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

在京城這些官宦子弟眼中,沈溪根本不可能是監生。

無論是各地縣、州、府學選拔生員的“貢監”,還是納粟入監的“例監”,最起碼要年滿二十歲。

入國子監後讀書,是要在國子監卒業的,不能說在國子監讀完書,又回府學去再進修兩年,就好像沒有大學畢業後再去讀小學的道理。

而對於太學生,則沒有這麼多限制了。

主要是舉人已獲得在朝爲官的資格,而且所選並非微末小吏,既然中了舉人,就可以在太學讀書,只要沒有考上進士,想學幾年都成。

這也是爲何倫文敘會在太學中讀書十載的原因,不是他非要在太學先弄個名儒的身份再考進士,而是他考進士怎麼也考不上,只能每屆都考,榜上無名就繼續“復讀”,多讀個幾年書,別人就當他是大儒了。

這些官宦子弟,也把娃娃臉的嚴惟中當成是來參觀的士子,紛紛出言嘲諷:“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可知這國子監內,出過多少名流大儒,尚書宰輔?像你這種鼠目寸光之輩,終究成不了氣候。”

嚴惟中遭人攻訐,臉憋得通紅。

沈溪本可以爲他說兩句話,但這會兒卻好整以暇,袖手旁觀——看着未來一代權臣被人攻訐,訥訥地說不出話來,也是一種樂趣。

“你們……”

嚴惟中一咬牙,一跺腳,把肩膀上的包袱一把抓下來,往旁邊一放,一擼袖子,人直接就撲了上去,“士可殺而不可辱!”

居然一個單挑一羣,衝上去便開始掐架。

這等暴躁脾氣,別說沈溪沒料到,那些剛纔說話的官宦子弟也沒想到,不過是罵了句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真是應了嚴惟中自己說的那句話:士可殺不可辱。

沈溪本以爲嚴惟中手腳功夫了得,敢一個上去打一羣,可等兩邊一動手,沈溪頓時知道嚴惟中不過是個紙老虎,一副兇巴巴好似要殺人的模樣,可真動起手來,不用幾個官宦子弟合力,光是一兩人就輕而易舉將他放倒在地,朝着他一頓拳打腳踢。

不過就算被打得狠,嚴惟中也一聲不吭。那些人見嚴惟中不服氣,抄起他地上的包袱便砸了過去,連砸了幾下,最後將包袱擲在地上,又跺上兩腳。

有個先生走了過來,遠遠就喝道:“斯文之所,幹什麼?”

一句話,幾個官宦子弟嚇了一大跳,趕緊拿起自己考試用具往考場裡面跑。嚴惟中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氣,好像剛纔這一架已經耗盡了他全身的力氣。

沈溪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人家怎麼說也是替他說話才落得這結果,趕緊上前幫忙將嚴惟中的包袱撿起來,一提包袱,裡面發出“嘩啦”的聲音,顯然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在裡面已經摔得斷的斷,碎的碎。

沈溪拿着包袱走到嚴惟中身前,伸出手準備拉他,嚴惟中說了聲“感謝”,自行爬了起來,拍拍衣服上的塵土,這才記起隨身包袱。

從沈溪手裡接過並打開一瞧,嚴惟中登時慌張起來:“這……這可怎麼辦纔好?我……我還要參加考校。”

既然是來參加考校的,那就是來入學,現在知道緊張了?卻忘了是誰剛纔打腫臉充胖子主動打架的?

現在人沒受傷已值得慶幸了!

沈溪把自己的包袱打開,拿出一方硯臺:“借你用。”

“這位……公子,這怎麼好意思?你……你不用嗎?”嚴惟中顯然沒想到還能遇到“好心人”,想借硯臺一用,又有些不太好意思。

沈溪給嚴惟中看了看自己的考籃:“我自己還有一方,你拿去用吧。”

嚴惟中這才借過,把自己的筆整理了一下,只有半根能用,又跟沈溪借了一支毛筆,千恩萬謝。

擦了擦臉上的灰塵,嚴惟中與沈溪一同進到貢院裡面。

京城國子監的貢院,有三千餘間號舍,這裡也是順天府鄉試之所,今日考校相對簡單,不用進號舍,只需在早已擺開的案桌上做文章即可。

偌大的空地上,滿滿當當都是書案。

www⊙ тt kán⊙ CΟ

嚴惟中進到裡面,監生基本落座。嚴惟中見沈溪轉身要走,趕緊道:“這位兄臺,不知可否再借幾張紙一用?”

剛纔還不好意思,現在就主動開口借了,沈溪心想,這嚴嵩之所以能成爲一代權臣,最重要便是深得厚黑學精髓,捨得拉下臉,可剛纔那副威武不屈的風骨又算哪門子回事?

“好。”沈溪又拿出幾張紙來,分給對方。嚴惟中高高興興接過,這次他連感謝的話都不說了。

站在大院門口,沈溪環視一圈,正好看到剛纔打人的那幾個官宦子弟,因爲他們進貢院比較晚,所以只能坐在靠後的位置。見到沈溪和嚴惟中也跟着進來,他們臉上滿是詫異。

此時貢院裡空位已經不多,這只是基本的入學摸底考試,別說是入場搜檢,連個管事的都沒看到。

嚴惟中見到仇人,臉上露出冷笑,然後大搖大擺往太學生那邊席位而去。

太學生入學考試的案桌,同樣設在貢院內的空地上,居於最東邊。

因爲太學生應屆和往屆一共才一百餘人,今年入學的太學生也就五十人左右,能坐在太學生那邊是很有面子的事。

那幾個官宦弟子見嚴惟中往太學生案桌那邊走,臉上帶着驚訝……要知道他們連個秀才都不是,只能靠入國子監混個等同於生員的功名,而嚴惟中看起來年歲比他們還小,卻已是舉人了,這就是雙方的差距。

但更令他們震驚的是,沈溪居然也跟着嚴惟中往太學生考席那邊去。

等沈溪走到太學生的考區,嚴惟中這才發覺沈溪跟在他身後,不由詫異地回過身,打量沈溪一番,這才問道:“兄臺,你也是來應試的?”

“當然。”

沈溪沒有多廢話,直接在最靠後的位子坐下,位子距離正堂放題那邊有些遠,可他又不是近視眼,一會兒還有人以巡牌來公佈考題,坐在哪兒都一樣。

這次嚴惟中臉上涌現一抹尷尬之色,點點頭道:“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說完便在沈溪前面坐下。

沈溪看着嚴惟中的背影,心想,要說這不可貌相之人,應該是你自己纔是。想你再過幾十年,在朝中呼風喚雨,任何得罪你的人都不得好下場,甚至連對你有提拔知遇之恩的夏言都被你設計害死了。

這樣的人切不可交往,更不可深交,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沈溪暗暗在心中打定注意。

待從貢院正堂出來十幾名身着官服之人,貢院內頓時安靜下來,隨後開始放題。

本來考覈內容是試經、書義各一道,判語一條,但時間倉促,需要在考生正式入學前將所有監生排定名次名冊,因此考試內容儘量求簡。

新入學的監生考四書文一道,太學生加時務策一道。

四書文兩邊考的是同一道題也就罷了,題目竟然也出奇的簡單,“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標準的論語題,論的是中庸之道,看起來好似很高大上,可這題目早就被院試、歲試、鄉試乃至會試的考官研究透了,沈溪自己能背上來關於這題目的程文就有十幾篇之多。儒家學說,不正是讓君子學會中庸?

至於時務策,更沒有營養,四個字的題目“嚴刑慎刑”。其實就是論到底是該嚴刑峻法,還是寬以治民。

沒有固定的答題紙,也不會有什麼糊名和謄錄,在自己帶來的紙上寫,寫完就等着人過來收卷便可。

那邊的監生一人只需要作一篇文章,倒也能分出參差不齊,其中學問最好的應該屬於地方上選拔上來的“貢監”,他們畢竟過了縣、府、院三級考試,拿到秀才功名,甚至還在歲試和科試等選拔考試中名列前茅,這種文章對他們而言算是小兒科。

至於第二等,卻並非那些官宦子弟,反倒是“例監生”,這些人雖然是供了錢糧才得進國子監機會,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學問的,其中有很多根本是有才學而不得考官賞識,屢次考不上,沒辦法才納粟入監。

至於最後的那些“廕監”,全都是官宦子弟,就很不靠譜了。

似乎各個名門世家都有共識,把好苗子留着參加科舉,只有庸碌無爲之輩纔會送來國子監,混個幾年出去放官,或許是條出路,畢竟不能浪費了寶貴的廕監名額不是?

這些人來國子監,別說做一篇四平八穩的文章,就連問他這句話出自《論語》還是《孟子》,他都未必知道。

這樣混文憑的監生,國子監的人不會刻意爲難,心知肚明的事情,爲難這些監生,就是質疑朝廷選拔士子制度的公平性。

考試一共進行了兩個時辰,從午時一刻開始,到申時二刻結束。申時二刻不過才下午三點多,即便是在冬日太陽依然老高。

沈溪正要準備收拾東西回家,他前面的嚴惟中轉身過來,問道:“這位公子,不知如何稱呼?”

認識有半天時間了,嚴惟中這纔想起來問名字。沈溪將東西收拾好,目光落在嚴惟中用過的硯臺和毛筆上:“在下姓沈。”等了等,嚴惟中居然沒有絲毫要歸還之意,似乎借給他的東西,就是他自己的了。

這讓沈溪心頭打上個問號。

剛纔見這嚴惟中還算彬彬有禮,就算有些文人的暴躁脾氣,不也正好證明他自尊自愛嗎?

怎麼才一轉眼,就像個糊塗人了?

“原來是沈公子,聽口音……是京城的?”

沈溪到了京城,一般是用官話說話,畢竟他前生就習慣了說普通話,到來到京城之地,他沒必要繼續用讓人聽不太懂的閩西客家方言來跟人交流。

沈溪回道:“在下來自福建。”

***********

ps:第三更!

今天要管理書評,就這三章了,明天是週一應該會大爆發,希望大家準備好看天子的表現!

求訂閱!求!求!求!

謝謝您!

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四十章 天花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一一二三章 切記切記(第一更)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六七〇章 壓功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七四六章 第二份文幣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二〇〇章 苗女
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四十章 天花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一一二三章 切記切記(第一更)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六七〇章 壓功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七四六章 第二份文幣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八五五章 白花花的贖銀(第四更)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二〇〇章 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