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

乾清宮寢殿。

見蕭敬哭得稀里嘩啦,朱厚照眼睛紅了,語氣極爲鄭重:“蕭公公,你儘管放心,即便離開宮中,朕也會讓你留在京城,朕專門撥出一處皇莊供您居住,儘可安享晚年。朝事上朕有不懂之處,隨時可召你進宮,向你請教!”

蕭敬面對朱厚照如此話語,淚流滿面,不知該如何作答。

以他與世無爭的老好人心態,早就想離開皇宮這個是非之地,但真正讓他走,他又有些捨不得,因爲他對孝宗臨終託孤始終抱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朱厚照以爲蕭敬戀棧權位,心情有些不爽了,他擦了擦眼睛,故作關切地問道:“蕭公公,你還有何請求,只管說來聽聽。若有宗族子弟,儘可徵調入錦衣衛,亦或者進入國子監讀書,朕都會幫你實現心願,甚至可徵調五軍都督府任職。”

“朕長大了,現在想親自打理朝政,這纔會對你說這些肺腑之言……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苦衷。”

蕭敬哽咽地說道:“老奴……老奴並無他求。”

朱厚照頷首:“既如此,那你便隨朕去見母后,至於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你自己應該清楚。朕保證,你將來必定能享有榮華富貴,朕絕對不會虧待像蕭公公這樣忠心耿耿的顧命大臣!”

蕭敬依然哭個不停,卻還是站起身來,跟隨朱厚照去見張太后。

朱厚照親口提出讓蕭敬乞老歸田的請求,很多事已經不由蕭敬來作抉擇。誠然,他可以堅持不放權,但這就意味着他跟皇帝徹底交惡。現在朱厚照“誠意滿滿”地向他敬酒,若他不喝,那下一步吃到的就是罰酒。

以蕭敬軟弱的性格,只能妥協,別無他法。

……

……

就在朱厚照帶蕭敬去見張太后的當天上午,蕭敬乞老歸田的事情便傳出宮門。

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乍一聽聞便感事關重大,之前在朝中,正是主持司禮監工作的蕭敬採取了綏靖妥協的態度,才造成內閣對朝政大權的全盤掌控。

若換上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不配合他們,那意味着內閣要掌握朝政會困難許多,拿不到硃批,很多事情都不能僭越辦理。

劉健趕緊叫李東陽、謝遷和王華三人到文淵閣商議事情,就算謝遷一直稱病告假,此時也不得不振作精神應對此次危機。

謝遷在家收拾衣物時,徐夫人有些發愁:“老爺,您纔剛歇息幾天,身子骨眼看好了些,怎又要回內閣做事……難道陛下不體諒您這一把老骨頭……”

“去去去,誰是老骨頭?我精神好着呢……跟你說了多少遍,我沒病,只是稱病在家,別總把那些不好的東西往我身上安,不嫌晦氣嗎?”

謝遷整理身上的朝服,神色間滿是擔憂,“蕭公公引退可是大事……若蕭公公從司禮監掌印位置上下來,誰人頂上去是個問題。若選的人不好,意味着以後內閣做事必須要多走一道程序,麻煩多多……在這緊要關頭,我豈能不進宮?”

徐夫人跟謝遷之間老夫老妻,說話沒什麼避忌,直接道:“老爺,你還當是以前呢?現在老爺已不得劉少傅信任。老爺你脾氣倔,在朝中得罪的人不少,現在連在內閣中都說不上話,何必……”

“別說了!”

謝遷氣得吹鬍子瞪眼:“朝廷的事情,輪不到你一個婦道人家插嘴,老夫這就進宮,有什麼事回來再說。昨日沈溪小兒來氣我,今日你又在旁邊說三道四……”

徐夫人之前剛聽謝遷說及沈溪回京的事情,順便介紹沈溪帶來的關於孫女的消息,這邊話剛聽了半截就被打斷,心裡自然不高興,這纔是她發牢騷的主要原因。

事已既此,徐夫人不能說什麼,幫謝遷整理好衣衫後送出門去。

由於太過匆忙,謝遷臨上馬車的時候才發現忘帶笏板了,之後午朝將談及蕭敬歸隱之事,作爲閣臣怎麼都得前往奉天殿參加朝議,沒有笏板意味着君前失儀,他可不想在朝廷發生大事時抽身事外。

“愣着做什麼?快進去拿來,許久不上朝,這會兒竟手忙腳亂……也不知事情爲何會突然演變至此……蕭公公乃先皇顧命之臣,如今陛下年少,他憑何引退?”

……

……

謝遷進宮後,直接往文淵閣而去。

等他抵達的時候,劉健、李東陽和王華已經等候在那兒了,爲表示對謝遷的尊重,三人尚未開始談事情。

謝遷剛進來,氣未喘勻,劉健便道:“於喬可聽聞蕭公公之事?”

謝遷道:“之前並不知曉,還是傳話人告之……此事已塵埃落定了?”

李東陽在旁說道:“陛下已帶蕭公公去見過太后,太后對此表示贊同,估摸事情已經定下來了,即便咱們在朝堂據理力爭,怕也無濟於事。蕭公公畢竟年老體邁,退下來也是應該的……”

聽到這樣的話,謝遷忍不住看了劉健一眼,大概意思是,既然蕭敬都主動引退,你這首輔估計也差不多做到頭了,論歲數你劉少傅可比起蕭公公還年長几歲。

王華問道:“不知在稍後的朝會上,幾位閣老是要對蕭公公提出挽留,還是爲司禮監選出新掌印?”

幾人都看向劉健,內閣中只有他這個首輔說了纔算數,這次召集人前來議事,也是劉健的意思。

劉健道:“既然蕭公公有意引退,只能按照最壞的方向想。若司禮監新掌印能輔佐陛下,對朝事有所助益,即便更替也無太大問題。”

李東陽和王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謝遷卻有不同看法:“劉少傅所想怕是不太容易。此次主動引退恐非蕭公公所願,其中蘊含深意諸位難道不明白麼?怕是陛下覺得手上權力不夠,對朝事無法把控,這才起意動蕭公公……”

一句話就直指問題核心,劉健沉吟一下,問道:“於喬如何看待此事?”

謝遷癟癟嘴:“以我看來,陛下此番怕是要以親信掌司禮監,不是劉瑾就是張苑,亦或者從過往的東宮常侍中選擇一人。這些內侍跟內閣關係疏遠,將來內閣所做票擬能否過硃批一關,就要看是誰被提拔起來……反倒不若強行挽留蕭公公,駁回陛下御旨。”

李東陽驚訝地道:“於喬竟如此認爲?以於喬看來,陛下此番已跟太后議定之事,內閣直接阻斷,是否會招人話柄?”

劉健緘默不言,和李東陽、王華一起看向謝遷,好似在等謝遷拿主意。

謝遷明白幾人有推他作出頭鳥之意,但他久不上朝,對於掌控權力沒有強烈的意願,說話雖然直白和難聽,但出發點卻是爲維護文官集團的利益。

謝遷道:“你們不說,那我來說。總歸要有人出言挽留,難道陛下讓蕭公公主動請辭,朝中上下連起碼的挽留都沒有?君臣之義何在?”

劉健和李東陽對視一眼,隨即點頭:“於喬言之有理,那便由於喬領朝班提出挽留蕭公公……之後太后會親臨奉天殿議事,若太后堅決不允,挽留之議便作罷。賓之,你認爲宮中各司太監中,誰人擔當司禮監掌印一職?”

或許劉健意識到蕭敬退下來幾不可逆,開始尋求別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朝中選擇跟內閣關係親近的太監頂替蕭敬。

李東陽搖頭:“劉少傅,既然陛下提出更迭蕭公公,定已有心儀之人選,我等在此商議怕是無用。”

劉健語氣陰冷:“不能總讓陛下任性妄爲。蕭公公以顧命大臣之身自司禮監掌印位置上引退,本就不合先皇臨終遺命,若不以賢能之人接替執掌司禮監,朝中怕是要出亂子。如今朝事正逐漸步入正軌,明年當以海晏河清之勢開啓新元,若經此一事,許多定下的事情便會橫生波折,這罪過可不是我等能承擔……”

王華問道:“劉少傅可有合適人選?”

“嗯!?”

劉健看了看王華,再看看謝遷,就算真有人選也不方便提出來。恰在此時,有太監到文淵閣傳詔:“幾位閣老,陛下在奉天殿升座,請諸位閣老前往參議朝政。”

劉健揮揮手:“知道了,之後便會跟文武大臣同去。”說完正要起身,李東陽卻攔住他,似乎有話要講,劉健看這架勢,轉頭對謝遷道:“於喬,你先和德輝前往奉天殿,我和賓之商議一些事。”

如此一來,無疑說明劉健和李東陽將謝遷隔絕在最終決策之外。

謝遷對此沒什麼怨惱,似乎他也認清楚了自己失勢的現實,跟劉健和李東陽爭論沒有太大的意義,還不如識相些。

出了文淵閣,謝遷在那兒自言自語:“……現在是蕭公公,看來下一個就輪到老夫了。就是不知老夫最終跟誰一道請辭……”

王華追上謝遷並肩而行,然後側頭問道:“於喬,聽聞昨夜沈溪沈之厚回京,今天一大早便啓程了?”

謝遷皺眉:“你怎知曉?”

王華道:“是兵部劉尚書所言……之前我在宮門外碰到他,他正前往五軍都督府,似乎有關於西北方面軍務商議,在下未及多問,現在回想卻有些弄不明白,之厚爲何來去如此匆忙?”

這個問題,謝遷一時難以回答,琢磨好一會兒才道:“多半是想早些往西北赴任吧。”

王華又再問:“昨夜沈溪回朝,今日陛下便讓蕭公公主動引退,兩件事未免有些太過湊巧了吧?”

言語間,王華有試探之意。

謝遷笑了笑,回道:“沈溪回朝未曾入宮面聖。德輝,你不會覺得蕭公公自請離朝之事跟他有關吧?”

王華笑了笑,不置可否,顯然他有這方面的懷疑。

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〇三八章 戰與不戰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一二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五二〇章 誤會加深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
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〇三八章 戰與不戰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一二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五二〇章 誤會加深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