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

沈溪把上疏寫好,謝遷有些不滿地說道:“喂,你小子連草稿都不打一下,就這麼敷衍了事嗎?”

沈溪笑道:“學生所寫,不正是草稿嗎?”

一句話,就表明這件事的實質……我所作不過是幫你打草稿,反正回頭你自己還要謄寫一遍,那我打不打草稿其實無關緊要。

謝遷老臉上帶着一股黑氣,倒是旁邊的馬文升不由莞爾。

沈溪把寫好的上疏遞了過去,謝遷看過後,差點兒沒把上疏給扔了:“瞧瞧,你這都寫的是些什麼鬼話?朝廷不派兵,不差糧食,卻要平匪,你當士兵不用吃飯,打仗不用兵器麼?”

馬文升很好奇,把奏本接到手上看了起來,雖然他也皺着眉頭,看得卻很仔細。

沈溪行禮:“學生說過自己才疏學淺,若謝閣老不滿意,學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謝遷瞪了沈溪一會兒,這才嘆息地擺了擺手:“你先回去吧。”一句話,就把沈溪給打發了。

待沈溪走後,謝遷這纔看着馬文升,問道:“這小子的提議如何?”

“拋去一些主觀想法,倒也不失爲平息地方匪患的良策,尤其是在整頓吏治上,他提得很好。”馬文升由衷說道。

謝遷嘆息地搖頭:“我對這些行軍打仗的事情,一竅不通,若你覺得好,我便原模原樣替他上奏,交由陛下來作決斷……話說,他再升官的話,這京城可留不住他了。”

馬文升道:“於喬此言倒是大實話,他如今已是從五品的右諭德,再升,就非右庶子、右春坊大學士不可,正五品的翰林官,這京城中確也留不住。老夫着實爲難,不過眼看《會典》即將成書,若他以纂修官之銜,非要官進一級不可,到那時,調出京城赴任閩粵之地,倒不失爲上策。”

原來馬文升、劉大夏和謝遷並非沒給沈溪爭取功勞,只是想把事情做得更爲圓滑一些。

沈溪三年兩升,從翰林修撰到右中允,再到右諭德,這是旁人兩次九年大考才能完成的升遷歷程,但沈溪在三年一屆小考前就已達成,若再在三年小考上爲沈溪升遷創造便利,那朝廷那麼多翰林體系的官員,誰都不會服氣。

若讓沈溪掛着《大明會典》纂修官的頭銜,到《會典》成書後,沈溪不出意外會官升一級,那時沈溪就會是正五品,雖然比起考評時升官更爲隱蔽,但直接放右春坊大學士或者右春坊右庶子……這官位依然太高,容易引起旁人非議。

恰好此時,東南沿海匪患嚴重,地方上報,請朝廷派大員統兵剿匪。

劉大夏作爲兵部尚書,在舉薦人選的時候,直接就想到西北戰事中立下赫赫戰功但未得升遷的沈溪。

劉大夏將此事跟馬文升、謝遷二人商議,正好遇到謝遷出面,幫沈溪爭取到《大明會典》纂修官的優差,謝遷也愁沈溪升到正五品後,在京城翰林體系中無法立足,所以謝遷盤桓得失後,也支持把沈溪外調,藉此磨礪一下沈溪的性格。

這會兒沈溪生平第一次三年小考,本按照沈溪這三年的成績,官位可以微升,就算升不到正五品,也可以將侍講的官銜,升到從五品的侍讀學士或者侍講學士。但沈溪畢竟才十五歲,連焦芳、李傑這些資歷深厚的老講官,做到寺少卿的位子上,依然只掛着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直接讓沈溪跟他們在翰林院中平起平坐,顯然不太合適。

最後三人湊在一塊兒商量,決定把沈溪這次三年小考的成績抹殺,等《大明會典》成書,沈溪晉升爲正五品後,直接掛正四品或者從三品的官職外放,調到閩粵之地平息匪患。

三個老臣打着如意算盤,沈溪當事者卻被深深地矇在鼓裡。

在沈溪看來,隨着弘治皇帝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朱厚照隨時都可能接位的關頭,他已經不求有多大的功勞,只求在京中安穩過日子,順帶把熊孩子哄好就行了。至於平匪和打擊倭寇的事情,他才懶得理會呢。

謝遷沒有整理沈溪的上疏,準帶待會兒就這麼拿着奏本進宮去,進獻給身體已經有所好轉的弘治皇帝。

有劉大夏的舉薦,還有他特別讓沈溪寫的這份奏本,同時在舉行朝議時,他和馬文升、劉大夏都會爲沈溪說話,那沈溪外調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因爲這會兒預修《大明會典》的功績冊已經上報,朝廷不日將公佈所有官員的升職名單,把沈溪外調,等於是節省一個翰林體系官員的空缺。

既能讓沈溪接受鍛鍊,又能堵上那些翰林官的嘴,還可以由皇帝之手爲太子儲備一個人才,可謂一舉多得。

在分開的時候,馬文升突然問道:“於喬之前不是極力挽留沈溪在京,爲何此番卻主動爭取他外調?”

“又不是讓他去做地方官,不過是臨時掛職任命,將來朝廷有需求,隨時可以徵調他回來。”謝遷笑着回答,“總是見到這小子,就會覺得心煩,讓他出去歷練一番也好。也是我家那小丫頭不爭氣,成日都提到他,怕是迫不及待要嫁了,若讓那小子出去幾年,正好讓我家那丫頭忘了他!”

馬文升哈哈一笑,調侃道:“忘了恐怕沒那麼容易……別是你讓他出去幹上兩年,回來正好娶了令孫女?於喬家裡可有個寶貝啊!”

“有何寶貝的?女大不中留,這回算是切身體會到了,這才十四歲,便恨不能出嫁做人婦。唉……給那小子做妾,你當我捨得?”

謝遷說着,又是一聲嘆息,好像恨謝恆奴不爭氣,但其實是怪沈溪那麼早娶了妻房,讓他的寶貝孫女嫁過去也只能做妾。

……

……

二月底,會試成績公佈。

不出意外,蘇通和鄭謙名落孫山,就連之前對自己信心滿滿的謝丕也榜上無名。

這天沈溪進東宮進講,出來時記錄太子言行的中允官靳貴有意在外面等他,照面後拱手道:

“沈諭德,《大明會典》即將成書,翰林院報功績,你爲十二位纂修官次席,在此先恭喜一聲。”

《大明會典》的纂修官到底有多少,其實數不清。

從弘治十年開始修書,才弘治十五年初稿完成,可到弘治年結束也未及頒行,但在弘治十五年,卻因《大明會典》成書獎賞了不少人,很多都得以官升兩級到三級,甚至三位閣臣都直接進封,賜蟒衣。

編書前後動用的人力物力甚大,但真正獲得晉升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沈溪作爲弘治十二年的狀元,能在計功勞的十二名纂修官中居次席,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在纂修官之上,還有總裁官、副總裁官十幾人,其實沈溪也是得了身爲東宮講官的便利,畢竟所有東宮講官加起來才九人,而這九個人無一例外都名列在總裁官、副總裁官、纂修官之列。

在纂修官之下,尚有編撰、編修等幾十人,但這些人不僅無法列銜卷首,甚至連官升一級都做不到,最多是從原來庶吉士、修撰、編修的位子上,調到六部以及寺、司中敘用,等於是變相升官。

畢竟翰林體系下的官缺不多,連沈溪晉升到正五品都已經沒他的官職分配,更別說這次《大明會典》成書後有那麼多人升遷,官職更加不夠分配了。

沈溪笑道:“靳中允不也在纂修官之列?”

靳貴嘆息:“僅居於末席,不敢有所奢求。沈諭德將來多提拔一下爲兄纔好。”

就算靳貴不善於經營人際關係,可面對沈溪,他還是提出“多提拔”這樣的請求,身在官場,如果沒人賞識的話,就只能走三年小考、九年大考的路子,到死或許也不能身居高位,想外調都沒門路,送禮也不知道該往什麼地方送。

靳貴這樣的老實人,在京城做官十二年,什麼冷眼沒見過?到如今他的官職尚不如做官三年不到的沈溪。

沈溪笑道:“靳中允下一步或可爲東宮講官。”

“哦?”

靳貴眼前一亮,最後卻沮喪地搖頭,“不敢妄想,沈諭德切勿調笑爲兄。”

沈溪幽幽一嘆。

靳貴二十六歲中進士,如今已經三十八歲,依然是正六品的左春坊左中允。歷史上的靳貴,在《大明會典》成書後,也就是弘治十五年,晉升爲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侍講,同時掛東宮講官頭銜。

靳貴爲人謙和,很得正德皇帝歡心,朱厚照登基後,靳貴便晉升爲太常寺少卿,更一度升遷爲禮部侍郎。

但靳貴與劉瑾勢不兩立,一直未得重用。

到正德九年,靳貴入閣爲武英殿大學士,但只做了三年閣臣,到正德十二年便致仕,於正德十五年病逝。

靳貴算是沈溪到詹事府後第一個同事,沈溪尚記得自己剛爲右中允時,與靳貴一同往擷芳殿和文華殿記錄太子起居的過往,二人又一起主持過順天府鄉試,沈溪倒是很希望靳貴能有個好的出路,不會因他的出現而在朝廷碌碌無爲。

沈溪笑道:“我便與靳兄打個賭好了……若靳兄爲東宮講官時,記得宴請在下一頓即可。”

“哈哈,一定,一定。”

靳貴跟沈溪雖然年歲相差不小,沈溪甚至沒靳貴兒子大,但靳貴對沈溪帶着幾分由衷的佩服,無論是學問,還是在說話辦事能力上。

************

ps:第五更啦!

麼麼噠,天子好不容易爆發一下,再次求一下訂閱、、和支持!感激不盡!

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五三五章 強勢第一一二二章 暫時平安(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一〇一六章 無處安置(第二更)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二二一四章 讓你過河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過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三六二章 帶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
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五三五章 強勢第一一二二章 暫時平安(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一〇一六章 無處安置(第二更)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二二一四章 讓你過河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過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三六二章 帶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