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

永壽宮。

張太后已等候謝遷多時,跟平時一樣,暖閣軟榻旁邊設了屏風,白天能清楚地看到裡面有人端坐,這次謝遷的心態比以前好了許多,開始留意很多事情,意識到可能是皇后夏氏坐在裡面。

“……老臣參見太后娘娘。”

謝遷沒有下跪,只是拱手行禮……他神情悲愴,聲音有氣無力,這一切都源自於內心的疲倦和頹喪。

張太后一擺手:“謝閣老客氣了,來人,賜座。”

張太后對謝遷禮遇有加,無論任何時候,她都把謝遷當作可以託付重任之人,在跟兒子關係不融洽的時候,本來還指望謝遷能從中調和,但結果卻是她和謝遷都被朱厚照厭棄。

好在就算朱厚照再怎麼煩張太后這個母親,也保持了基本的禮重,無他,孝道使然。

至於朱厚照對大臣的態度,就沒那麼寬容了,很多時候朱厚照都會顯得很強硬,因爲臣子在朱厚照看來也只是家奴。

謝遷坐下,距離張太后很遠,低着頭,甚至不想主動說話。

張太后嘆息道:“謝閣老在奉天殿遭遇到的情況,高卿家已經跟哀家說了,無論陛下對謝閣老的態度如何,哀家都相信謝閣老並非出自私心,一切都是爲了大明安定繁榮。”

謝遷苦笑,兒子在他面前唱黑臉,現在張太后唱起了紅臉,打一棒子再給個甜棗吃,讓謝遷覺得荒唐可笑。

不過無論如何,謝遷都要來見張太后一面,因爲能爲大明保留元氣之人,並非是朱厚照,或者原先是,但現在謝遷已經把這種希望寄託到了張太后身上。

謝遷站起來,微微拱手,什麼話都沒說,似乎是認錯,但更多的卻是一種無言的抗爭。

張太后道:“謝閣老坐下來聊吧……高公公,這裡有軟墊,給謝閣老送過去。”

此時張太后,溫婉體貼,不但爲謝遷賜座,別的事情也考慮周到,甚至爲謝遷準備好了坐墊。

高鳳趕緊把坐墊拿過去鋪到椅子上,然後扶着謝遷坐下,但其實高鳳年歲要比謝遷大,連謝遷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他從來都自認年輕力壯,只有自謙或者是面對老臣撂攤子時纔會說自己同樣年老體邁,現在卻讓更爲年老的高鳳攙扶,面子多少有些掛不住。

等謝遷坐下後,張太后道:“出兵之事既已定下,謝閣老不必勉強。皇兒讓先皇和哀家寵壞了,做事喜歡走極端,哀家一直想說他,但……唉!不過還好,哀家找來司禮監幾位公公問過,他們都說這次出兵有很大希望獲勝,畢竟有沈卿家在,他的本事哀家還是放心的。”

以前但凡旁人當面說沈溪的好,謝遷都不屑一顧,甚至出言反駁。

但這次張太后在他跟前誇讚沈溪,謝遷卻不知爲何默默接受了,或許他心中也在安慰自己,沈溪這孩子不錯,至少以前立下戰功無數,由他去打這場仗,應該不會讓大明出現什麼變故。

沈溪最大的優點便是知道進退,不會蠻幹,以前都是以少勝多,韃靼人見到他氣勢先弱三分……

張太后見謝遷一直沉默不語,反而有些着急了,道:“謝閣老有何想法,直說吧,此番你主動前來請見,應該是安排戰時一些舉措吧?”

張太后再愚鈍,也必須要考慮如果兒子在前線出了變故如何善後。

當孃的考慮後果時,比臣子更周全,張太后自然也怕失去兒子,因爲她就這麼個寶貝疙瘩,不是說隨便能找個人替代這份感情的。

謝遷終於開口:“陛下執意出兵,老臣再如何勸解,都無濟於事,如今只能祈求陛下旗開得勝……但有些事情,必須得提前做好防備,無論是提防朝中有人伺機作亂,或是外夷趁亂入侵,都要有預案……君王出狩,乃國之大事,不可不慎。”

張太后點頭,“謝閣老乃朝廷定海神針,你說的這些哀家雖然不懂,但想來考慮肯定比哀家更爲周詳,有何安排,或者需要哀家做什麼,謝閣老但說無妨,這裡沒有君臣之別,就算說的不中聽,哀家也絕不會怪責。”

謝遷臉色很難看,遲疑半天,最後終於一咬牙道:“如今大明……並無儲君……”

就算張太后說了言者無罪,但謝遷還是戰戰兢兢,唯恐觸怒對方。

張太后突然沉默了,二人都不說話,永壽宮內一片寧靜。

許久後,張太后才幽幽說道:“這件事,怕是要跟陛下去說……就怕他聽不進去。”

謝遷道:“京師總歸要有人留守,若出了大事,該當如何?”

張太后想了下,點頭道:“不行的話,找人跟陛下上疏,讓陛下差皇室旁支子弟到京師,以防不測?”

這話沒有說得那麼肯定,因爲張太后不知道朱厚照的態度,非常清楚擅議儲君乃是犯禁之舉,就算是太后,也沒資格跟皇帝討論這個問題。但既然朱厚照執意要御駕親征,若是京城連個皇親貴胄都沒有,出了事,大明就要亡了。

張太后顯得很無奈,沒敢決定什麼。

謝遷能得到張太后如此妥協,已經覺得來之不易,站起來對張太后恭敬地行了一禮,臉上滿是感激之色。

張太后嘆道:“謝閣老,坐下來好好說話吧,就當是陪哀家閒話家常……哀家有好些日子沒見到外面的人,想知道市井坊間的情形,皇上登基後,這天下可還太平?”

謝遷明顯感覺到,張太后不願跟他再商議皇儲的問題,事關犯禁,張太后有所避忌。

謝遷微微一嘆:“如今天下……承蒙先皇治理,尚還太平,不過經歷劉瑾擅權胡作非爲後,國力衰退不少,百廢待興……”

“誰知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張太后語速緩慢,沉痛地說道,“哀家從未想過,先皇居然會那麼早離我們母子而去,哀家每日都沉浸在無盡的哀思中,皇兒對哀家可能也有嫌隙,哀家就算想有作爲,也管不到這個兒子……”

事關皇家隱情,謝遷沒法接茬。

張太后繼續道:“謝閣老有苦衷,但哀家何嘗沒有?哀家也希望能與皇兒和和睦睦相處,讓皇后跟皇兒琴瑟和鳴,早些爲皇家誕下後嗣,但現在……唉!謝閣老經歷過的事情,恰恰是哀家正在經歷的事情啊。”

謝遷更不知該說什麼。

張太后語氣落寞,“哀家這兩年,試圖用一些方式讓皇兒改變,但收效甚微,皇上到底只是個懵懂少年,他經歷的事情太少,見識哪裡能跟謝閣老這樣歷經幾朝的老臣相比?哀家一直希望謝閣老能引導他走向正途,可惜現在看來,滿朝上下,一個能約束他性子的人都沒有。”

謝遷突然想到什麼,準確地說是想起一個人,便是沈溪,本來準備說出口的話,生生嚥了回去。

顯然他不想在這種時候提起沈溪的名字。

張太后道:“哀家跟皇上已形同陌路,不能說皇上沒孝心,他每年都會給哀家奉養,哀家在宮內除了見不到他人外,其餘都不受影響,謝閣老不必因此怪責他,到底他還沒長大成人呢。”

謝遷搖頭苦笑,可不認爲朱厚照的“胡作非爲”可以用“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理由來搪塞。

張太后熱切地道:“謝閣老就算受了委屈,也請看在哀家跟皇兒寡母孤兒的份上,一定要留下,就當是哀家對謝閣老的哀求……”

跟以前張太后對謝遷的態度一樣,張太后已不是拿身份地位去壓迫,反而求着對方堅守內閣首輔的位置。

或許在張太后看來,只有謝遷這樣的老臣才能匡扶兒子,就算沈溪再有本事,也太過年輕,老喜歡跟他兒子做一些不着調的事情。

這算是一種盲目的信任。

謝遷回禮:“太后言重了,老夫只能說盡力而爲,不過之前陛下在朝會時直言老臣昏聵老邁,尸位素餐,老臣已遞交乞骸骨的奏疏,或許過不了幾天就會離朝,老臣能力有限,望太后娘娘見諒。”

說完,謝遷恭恭敬敬跪下來磕了個頭,然後站起身,沒有跟張太后告辭,便就這麼出了永壽宮暖閣。

……

……

謝遷的背影消失在宮門外,張太后仍舊站在那兒,目光中滿是哀傷,一種複雜難明的情感充斥其中,最後她微微閉上眼,眼角淚水劃過。

“太后娘娘,謝閣老他……”

高鳳本想說什麼,可當他看到張太后似乎黯然流淚時,趕緊把目光避開,低下頭裝作什麼都沒看到。

張太后語氣凝重:“讓謝閣老回去吧,他能做的已經做了,朝堂上有誰跟他一樣不顧一切去勸諫皇上呢?在朝這麼多年,一心爲大明江山社稷着想,他累了,就算劉瑾當道時那麼艱難,他也撐過去了,可如今的情況,分明比以前更爲嚴重,誰能挽狂瀾於既倒啊?”

永壽宮內安靜異常,沒人敢跟張太后說什麼。

“噔噔噔——”

輕微的腳步聲傳來,卻是夏皇后從屏風後走了出來,目光中帶着迷茫,乃是真真切切的不知所措,因爲以她的智慧和閱歷,根本理解不了爲何自己的婆婆會哭。

張太后看着兒媳,搖頭輕嘆:“皇后,哀家跟謝閣老見面的場景,你看到了,我們說的話你可有聽到?”

“嗯。”

夏皇后微微頷首,目光中仍舊滿是疑惑,不明白爲何張太后要跟她說這些。

張太后道:“你雖然是六宮之主,但也是這個身份害了你,讓你在宮闈內沒有得到真正妻子應該享受的一切,但你的痛苦絕對不是你一個人經歷的,謝閣老,哀家,還有朝中許多人,都在經歷同樣的痛苦……哀家能爲你們做些什麼呢?”

夏皇后擡起頭,看着自己的婆婆,神色堅定:“孩兒沒什麼,不覺得痛苦。”

張太后臉上露出寬慰的笑容,跟夏皇后相處的兩年時間裡,她當然能夠察覺兒媳不是騙她,因爲這個蠢萌的兒媳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眼裡的世界異常單純,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東西計較,每天只要有吃有喝,有人陪着玩,就好像一切都無所謂,不再有非分之想。

不過寬慰之餘,張太后又感到慚愧,對夏皇后的負罪之心更加濃厚。

張太后道:“皇上終究會回宮,他在外面總有一天會玩膩,每一個胡鬧的孩子,都要找到屬於他的歸宿……難道一個人會這麼無限期地胡鬧下去,永遠都不停歇麼?絕對不會!皇上有福,有你這樣的皇后坐鎮內宮,就算將來哀家百年歸老,你也一定能爲他看好這個家。”

夏皇后眨眨眼,眼睛裡透出一抹純真,腦海中所想的事情,跟張太后說的完全不搭調。

小皇后走神了。

張太后對高鳳道:“高公公,你有時間去一趟豹房,把哀家的懿旨帶過去,讓皇上知道現在朝中上下的擔憂……至於是否要找宗室子弟到京師,決定權交給他,哀家只能如此建議,不會強行命令他,這天下是他的,哀家沒有資格幫他打理。”

“太后娘娘……”

高鳳感情上來了,一時間淚流滿面。

張太后笑着擺擺手:“沒什麼好難過的,這天沒塌下來,皇上安好,一切都安好!”

……

……

當徵調兵馬回京的命令傳到沈溪手裡時,已是三月初五。

此時沈溪正領軍在北直隸河間府拉練,練兵進展在沈溪看來非常順利。

中午安營紮寨時,京師的消息傳到沈溪耳中。

中軍大帳裡全都是沈溪帶來的干將,基本都曾追隨他南征北戰,這不過是其中一部分,畢竟更多人在京師或邊疆。

王陵之、馬九、胡嵩躍、荊越、馬昂等人,對沈溪的行事風格都非常瞭解,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沈溪唯命是從,因爲現在所有成就都是跟隨沈溪取得,沒有人懷疑沈溪做出的任何決定。

至於胡璉統率的另一部人馬,距離沈溪的主營有十里遠,戰時可以互相呼應。

當着一干手下的面,沈溪把徵調兵馬回京的皇命傳達,告知朝廷大軍會在三月二十開拔前往西北的消息。

王陵之和馬九沒什麼反應,因爲經歷過幾年前的土木堡之戰,他們對接下來的戰事沒有多少期待,但對於其餘將領來說,這消息讓他們羣情振奮。

荊越笑着說道:“終於可以跟大人幹一票大的,到時候咱們深入大漠,把那些韃子全都殺光……這段時間光對付那些山匪,沒什麼意思,尋常匪寇實在不堪一擊。”

因爲北直隸的叛亂並未徹底平息,沈溪借拉練之機拿叛軍開刀,在北直隸中部的保定府和河間府間行動,這裡地勢平坦,無論是行軍,還是新兵器操練,又或者一些簡單的攻防演練,都能順利展開。

沈溪道:“出了邊塞,條件非常艱苦,現在官兵訓練已有些疲乏,這兩天把河間府的賊寇剷除,就可以一邊練兵一邊北上……三月十五前後,你們就得統率部分兵馬往紫荊關而去,本官得回一趟京城。”

馬昂問道:“我等不用跟隨大人一起……回京?”

對於馬昂這樣投靠沈溪不久的新人,更願意回京,因爲那是結識達官顯貴的好機會。

沈溪看了眼在場武將,道:“到時候我會安排妥當,在這之前先剪除五宮澱的賊人,今明兩天必須達成目的。”

荊越道:“就算沒有大人指揮,那幾百賊兵也不是咱們的對手,現在京畿周邊賊寇已潰不成軍,聽說大人您帶兵來,地方叛亂聞風而平……”

沈溪沒有像荊越那麼樂觀,道:“既然說的那麼容易,老越就帶五十人出戰,這是對你的一次考驗,如果你損失一個弟兄,就用你的命來賠償!”

荊越面如死灰,戰場上哪裡有不死人的?而且沈溪調撥給他的人手實在太少,如果出了意外就要丟腦袋,這樣的冤大頭他可不願做。

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三二六章 紅袖添香的少女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一七二六章 毆鬥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
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三二六章 紅袖添香的少女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一七二六章 毆鬥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九六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