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

居庸關外,沈溪所率兵馬正在緩慢進兵。

沈溪一點兒都不着急,因爲他壓根兒就沒想過駐兵宣府城,在冷靜判斷清楚形勢後,他要做的僅僅是讓韃靼人將注意力放到自己這路援軍上,分散韃靼圍攻宣府城以及周邊關隘、城塞的兵力。

而沈溪的計劃,是在行進到半途撤兵回居庸關,利用謝遷和劉大夏爲他爭取來的兵馬,以內外長城間的緩衝地帶,跟韃靼人纏鬥。

在沈溪看來,當年土木堡之變不可謂不慘烈,大明天子御駕親征的兵馬幾乎全軍覆沒,甚至連皇帝都做了階下囚,不得不臨時更換皇帝,到最後大明依然贏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

或許是有于謙等名臣的功勞,但是也不得不提到大明的根基,正是因爲大明上百年的雄厚底蘊,再加上草原人不善於攻城,所以大明最終贏得了戰爭。

眼下的情況,雖然西北遭遇慘敗,但形勢絕不會比土木堡之變後的大明更嚴峻,沈溪覺得韃靼人沒道理會成功。

所以沈溪這次出兵,非常自信,他帶上八十門火炮並不是爲了能對韃靼人造成重創,或者說在戰場上力挽狂瀾,因爲他壓根兒就沒打算當出頭鳥,只是爲了壯壯聲勢,同時應對一些突發狀況。

隨着年齡的增加,沈溪變得越發老謀深算,出兵時就已經做好撤兵的準備。

但沈溪也知道戰場上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還是做好了苦戰的準備,所以在行軍途中,他把一百多名從居庸關抽調的炮手集中起來進行訓練,以便做到拉上戰場就能熟練開炮。同時,沈溪還從近六千官兵中,選出有火銃擊發經驗的五百人,讓他們熟練掌握佛郎機火銃的使用技巧。

最後,沈溪還從兩千多民夫中,抽調出兩百有過工匠經驗的,按照他的指導生產佛郎機火銃的子彈,雖然產量低得驚人,但總好過臨時無槍無炮可用好。

行軍途中自然沒辦法生產,所以每天紮營都很早,這也是行軍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在沈溪想來,苦戰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大不了在沒有進入宣府前就撤兵,別管韃靼人來不來,先撤走總之沒錯。

沈溪可以說是把方方面面的情況都想到了,但這次他還是大錯特錯,因爲很多事並不會按照他的設想來進行。戰場上,任何計劃都可能趕不上變化快,否則也不會有“紙上談兵”的說法存在了。

沈溪是個心思縝密之人,他怕自己傳遞的情報無法及時發送到京城或者是劉大夏手中,早在從居庸關出發前兩天就已通過急遞鋪發出急報,而且一次就發出幾份,表明此事的嚴重性。

沈溪甚至以私人的名義,給謝遷去信,讓謝遷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

至於劉大夏那邊,沈溪作爲延綏巡撫沒資格差遣三邊總督協同他做事,他只是說出自己的判斷,如果韃靼中軍主力在西北長時間隱沒的話,一定要派兵回防大同,協同宣大總督防守宣府,防備宣府成爲韃靼兵馬南下的突破口。

沈溪發出警告後,滿心以爲自己等着援兵就行,先優哉遊哉去宣府城周邊走一圈便撤兵,等韃靼人展開追擊,將戰線拉扯到居庸關,戰事就會從韃靼人的偷襲轉而變成僵持……

可惜,如今隨着京城中弘治皇帝朱祐樘再次病重,朝臣以及將官的一致態度就是——這場戰爭還是別打了,就此爲止,最好韃靼人能自己撤退,如果韃靼人不撤,等着他撤即可,只要韃靼人不主動挑釁。

因爲宣府鎮並不在三邊總督管轄範圍內,而如今領“提督宣府、大同、偏頭、寧武、雁門,鎮巡等官悉聽節制”,也就是俗稱的宣大總督的史琳,年老昏聵而且性格中庸,跟劉大夏間並不互相統屬。

劉大夏撤兵到太原鎮管轄的寧武關,實際上已經跟史琳的職務發生衝突,劉大夏不想自找麻煩,跟史琳對着幹。

當沈溪緩慢進兵時,京城的謝遷率先收到沈溪的私信。

沈溪以延綏巡撫這樣外臣的身份,給京城的內閣大學士寫信,本身不合法度,但沈溪也是迫於無奈纔跟謝遷說明情況。

信是直接送到謝遷府上,這幾天謝遷比較忙,但卻沒有發現沈溪之前上奏關於西北韃靼人動向的奏本,至於奏本是被劉健或者李東陽票擬後送去了司禮監,還是在哪層被壓了下來,謝遷根本不知曉,他也是在看到沈溪的信件後才知道有這麼回事。

“這小子,盡給我找麻煩,西北太平無事,非要說韃靼人要攻打宣府,捕風捉影也不至於到如此地步!此事關係重大,若韃靼人真有意攻打宣府,爲何不是宣府鎮的奏報,而是他的進言?難道這小子又是在別的什麼情報中,找到蛛絲馬跡?”

謝遷看過信之後,心中帶着諸多不解,不是他不信任沈溪的判斷,而是最近他實在不想自找麻煩。

弘治皇帝再次病重,多日沒有上朝,這會兒韃靼人非常配合,西北沒有戰報傳來,謝遷聽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說,平日他只需早晚跟朱祐樘彙報一下西北是否有事便可,朱祐樘不會關心,更不會碰下面的奏本,以至於所有硃批都是司禮監獨立完成,就算朱祐樘不在,大明朝廷也沒亂,這是讓謝遷倍感欣慰的地方。

“此事到底是否要奏報給陛下?”謝遷猶豫不決,他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西北真的跟沈溪預想的那樣,宣府鎮出事,韃靼人很可能會威脅到居庸關,進而威脅京師。知情不報,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但謝遷轉念一想:“沈溪小兒完全是無中生有的主觀臆斷,我若上報,最後證明無此事,那就是自找麻煩繼而被陛下厭憎,在朝中失去威信。就算不報,韃靼人真的拿宣府作爲主攻方向,在戰事發生後宣府鎮必然會上報朝廷,我不說此事,別人也不會知道沈溪小兒曾預言過此事。”

“況且,既然沈溪小兒也說了只是他的揣測,這種事就不能作準,奏本又沒有經過我的手,司禮監和陛下那邊是否採納,跟我沒關係,我只需要安守本分,豈不是很好?爲何要自討苦吃?”

謝遷在吃過幾次虧後,越發地精明和保守,就算知道沈溪說的很可能變成事實,他也不準備去觸黴頭,對於京畿周邊的防備他還是極爲自信的。

在謝遷看來,只要京師如今還在戒嚴中,所有關隘都嚴防死守,韃靼人根本就混不進來,如此京師就不會受到威脅。

宣府鎮失守並不是災難,當初土木堡之變後幾百里長城盡數被摧毀,最後大明還不是照樣安然無恙?

謝遷雖然做出不管不問的決定,但爲了謹慎起見,他還是試着去內閣找尋沈溪的奏本。

他要具體看一下沈溪在奏本中提到什麼,以便最後決定是否將沈溪的讖言上報皇帝,可惜他在內閣根本就沒找到沈溪的任何奏本,甚至問過通政使司那邊,也沒發現有什麼奏本過來。

謝遷這下心中更加不解了:“難道是這小子情急之下辦錯了事,結果奏本沒發出來,反倒是將我的私信送出?那若這封信落在別人手中,指不定怎麼編排我跟這小子的關係,到那時我在皇帝和衆臣僚面前更加洗不清了。”

謝遷這頭還在疑惑沈溪是否真的寫過一份警示朝廷的奏本時,剛剛撤兵到寧武關的劉大夏,終於知道原來皇帝派出接替朱暉延綏巡撫官職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之前一直跟皇帝討要的沈溪。

提到沈溪,劉大夏心裡多少有些不快,畢竟爲了沈溪的去留問題,他跟多年的老友謝遷鬧翻,最後沈溪留在京城被投閒置散,而臨時充數的朱暉卻犯下大錯,導致榆林衛城失守。但在危難之時,皇帝終歸派沈溪前來,親率“五萬兵馬”往援,但在劉大夏看來根本就無濟於事。

雖然號稱五萬兵馬,但劉大夏知道能有個一萬人馬都是朝廷格外開恩,西北兵荒馬亂,雖然如今寧武關與大同、宣府的聯絡恢復,但他壓根兒就沒聽說沈溪的兵馬到了何處。

甚至於沈溪發給劉大夏的信函,不知道在半路哪裡被人給截留,亦或者是佚失,劉大夏根本就沒機會看到沈溪對戰事發展的判斷。

“沈溪到西北,多少算是好事吧,至少說明朝廷並非放棄三邊將士。”

劉大夏心中多少有些哀怨,“如今韃靼人動向不明,三軍最重要的便是找尋到韃靼人的主力,利用防守上的便利,一舉將韃靼人的中軍殲滅,如此才能奠定西北戰局!”

劉大夏駐兵寧武關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從各處戰報中找尋韃靼人的動向。

皇天不負有心人,劉大夏還真找到了。

從寧夏衛傳來的消息,韃靼人出現在了寧夏右衛一線,兵馬數量大約有五萬騎之衆,寧夏周邊衛所和城塞全面告急,地方請求援兵的公函到了劉大夏手上。

劉大夏看過後,確定這次寧夏鎮沒有欺瞞,因爲之前他派出哨探,南下靜樂和嵐縣查探,並沒有發現韃靼人的蹤影,目前哨探已經在向永寧州和吳堡進發,回報的消息也是平安無事。

如此一來,只有一個情況,那就是韃靼人在攻陷嵐縣縣城,讓大明方面誤以爲韃靼主力會趁機北上進犯寧武關,然後兵進大同、宣府,再伺機進犯紫荊關和居庸關,但其實卻是虛晃一槍,掉頭西進,進犯寧夏鎮、固原鎮和甘肅鎮,然後入侵關中平原。

劉大夏的第一反應是,收復榆林衛有望。

在劉大夏看來,從自己手上失去的城塞,一定要自己親自帶兵奪回來,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晚節,不至於被永遠銘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所以當他得知韃靼人“中軍主力”出現在寧夏鎮左近時,當即打定主意,一定要完成當初皇帝交託給他的任務,守住城塞,伺機對韃靼人展開進攻,哪怕折損再多的人馬,只要王旗還在,城池在手,那這場戰事大明就沒有輸。

劉大夏馬上召集三軍,甚至去信給宣大總督史琳,讓史琳在保證宣府鎮和大同鎮防守的情況下,調撥部分人馬,協同他一起西進,與韃靼主力作戰!

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八六八章 屬驢的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時難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九六三章 招安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
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八六八章 屬驢的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時難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九六三章 招安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一九六六章 讓他入閣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