪繼續留在湖廣和江西擔任兩省總督成爲當下最好的選擇。

對旁人來說,或許不能入調兩京是一種巨大的遺憾,做官都想接近權力核心,而唯獨沈溪當下的目標就是做個外官,最好是山高皇帝遠的那種,這樣可以有一番作爲,不必掣肘於人。

吏部關於沈溪調任南京兵部侍郎的奏本,直接被劉健和李東陽打了回去,沒有呈送司禮監。如此一來,蕭敬都不知道的事情,朱厚照更不知曉了。

在幾天後的朝議上,朱厚照關心沈溪的情況,隨口提了一句:“……似乎沈卿家六年考議已滿,不知吏部對他的評價是什麼,做何調動?”

皇帝突然問及沈溪的事情,讓在場朝臣有些尷尬,因爲在大明朝廷,沈溪幾乎是一個不能提的名字,會引發諸多矛盾。

本身沈溪勞苦功高,對大明有極大貢獻,早就該入調京師,但可惜沈溪做事不能得到當權閣老的信任,引來文官集團敵視,以至於現在只能在地方擔任督撫,就算有人幫沈溪說話,也會被劉健和李東陽厭憎。

吏部左侍郎許進出列稟告:“回陛下,沈翰林考議皆優,但如今他在湖廣、江西兩省總督任上不滿三年,因而未有動議!”

許進,字季升,號東崖,跟馬文升關係親密,跟劉大夏相處也不錯,屬於朝廷文官中堅人物,如今六十八歲,這已是他考取進士後的第四十個年頭。

當了四十年官,才做到吏部左侍郎,而沈溪爲官六年,若是入調爲六部侍郎,顯然會引起所有老臣的不服,所以就算許進跟沈溪沒有任何矛盾,也不會支持沈溪入調京城的想法,雖然沈溪只是調南京擔任兵部右侍郎。

朱厚照生氣地問道:“你們都覺得沈卿家做事出色,能幫朕安定社稷,爲什麼就不能對他破格升遷調用?”

李東陽出列道:“回陛下,關於沈翰林之任用,已屬破格提拔……先皇時,對沈溪便已重用,他如今年不過二十,便執掌兩省軍政,自大明以來,他是第一人。若陛下因此有怨責,實在不該!”

朱厚照還是很惱火:“他在外當再大的官有什麼用?朕希望將有才華的臣子調到京城,在朕身邊做事,朕的要求難道很過分嗎?”

“李大學士,你且說說,如果天下間有才能之人不得其用,誰會認爲朝廷的體制是合理的?朕覺得,應該讓沈卿家回京,擔任六部尚書……”

此時別說劉健和李東陽,就算是那些跟沈溪沒什麼怨懟,甚至欣賞沈溪的朝官,聽到這兒臉色也帶着古怪。

二十歲的尚書,他們壓根兒就沒聽說過,讓他們接受沈溪入朝當侍郎都很困難,更別說是六部尚書了,沈溪越是被拔擢到高位,越證明他們這些人無能,文官集團內部,所有人的心態基本都一致……我不能得到的東西,也不能讓別人得到,尤其是那些會讓自己丟面子的人,更是要被打壓下去。

朝廷是一個講規矩講秩序的地方,文官深受儒家中庸思想影響,對資歷無比看重,而沈溪欠缺的恰恰是年歲和資歷。

當然,這既是沈溪的劣勢,又是他的優勢,朝廷這麼多大臣,六十歲以上的佔大多數,等過個十多年,朝中老臣大多致仕,沈溪資歷也沒有問題了,年富力強,進入中樞主政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種狀況馬文升和劉大夏其實已經預見到了,但卻得不到其他朝官理解。

劉健主動出列:“陛下,如今湖廣、江西兩省剛經歷戰亂,需要有人平肅秩序,鎮守一方,以沈溪留任乃最佳之選,派其他人去怕是無法服衆!”

朱厚照臉色難看,他看了劉瑾一眼,希望劉瑾能幫自己想主意,但劉瑾根本就不想幫朱厚照,頻頻使眼色讓他放棄此議。朱厚照最後氣呼呼不再說關於沈溪之事,但內心還是想幫沈溪爭取,儘管只是做無用功。

……

……

朝議後,朱厚照單獨留下謝遷和馬文升……他想知道沈溪在湖廣和江西的具體情況,以便做出安排。

馬文升當着謝遷的面,直言不諱:“……老臣之前曾建議,調沈溪充任南京兵部侍郎,但爲內閣所阻!如今沈溪爲地方督撫未滿三載,留任地方也是一種選擇,若他將來繼續立下功勞,可調回京師任職,或出任西北督撫,封公拜侯!”

謝遷斜着看了馬文升一眼,他對於沈溪入調的事情沒多少想法,因爲他知道有劉健和李東陽阻撓,根本不可能讓沈溪回京。

朱厚照道:“馬尚書,您乃吏部尚書,吏部做什麼決定難道非要讓內閣同意?再者說了,到南京算哪門子入調?要入調也應該是回到京師,朕希望沈卿家能到六部任尚書或侍郎,更好地幫助朕打理江山社稷……謝閣老,您以爲呢?”

謝遷神色漠然:“回陛下,老臣跟沈溪乃是親戚,不宜在陛下面前說及此事!”

朱厚照有些惱火:“謝閣老,你分明是推卸責任,朝廷上下誰不知道您只是嫁了個孫女給沈溪,又不是你兒子你孫子,說句話怎麼了?朕還聽說謝閣老的公子如今已進入翰苑當差,朕認爲他很有造詣,將來想多提拔他一下……”

朱厚照的話意味深長,好似在說,你謝遷只要能想辦法把沈溪調到京城,朕就提拔你兒子,這是禮尚往來。

就算謝遷聽明白弦外之音,還是一臉爲難:

“陛下,並非老臣不想爲您出謀劃策,只是沈溪回調京師之事頗顯複雜,朝廷的確沒有官缺,就算有,朝中論資歷和聲望,許多人都在他之上,調沈溪回京,會讓陛下得罪諸多朝臣,何必呢?”

朱厚照氣得嘴都歪了,道:“朕身邊就那麼幾個可信任之人,要調沈卿家回京居然如此麻煩,看來這朝廷真不是朕的朝廷!”

馬文升道:“陛下此言差矣,天子雖擁有一切,但陛下若是在人事調動上不按規矩來,朝綱豈不紊亂無序?就算沈溪真有本事,陛下也應該儘量說服那些不同意的大臣……臣與謝閣老都贊成沈溪入調,陛下光是爲難臣等,沒有作用啊!”

馬文升的意思,陛下要調沈溪回京,應該去找劉健和李東陽說,是這兩位閣臣從中阻撓,而不是我和謝於喬。

朱厚照打量無可奈何的馬文升和謝遷,最後好似鬥敗公雞一樣,沮喪地說道:“既然兩位愛卿都想不出好辦法,讓朕如何去跟劉少傅和李大學士說?好吧,現在或許真不是調沈卿家回朝的良機。”

“這樣,你二位去動員一下朝廷中人,看看還有誰支持朕的這項決議,讓他們聯名上奏,朕就不信劉少傅和李大學士會反對大多數人的意見!”

謝遷張了張嘴,本想說什麼,最後欲言又止。

現在朝廷大多數人的意見都是讓沈溪留在地方爲官,哪裡有什麼人支持沈溪入調京城?謝遷心裡幽幽一嘆,估摸沈溪小兒留在湖廣是當前的最好選擇。

唯獨侍立皇帝身後的劉瑾眼中露出幾分精光,沈溪不能入調京師,對他來說是極大的利好,劉瑾已經開始琢磨下一步如何爭權奪利……

……

……

文淵閣公事房,劉健和李東陽回去後在各自的案桌後坐下,趁王華過來呈遞票擬時,劉健說及沈溪的事情。

劉健道:“陛下對沈溪念念不忘,一直想讓他早些回京任職!”

李東陽點頭道:“如今朝廷風平浪靜,多一個沈溪,指不定生起多少波瀾,不如讓他留在地方,兩省總督的職務對他來說不算辱沒,對朝廷來說也是一樁好事!”

王華好奇地問道:“二位閣老所說,可是弘治十二年狀元沈溪?”

“就是他!”

李東陽道,“德輝,他跟令郎是同年進士,如今他在地方爲官,就官品而言,已經是升無可升……己未年那一科進士中,就數他官大。當然,令郎也是個中翹楚!”

王華笑道:“多虧二位閣老提拔,如今他正在兵部供職,希望有所建樹!”

李東陽看了劉健一眼,道:“德輝,令郎一直是在六部任職,之前劉少傅說過,不如也將令郎徵調地方歷練一番,如何?以他的能力,朝事已可應對自如,外地可從參議做起,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差事他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對旁人來說,能從六部外調地方爲一方大員,掌握實權,應該是值得期待的事情,畢竟京官的位置就那麼多,從六部郎中再往上升位置極爲有限,有些人一輩子估計都邁不過這道坎。

但王華在朝中打拼多年,知道朝廷的規矩,只要關係深厚,什麼奇蹟都有可能發生。

京官升一級相當於地方升三級,而且還可以積累人脈,這些都不是在地方能夠比擬。換言之,王守仁可以在六部郎中位置上輪換,一方面可以熟悉各部職能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手裡的權力在地方培植勢力。只要能跨過郎中與侍郎間的天塹,王守仁未來執領六部幾乎沒有懸念。

王華道:“犬子如今尚未有能力執領一方,不如讓他留在京師多爲官幾年,父子可以時常聚聚,我好多教導他一些!”

李東陽這才點頭:“德輝既然如此認爲,那便讓伯安留在京師吧!”

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八八六章 參觀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十章 天花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
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八八六章 參觀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十章 天花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