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

西北平靜,對京城的人來說是好事。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很多人都巴望着,最好能無驚無險熬到年底,按照往常年韃靼犯邊的經驗,韃靼人到了冬天基本都是守着家不出門。

北方大雪封天,在不能佔據大明內陸城池的情況下,韃靼人長距離的奔襲很容易因爲惡劣的天氣而失去機動性。

馬匹這種四條腿的動物,在冰天雪地中行進的速度未必比兩條腿的人跑得快,尤其是在大雪覆蓋到膝蓋以上時,指不定什麼看起來平坦的地方就是個坑窪,馬一陷進去就出不來了。

京城一片安靜詳和,西北各地則風聲鶴唳,入秋後尚未下雪,不過時值小冰河期,差不多每年到農曆九月下旬,長城以外地區就會開始下雪,但真正到冰雪連天、大雪封路還是要等到冬月或者臘月。

也就是說韃靼人差不多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來部署,至於韃靼人是進攻還是撤退,目前都是個未知數,但至少眼下沒有發現韃靼人往京畿進犯的跡象。

此時,沈溪親率號稱五萬大軍,實際上只有不到六千人馬的隊伍,拖着沉重的家當走在往宣府鎮的路上。

用兩個來形容這路人馬的狀態,那就是“拖沓”,完全沒有一丁點兒行軍打仗的樣子,每天走三十里路都算快的了,將士們總有各種各樣的藉口來推搪和拖延,好似根本就不怕韃靼人突然殺出來。

目前每個官兵最關心的,便是這一路上五次犒賞能否發齊全,走了兩天、離開居庸關才六十里,許多人就要求發犒賞,此後硬是糾結起來鬧餉不上路,無奈之下沈溪只得答應,結果又耽誤了一天。

這種鬧劇,在別的隊伍很少見,也只有京營的大爺纔會有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態。

在邊軍將士眼中,打仗就是躲進城塞,嚴防死守,耗到韃靼人退去便可建功立業,但發財就別想了,沒有戰利品自然就沒有繳獲,腰包鼓不起來,同時朝廷給的賞賜也基本被上級給貪墨。

至於京營兵打仗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發財,甚至爲了發財可以不擇手段,幸好這一路上百姓基本都逃難,又或者躲進各衛所城塞,沿途不見人煙,不然這路京營人馬指不定要出什麼亂子。

沈溪是個懂得靈活變通的主帥,領兵已非第一次,甚至在閩粵之地還培養出一支相對有戰術素養的人馬,跟着他打了一些硬仗,可到了西北之地,沈溪就好像突然變了個人,畏縮不前不說,甚至對於士兵們的無理要求,居然也儘量滿足。

之前胡嵩躍等人覺得沈溪“冥頑不靈”,現在他們卻覺得沈溪是個軟柿子,遇到這麼好的發財機會,他們已經在開動腦筋,等到了宣府鎮之後提高後續行軍犒賞價碼,一定要拿到足夠多的賞賜,就算不打仗不跟韃靼人正面交鋒,也要賺它個盆滿鉢滿。

如此一來,監軍太監張永傻眼了。

張永雖然怕死,希望這一路上最好別遭遇韃靼人,但張永不是任人宰割之輩,在京城張永怕那些朝廷大員和皇親國戚,但在西北這種地方,又在軍隊中,他是堂堂監軍,在權力上跟沈溪不相上下,他想彈劾誰就彈劾誰,別人想辯駁都沒機會。

“……沈大人,那些個軍將明擺着跟您不對付,想讓您增加犒賞,這一路上行軍速度就更烏龜爬差不多,若是不能在幾天內趕到宣府,路上遇到韃靼人,該如何是好?”

張永一臉急切,至於沈溪是否被那些軍將要挾,在他看來其實不重要,他在意的是行軍速度實在難以忍受。

張永看來,只有留在城塞中才安全,從居庸關出塞,應該輕兵急進,最好能日夜行軍抵達宣府,再調查從宣府鎮到大同鎮、太原鎮沿途的情況,伺機而動。

現在倒好,沈溪先是從居庸關勒索來八十門火炮,還有一大堆火器和作戰物資,雖然說都配備了民夫,但到底拖慢了行軍速度。

除此之外,沈溪非要定什麼一路上發犒賞的戰略,結果沿途行軍速度太過拖沓,京營兵戰意本就不高,現在有了藉口,一個個懶懶散散好似已經做好當逃兵的準備,只等聽到韃靼人的風吹草動就準備撂挑子走人。

沈溪這邊不着急,甚至有時候沈溪主動提出早些停止行進,尚未日落西山就開始紮營休息。

沈溪不以爲意,笑着向張永問道:“那依張公公看來,應該如何行軍?”

“當然是越快越好。”張永道,“從居庸關出來,一路上過岔道、榆林驛,眼看要到懷來衛,不若在懷來衛城稍作停留,查清楚前路的狀況!若確定韃靼人撤兵,倒可以加緊行程,早日光復榆林衛城!”

沈溪心想,怕死者莫過於太監!

一個普通人,死了或者還有身後事,可對於太監來說,死了一了百了,連個後嗣都沒有,逝去連個殮葬執幡引路的人都找不到,死亡可以說是最痛苦的事情。

這也是爲何太監愛財,因爲只有白花花的銀子在太監看來才最切實際,有了金銀珠寶纔有倚靠,將死時才能找人爲自己殮葬。

沈溪道:“懷來衛咱們就不進駐了,否則那些孬兵又要提條件……既然是趕路,接下來幾日加快腳步,每天……爭取走四十里路吧!”

每天走四十里,這在張永看來顯然不夠,張永很希望沈溪能拿出主帥的威嚴,可惜張永只能乾着急,沈溪並不爲他着想。

張永急迫地道:“沈大人,咱家不知您的意思,但您就不怕這一路上突然躥出一股韃靼兵馬,阻斷了我們的前路?到那時,做了韃靼人刀下亡魂,有理說給誰聽去?”

沈溪道:“張公公這話,還是在升帳時跟下面的軍將說吧,衝着他們發發脾氣也可……張公公應該看到了,不是我不急,實在是手下人太過貪婪,就算我自個兒走得再快,他們出工不出力老是拖後腿,能有什麼辦法?”

張永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再也沒有之前對沈溪的好脾氣,衝着沈溪大吼大叫:“就算沒辦法也要沈大人您去想,陛下派沈大人擔任的是延綏巡撫,對麾下將校擁有先斬後奏的大權,完全可以殺一儆百。可是,沈大人您自己都不上心,無法做到殺伐決斷,難道要讓那羣喂不飽的白眼狼良心發現?”

雖然沈溪已經極力剋制,但聽到張永如此中肯的評價,說胡嵩躍等人都是“喂不飽的白眼狼”,沈溪還是不由笑了起來,這形容太貼切了。

沈溪道:“張公公,其實有些事我不想隱瞞你,三年前我帶着京營兵往西北去送炮,也遇到相同的情況。京營兵有個特點,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等他們真的發現韃靼人攆在屁股後面時,跑的比誰都快。張公公或許不久的將來就能見識到。”

“什麼,讓咱家見識被韃靼人攆着跑?沈大人,您沒事吧?還是沈大人得知什麼情況,沒跟咱家說?”

張永聽到後緊張起來,見沈溪說得如此輕鬆淡然,好像早就知道韃靼人的動向一般,張永生怕自己被矇在鼓裡。

沈溪道:“張公公可有聽過引蛇出洞?”

“什麼引蛇出洞,咱家從未聽聞,沈大人博覽羣書,可別在咱家這個宮人面前顯擺!”張永不滿地說。

“就跟拋磚引玉的意思差不多吧。”沈溪道,“三十六計當中的拋磚引玉,張公公總該知曉吧?”

張永思考了一下,驚訝得合不攏嘴,道:“沈大人,您莫非是想說,咱這一路人馬,就是你拋出來的磚,要引韃靼人那玉?讓我們送死?”

沈溪心想,你總算聽明白了,你以爲我在路上跟這羣人耗着,是好玩麼?等這羣人見到韃靼人的身影,他們就知道什麼是急迫,知道面臨的局面到底有多嚴重,那時候每個人都能健步如飛。

想到當初在榆林衛外,沈溪所率京營送炮人馬,用兩條腿跟四條腿的韃靼騎兵賽跑,那狀況也真是歡騰,雖然最後的結果是慘勝,但也讓沈溪見識到了一個人身體潛能的最大極限,那時宋書等人爲了一條命而拼盡力氣,甚至跟韃靼人死戰到底。

可惜在榆溪河南岸的那場戰事中,沈溪所部在完成對韃靼人的炮擊後,被小股韃靼騎兵襲擊,損失慘重,其實那些京營兵有大半都沒能回到京城,真正成爲西北戰場上的亡魂,正所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雖然這些人生前有種種不堪,但沈溪是發自內心尊敬他們,他們真正做到了死得其所,是永遠值得被歷史銘記之人。

所以無論別人對京營兵多麼地鄙視和不屑,沈溪也覺得京營兵或許是有些貪財、怯懦和窩囊,卻沒有對手下這六千名將士有何輕視,他現在只是在想辦法激發這些人的鬥志以及對生存的渴望。

沈溪道:“張公公說的對,但不全對,說拋磚引玉或許不恰當,說是拋磚探路更爲貼切,現在咱們試探的是前往宣府這條路上到底有多少韃靼兵馬,如果韃靼人將進攻重點轉移到宣府鎮,當韃靼人聽說援軍到來時,其目標一定會轉向援軍,也就是我們,那時候我們再伺機而動!”

張永一臉死到臨頭的神情,道:“伺機而動?恐怕到時候想動也動不了了,人都死了,怎麼動?”

“沈大人,您這人可真心大啊,咱家本以爲跟着您這樣謹慎的人出來能留條命回京城,現在倒好,您這是把自己當作誘餌,這不是找死嗎?天下間像您這麼傻的人,去哪裡找?”

情急之下,張永再也不顧什麼禮數,破口大罵起來。

************

ps:第一更!今天三更應該沒問題,天子求訂閱和月票鼓勵!

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一五八〇章 查無實證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七三〇章 當官人的生意經(第三更)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一〇九四章 主帥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一七〇九章 不借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
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一五八〇章 查無實證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七三〇章 當官人的生意經(第三更)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一〇九四章 主帥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一七〇九章 不借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