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

劉大夏看着李東陽。

別人或許會忌憚李東陽的權勢,他劉大夏卻沒必要隱忍退讓,一個是閣臣,屬於朝廷的決策中樞,一個是兵部尚書,執掌全國軍隊大權,但論在弘治朝的貢獻,劉大夏要說第二沒人敢自承第一。

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劉大夏這個兵部尚書並不輸給閣臣。

於是乎現在的矛盾的焦點,集中到了劉大夏和李東陽身上。

劉大夏道:“李大學士,你認爲不可,總需要一個說得出口的理由吧?現如今南方局勢,看似波瀾不驚,但地方部族叛亂愈演愈烈,若不能統一協調各省兵馬,而僅以地方軍隊各自爲戰,誰人能保證朝廷軍隊不會進退失據,進而被叛軍所趁?”

李東陽針鋒相對:“那劉尚書可曾考慮過,以一人統調如此多兵馬,會不會造成軍權過於集中,若此人心術不正,忽起歹念,怕是對朝廷的影響更甚!”

當李東陽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後,劉大夏沒有即刻予以辯駁,他不但需要給皇帝時間考慮這個問題,他自己也要反覆斟酌其可能性。

在場即便之前不想支持李東陽的人,此時也不由眉頭緊鎖,他們都在考慮地方督撫擅權自重的問題。

即便是以文官領兵,但讓其統率南方几十萬軍隊,依然難免出現亂國的情況。

朱祐樘作爲皇帝,對這個問題顯然提前便考慮過了,主動出來打消李東陽的疑慮,道:“李大學士多心了,大明並非武將領兵,而是以文臣統調兵馬,軍中再設監軍一到數人,可以有效監督主帥用兵。況且文臣武將並非一心,即便統兵的文臣有謀逆之心,武將也未必會效從。”

“之前馬尚書、劉尚書等愛卿,皆領兵西北,建功立業,爲大明西北安定立下汗馬功勞,若以此質疑領兵將帥,實爲不妥!”

這話一說,衆人又覺得很有道理。

有鮮活的例證,馬文升和劉大夏,先後率領十幾萬兵馬,還是大明最爲精銳的邊軍,也沒見他二人叛亂,甚至都成就了功名,一個平了哈密,一個擊敗韃靼,到現在四海內享有盛譽,而且如今就站在一衆朝臣面前。

而南方那些省份的兵馬,戰鬥力遠不能跟邊軍相比,甚至連京營兵都不如,而且分別來自各省,派系林立,即便有人想造反,也無法協調這麼多軍隊,別人不可能提着腦袋拼着身家不要跟着幹。

況且,朝廷除了有廠衛嚴密監視官員的舉動外,還調派有監軍隨軍監督,怎麼都不可能出亂子。

朱祐樘說完,看着在場之人,問道:“衆位卿家,你們有何異議?”

李東陽還要說什麼,卻被馬文升搶先一步回道:“稟陛下,老臣以爲,如此尚可!”

馬文升的話,頓時把李東陽的嘴給堵上了。

在場這麼多文官、公侯中,李東陽在朝中的地位跟六部之首的吏部天官馬文升相當,但因馬文升歲數擺在那兒,李東陽現在公然質疑馬文升,同時批駁皇帝的話,那就是僭越,哪怕他是文官集團魁首,也會被千夫所指。

李東陽有些着急,他一心等劉健到來,可左等右等,劉健仍舊不見蹤影。

他心想:“劉少傅,你平時來晚一些也就罷了,今日這麼大的事情,你居然也能拖這麼長時間,姍姍來遲,若出了事,誰能擔待?”

連李東陽都沒出面駁斥,這事情就算通過了,皇帝馬上接着問道:“諸位卿家,以爲誰人在南方領兵最爲妥恰?”

當這問題問出來後,一個名字呼之欲出,自然是此番在西南領兵再次獲得一場輝煌大捷的沈溪。

但現在所有人都不說,專等皇帝宣佈,沒人願意出來跟李東陽作對,惹來文官集團的撕咬。

李東陽硬着頭皮出列:“陛下,若以最合適人選論,自然非劉尚書莫屬!”

劉大夏還未站出來表示自己年老體衰無法勝任,朱祐樘已嘆道:“朕也知道劉尚書文韜武略,乃領兵最佳人選,然兵部不可一日無人做主,且西北韃靼人仍蠢蠢欲動,若無劉尚書坐鎮朕心難安。”

“況且自京城往湖廣、貴州、廣西之地,山長水遠,不若以地方領兵之人統調六省兵馬爲宜!”

又是進一步引導,皇帝就差直接把沈溪的名字點出來。但這會兒在場所有人好像都在裝糊塗,皇帝在等他們說,他們卻在等別人來開口。

劉大夏知道自己不得不出面來說話,畢竟是他先跟李東陽起了言語上的爭執,這件事他必須要站出來挑頭,劉大夏道:“陛下以爲,湖廣、江西兩省總督,右都御史沈溪如何?”

這人選,正對朱祐樘胃口。

朱祐樘想說而不能說的人,終於被別人說出來,心中不由長長地鬆了口氣,總算有善解朕意的大臣,看向劉大夏的目光無比欣慰。

但朱祐樘不想由自己的嘴,來決定人選,他知道問謝遷意見,李東陽等文官肯定不服,不如直接去問旁人。

朱祐樘望着張懋道:“英國公認爲以沈溪沈卿家領兵,如何?”

張懋一看,喲呵,現在我成了衆矢之的了,我說“不好”,皇帝恨我,那肯定不行。

但我說“好”,那李東陽和劉健等人一定會懷恨在心。

兩邊總歸要得罪一方,那我還是認爲讓沈溪出來領兵最爲合適,一來我自己就是這麼認爲,二來這是順着天子之意,三來,即便劉健和李東陽要恨,也去找劉大夏麻煩去,我只是被逼得無奈說贊成,跟我何干?

想到這裡,張懋直接贊同道:“臣附議!”

連張懋都當了牆頭草,在場五軍都督府的幾名左右都督可就沒什麼顧忌了,他們俱都表示“附議”,反而謝遷和馬文升這邊未表態,至於王華和楊一清是否表態無關緊要,張氏兄弟的意見,似乎皇帝也不怎麼關心。

有了張懋和劉大夏的支持,皇帝的心意頓時變得無比堅決,他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重重地點了點頭,道:

“主帥既定,監軍人選一定要選好!從京城現派人去,難免山長水遠,而地方上的監軍……朕又不是很放心!”

劉大夏道:“沈中丞於西北領兵之時,張永張公公爲監軍,盡職盡責,如今他便在江西公幹,或可使之前往湖廣,協同沈中丞!”

朱祐樘想了想,點頭道:“可!”

劉大夏再道:“南直隸定海衛守備劉瑾,曾以隨軍常侍往泉州,助沈中丞平息與佛郎機人的爭端,也可委以重用!”

朱祐樘聽到劉瑾的名字,先是怔了怔,隨即想到劉瑾也是自己兒子提到過的,這會兒爲了軍國大事,他只能暫時犧牲一下兒子的利益,當下點頭:“也可!”

如此一來,不但沈溪這個領兵大臣的名分定了下來,連兩位監軍太監也正式確定。

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〇七八章 帶皇帝交友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動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十章 童養媳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
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〇七八章 帶皇帝交友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三二七章 宴無好宴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動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十章 童養媳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