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

沈溪所部進入南陽府地界後,叛軍活動開始劇烈起來,雙方斥候頻繁碰撞,但叛軍好像沒有跟官軍正面交鋒的意思,依然在大踏步後退。

此時其他地方賊寇倒是猖獗起來,尤其是山東地面的賊寇,開始連續向官軍發起攻勢。

“……叛軍突襲大運河,燒燬運糧船隻三百餘條,沿河十幾處糧倉遭到劫掠,駐防徐州的南直隸兵馬配合兗州府任城衛官兵果斷出擊,試圖全殲這股叛軍,叛軍突圍,在鄒縣和藤縣之間連續激戰,最後叛軍主力突破官軍的圍追堵截,向沂州一線逃竄,官軍正在追擊之中……”

馬九彙報軍情時,正值升帳議事時,將領們聽到後都義憤填膺,雖然燒的不是他們的糧草,卻威脅山東平叛大局,甚至由於漕運不暢,會嚴重影響北方地區糧食庫存,進而影響平叛大局。

將領們開始鼓譟起來,甚至有人叫囂調頭跟山東叛軍決一死戰。

胡璉聽到後連連皺眉,擺手道:“諸位,先聽沈尚書說,你們別喧譁,沈尚書必定有萬全之策。”

之前中軍帳內,這麼說話的除了沈溪外只有唐寅,現在胡璉來了,唐寅沒有開口的機會,只能站在旁邊看熱鬧。

沈溪環視一圈,冷冷一笑,問道:“你們說揮兵山東,可有想過我們南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既已到了河南之地,追擊的又是叛軍主力,爲何要折返?我們有必要被叛軍牽着鼻子走麼?”

在場將領都不說話了。

宋書生怕手下發雜音,趕緊道:“沈大人的意思,是先把河南地界的叛軍蕩平,若貿然回兵,有很大的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反之,若堅持之前的作戰計劃,消滅眼前的賊寇,咱們獲得的功勞遠比回兵大許多……沈大人,末將沒說錯吧?”

雖然宋書說的多是廢話,但他畢竟是京營首腦,開口後果然沒人質疑,連邊軍一幫人也不廢話。

沈溪沒有回答宋書的問題,指向面前沙盤上一處,“叛軍襲擊運河,又劫掠糧倉,說明他們想截斷我各路進剿兵馬糧草供應,但他們卻不知,運河上輸送的糧草並非是爲滿足我軍中用度,而是送到京城統一調配。不過若不能速戰速決的話,漕運屢次中斷的惡果就會呈現,畢竟我們帶的糧草只夠用一個月。”

“足夠了!”

在場將領聽說有一個月的糧草供應,覺得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叛軍在他們眼裡跟土雞瓦狗差不多,現在已到南陽府,意味着跟叛軍交鋒只在旦夕間的事情,莫說一個月,半旬或許就會奏凱。

胡璉問道:“沈尚書現在擔心什麼?叛軍閉守城塞不出?還是說各路人馬不能做到相互呼應?亦或者我軍兵馬、輜重數量嚴重不足?”

胡璉對於軍中情況的瞭解,遠比一般將領多,他在中原小半年,知道叛軍的大概情況,此前他並非完全沒能力才選擇避而不戰,而是叛軍不但數量衆多,且勢頭強橫,他有意避其鋒芒。

沈溪道:“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嘛,我們手頭兵馬足夠了,現在關鍵是要找到叛軍主力,尋求決戰良機……但問題是根據情報,叛軍退到南陽府後,化整爲零,除了一部分鎮守城池外,其餘分別逃竄,搞不清哪路纔是叛軍頭領所在?”

“這還不容易?派人查查不就知道了。”有將領發表意見,不過一聽就沒水平,屬於那種不明就裡卻想出風頭的蠢蛋纔會說的話。

宋書厲聲喝道:“若叛軍首腦所在地那麼容易分辨清楚的話,也不會現在這般頭疼了……不過,中原叛軍目前主要集中在南陽府,咱們只要將他們盤踞的城塞奪回,就算他們分兵再多,也是無根之萍,可以逐一擊破。”

“時間呢?”沈溪問道。

這下宋書沒法回答了。

按照沈溪之前所說,軍中現在最大的問題便是糧草的可持續性嚴重不足。

如果真按照宋書所說那般,對叛軍逐一擊破的話,時間會拖延很久,糧草耗光朝廷兵馬也就不戰自敗。

沈溪再道:“如果我軍只是三五千人馬的話,行動會方便許多,但現在軍中有超過三萬將士,加上後勤運送糧草和物資的民夫,數量就更多了,戰事打成持久戰,我們將會有大麻煩。”

胡璉有些擔心:“沈尚書說得是,之前您幾次領兵交戰,都是在弱勢的情況下與敵軍決戰……此番我軍空前強大,敵人自知不敵,所以才散得很開,這種瑣碎的剿匪工作,不如留給地方兵馬,不過就怕您走後,他們重新將人馬聚集起來,到時候朝廷進剿兵馬又將不敵……這是個死結啊。”

沈溪看了一眼旁邊默不作聲的唐寅,“不知軍師對此有何意見?”

唐寅正神遊天外,突然被沈溪點名,還直接稱呼他爲“軍師”,多少有些不適應,更多的是受寵若驚。

“這……”

唐寅突然成爲衆矢之,腦子還有些迷糊。

沈溪往自己身邊指了指,幾名將領自動讓開一條路,如此一來唐寅可以走到沙盤前,當着所有人的面發表高見。

軍中將領對唐寅寄予厚望。

這次隨軍,唐寅在京營、邊軍和胡璉所部三方將士心目中都比較有地位,不單純是給沈溪面子,唐寅在軍中的確是在做實事,表現極爲突出。

胡璉鼓勵道:“沈尚書讓你說,你便大膽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行軍佈陣,軍師的意見至關重要。”

唐寅本沒打算在這種場合出風頭,涉及整體戰局,本來該聽沈溪號令,他只負責平衡場面即可。可惜現在打圓場的事情被胡璉做了,他沒了用武之地。驟然被人架出來,尤其沈溪指定讓他說,他不能不表現一下,眼下就好似在進行一場面試。

唐寅嘆道:“叛軍當然要避戰,叛軍頭目縱橫中原數省,可見非易與之輩……他們早就聽說過沈尚書的豐功偉績,哪能不知正面跟沈尚書親率兵馬交戰,定然會遭致失敗?”

這話說出來很中聽,在場大多數人都情不自禁點頭,他們在軍中之所以任勞任怨,便在於知道追隨沈溪打不了敗仗。

這種想法他們有,叛軍自然也會有,之前叛軍聲勢浩蕩,卯着勁兒跟朝廷交戰,其實是想在形勢佔據優勢的時候跟朝廷和談,叛軍頭目希望藉此獲得官身,擺脫過去的罪名。

現在沈溪兵馬一到,他們立馬變得老實了,兵馬四散開,首腦都藏起來,不讓官軍查到他們置身何處。

唐寅繼續道:“如果叛軍有意避戰,想找到他們確實很困難,但叛軍也是要吃飯的,要將他們找出來不容易……他們只需將人馬平均分散開,我們打哪路都不會損害他們整體實力,而且他們還可以自由活動……但是,小股兵馬機動靈活,但大批糧草輜重運送卻不那麼容易。”

“唐先生這主意不錯……哈哈!”劉序忍不住拍手稱快,在他這樣的粗人聽來,唐寅的謀略跟沈溪一樣神奇。

宋書跟着附和:“唐先生所提,正是當前最着緊之事,找到賊寇糧草輜重所在,問題就解決大半!他們斷我們糧道,我們就斷他們糧草,看誰比誰能耗!”

胡璉看着唐寅問道:“那你覺得,叛軍糧食儲藏何處?總不會留在城塞內吧?我們沒有器械,攻打城池可不那麼容易,他們也會死守城池……我們也可以選擇圍城打援,只要確保城裡的糧食運不出來即可……其實叛軍應對我軍進剿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糧食分散帶在軍中,隨時取用!”

聽起來胡璉是對唐寅的意見的補充,但實際卻不是那麼回事,言語中充滿質疑。

唐寅眨了眨眼:“誠如胡中丞所言,叛軍或許會將糧草分開貯藏,以防止被朝廷兵馬一鍋端,但他們不藏在城裡,難道真的會帶在軍中?這可是草寇,大部分是烏合之衆,他們加入叛軍本就爲糧食,而叛軍首領又未必能控制全軍,如此一來叛軍首領如何敢將糧草分散於各軍?這不是給那些叛軍頭目自立山頭的機會?”

“這……”

胡璉愣住了,覺得唐寅這番分析有理有據,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駁。

此時二人各持觀點,唐寅覺得叛軍糧草很可能集中在某地存放,胡璉卻覺得叛軍既有分兵的跡象,糧草應該隨各路人馬而行,不會集中儲存而給朝廷兵馬一鍋端的機會。

兩種方式對叛軍各有利弊,光靠分析,顯然難以斷定哪種方式對叛軍最爲有利。

在沒法反駁唐寅的情況下,胡璉只能望着沈溪問道:“沈尚書,現在可有叛軍糧草轉運的消息?”

沈溪沒有回答胡璉的問題,此時他更想當一個傾聽者,笑了笑道,“軍師提出要斷叛軍糧道,胡中丞卻提出叛軍可能會將糧草分散安置……本官想多聽聽你們的意思。”

沈溪如此說,便表明他不打算在商討出個結果前發表意見,現在考題已非單純爲唐寅而設,對胡璉同樣有效。

本來沈溪跟胡璉間互不統屬,但誰都知沈溪在朝中的地位,胡璉也是因沈溪的推薦而被朝廷重用,非常在意沈溪的看法。

所以對胡璉和唐寅來說,這次爭論很可能意味着二人中只有一個被看重,而另外一人會被淘汰,未必是說將來沒有繼續加官進爵的機會,但至少不會成爲沈溪的嫡系,只能自謀官路。

看起來公平,但問題是唐寅只是個正七品外官,光腳不怕穿鞋的,而胡璉現在雖掛着僉都御史的職位,但已是正三品外官,意味着這次中原戰事結束,他至少可以升左右副都御史而留任地方常駐巡撫,提調一省軍政事務。

不過若沈溪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就算不計較胡璉在平叛中的過失,也很可能會將他調至南京爲官,擔任的多半是虛職。以沈溪的年歲,他想重回朝廷中樞難上加難。

唐寅繼續侃侃而談:“根據之前的情報,叛軍主力被壓縮在南陽盆地,所以我們只需要對叛軍盤踞的幾個縣城重點關照便可,總有一個城裡有叛軍的糧草……”

唐寅話音未落,胡璉已道:“本官不同意軍師的論斷,叛軍分散在南陽府各處,只要他們隨軍攜帶糧草,就算我們拿下城池,也無法傷叛軍根本……”

“我們先不談這個問題,可以嗎?”

唐寅皺眉,“叛軍糧草是整是零,現在不能確定,光靠在此商討不會有任何結果,不如先確定賊首到底在何處……若可一戰將賊首擒下,那此番平叛勝利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胡璉冷冷一笑,聲音提高八度:“以本官所知,叛軍首領有五人之多,失去誰都不會令叛軍失去主心骨,他們還是會繼續擾亂地方,除了已知兩人在山東外,另外三位很可能就在我們腳下的南陽府!”

唐寅笑了笑,道:“難道按照胡中丞的意思,只能分兵追擊叛軍,如此才能徹底平息中原盜亂?這……怕是我們沒那麼多時間吧?”

說到最後,唐寅用求證的目光望向沈溪,沈溪卻笑而不語。

胡璉此時很被動,他辯論的主題在於叛軍分兵,糧草輜重會隨行,如此一來平亂將陷入僵局,他是在堅持一種短時間難以打破的困境,就算把在場所有人說服,也只能證明叛軍平息非朝夕之功,跟沈溪速戰速決的思路相違背。

周圍看熱鬧的武將覺得很過癮,他們從胡璉跟唐寅的簡單辯論中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作爲始作俑者的沈溪還沒發言,很可能沈溪的意見更會讓他們大受啓發。

胡璉想了很久後,總結道:“沈尚書,如今要平中原亂民,的確不能操之過急,叛軍是想以此來拖延時間,換得朝廷撤兵或招安,若是能讓叛軍歸順朝廷,可以免去戰火對地方民生造成的影響,乃利國利民的好事。”

他的話引起在場絕大多數武將不滿,雖然這些人不敢直說,但顯然胡璉提出的招安違背大家夥兒建功立業的心思。

沈溪搖頭:“胡中丞,之前本官跟你有類似的想法,不過現在朝廷已否決招安之議,而非本官有意阻撓,這件事你該清楚纔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本官不想重複,本官也相信在場將士沒一個是孬種,不怕跟叛軍一戰,至於對百姓的影響……留賊未除也是隱患,長時間的動盪對地方民生造成的影響會更大。”

沈溪僅僅否決了胡璉提出繼續招安的設想,沒說他跟唐寅到底誰更有見地,不過明眼人都看出來了,沈溪似乎支持唐寅多一些,但也未必就是說唐寅可以主持戰局,便在於唐寅只是提出一種構想,說可以斷絕叛軍的糧草,但糧草在哪兒,唐寅卻毫無頭緒。

胡璉死死地抓住這一點,望着唐寅道:“若知道叛軍糧草所在,倒可以早日結束中原亂事,不知軍師現在是否有眉目?”

胡璉沒法給沈溪出難題,只能把矛頭對準唐寅,看準唐寅行伍經驗不多,試圖扳回一局。

唐寅額頭冒汗,對他來說要判斷叛軍把糧草藏在何處實在太難了,甚至現在連叛軍是否集中存放糧草都是個疑問。但爲了證明自己比胡璉有本事,將來有更大機會在朝中有所作爲,他只能硬着頭皮陳述自己的觀點。

唐寅一咬牙:“如今朝廷各路平叛兵馬大軍壓境,叛軍自會感到壓力,必將糧食向南轉運,因此糧食要麼存放在鄧州,要麼存放在湖廣光化……想來不會有第三座城池!”

“你……”

胡璉怎麼也想不到,唐寅居然會得出這麼個結論,略微琢磨還覺得合情合理,很可能接近事實真相。

胡璉第一時間懷疑這並非唐寅自己的想法,很可能沈溪提前有過指點,畢竟唐寅是沈溪指定的軍師,升帳議事時偶爾表露一下能力,對唐寅將來軍中的聲望大有助益,將來做官也有好處。

但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因爲沈溪完全沒必要這麼做。

唐寅沒有對胡璉解釋什麼,衝着沈溪道:“沈尚書請看,南陽府周邊河道密集,運送糧草極爲不便,但凡穿州過府必定會引起朝廷警覺,只能把糧食放在眼皮底下……”

劉序驚喜地道:“唐先生所說有理,叛軍從南陽府撤兵的話,很大可能會選擇往富庶的南方走,不是誰都想爬山溝溝過苦日子……現在北邊有馬侍郎所部兵馬,東北邊就是咱,他們不向南逃,難道等着被朝廷一鍋端?”

胡璉堅持道:“叛軍數量可不少。”

唐寅道:“叛軍無論有多少,都不會選擇在平原上列陣跟沈尚書統率的朝廷兵馬交鋒,除非他們想自取滅亡。”

唐寅言之鑿鑿,好像已確定叛軍主力的具體位置。

最後唐寅用期待的目光望向沈溪:“沈尚書,不知在下的判斷是否正確呢?”

沈溪微微點頭:“軍師分析倒也合情合理,只是現在還沒有具體的情報支持,但接下來我軍往南陽府腹地挺進總歸沒錯……這一路上可以繼續刺探叛軍情報,隨時可以改變軍事部署。”

雖然沈溪沒把話說死,但對唐寅的支持還是顯而易見的,這讓胡璉分外沒面子,低下頭鬱鬱不樂。

劉序道:“沈大人,既然叛軍有意往湖廣撤兵,咱何不斜插其背後,而讓馬侍郎所部正面發起攻擊?”

“對,沈大人。咱斜插背後取得勝利的機會更大,阻斷他們運走糧食物資的陰謀。”

宋書出言附和,此時所有將領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接下來的戰事上,搞內鬥非常不智,宋書出來說話就是要給手下奠定個基調,免得誰亂說話破壞軍中和諧。

沈溪臉色有些陰霾:“在不確定叛軍具體走向前,我們不走官道的話,或許會被叛軍所趁,山川險峻,羊腸小道行軍可能會遭遇叛軍伏擊,實在是得不償失,不如走官道,一路小心些即可……叛軍被我們一步步壓縮活動空間,只要將他們趕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那他們就沒有反抗餘地,這場戰事的勝利也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胡璉問道:“那沈尚書,中途如果遇到叛軍零星兵馬,交鋒中不如我們,乾脆選擇歸降,是否要納降?”

沈溪道:“只要歸降,一概接收,本官帶兵絕不殺俘虜,這也是一早便制定的規矩,難道還用得着我三令五申嗎?”

胡璉馬上住口不言,因之前朝廷回絕馬中錫有關招安叛軍的策略,使得現在他不能確定是否要納降,但沈溪這一說他就明白了,納降是必須的,不過卻不是以招安的規格對待,只是按照戰俘的標準,那是否納降其實無關緊要。

沈溪再道:“這兩日會抓緊時間行軍,一路往南陽府腹地挺進,若中途有何問題,一概跟我請示,有問題嗎?”

“得令!”

在場將士全都抱拳領命,這也是此番沈溪帶兵後,手下將士軍心最齊整時。

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四八七章 迎接來使(第三更)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二一四章 恭喜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七二五章 奇恥大辱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
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四八七章 迎接來使(第三更)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二一四章 恭喜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七二五章 奇恥大辱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