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

朱厚照來了。

時間比沈溪預想中早許多。

朱厚照親自帶的人不多,除了錢寧、張苑外,就只有一些侍衛,從豹房過來沒幾步路,他一路優哉遊哉慢步而來。

“參見陛下!”衆人出來迎駕,尚未走到前面院子,便見朱厚照進了月門,大臣們只能原地行禮請安。

朱厚照手裡拿着一柄摺扇,無意識地扇着,精神有些恍惚,突然看到一堆人向自己行禮,將他嚇了一大跳。

朱厚照一怔,打量面前黑壓壓一片弓腰行禮的人羣,尷尬地招呼:“諸位都在?哈,這不是英國公和國舅嗎……這位是……”

朱厚照看到張懋身旁的夏儒,感覺很陌生。

場面非常尷尬,女兒早早便嫁入宮中,但卻一直沒被皇帝寵幸,夏儒這個國丈當得名不副實。

張懋經驗豐富,笑着說道:“陛下,這便是國丈,當日匆忙一見,怕是認不出來了吧?”

朱厚照皺眉,他不喜歡夏皇后,自然也就不喜歡夏皇后的家人,好在他不想在大臣面前失去威儀,順口道:

“原來是夏國丈啊……今日前來的都是大明棟樑,前方軍情緊急,朕不跟諸位多說,到裡面敘話吧!”

“陛下請!”

沈溪出列後在前引路,帶着朱厚照進入會議大廳。

文臣武將跟在後面,與朱厚照一起步入其中。

朱厚照進了會議大廳,看到裡面別具一格的佈局,眼前一亮,精神振奮:“嘿,沈尚書已將會場佈置好了?連軍事圖都掛上了,還真細緻……”

說着,朱厚照往之前飽受張延齡抨擊的軍事圖走過去,仰頭仔細端詳,好像非常內行,指着軍事圖中一些標註,點了點頭,道:“還做有標尺,那不是從京城到邊關各城池距離,可以一目瞭然?”

在場的人聽到皇帝的話,不由把目光往張延齡身上瞄。

你建昌侯不是說,這地圖沒甚必要,是沈尚書公器私用爲自己愛好浪費國庫的錢嗎?現在陛下對這東西有如此高的評價,你倒是站出來駁斥啊!

張延齡還真不甘心,走出來道:“陛下,這軍事圖跟以前的那些地圖好似並無太大區別!”

朱厚照望了張延齡一眼,道:“國舅,這話你可就外行了,沈尚書繪製的軍事圖跟以前朕見過的地圖區別實在是天差地別……以前那些地圖,畫得都很潦草,說是準確,但只是一個大概方位和標註,哪裡能跟眼前這幅軍事圖相比?”

“你看看,這上面每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都可以用尺子度量,然後根據比例尺詳細算出實際距離……嗨,我跟你解釋這個幹什麼?這可是高深的算術,你們不懂!”

這年頭的人能習得四書五經就不錯了,更別說是算術。

而比例尺和複雜的數學運算,必須要找專業人才,至於張延齡,由於只會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其他的根本就沒涉及過,就算給他一份精準地圖,也算不出實際距離……

朱厚照則經過這方面的學習,他自小就聰明,聽說這跟行軍作戰有關便用心學習,加之沈溪詳細教授,造詣不低。

當朱厚照看到自己擅長而別人不會的東西,自然要拿出來顯擺一番,間接也就將張延齡貶低。

換作別人,懂得人情世故,不會這麼貶斥自己的親舅舅,但朱厚照哪裡管這一套?

沈溪恭謹地道:“陛下,軍事圖已按照您的吩咐畫好,以後軍事指揮所內謀臣,臣都會傳授解軍事圖的標尺計算方法,以確保大家能對行軍路線和時間進行計算,達到對戰局瞭如指掌的目的……若陛下認爲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請示下!”

“就算有,朕也不清楚。”

朱厚照轉過頭來,笑呵呵道,“朕覺得這軍事圖很好,回頭,給朕也印上一份……朕準備掛在寢宮牆上好好研究!”

朱厚照很識貨,知道沈溪所畫軍事圖是好東西,有他的話打底,旁人想非議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張延齡漲紅着臉,訥訥退下。

“沈先生,既然人差不多到齊了,別杵着了,開始議事吧,現在邊關形勢可謂急轉直下……”

朱厚照上來便危言聳聽,口氣跟昨晚沈溪見他時一模一樣。

在場文臣武將都神色緊張,畢竟前線戰報他們所知甚少,對於居庸關和紫荊關以西到底發生什麼,兩眼一抹黑。

沈溪環視一圈,道:“既如此,那今日軍事會議便正式召開,諸位請落座!”

衆大臣很快圍坐在中央沙盤前,就好像後世圓桌會議一樣,將領們可以根據獲悉的情報各抒己見。

至於誰有能力,不需沈溪判定,朱厚照便會有清楚的認識,事後,沈溪會跟朱厚照商議,決定下次與會人員名單。

朱厚照坐在中間的主座上,沈溪沒有落座,作爲會議主持,他需要站着全程引導會議進行。

此番與會者主要以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官員爲主,朝中閣老和其他五部尚書一個都沒來……當然內閣被邀請的只有首輔謝遷,但他卻沒有履約。

一切就緒,沈溪朗聲道:“昨日得到前線急報,如今韃靼兵馬分成數路,犯我大明邊境,三邊和宣大一線多處告急……”

沈溪將昨晚對朱厚照說過的話重複一遍。

在場將領得知韃靼人出兵十幾萬時,全都緊張起來,心裡嘀咕,這應該是弘治十六年以後規模最大、波及面最廣的一次對外戰役。

等沈溪最後分析,認定韃靼主力人馬仍舊是以達延汗部爲主,且其數量只有三萬上下時,在場人等才鬆了口氣。

沈溪發言結束,張懋作爲在場將領中地位最高的存在,率先起身向朱厚照行禮,道:“哎呀,陛下,這局勢可有些吃緊啊……宣大一線守軍數量應該夠了,之前還有一場勝利作爲支撐,但韃靼人這兩年都在養精蓄銳,如今突然來犯,怕是早有預謀。”

“以有心算無心,若我邊軍有一處守備不當,怕是韃靼人又有入侵我中原腹地、重演弘治十六年禍事的可能!”

這話基本爲套話。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太過淺顯,任何人出來都能說出跟張懋相似的話來。在場文武官員聽到張懋的發言,基本都在點頭,只有對張懋有成見的人才選擇冷眼以對。

朱厚照皺眉:“英國公,你說的這些,朕能看到,你能否提一點有建樹的意見?”

張懋本以爲自己積極發言可以獲得皇帝讚賞,至少以前在弘治皇帝面前他說相同的話,一定是會得到朱祐樘贊同。

但萬萬沒想到,朱厚照對手下大臣的要求明顯比他老爹高,問題就在於朱厚照尚武,他仗着自己對軍事有一定了解,所以要求文臣武將必須跟他的水平看齊,不能是混吃等死的熊包。

而張懋這樣的勳貴,世襲來的官位,一般都坐鎮京師,講究政治和權威,從未正式踏足戰場,要他跟沈溪一樣在朱厚照面前侃侃而談,有些不太現實。

張懋被朱厚照所嗆,咳嗽兩聲,只能繼續自己的高論:“回陛下,老臣以爲,受到襲擾的邊關各鎮守軍當堅守不出,讓韃靼兵馬在我大明軍隊面前碰壁。只要韃靼人無法如願攻陷我城池,便不敢孤軍深入,過個一兩個月,等天氣嚴寒,其兵馬必退!”

張懋話音剛落,朱厚照“啪”的一聲,一巴掌重重拍在面前的木桌上。

就算張懋心智堅韌,也被朱厚照這一舉動給嚇了一大跳。

朱厚照道:“張老公爺,按照您的意思,我大明軍隊堅守不出,讓韃子在我大明邊境地區肆意橫行?若如此,那修築城塞目的是爲什麼?難道就爲等韃子來攻城,任其搗毀城池外那些民舍和良田,待來年朝廷撥款重建?”

在場一片安靜。

沒人願意出來說話,因爲張懋所言正是他們的真實想法。

任何時候,大明文武官員心中都在想如何防守,而朱厚照一向對堅壁清野的戰略不感冒,之前他便已呈現這種傾向,在場官員並不是不知道,所以當朱厚照生氣後,現場一面寂靜。

朱厚照站起身,打量在場官員,問道:“怎麼,讓你們來參議軍機,得出的結論就是堅守不出,等着韃子自行撤兵?”

張懋不知該怎麼面對眼前發狠耍潑的小皇帝,他發現這位主子脾性比他之前經歷的那些個皇帝都要難纏,尤其涉及軍略,簡直跟個戰爭狂人一般讓人無奈。

朱厚照冷聲道:“算了,朕不奢求你們都跟沈尚書一樣,對於軍事有真知灼見!沈尚書,朕今天不想聽太多廢話,不如由你來分析一下戰局,朕想聽到一個正確答案!”

張懋斜眼打量沈溪,發現這個原本應該趾高氣揚的年輕人此時神色非常謹慎。

很快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沈溪身上,他們都想知道這位兵部尚書能否說出令大家信服的“真知灼見”來。

沈溪當即行禮:“以臣看來,張老公爺所提堅壁清野的戰略實爲上策!”

“嘶……”

朱厚照滿心期待,誰想卻聽到沈溪說出這麼一番話來,自然非常不滿,他吸了口氣,不知該如何駁斥。

話是他讓說的,還點名讓沈溪說,現在沈溪只是隨着張懋的話補充了個“堅壁清野”,實在讓人無語。

張延齡見這架勢,不由帶着幾分幸災樂禍,問道:“沈尚書,堅壁清野?那你就是贊同英國公所說戰略咯?”

沈溪微微行禮:“九邊之地,除宣府、大同一線,其餘之地自然要堅壁清野,概因其非韃靼入侵主要目標,只要守住城塞,韃靼犯邊人馬便會自動停住進攻步伐!”

“但宣大一線,朝廷既已派兵部王守仁和監軍太監劉瑾前往,自然不能固守城池,待賊軍自行撤去……”

朱厚照握緊拳頭:“朕就知道沈尚書絕不會贊同龜縮死守的戰術,那宣府和大同這場仗怎麼打?!”

聽說要打仗,朱厚照的氣勢又起來了,就好像他會親自上戰場一樣。

沈溪移步到北面牆壁前,對着上方懸掛的軍事地圖,拿起根竹棍,指着宣府的位置,朗聲道:

“韃靼犯境兵馬以達延部中軍爲主,主攻方向跟三年前相同,以張家口堡和宣府爲重心,此番韃靼並無包抄後路人馬從延綏過來,也就是說,這場戰事,只要能在張家口堡至宣府一線將達延部主力瓦解便可!”

張延齡道:“三萬韃子,還是韃子中最精銳的力量,說瓦解就瓦解,你當大明將士是神仙麼?”

朱厚照聽了很不滿,反問道:“國舅,你難道忘了三年前,韃子十萬大軍,不一樣土崩瓦解?那時沈尚書可在前線親自領兵,你這麼說,便是對先皇認定的功績有懷疑?既如此,你出來說個所以然!”

張延齡終於知道朱厚照對沈溪的偏袒到了什麼地步。但凡質疑沈溪的聲音,不用沈溪自己出解釋,朱厚照就會先給駁回去。

張延齡漲紅着臉,無言以對,在張鶴齡嚴厲的目光示意下,只能憋屈地坐下,鬱悶地生氣。

沈溪道:“若是利用傳統戰略,想在張家口堡至宣府一線將韃子數萬騎兵擊敗,有些不太現實。”

“但如今韃靼內部出現紛爭,蒙古國師亦思馬因所部跟達延汗部不和,已爲達延部驅逐,一路向西,若是可以利用草原民族內部矛盾,分化離間,利用亦思馬因部偷襲王庭,或許此戰可輕鬆獲勝!”

朱厚照瞪大眼睛:“沈先生,你這麼說是否太過曲折離奇?還要利用韃靼國師的人馬?誰知道這些人到底能否幫上大明的忙?再者說了,就算能利用,一去一回需要太長時間,而現在宣府戰事卻是迫在眉睫!”

之前朱厚照力挺沈溪,但現在卻開始表達不滿。

朱厚照是個急性子,在他看來,所有問題應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

既然韃子來犯,就該帶兵與其正面交戰,取得勝利。

任何違背這個原則的策略都不可取。

沈溪道:“宣府之戰,當以穩重爲主,若急於求成,必然會面臨落敗風險!”

沈溪平時說什麼,朱厚照都會無條件採信,但這次沈溪說聯合亦思馬因部跟韃靼一戰,卻無法得到朱厚照支持。

朱厚照急於求成,之前宣府地方虛報戰功,給他帶來不小影響,所以纔想在大臣面前好好表現一下,彰顯自己帝王威嚴。

朱厚照擺手:“就算沈尚書說得有幾分道理,但朕仍舊以爲,此戰不宜拖太久,速戰速決爲好……實在不行的話,朕親率京營數萬兵馬北上,跟達延部主力決戰!如此,沈尚書是否同意?”

不等沈溪回答,張懋趕緊站起身勸說:“陛下請三思!”

朱厚照不耐煩了:“如果張老公爺覺得朕親征不合適,那就不妨由你來領兵……若張老公爺自信可一舉將韃靼兵馬所滅,那朕便將這職責交給你!”

張懋無比着急,自己一把老骨頭,這會兒能否騎馬、搭弓射箭都成問題,若是帶兵去宣府,必定慘淡收場。

張懋本身就不以領兵打仗能力高而著稱,此時他只能無助地看着沈溪,眼中大概意思是,是到你沈之厚主動請纓了。

旁人不行,你沈之厚肯定行啊。

以前打韃子,給你幾千兵馬,你能戰勝數倍於己的敵人,現在給你比韃子數量還多的軍隊,取勝豈非手到擒來?

沈溪道:“陛下不宜御駕親征。”

“爲何?”

朱厚照很生氣,“難道你們都認爲朕沒能力帶兵取勝?你們……真是太讓朕失望了。”此時的正德皇帝完全就是個任性的孩子,蠻不講理,他不管別人意見是對是錯,只是一門心思要領兵出征成就大業。

沈溪道:“陛下親征,軍中將領得陛下威嚴,必然拼死效忠,要取得一兩場戰事勝利,並非難事。不過長久之計,陛下還是應該等兩年,屆時兵精糧足,出兵出塞直搗黃龍,封狼居胥。反之,要在軍事制度改革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徹底平息韃靼之患,實在是強人所難。”

“最後再談一點,陛下過早露出鋒芒,韃靼人之後便會有所防備,那時陛下再想建立不世功業,恐怕就難了!”

在場文武官員聽到沈溪這番話,身上不由起了層雞皮疙瘩。

所有人都在想,沈之厚這馬匹拍得有水平啊。

朱厚照之前的確很心急,聽到沈溪的話後臉色稍有好轉,但還是有些不耐煩:“總是讓朕等等等,一等還要兩年,兩年後,我大明對韃子就一定能大獲全勝?大明兵馬一定能踏平草原?”

這個問題,除了沈溪外誰都沒法給朱厚照承諾。

沈溪道:“若陛下不信,實在沒必要任命微臣爲兵部尚書,在其位謀其政,臣認爲可以,是建立在對大明軍政體系瞭若指掌的情況下,若是陛下信不過,可以讓旁人來爲陛下制定更完善的國策,平定草原!”

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二二五一章 搶位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七六九章 弔唁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三二九章 連環計(中)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邊站(下)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六五五章 一條不好趕的路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三四六章 沒見過世面(第三更)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九六六章 交心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
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二二五一章 搶位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七六九章 弔唁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三二九章 連環計(中)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邊站(下)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六五五章 一條不好趕的路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三四六章 沒見過世面(第三更)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九六六章 交心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