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

沈溪給謝韻兒設計了一個振興謝家的計劃,即在京城開辦藥鋪售賣狗皮膏藥,但被謝韻兒拒絕了。

在謝韻兒心裡,已經欠了沈溪好大個人情,不能再因自己這個掛名的狀元夫人經商,影響沈溪的仕途。

製作並售賣狗皮膏藥的事,暫且放下,沈溪身爲翰林修撰,平日裡就算不太忙也無閒暇去尋找店鋪聯繫貨源操辦生意。

沈溪仍舊過着自家小院和翰林院之間兩邊走的生活。

因爲這些天黃河大水的事,朝廷上下包括翰林院中都帶着一股死沉沉的陰霾氣息,平日裡同僚間話不多,公事外很少談及私事,連平日那些關於朝廷的閒言碎語也不見了,沈溪反倒少了一條獲取朝中消息的渠道。

不過有件事,還是傳到翰林院中,成爲翰林們閒暇時談論的焦點。

工科都給事中林廷玉上書爲禮部會試鬻題案的幾位當事人求情,涉及唐寅、徐經、程敏政和華昹。

林廷玉與給事中尚衡、監察御史王綬等要上書嚴辦鬻題案涉事人的態度截然不同,他也是鬻題案發之後,第一個直接上書弘治皇帝爲涉案人等求情的官員。

從這點上來說,林廷玉分屬不易……難道連弘治皇帝都看出來有貓膩的鬻題案,朝中大臣們看不出來?

之所以沒人上書爲涉事人求情,主要是因爲知道如此做會得罪這次鬻題案幕後的操縱者,至於是誰暫且沒人知道,但敢以如此大案來將入閣有望的禮部右侍郎程敏政拉下馬,背後之人官位必不低,任何求情都可能自找麻煩。

按照林廷玉上奏所言,本次禮部會試中最可疑的卷子有六份,但並非程敏政一人審閱,乃是有各房同考官和程敏政一同錄取,唐、徐二人並不在其中。而且程敏政一向以文雅和才學聞名,從未有過貪污納賄之事,怎會如此高調與人勾連,枉顧朝廷法紀?

至於華昹,就算他所奏不實,但也是不計身家性命,盡的是言官的職責,更不應該將其下獄拷問。

唐寅、徐經二人,本爲舉子,爲天下讀書人中佼佼者,若在查無實證的情況下將二人下獄拷問,會令天下士子對天子的聖明有所懷疑。

所以林廷玉懇請弘治皇帝法外開恩,將至今依然存疑的鬻題案就此終結。

在林廷玉上書爲鬻題案涉案人等求情時,正好程敏政也上書爲自己辯解,但是程敏政這個時候做了一件令弘治皇帝非常厭惡的事情,就是“乞歸”……你們懷疑我鬻題,我不幹了總該行了吧?我回家頤養天年,以後朝廷大小事情我不管了!

程敏政被人構陷並非第一次,早在弘治元年,御史魏璋以曖昧之詞彈劾他,他被革職歸南山讀書,直到弘治五年才昭雪復官,繼而獲得重用。這次他不過是置氣,因爲在他心目中,弘治皇帝只是他的一個“學生”。

沈溪得知此事,心中稍微一嘆:“讀書人果然迂腐,本來弘治皇帝還想回護你,把彈劾你的奏本留中十多天不發,你現在使出撂挑子這一招,這不是火上澆油,徹底惹怒弘治皇帝嗎?”

果然,就在程敏政自辯的奏本上去不到兩天,四月二十七,弘治皇帝一紙御旨下達,程敏政作爲鬻題案的焦點人物,就算是朝中高官也不能徇私枉法,下詔獄嚴加拷問。

當然,這件事情背後,有左都御史閔圭等人推波助瀾,以前只是幾個小人物上書說要懲戒犯事人等,到此時連七卿之一的左都御史都上書,弘治皇帝不可能坐視不理。程敏政就此下了北鎮撫司大獄。

倒黴的程敏政,命不久矣!

沈溪暗自嘆息:“這真是性格決定命運,我這隻蝴蝶扇起來的風,終究還是沒能改變你命運的走向……嗚呼哀哉。”

程敏政被下獄,在外人看來分屬必然,畢竟從華昹參奏程敏政致鬻題案發已有兩個月,就連言官華昹都獲罪下獄,他程敏政沒道理可抽身事外。

但因程敏政被下獄與林廷玉上書,有着時間上的巧合,別人只當是林廷玉好心辦壞事,結果把程敏政給害了。

這天王九思道:“如今朝中有賢良之士上書爲程學士求情,我等既爲儒家子弟,當俱情上奏,以求天子格外開恩。”

雖然王九思因爲對李東陽的崇敬,對沈溪多有刁難,但沈溪對這個人的氣節和品德還是非常欣賞的。

在朝廷上下人人都對鬻題案涉案人等唯恐躲之不及時,王九思居然主動提出來讓翰林官聯名上書聲援林廷玉,還將林廷玉歸爲“朝中賢良之士”。

沈溪心想,林廷玉在歷史上多少是個有賢名的官員,可在程敏政鬻題案上,他明顯是被人當槍使了。

弘治皇帝之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懲辦程敏政,其實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程敏政就算有很多知交好友,但在朝中卻無朋黨,以至於鬻題案發後,連個爲程敏政求情的人都沒有。

弘治皇帝一看,都不結黨營私之人,怎麼可能會爲了一點蠅頭小利作奸犯科?他不愁吃不愁穿,又不培養黨羽,貪贓之後幹嘛使啊?

林廷玉出來一進言,弘治皇帝恍然大悟,原來你程敏政裝得清高,但朝廷裡還是有朋黨爲你求情。這麼說來,是朕錯看你了,看來還是要好好審訊一下,看看到底是否是朕識人不明。

案子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一步步推動程敏政往死路上走。

王九思的提議沒得到翰林院中同僚的支持。

程敏政曾是翰林院的一把手,眼看又入閣在即,以前衆翰林唯恐巴結不及,可如今誰跟這案子有關誰就可能遭殃,衆翰林既是清高自傲的讀書人,也是嚴守中庸之道的朝廷命官,這時候都明白什麼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王九思要尋聯名上書的人,結果除了他自己,沒一個人支持他,最後連他自己也放棄了。

……

……

程敏政終歸被下獄了。

徐經被廷鞫,交待了無數遍的賄賂程敏政金錢之事,顯然不能讓錦衣衛和三司衙門的人滿意。

你給程敏政的僕人一塊金錠,就能套出禮部會試的考題,天下哪兒有這麼便宜的事?說,到底給了程敏政多少好處,再不老實交代,繼續大刑伺候。

徐經這會兒腸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我去程敏政家裡出那風頭做什麼?去也就罷了,出來還要到處跟人顯擺,看看連翰林學士、禮部右侍郎都親自接見我們,還出題給我們做呢,你們可有這待遇?

這時候徐經不但後悔去程敏政家,還開始後悔到京城赴考……

家中家財百萬貫,當個舉人也挺好,幹嘛非要考進士?難道在地方上被人敬仰,文人儒士登門來拜訪求詩求文,不也是雅事一樁?

何須到京城來,進士考不成還被大刑伺候!

至於唐伯虎那邊就只有一個想法:徐經小兒害我!

被人誣陷不打緊,清者自清便可,我可是心高氣傲的江南大才子,人人稱頌的唐解元,跟徐經你一道到京城赴考是貪圖你家大業大,跟着你能混吃混合還能混個好名聲,咱倆去趟程敏政家,本來就什麼事都沒幹。只要你咬緊牙關,就算朝廷追查最後也只能是查無實據!

結果你倒好,一通嚴刑加身就開始張口胡亂說話,什麼賄賂金錠,什麼泄露考題,要我真得到考題的話,至於連“四子造詣”考題都答不出來?考完試我可就收拾好了鋪蓋卷,打算回家再等三年的!

徐經“老實交代”後受影響最大的正是唐伯虎!

徐經都交待了賄賂金錠得到考題,你唐伯虎跟他一起去的,那金錠你也有份兒吧?除了那枚金錠之外,你還送了什麼禮物給程敏政?不說,再打一頓,一天三遍地拷問,打到你說爲止!

唐伯虎在被押送北鎮撫司的頭些日子,確實受了酷刑,可他咬牙熬過去了,那些獄官一看這小子嘴硬,又怕在皇帝沒結案前把人打死不好交代,所以就不再用大刑,唐伯虎好不容易輕省了幾天。

結果徐經這一招供,唐伯虎這邊的獄官頓時感覺肩頭面臨的巨大壓力……那邊都招了,我這邊唐伯虎還在硬撐着,那說明我們用刑力度還不夠啊,回頭被朝廷追責怎麼辦?

那就日夜輪番拷問,先用酷刑,再用疲勞戰術,審到他招供爲止。

最後唐伯虎也終於撐不下去了,只好承認,我也拿了一塊金錠去跟程敏政乞文。

等唐伯虎招出這麼“重大”的行賄事實,獄官們纔算是放過他,不過此時他連半條命都快沒了,一個風流倜儻的江南大才子,英姿不再,如同喪家之犬,讓唐伯虎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

就算唐伯虎和徐經都招供行賄之事,可程敏政不服,程敏政的意志力顯然要比兩個後生高很多。

唐寅和徐經承認行賄,罪不至死,可他不同,若承認納賄泄題,不但他自己要被砍頭,家人也要被髮配從軍或貶斥教坊司,他已過了知天命的年歲,不爲別人着想也要爲家人考慮。

在四月被下獄後,到五月底午門置對,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程敏政所遭受到怎樣的酷刑對待,是外人不可想象的。

沈溪作爲後來人,自然知道程敏政最後的下場,沈溪對於程敏政多少有些憐憫,到底是一代大儒啊。

時人稱頌“學問淵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東陽”,同爲大儒,李東陽做了內閣輔政大臣,爲弘治皇帝所倚重,而程敏政則被陷害下獄,最後落得個含冤不白屈死的下場。

這己未科禮部會試鬻題案,可以說是“弘治中興”的一個小小污點,但因歷史上沒有公論,鬻題是否有發生,而背後要置程敏政於死地之人乃何人,不爲史學家所知。

《明史》歸責於傅瀚,但一個傅瀚,根本無法設計出如此的計謀。沈溪作爲當事人,現在也陷入了迷茫當中。

***********

ps:第四更!

今天是週日,天子等下還得管理書評,時間緊急,不得不抓緊時間碼字,儘快完成今天爆發五更的任務!

請兄弟們繼續訂閱、、和支持,感激不盡!

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三九一章 跟師兄師姐過日子(第一更)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二三七章 摧枯拉朽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爲難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四七章 以詐制惡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一四三六章 朝變伊始(第三更!)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
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三九一章 跟師兄師姐過日子(第一更)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二三七章 摧枯拉朽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爲難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應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四七章 以詐制惡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一四三六章 朝變伊始(第三更!)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