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

以朱厚照的年歲,對當什麼“治世明君”壓根兒就不感興趣,他喜歡的是沈溪的武俠小說,胡亂說自己精通兵法,其實是爲了能換得朱祐樘將沈溪調回京城陪他玩。

熊孩子學會沈溪教的那一套,遇到老爹臨時考察學問,一定要先給自己找個臺階下,說明其實自己學的不是很好,如此他老爹就不會給他出很難的題目。

朱祐樘雖然對兒子寄予厚望,心知不能指望兒子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他以前甚至都不知兒子學過兵書,當然也不會苛求兒子對兵法瞭解有多深,就算讓他仔細去考,朱祐樘自己也許久沒拿起過書本,甚至連朱厚照說的那些兵書,他有的也只是有耳聞,連看都沒看過。

朱祐樘想了想,問道:“《六韜》,是哪六韜?”

朱厚照本以爲題目有多難,已經做好了繳械投降的準備,突然聽到這麼個問題,不由眼前一亮,心想:“這簡單啊,沈先生當初講解兵法,先講的《孫子兵法》,其後就是《六韜》,如果這個我都不知道,那我可不好意思說學過。”

熊孩子小臉蛋紅撲撲的,一臉得意之色道:“回父皇,是《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其中《文韜》講的是治國用人之道,乃君王之道;《武韜》,說的是用兵用將的原則;《龍韜》,講的是軍隊的架構和軍事組織;《虎韜》,講用兵的陣法、武器和地利環境;《豹韜》,論的是戰略戰術,實戰用兵;《犬韜》,講的是日常戰術訓練和兵馬指揮調度!”

朱厚照說得很詳細,很多經過白話文的組織,好似加上他個人的見地,但其實是沈溪詳細說明,目的是爲了能讓他聽明白,容易記住。

這番話說出來,朱祐樘不由對兒子刮目相看。

昨日還是個只知道玩鬧的不肖子,怎麼一夜之間就變成有政治和軍事見地的儲君?

朱祐樘仔細想了想,好似今天因爲自己跟謝遷談及沈溪是否去西北的問題,才無意中提及兵法韜略,難道這小子暗中有準備,提前做了功課?但這小子說是沈溪教給他的,還言之鑿鑿沈溪專門爲他編撰書籍,這可做不得假,沈溪如今身在粵地,山長水遠來不及跟兒子唱雙簧欺騙他!

“皇上,臣妾聽的不是很明白,皇兒他……說的可對?”

張皇后對兒子的期望,比之朱祐樘不遑多讓。

以前張皇后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丈夫身上,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丈夫隨時可能駕崩,那她以後的幸福就要依靠兒子這個繼位的皇帝,張氏一門也需要兒子廕庇。

朱祐樘先是遲疑,因爲他想不明白朱厚照何時學會這些東西,隨即點頭笑道:“太子回答得很好。”

“哎呀,皇兒還有這等本事?以前臣妾總覺得他調皮頑劣,難以承擔重任。”張皇后一不小心把事實說了出來……在她這個母親眼中,朱厚照完全是個貪玩好耍的孩子,離懂事還差的很遠。

朱祐樘繼續問道:“太子,《六韜》中你認爲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朱厚照聽了又覺得欣喜,以前他也問過沈溪相似的問題,平時他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正好相反,學到的知識總能派上用場,哪怕這知識當時只是隨興而學。朱厚照小臉揚起,得意洋洋:

“《六韜》中兒臣認爲最有用的是《豹韜》,因爲兵法之用,主要在於行軍打仗,戰術爲先。但兒臣又認爲,《文韜》對兒臣更加重要,因爲作爲皇帝不用親自上戰場,戰術的制定完全可以交給那些大將,將來兒臣只需運用好《文韜》,選拔人才和統兵之將便可!”

這次不用張皇后問及,朱祐樘便滿意點頭:“說的好,說的好啊。張苑,你去一趟擷芳殿,將太子牀頭的兵書拿來,朕要親自一觀!”

朱祐樘對兒子的兵法考覈實屬興之所至,完全沒想過兒子真的會去研究兵法,而朱厚照說的話,聽着一點不像是別人教給他的,完全是這孩子自己理解所得,這讓朱祐樘分外高興,他想求證一下是否沈溪真的爲太子撰寫過兵書。

張苑領命回東宮,朱厚照連忙道:“父皇,讓兒臣親自回去拿給您看吧?”

“你不用回去,朕還有問題考覈,讓張苑去吧,早去早回!”

朱祐樘說了一句,張苑告退而下。

張苑心裡卻在犯嘀咕,怕回到擷芳殿找不到沈溪撰寫的兵書,他雖然記得自己看過兵書,但已經是很久前的事情了,他不是什麼細心人,就算收拾起來也不好找,擷芳殿的書箱和書櫃一向不少。

張苑離開,朱祐樘的考覈並沒有結束,有感而發:“太子,如你所言,你乃是未來一國之主,用兵之道,可由文臣武將替你擬定,而你之責,在於御人之道,《六韜》你定要先學《文韜》。”

朱厚照這會兒很聰明,覥着臉道:“是,孩兒謹記。”

“那你應該對《文韜》有所涉獵,將內容說來,讓父皇一聽。”朱祐樘說出這問題,覺得對太子的要求有些高,熊孩子能記住《六韜》的大概已經不易,還讓他記得裡面的內容,是否強人所難?

朱厚照卻有幾分自信,心想:“論兵法,別的我不行,如果連最基本的《文韜》都背不上來,那我以後都不好意思讓沈先生給我寫武俠小說。沈先生,等你回京,可要感謝我今天幫你爭臉!”

朱厚照道:“文韜之中,文師第一,盈虛第二,國務第三,大禮第四,明傳第五,六守第六,守土第七,守國第八,上賢第九,舉賢第十,賞罰第十一。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

朱厚照能背上來的《文韜》內容,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是沈溪經過白話文總結出來的,雖然他前面背得很好,可惜到後面已有錯漏,但朱祐樘這個當爹的自己記得也不牢靠,但聽兒子背得抑揚頓挫,當下不斷點頭嘉許。

父子都在冒充自己學《文韜》學的很好,但其實當皇帝能把《四書》、《五經》學得差不多都屬不易,連朱祐樘這樣勤勉的天子,在學習上也沒那麼較真兒,以至於他根本就聽不出朱厚照是在糊弄。

“行了行了,不用背了,你能將這些都學會,朕深感欣慰。”

朱祐樘臉上滿是笑容,言語間滿是欣慰,“朕以前忽略了你,不知你心中已有丘壑,只當你頑童心性,總是怨責你不思進取,其實是朕太過狹隘了!”

張皇后在旁邊聽的流下熱淚,她這是喜極而泣,雖然她聽不懂兒子背的到底是什麼,可她覺得兒子此時最有本事,能讓他老爹發出如此感慨,說明兒子已經初步具備成爲帝王的資格。

張皇后泣訴:“皇上,其實孩兒他一向聰慧好學,這些應該只是他所學冰山之一角!”

朱祐樘笑了笑,道:“皇后,這並非太子日常課業中的內容,乃是他自學所得,這纔是最難能可貴的。唉!但若這些都是沈卿家教給他的,那沈卿家也是有心了,可惜朕卻讓他往東南去,未讓他留在太子身邊善加教導!”

正說話間,張苑一路小跑回來,手上捧的幾本有些發黃的舊冊子,並非是印刷的書籍,而是人手所寫,朱祐樘接過來,上面一冊赫然是剛纔論及的《六韜》。

《六韜》內容本不多,沈溪寫字最喜歡用蠅頭小楷,也是沈溪自己讀書時所習慣一頁紙內至少有百餘言,甚至是數百字,而這時代書籍字體普遍很大,以他閱讀的速度把時間都浪費在翻書上可不好,他在給太子撰寫兵法時,用的也是小字。

朱祐樘病入膏肓眼神不佳,但他還是藉助四周的燈光,仔細查看書上的內容,字體在他看來是那麼的雅緻,這是他兒子的教科書,還是一位被他誤解的前任東宮講官在教學內容外爲他兒子加的課程。

朱祐樘看完文章,臉上帶着欣慰和感懷,道:“沈卿家一心爲太子學業着想,竟能在所教授《廿一史》外,另著兵書教導太子,善加引導令太子學有所成,難能可貴。太子,你可要用心學習,不能辜負沈先生對你的一番栽培啊!”

不知覺間,朱祐樘改口稱呼沈溪爲“先生”,這也是身爲帝王者,對於沈溪這位前任東宮講官的肯定。

“兒臣知道啦。”

朱厚照差點兒就要跟老爹把當初沒收的武俠小說討回來,可想了想,似乎還是把沈溪調回京城更重要。有了寫書人,那什麼故事就會有,但若只是得到那些武俠小說的話,看完可就沒了。

朱祐樘將沈溪所撰兵書,又“賜”給朱厚照,道:“朕當初收了你一些雜書,但見其中故事,頗爲感懷,俠之大者爲國爲民,那些俠士都有家國抱負,身在草莽江湖卻不忘家國社稷……太子,那些書你是從何得來?”

朱厚照聽朱祐樘對那些武俠小說如此推崇,以爲他老爹對作者也很佩服,連忙道:“回父皇,也是沈先生所寫!”

一句話,就把沈溪給賣了。

朱祐樘本來就是在試探兒子,不想還真套出了事情的真相。沉吟了好一會兒,他才無奈搖頭:“也罷,便將那些書賜還給你,切勿因看書而耽擱學業!”

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一五〇八章 無法掌控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二六七五章 如爾所願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爲難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二五六七章 攻守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訂閱)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
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六六一章 是否出兵,這是個問題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一五〇八章 無法掌控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二六七五章 如爾所願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爲難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二五六七章 攻守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訂閱)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