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

惠娘對沈溪自然是無條件信任,但她也有隱憂,覺得事情未必像沈溪說的那麼簡單。

此時的惠娘像是一家主母,爲沈溪的方方面面進行謀劃,甚至包括城池建設都在她的擔心範圍之列。

沈溪暫時解決了經費危機,迎來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喘息時間,而未來的工作重心,沈溪會慢慢放到迎接聖駕上。

如此一來,就有必要在短時間內跟倭寇進行一場摧枯拉朽般的戰事來振奮軍心士氣,確保聖駕安全也好,讓那些正在充當勞力的士兵更有動力也罷,總之要有一場看得過去的勝利擺在那兒。

對此沈溪頗費心思,這幾天時間他仔細研究過江浙近海倭寇的情況,總的來說有機會,但機會不大。

因爲倭寇以龜縮的姿態應對,知道沈溪前來,倭寇沒有正面開戰的打算,逃得遠遠的,伺機而動。

之前南匯咀中後所的千戶李凌主動請戰遭到拒絕,便在於沈溪意識到出動出戰的風險很大。

“穩中求勝固然是好,但就怕官兵鬧情緒,現在已跟他們最初的構想有差別,他們若是得不到軍功,更會產生懈怠心理……人心散了,隊伍怎麼帶?”

沈溪左右爲難,一邊是覺得悍然發起戰事可能會有不良反應,一邊卻要爲了穩定軍心士氣打一仗。

因爲朱厚照尚未從京城出發,所以此時沈溪不着急非要在幾天時間內完成戰事,這段時間新建造的海船正在試水,將士們的注意力全都在上邊。

沈溪自己也盤算了一下:“以朱厚照那小子的品性,南下途中必定是一路吃喝玩樂,能在兩個月內抵達便不錯了,有可能年底都未必趕到……不過這次他跟亦兒一起前來,卻不知大婚後他們相處得如何?”

想到妹妹嫁進皇宮,沈溪便帶着些許遺憾,他對沈亦兒入宮這件事始終有些耿耿於懷,覺得自己的退讓很自私,讓一個少女去承受狂風暴雨,太過不人道,但心底卻他知道這件事其實根本就無法避免。

……

……

沈溪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衙所到工地、工廠,回來後到馬憐的寓所欣賞歌舞,鬆弛緊繃的神經,偶爾還會去雲柳和熙兒那邊住上一夜,新城的好處就是面積夠大,他有不同的地方歇宿,無拘無束,不過更多時候他會留在縣衙跟惠娘、李衿相處,但想到過不了幾個月家中妻兒老小就會從京城遷移過來,他已經開始考慮另外給惠娘和李衿安排住處。

就在沈溪工作和生活兩不誤的時候,南京官場,正在緊密關注兩件事,其一自然是有關朱厚照南巡,第二件便是沈溪建城進展。

南京兵部尚書位置一直空缺,朝廷未將人選確定,如此一來南京官場便增添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如今南京兵部暫由侍郎王佐代尚書事,而王佐跟徐俌過從甚密,等於說南京兵部事務受徐俌挾制。

不過張永到江南後,很快利用人脈關係控制住局勢,本來張永跟徐俌間可能會爆發激烈衝突,但因沈溪從中說和,一場風暴消弭於無形。徐俌也知道,張永到江南來更像是例行公事,沈溪完成剿滅倭寇的任務後,張永也會被調回京師,甚至這次皇帝南巡結束便有可能將張永帶走。

既然張永不會長期留在應天府,且張永作爲首席秉筆還有可能成爲未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不如早些與之打好關係。

這個時候爆發衝突只會便宜別人,就算不提朝中聲望卓著、到江南後也能控制局勢的沈溪,就算是錢寧和江彬之流便足夠讓徐俌頭疼。

八月初六,徐俌去看望張永,表面上他是來商議事情,但其實是變相給張永送禮,同時試探一下張永的口風,畢竟之前朱厚照決定南巡還是從張永口中傳出來,後來以徐俌查知,連京城內的人都是事後才知曉,徐俌便對張永在朝手眼通天的能力越發看重。

“……張公公,陛下即將南下,你可知聖駕幾時動身,幾時抵達南京?”

徐俌準備好好招待一下皇帝,他接掌魏國公爵位後,還沒有哪位皇帝到過南京城,即便他曾去過京城拜謁過皇帝,但在南京自己的地頭接待聖駕,意義總歸有所不同,徐俌也知朱厚照是什麼性格,他準備投其所好,讓自己也得到聖眷。

張永坐在守備府大堂的太師椅上,伸手去端茶杯,聞言稍微一怔,隨即搖頭:“陛下就算南巡,時間也不會太早,估摸要到中秋後才動身,九月中旬以後纔會抵達……陛下不一定會進南京城,可能直接前往新城,陛下此行的最終目的是跟沈大人相見……所以魏國公莫要去操心。”

在一些事上,張永沒有刻意隱瞞,怎麼想便怎麼說,避免讓徐俌生出誤會。

不過在徐俌看來,張永這話不那麼實誠,心想:“陛下好不容易南下一趟,自然要到南京城來遊玩,這裡有皇城,有親軍十七衛,更有聞名天下的秦淮河,去沈之厚建造的新城不是給自己找罪受麼?聽說那裡連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小皇帝可不是能吃苦的人,肯定知道怎麼取捨。”

徐俌沒有跟張永爭辯,笑着說道:“就怕陛下突然改變主意,造訪金陵,到時準備不及……公公最好跟南京內監各衙門打好招呼,若是陛下來的話,自然會住進皇宮,還有教坊司也要多準備節目,讓陛下盡興。。”

明面上贊同張永的話,但其實打心底不認同。

張永道:“迎接聖駕之事,陛下屬意沈大人安排,之前所下聖諭也是這麼吩咐的,就算陛下真要到南京來,也可等陛下確定後再準備也不遲,畢竟吃的住的玩的都是現成的,最多就是加強安保措施,跟當日沈大人來南京有多大區別?”

徐俌笑道:“就算上次之厚到南京,老夫照樣做了不少準備,一般人看不出來罷了……”

張永眯着眼:“魏國公只管再依樣畫葫蘆一次罷。”

徐俌臉上笑容更盛,他意識到張永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任,這也跟二人身份立場對立有關,不過二人都儘量避免起衝突,張永性格有些刻薄,也不會跟徐俌真正撕破臉皮。

徐俌道:“先不提陛下到江南之事,就說這新城……之前我等派人給那邊送了價值十萬兩的物資,糧食鐵器石炭都有,甚至包括建造船隻用的材料,卻沒見那邊派人來溝通一番……張公公,你說咱是否還得繼續幫忙?聽說沈大人那邊缺錢缺得厲害。”

“怎麼,魏國公想替沈大人分憂?”張永神色很怪異。

徐俌正色道:“能幫上忙的地方,老夫自是責無旁貸,不過之厚之前沒跟我們提,現在見他一面都困難……不過,老夫聽說他派了不少人到各處,跟地方討要貨物,說來也奇怪,這閩粵、江西、湖廣等處都在給他輸送物資,銀子一概記賬……朝廷至少拖欠了他上百萬兩銀子。”

張永沉默半晌,搖頭道:“此事關鍵在於朝中人態度,不關咱們南京的事情。”

“不能這麼說。”

徐俌表情嚴肅,“之厚有麻煩,咱能幫就儘量幫上一些,朝廷調撥是否到位,那是朝廷的事,咱管不着,但若咱什麼都不做的話,回頭之厚在陛下跟前告我們一狀該如何?”

張永瞪大眼:“他告我等什麼?”

徐俌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厚到江南雷聲大雨點小,你看看他剛來時多麼意氣風發?結果一頭扎進被倭寇禍害得一窮二白的上海縣城,居然不出來了……張公公去看過他,你覺得他到底有何目的?準備在黃浦江邊當野人?”

徐俌對沈溪多有貶損,其實是變相對張永示好,因爲他聽說張永去送信,連住都沒住一晚就被沈溪趕走,面子丟大發了。

張永神色陰沉,“魏國公可不要瞧不起那地方,如今沈大人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座此前從未見識過的城市硬是讓他給建起來了,就算一般府城也未必比得上,若發展個幾年……或許比南京城更繁華……”

“哈哈!”

徐俌好像聽到個笑話,樂不可支道,“巴不得,他讓南京城遷到上海縣城更好,就怕他沒那能耐……手頭沒銀子還想辦大事,年輕人就是初生牛犢,做事不考慮周全,難道他沒提前料到朝中有人蓄意給他製造麻煩,不讓他順利建城?”

張永終於聽出徐俌話中的弦外之音,板着臉道:“魏國公有何目的,但說無妨!”

徐俌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之厚到南京時,幫我等調停,讓你我明白錢寧的陰謀詭詐,這份恩情我們得領。現在之厚去建城,無論他出於何目的,總之沒仗恃他皇親國戚和兩部尚書的身份來叨擾,就是對我等的支持。之前我等已籌措物資,從表面上看已問心無愧,但問題是如今陛下即將到南方,還是奔着他去的……”

張永想讓徐俌直說,但徐俌拐彎抹角,一直以暗示的口吻說事,讓張永心裡很不爽。

倒不是說張永是笨人,只是他不明白徐俌的用意,老臉橫皺:“直說吧!再不說,魏國公可以回去了!”

徐俌聽到這話簡直有翻白眼的衝動,有關張永的事他所知甚多,心底帶着幾分輕視,暗忖:“怪不得都說張永得了沈之厚天大的好處,感情他的功勞都是跟着沈之厚混來的,換了任何太監,結果都跟他一樣,他不過是個昏庸無能之輩罷了!”

徐俌道:“張公公,你跟老夫,都不想將主動權交給別人吧?”

“嗯。”

張永想了想,點了點頭,但心底依然滿是疑惑。

徐俌再道:“之厚到南方,遠離陛下,跟陛下中間隔着張苑和謝閣老等人,做事處處受到掣肘,所以有些事情必須得依靠我們……但若他能直接面聖,陛下定會爲之撐腰,如此一來錢糧調度等我等就幫不上忙了,到那時你猜他會如何在陛下跟前如何編排你跟老夫?”

張永這才恍然大悟,沒好氣地道:“你當沈大人是小肚雞腸之人,咱家跟他相處很久,知道他品性如何,不會做那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之事。”

徐俌微笑道:“你還別說,老夫還真有這方面的擔心!咱二人難道不是領了皇命守在江南?你想啊,他遲遲沒有跟朝廷進言定下南京兵部尚書人選,你猜有何目的?他人在江南,不屑於當南京兵部尚書,難道就願意讓一個不相干的人來當此要職?他已在京師遭遇那麼大的阻力,還想在南京遭遇同樣的阻力嗎?”

張永皺眉:“魏國公是想說,其實沈大人是想安插自己人在此職位上?”

“是,也不是。”

徐俌嘆了口氣道,“無論是不是,總歸這職位人選對我們構成極大的威脅,還有便是陛下以及陛下帶來的人……陛下不來,這江南之地就是你跟老夫說了算,就算沈之厚也干涉不得,但若陛下來了,江南自然是陛下做主,落實到實處便是陛下跟前近臣……你張公公發話沒用,老夫也不過是個傀儡,到時只能聽命辦事!誰甘心?”

徐俌說到這裡,無限感慨:“所以必須早作籌謀,不然非但要做人下人,連是不是人都難說。”

張永近乎是咬牙切齒:“你是在說咱家?”

徐俌笑而不語,嘲諷之色溢於言表,張永看到後很着惱,卻偏偏無法反駁。

張永半晌後嘆了口氣道:“陛下南巡,若咱傢什麼事情都不做,真有可能將主動權拱手讓人……但就算做了又作何?你魏國公可有好辦法?”

徐俌湊上前,神秘兮兮地道:“以我等現在的處境,就算再怎麼活動也無計可施,咱說話的份量有沈之厚大?朝中能真正左右陛下意志的又非沈之厚一人……”

張永雙目圓瞪:“你不會是想讓咱家去巴結張苑那老東西吧?難道你不知咱家跟他的過節?”

徐俌搖頭:“誰說是司禮監那位掌印?不是還有太后娘娘?”

“嗯!?”

張永沒料到徐俌會突然提起張太后,目光中滿是不解。

徐俌道:“這麼說吧,京城已來人跟老夫打招呼,意思是讓我等審時度勢,這可並非是張苑或者謝於喬派來的,而是太后娘娘的使者,雖然老夫不在京城,卻對京城的情況瞭若指掌,以老夫所知,現在有人要跟沈家作對……”

張永一擺手:“此事休要再提,不是咱家對太后娘娘有什麼看法,而是之前壽寧侯和建昌侯的確做了違背朝廷綱紀之事,短時間內絕對不會被陛下器重,太后娘娘就算想對付沈家人,也是無可奈何!”

徐俌笑了笑:“看來張公公是把所有寶都押在沈之厚身上,那當老夫之前的話沒說。”

話說都說了,再想收回去絕無可能,張永琢磨這背後有無隱情。

徐俌道:“若張公公執意要幫沈之厚,老夫也跟從,總歸之前老夫沒給張太后的使者任何承諾,但現在人還在江南,咱們不能明面上開罪……張太后勢力不小,身邊聚集了一幫人,如今想讓沈之厚垮臺的人比比皆是,並非只是外戚張家在搞鬼……”

徐俌說話時,用試探的目光望着張永,似想勸其回頭。

張永低頭想了好一會兒,最後迎着徐俌滿含期待的目光,面色冷峻:“有些人躲在背後,光想讓咱們聽從號令做事,世間哪裡有這種好事?就不能他們先幹出點實事來,有了資本後再讓我們歸從?”

“哦。”

徐俌突然明白過來,點頭道,“高見,高見。”

張永打量徐俌,道:“以咱所處環境,京師的人想把觸角延伸到南直隸可謂鞭長莫及,但沈之厚就在臥榻旁,你信不信前腳我等跟太娘娘孃的人有了聯繫,轉眼沈之厚就會把咱給解決了?沈之厚不是平常人,你想算計他,最好先想好退路!”

徐俌笑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夫知道該如何做了,先不表態,等紛爭有了結果,咱再決定跟哪邊,到那時再選邊也不遲。”

張永點了點頭:“對於京師的人來說,不選邊,光想當牆頭草沒活路,但對我們來說,不當牆頭草對不起南京城這得天獨厚的位置,對不起我等手中掌握的十數萬大軍!”

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三三八章 煩惱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邊站(下)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
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三三八章 煩惱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邊站(下)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