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

沈溪出城尋醫問藥兼養病,因爲事前跟朱厚照請示過,對旁人不需要再打招呼,更不需要向謝遷解釋什麼。

沈溪出城並非獨自一人,還帶上了家眷,因爲要料理家務,謝韻兒沒有跟他一起出城,懷孕的尹文也沒跟着,謝恆奴和林黛有幸伴隨身邊,名義上很好聽,說是沈溪病中需要家人照顧。

朱厚照在給沈溪的聖旨中允許其出城安心調養一段時間,假期結束時間爲三月底。

如此一來,近兩個月沈溪想做什麼都可以,沒有人干涉。沈溪身邊除了朱厚照派來聯絡的太監,別人根本不知道沈溪要做什麼。

二月初九這天,沈溪一大清早便帶着家眷乘坐馬車出城,而謝遷得到情況時,內閣組織的預算審計會議正好開始。

謝遷正在戶部衙門,六部中僅有禮部尚書白鉞和兵部尚書沈溪沒來,兵部前來與會的是陸完,在一羣大佬中顯得勢單力孤。

謝遷不想讓人覺得他在組織小朝會,爲避免誤解,特意派人去通知了張苑,不過謝遷留了心眼,知道張苑白天到戶部這樣的衙門來拜訪不太方便,畢竟沒有朱厚照準允,內官不能在宮外公開場合與大臣會面。

如此一來,預算審計會議便由謝遷主導。

會議時間到了,沈溪卻沒來,謝遷很生氣,黑着臉主持會議。沒有任何意外,兵部預算被謝遷拿出來說事,直接砍去小半,同時與兵部有牽連的衙門,也被剋扣款項,尤其是李鐩代表的工部,許多涉及軍事的用度都被謝遷卡住,理由很簡單,朝廷缺銀子,能省就省,所有衙門都需開源節流,兵部和工部要做表率。

有意見嗎?

請保留!

李鐩雖對此頗有微辭,但奈何沈溪不在,他不敢跟謝遷頂撞,只能強自憋着。兵部侍郎陸完一言不發,好像兵部的事情跟他無關一般。

謝遷自知理虧,會議倉促便結束,幾個尚書意猶未盡,正要找謝遷說話,這位首輔大人提前站了起來,藉口有事,快步進到戶部內堂。

其餘四部基本是足額拿到新一年預算,沒什麼問題,各自散去,陪同謝遷出席會議的楊廷和也先一步告辭迴文淵閣擬票擬。

神情間有些沮喪的陸完和李鐩一道離開,吏部尚書何鑑本想去跟陸完說上兩句,但見陸完有意加快了腳步,似乎不想跟各位尚書搭話,只能搖頭目送陸完和李鐩離開,隨即幽幽嘆了口氣,招呼戶部尚書楊一清和戶部右侍郎張遇一起入內說話。

三人進到內堂,只見謝遷悶悶不樂地坐在那兒。

何鑑問道:“於喬今日定下中樞各衙門年度預算,爲何還如此發愁?”

謝遷擡頭看了在場幾人,尤其看到張遇時,微微皺眉,道:“老夫是在爲朝中匱乏而憂愁。陛下有意要在今年出兵草原,到如今卻什麼準備都沒有,朝中府庫又入不敷出,能讓老夫不發愁麼?”

楊一清聽到這話,臉上不由露出苦笑,他這個戶部尚書最清楚情況,現在戶部糧倉哪裡是入不敷出?完全是滿的,沒有任何一年比今年糧食儲備更充足。

主要是因爲過去幾年北方開始大面積推廣番薯和玉米,糧食產量在幾年間有了極大的提高,而人口數量短時間內提升卻不多,使得百姓的生活突然變好。同時這也跟西北地方屯田有方,還有劉瑾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產生效果有關。

雖然劉瑾是個權宦,但相對務實,他主持清理天下田畝,將隱瞞的田畝分給失地農民耕種,限制士紳和軍官佔田,清理各地軍屯、軍庫、皇莊、糧倉、漕糧、兩淮鹽政和國庫下撥資金等等,使得大明財政比之弘治末年要好上太多。

但現在謝遷說這話,明顯就是不支持對韃靼用兵,人爲地製造矛盾和問題。

楊一清就算揣着明白,現在也只能在人前裝糊塗。

謝遷擡頭看着張遇,問道:“張侍郎近來可有查閱西北府庫儲備情況?宣府可能滿足未來幾個月邊軍用度?糧草籌措情況如何?”

張遇年過六旬,歲數比謝遷還長,隨時耷拉着眉頭,眼睛眯成一條縫,整個人顯得沒精打采。面對謝遷和沈溪的紛爭,他也是選擇裝糊塗,其實戶部右侍郎的主要差事就是治理九邊軍餉,謝遷故意找個喜歡和稀泥的人來負責,就是想給沈溪製造難堪。

張遇語氣遲鈍,過了好一會兒,眼睛半睜半閉地道:“宣府糧食儲備……不夠將士用一個月……聽說都調到別處去了……也不知真假……”

如果換作別的時候有人這麼說,謝遷必然會加以喝斥,你一個管治理九邊軍餉的戶部侍郎,居然連錢糧調到哪兒去了都不知道?

但此時謝遷卻好像找到共鳴一樣,一拍桌子:“這種情況足以說明西北地方普遍缺糧,如此陛下還堅持要打仗,簡直不可理喻!”

謝遷製造的聲響,把張遇嚇了一大跳,身體猛然一抖,雙眼完全睜開,不過一小會兒才重新眯起眼來,一副睏倦不堪的模樣。

何鑑看到張遇的反應,心裡在想:“白秉德說自己年老多病,主動請求致仕,其實張逢道這老匹夫更應該退下去,完全就是個尸位素餐的庸才嘛!”

連何鑑這樣沒多大能力,一直持中庸之道的老臣,都對張遇的懶政看不過眼。

楊一清皺着眉頭請示:“兵部之前申報錢糧數目,比如今審計通過的預算少太多,是否需要在開春後額外增補一些用項?以保證兵部正常運轉?”

“人家都懶得過問,你着什麼急?”

謝遷聽楊一清爲兵部說話,當即冷言冷語,“之前老夫已通知,六部負責人必須前來參會,以確定各部最終調撥數目,現在既然沒人反對內閣指定的預算額度,那到年底前就不改了……而且,給兵部的預算,儘量拖到下半年再調撥,現在大明災患不斷,到處都有亂民,先把錢糧用在刀刃上!”

楊一清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但目前通過的兵部預算,比去年足足少了四成,這還不算西北邊軍用度,往常年西北糧餉都是自地方府庫徵調,但去年三邊和宣大之地糧庫都空了,這……戶部是否應該填補?”

謝遷道:“應寧,你被朝廷委以重任,負責稅賦、軍需、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應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西北真的缺糧嗎?其實只要保證官兵拖着一口氣就行了,難道還要自作主張籌備戰爭物資?老夫已說過,現在大明缺錢缺糧,戰爭本應擺在次要位置上,軍隊和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還想跟別人打仗,能有機會能獲勝?”

“這……”

楊一清作爲戶部尚書,覺得謝遷這話問題很大,明擺着不讓他這個戶部尚書盡職盡責,未來一旦引發邊軍譁變,皇帝追究責任,他這個戶部尚書難逃罪責。

故此,就算楊一清平時對謝遷百般遷就,此時也心生抗拒,甚至不滿。

楊一清用求助的目光望着何鑑,希望這位吏部天官幫忙,爲兵部和西北邊軍將士說句話。

誰知何鑑完全沒留意到楊一清的反應,整個人精神狀態跟張遇相似,站在那兒低眉順目,搖頭晃腦,不知所謂。

謝遷突然站起身來:“西北錢糧用度,暫時不需戶部負責,只管交給兵部處置就是,如果將來朝廷追究責任,就說這是老夫下的命令。日後但凡有人問及,一概往兵部身上推,這次預算審覈會議,兵部尚書居然不參加,還想讓老夫給他劃撥錢糧?聽說他出城去了,你們知道他因何出城啊?”

在場沒人回答,等謝遷冷着臉望向張遇,張遇一臉茫然之色:“剛到二月,江南雖已草長鶯飛,但北國尚天寒地凍,誰出城去了?”

謝遷沒回答張遇的話,道:“年前三邊總制王德華回京要過一次糧食,戶部調撥一批,應該足夠了……應寧,你不必爲此煩心,更不許上疏陛下,若將來出問題,通通由老夫來承擔。”

楊一清苦着臉道:“但在下聽聞宣大和三邊地方似乎有意上奏此事。”

“所有來自西北的奏本都會被老夫壓下去。”

謝遷自信滿滿地道,“這件事,誰都不許提,陛下沒過問,難道非要自討沒趣不成?張侍郎,回去好好整理賬目,莫要出岔子!”

說完,謝遷不再多停留,起身甩袖而去。

這邊等謝遷走了,楊一清纔有機會詢問何鑑的意見,可是他剛走到何鑑跟前,還沒來得及開口,何鑑已伸手打斷他的話,“應寧,謝閣老說得對,有些事你應學會靈活變通,陛下早就知道西北缺糧,同樣知道朝廷困難,結果怎樣?還不是讓兵部自行籌措出征錢糧……這可是沈之厚之前自己允諾的事情。”

楊一清急道:“這可不是西北地方缺糧的問題,而是兵部日常用度也被壓了下來,若是地方出現民亂,或者北方邊患發生,可能要出大亂子。”

何鑑苦口婆心勸解:“天塌下來有個高個子頂着,謝閣老不是說他會負責麼?你只管把心放回肚子裡去……今日不多說了,應寧,還有逢道兄,咱們有機會再聚,走了啊。”

何鑑不想趟謝遷和沈溪間的渾水,能躲則躲,快步離開戶部後堂。

等這邊人走了,張遇終於反應過來,問道:“楊尚書,人怎麼都走了?幾時走的?”

楊一清嘆了口氣,懶得搭理張遇,快步往公事房去了。

張遇冷冷一笑,起身拍打一下身上的塵土,往椅子上一坐,道:“衆人皆醉我獨醒,管你們鬥成甚樣,跟我無關……回頭倒是可以跟惟中小兒好好喝杯酒,再唱上一曲。”

張遇口中的“惟中小兒”,正是他的得意愛徒,明朝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大奸臣嚴嵩。

……

……

皇宮,司禮監掌印房。

當天張苑沒有出宮出席在戶部衙門舉行的預算審計會議,在他看來這是謝遷的“敗筆”,他可不想參與其中,甚至準備拿這件事作爲要挾的手段。

“……你謝老頭再怎麼愚鈍,也該想到陛下不希望看到下面的大臣暗中串聯,你現在組織召開什麼會議,把幾個部堂都叫來,難道要避開皇帝自己開小朝廷?看我回頭不參劾你,讓你知道糊弄我的下場……”

張苑對於朝事不怎麼上心,所以批閱奏疏的事情基本交給戴義等幾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做,到下午差不多黃昏時,張苑喝着茶水,悠閒地聽戴義把一天工作詳細跟他彙報,結束後就可以離宮回家。

今天司禮監處理的事情不多,最關鍵的預算審計沒走司禮監,等於說謝遷繞過張苑,自己全權做主。

張苑心裡很不滿,但沒有當場發火。

說完當天事務,戴義提了一句:“……聽說兵部沈尚書今日沒去戶部衙門,頭晌便出城去了,好像是去尋醫問藥,順帶養病。”

張苑根本不知道這回事,聽到後放下茶杯,嚴肅地問道:“你聽誰說的?不會是外面的人以訛傳訛吧?”

“在下怎敢胡說八道?”

戴義道,“此事千真萬確,聽說還是陛下御批,乃是豹房那邊傳話過來,不然的話在下也不知道有這回事……難道張公公不知?”

張苑氣惱地道:“陛下御批?爲何司禮監沒得到通知?難道是翰林院那邊有人代爲批覆?”

“呃……”

戴義神色閃爍,“聽說昨日沈大人親自去豹房見陛下,遞上奏疏,陛下當即批覆同意,事情沒過咱們司禮監,也沒走別的衙門,現在尚未聽到外面有什麼傳言,只是說沈大人已出城去了,至於去了哪裡沒人知曉。在下便想,他會不會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辦理,比如說……準備提前開戰事宜?”

張苑一拍桌子:“如果要跟韃子提前開戰的話,陛下豈能不跟朝臣打招呼?開戰後陛下必會親臨西北,怎麼都繞不開朝臣……這沈之厚,做事就會搞這種偷偷摸摸的手段,他這是想造反嗎?”

戴義想了下,搖頭道:“張公公說的這罪名未免有些大了,沈大人忠心爲國,怎會造反呢?”

張苑黑着臉道:“咱家雖然不知沈之厚出城的事情,卻很清楚他已把山東巡撫胡璉給招了回來,同時還有大批他親手提拔的將領雲集京城,現在他在南方作戰時帶的兵也都在京城左近,此時出城,如果是跟手下商議造反,當如何是好?”

“這個……那就不知道了,在下還有別的事情,張公公您請好,在下告退……”戴義聽張苑把屎盆子往沈溪身上扣,可不想留下來污染耳朵,趕緊請辭。

張苑本想把戴義拉過來詳細詢問,不過轉念一想:“今日沒見過臧賢,不清楚外面的情況,回去後問自己人總比問戴義這老匹夫好。”

想到這裡,張苑再沒有悠閒喝茶的心情,匆忙離開皇宮,往豹房而去……他購置的私宅就在豹房旁邊,他這是模仿劉瑾,儘量把自己的家安在距離皇帝日常起居地近一些的地方,有什麼事能第一時間面聖。

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五六七章 攻守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二六六七章 演一場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二三八一章 回頭的倔驢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
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一五九〇章 如魚得水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五六七章 攻守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二六六七章 演一場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二三八一章 回頭的倔驢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